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投机是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2013-08-15王勇超
王勇超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财政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1929年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2008年又一次发生了经济危机,时隔79年。两次经济危机都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对各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要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就必须清楚地知道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只有知道了根本原因才能够从根本上避免经济危机的再次发生,因此深入研究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显得非常的重要而且有意义。
一、文献综述
熊彼德认为经济周期发生的原因是由于经济活动中的创新所导致的,由于创新活动是断断续续的,从而导致经济发生经济波动而不是持续的繁荣。凯恩斯认为:造成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流通领域中没有足够的购买力来使生产出来的全部产品被销售出去,从而造成了生产过剩。①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货币存量的变化与经济状况、货币收入以及价格的变化密切相关。②也就是说:弗里德曼认为经济危机是由于货币供应量引起的。伯南克认为:总需求的下降是大萧条爆发的决定因素,抑制总需求的主要因素是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供给紧缩。③希勒认为:不管哪一种反馈环理论在起作用,投机性泡沫都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也不可能永远扩大,当这种需求停止时,价格上涨也会停止。④
本论文认为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非理性投机所导致的。与希勒的观点非常接近。不同之处在于本论文把投机分为理性投机和非理性投机,认为理性投机不会导致经济危机,并有益于经济发展;只有非理性投机才会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而希勒则没有对投机进行分类。
本论文尝试从经济总量这一角度建立数学模型。认为经济危机是经济处于不均衡状态时的一种经济现象,因此从经济均衡状态入手逐步分析到经济不均衡状态,进而分析出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非理性投机,而且是根本原因。
二、经济均衡状态
宏观经济学中对于经济体的经济总量有一个公式,即GDP=C+I+G+NX。Y=AD=GDP=C+I+G+NX此公式成立于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此时经济处于正常运转状态。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已经充分利用,所有的商品和服务都已经被充分使用或投资。在经济均衡状态下,I=S,即投资等于储蓄。但是不同的国家C、I、G、NX在GDP中所占比重并不相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能不足,即供给小于需求,因此该经济体要努力扩大生产,提高产量,一般应以I所占比重较大或最大,这样才能加快发展速度,尽快富裕起来;对于发达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已经供给大于需求,因此该经济体应该扩大消费,防止需求不足问题,则应C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I、G、NX,I、G、NX的比重在不同的阶段比重不同。
三、经济非均衡状态
