浅析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2013-08-15张薇
张 薇
(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阜新 123000)
一、国有资产流失概念
国家作为出资者,在国有企业中依法享有的资产份额以及在其中应取得的权益总和构成了国有企业资产。换句话说,企业国有资产是在企业进行产品生产、销售等商业活动过程中,依法经营并使用企业资源,但产权归国家所有的经营方式。为此,国有资产流失指的是国有资产经营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诸多原因,使得国有资产造成非正常损失,造成了在该企业中国家享有的权益和持有的经济资源的减少。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因素,并且其在行为上构成对资产流失的决定因素。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环境固有缺陷造成国有企业资产流失
站在宏观角度看,国有企业有利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生存。但不完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使监管部门对国有企业资产的监督管理造成了阻碍;一些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缺乏集体意识,致使大量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滋生;社会主义市场存在的开放性、重利性、竞争性以及自主性让原本就存在拜金思想和投机心理的经营者大胆地从事不合理竞争行为,最终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产权虚置是国有资产流失的制度性根源
在国有企业经营和改革过程中,产权虚置无疑是其中资产流失的制度性根源所在。名义上国有企业实行全民所有制,政府代为行使财产权利,而现实情况是没有任何公民享有其产权,更不能通过对应权利取得直接资产收益。企业经营取得的利得应作为在投资或向全体公民发放红利,但事实情况印证了委托代理理论,成本与收益、权利与地位的不统一,导致政府这个作为管理者的组织部门的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督,“内部人”持续掌控着国有企业资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有损于资产实际所有人利益的行为。
(三)监督制度不健全,保护不力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力军的国有企业,其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期间大多注重形式主义,方向上产生了偏差,使得国有企业自主权放大。形式化的改革必然导致管理理念和方针陈旧,无法得到创新。而与其对应的约束机制更是纸上谈兵,未能将工作具体落实。缺乏了严格监督管理机制束缚的国有企业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任意而为之,致使国有企业资产出现了流失。
(四)在不正当的价格竞争中落败导致国有企业资产流失
产品质量及价格的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内容。被淘汰的企业往往在技术上落后,在管理不到位。然而,面对民营企业的低价倾销,拥有一流技术水平和地方知名传统的企业,甚至从国际上引进最新技术的企业也无计可施,在竞争中不断丧失市场份额,最终被市场所淘汰。一些国有企业努力寻找方向,采取多重补救措施,但因价格上的劣势,也只能草草收场,迈入破产行列。在破产拍卖环节无法做到及时到位,往往是破产多年之后进行拍卖,资产的老化、折旧及毁损导致拍卖价值严重贬值,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有效进行资产评估
通过对国有资产的严格监管和有效评估可以让国有资产实际价值得到如实体现,从而达到防治国有资产流失的目的。通过建立相关评估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定期检验和清查,做好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工作,尤其是无形资产,审查过程更要一丝不苟。根据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办法中的规定,认真做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明确归属范围,认真务实地做好产权界定,保证国有资产的经营权和所有权不受侵害。可以利用现代计算机系统辅助国有资产进行信息管理,让资产评估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起来。为提高国有资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要在市场上广泛搜集相关信息,尽量减少评估误差。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人员对国有企业改制资产进行专项审计,并严格审核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财务经营状况,防止改制过程中欺瞒现象的发生。选择信誉度较高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认真落实国有资产评估过程中的相关规定,尽量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防止“内部人”控制的负效应
一要严格按照《公司法》的制度执行,让懂事、监事、总经理之间的权责关系清晰、明确,对不按照《公司法》、《破产法》规章制度执行并造成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人员,在追究刑事责任、行政责任的前提下,补充追究民事赔偿责任,做到一抓到底。二是要扩大监事权利,尤其是独立监事,在监督懂事、总经理等日常工作之余,让监事具备代表法人起诉权,让懂事和监事各负其责,各谋其政,认真贯彻执行自己的分内工作。三是大力开展职业经理人选聘工作,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让企业的经营管理队伍更具专业性和职业性,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选拔出类拔萃人才进入国有企业,并管理企业,同时增强经营者的风险意识,让“内部”负效应销声匿迹。
(三)充分发挥法律震慑作用
为有效打击犯罪案件并起到预防作用,要进行严打,这样在整治犯罪分子的过程中不但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更能及时挽回国有企业财产损失,同时对国有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漏洞进行有效补救,亡羊补牢,仍未晚也,让预防工作落实到位。首先,检察机关要严格把关,充分发挥检查权利追究国有企业、政府官员职务犯罪现象。检察权的外部制约机制可以有效打击贪污腐败现象,约束官员权利范围,遏制其通过职务便利进行犯罪,起到绝对震慑效应。其意义在加重贪腐过程中的钱权交易成本,防止侵吞国有资产案件的发生几率。
(四)建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严格按规定兑现奖惩经营管理者
第一,要依据国有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实现利税、产品质量以及产品成本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经营指标体系。第二,采用具体指标及渐进考核的方式,在管理者的具体经营活动中将责任目标落实到位,有效落实国有企业资产经营责任目标确立方法系统。第三,从企业规模效益和保值增值角度出发,关注经营管理者业绩,并对其严格考核,科学规范地研究经营管理者的行为。建立国有企业经营指标,通过签订国有企业资产经营目标责任状的方式激励管理层工作积极性。最后,探索并鼓励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分配,执行年薪、股权、期权等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制度,参照经营管理者的风险大小、管理难易程度和业绩,合理确定管理者的薪资收入,长期时间内对经营管理者进行激励,避免短期行为。
四、结论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支柱,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为国民经济振兴何社会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改革的过程中,由于体制不健全、机制落后以及法律发挥的滞后,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因此,认真分析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原因,因地制宜,探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和方法,贯彻落实,严抓狠打,一定会得到预期效果。
[1]葛征宇.浅析国有企业“小金库”形成的根源与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10(9).
[2]华桂英.国有资产流失及其管理对策.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3]欧阳健承.浅议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流失形式、原因及对策.中国反腐倡廉网,2006-09-27.
[4]武付军.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