当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时,Y=AD=GDP=C+I+G+NX+RS+IRS,RS即Rational speculation理性投机,在此对于理性投机采纳萨缪尔森对投机所下的定义:Speculation involves buying and selling in order to make profits from fluctuations in prices.A speculator wants to buy low and sell high.The item might be grain,oil,eggs,stocks,or foreign currencies.Speculators do not buy these items for their own sake.The last thing they want is to see the egg truck show up at their door.Rather,they make a profit from price changes.⑤(译文:投机就是为了从价格的波动中获得利润而进行的买和卖。一个投机者想要的是低买高卖。买卖的项目可以是谷物、石油、鸡蛋、股票或者外汇。投机者们购买这些资产不是为其自身着想。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就是载着鸡蛋的卡车出现在他们的门前。他们更喜欢从价格的变动中获得利润。)本文把此类投机归属于理性投机,也就是说这些投机者是专业的投机者,具有丰富的投机知识和经验,对于市场的判断多数是正确的。他们对投机品进行时空的转移,使之从丰富的时空转移至稀缺的时空。萨缪尔森认为这类投机对于社会是有益的。IRS即Irrational speculation非理性投机,在此给非理性投机进行定义,非理性投机是指这样一类投机者进行的投机行为,他们没有或者有很少关于投机资产的知识和经验,他们通过跟风理性投机者或者从众心理而进行投机,购买这些资产也不是为其自身使用,他们的目的也是通过资产价格的波动来获利。理性投机者与非理性投机者的不同在于,前者投机经过精密的计算和自身的知识经验,后者则是一种盲目的乐观和从众心理。
在理论上对于投资与理性投机难于区分,故而对于投资与理性投机不做严格的区分。投资与理性投机对于经济体的发展都具有促进的效果,因此没有必要做严格的区分。投资分为金融投资与实物投资,金融投资者通过投资购买某一金融资产,预期会获得利息或分红,从而获利取得投资收益。实物投资者通过购买实物资产进行使用从而再生产,从而使得经济体能够健康稳定的持续发展。投机分为金融投机与实物投机,金融投机者购买金融资产不是为了将来获得利息或分红,仅仅只是为了获得金融资产的价差,通过低买高卖获得价差利润。实物投机者购买实物资产一般静置在那儿(例如炒房者购房后既不居住也不出租,只等价格上升到更高价位,然后获利了结。),并不使用该项资产的效用,从而失去了制造该产品的初衷,静等该项资产价位上升,然后出售获利。
从效用利用的角度来分析经济非均衡状态时的等式Y=AD=GDP=C+I+G+NX+RS+IRS,C:消费,消费充分的使用了商品的效用,经济学上说得很清楚,生产的目的是消费,通过消费者消费产品从而消费了该项产品的效用。I:投资,投资的过程使用了商品的效用,进而将来获得更大的效用。G:政府购买,政府购买通过转移支付和政府提供服务而兑现,其实质是消费和投资。NX:净出口,净出口是本国生产的商品被他国居民消费,其实质还是消费。总之,通过C+I+G+NX这一过程,商品效用被充分利用。这就是古典经济学所描述的充分就业状态,经济体通过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进行自我修正、自我调整、自我修复。RS:理性投机,理性投机的出现使得该项商品的效用进行时空转移,然后利用其效用。IRS:非理性投机,是把资产闲置起来,从会计的角度看来,该项资产由于折旧价值正在逐步损耗,但是在价值减少的过程中并没有使用该项商品的效用。因此,本文提出可以从商品效用是否被利用这一角度来识别非理性投机,即商品效用没有被使用的是非理性投机。
由于C、I、G、NX具有效用的使用这一同质性,可以假设C+I+G+NX+RS=X1×P1,X1表示消耗商品数量,X1的价格为P1,同时假设IRS为X2×P2,X 2表示非理性投机品的数量,X2的价格为P2。这样 Y=AD=GDP=C+I+G+NX+RS+IRS,就可以写为Y=AD=GDP=X1×P1+X2×P2。现在假设某国经济体中出现了对商品的非理性投机,最先进行投机的投机者往往都是非常专业的理性认识,经过理性分析发现某一商品价格极有可能在将来会上涨,于是购买该商品,从而造成囤积该商品。这时就会出现一些跟风者,从而增多了对于该项商品的需求,而供给最初没有改变,从而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于是该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价格上涨,进而更多的人购买该项商品,这样就会进一步助长该商品价格的上涨。价格上涨的时间越长,跟风的人就会越多,因为事实证明该项投机是正确的,最后形成牛群效应,社会中大多数人都在购买该项商品。社会中的资源也大多转向生产该项产品,直到社会中再也没有资源来支撑该项商品的价格上涨,于是该商品价格达到价格顶点稳定下来不再上涨。但是投机者购买该商品的目的不是为消费,也不是为了进一步生产而做的投资,仅仅只是为了获得价差利润,当他们发现投机品价格不再上涨时,必然会出售该项商品。这时社会中的人要么没有对于该商品的需要,要么有需要但无购买力,从而该商品的需求量较小,而由于长期的投机品积累社会中存在大量该商品,于是该商品出现供过于求,价格开始下跌,价格一旦下跌,投机者开始恐慌,于是出现更多的投机者出售该商品,进而形成对于该商品的抛售,短时间内市场上充满了该项商品,从而形成价格崩盘,许多投机者顷刻间负债累累或者财产大幅缩水或者一贫如洗。经济危机爆发,全国经济陷入萧条。如果该投机品不仅国内投机者购买,世界各国大多购买了该投机品,那就会形成国际性的经济危机。
对公式Y=AD=GDP=X 1×P1+X2×P2进行分析,假设投机品能够连续上涨4年,并假设X1、X3、X5、X7、X9分别为第 1~5年的消耗商品数量,X2、X4、X6、X8、X10分别为第 1~5年的投机商品数量。如果商品用于消费和投资,该商品的市场价值就不进入下一年;但如果商品用于非理性投机,由于商品效用没有被使用或消耗,投机品的市场价值就可以进入下一年。投机品上涨的第1年Y=AD=GDP=X1×P1+X2×P2,此时(X1×P1)>(X2×P2),社会中有足够的资源支撑投机品的上涨,此时大量资金流向投机品;进入投机品上涨的第2年Y=AD=GDP=X3×P1+X4×P4,此时(X3×P1)>(X2×P2+X4×P4),社会中有足够的资源支撑投机品的上涨,此时继续有大量资金流向投机品;进入投机品上涨的第3年Y=AD=GDP=X5×P1+X 6×P6,此时(X5×P1)>(X2×P2+X 4×P4+X6×P6),社会中尚有足够的资源支撑投机品的上涨,此时能够流向投机品的资金越来越少,购买投机品发家致富已基本形成共识,投机进入了全民时代;进入投机品上涨的第4年Y=AD=GDP=X 7×P1+X 8×P8,此时 (X 7×P1)=(X2×P2+X4×P4+X6×P6+X8×P8),社会中已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撑投机品的上涨,此时已经基本没有资金流向投机品,终于不再有新的资金流向投机品,投机品价格达到最高价格,投机品价格停止上涨;由于先前的投机品价格上涨,社会中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投机品的厂房、机器、原材料等,因此会继续生产该投机品,进入投机品生产的第5年Y=AD=GDP=X9×P1+X10×P10,此时(X 9×P1)<(X 2×P2+X 4×P4+X6×P6+X8×P8+X10×P10),逐渐投机品中的资金开始撤离,投机品价格开始下跌,大量投机者出售投机品,投机品价格加速下跌,更多的投机者加入抛售投机品的行列,于是出现投机品价格崩盘,进而带动整个经济体经济衰退,甚至出现经济危机。
四、实证研究
非理性投机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理性投机者购买投机品;第二阶段,少量非理性投机者购买投机品,投机品价格开始上涨,购买投机品使得非理性投机者获利,从而形成示范效应;第三阶段,大量非理性投机者购买投机品,投机品价格大幅度上涨,购买投机品使得投机者快速致富,进而形成更大的示范效应,“购买投机品,能够快速致富”的信念基本达成全民共识;第四阶段,牛群效应阶段,即“购买投机品,能够快速致富”形成全民共识,此时社会上弥漫着不劳而获的普遍心态,都想着购买投机品来快速致富,进入全民购买投机品时代,此时支撑投机品价格上涨的经济资源已经大多被吸引到了投机品上;其他行业的经济资源正在逐渐枯萎,并且其他行业正在逐渐枯萎、破灭;第五阶段,随着其他行业的逐渐倒闭、凋零,投机品行业终于停下了价格上涨的步伐,理性投机者率先套现撤出资金,少量非理性投机者也开始套现,投机品价格开始下降,紧接着大量非理性投机者开始大量抛售,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恐慌引起进一步的恐慌,更多的非理性投机者加入抛售投机品的大军,价格快速下跌,进而恐慌开始蔓延,经济危机爆发。正如罗伯特·J·希勒所言:“在反馈环理论中,最初的价格上涨导致了更高的价格水平的出现,因为通过投资者需求的增加,最初价格上涨的结果又反馈到了更高的价格中。第二轮的价格上涨又反馈到第三轮,然后反馈到第四轮,依此类推。”⑥
(一)郁金香泡沫
第一阶段,1630年前后,荷兰人培育出新奇的郁金香品种,其深受人们的欢迎;第二阶段,王室贵族以及达官富豪们争相购买最稀有的郁金香品种,价格开始上涨;第三阶段,法国盛行的奢侈之风把郁金香的价格进一步抬高起来;第四阶段,1634年,炒买郁金香成为荷兰的全民运动。当时1000美元一朵的郁金香花根,不到一个月后就升值为2万美元了;第五阶段,郁金香的价格进一步上升。在巴黎一枝最好的郁金香花茎的价钱相当于110盎司的黄金,全民加入了郁金香的投机。郁金香市场在1637年2月4日突然崩溃。有些品种郁金香的价格狂跌到最高价位的0.005%。郁金香泡沫破裂。
(二)密西西比泡沫
1717年约翰·劳在法国成立密西西比公司,实施债务—股权互换计划。第一阶段,1719年密西西比公司发行10万股股票,每股5000里弗尔,股票一上市就被抢售一空;第二阶段,股票价格开始上涨;第三阶段,股票价格直线飙升;第四阶段,更多的人购买股票,有时股票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上扬10到20个百分点;第五阶段,全民炒股,为获得价差利润而买股票,不再是为分红而买股票。半年内股价从500里弗尔被炒到18000里弗尔。1720年初密西西比股价暴跌,股价在1720年9月跌到2000里弗尔,到1721年9月跌回500里弗尔。国家进入经济衰退。
(三)芝加哥土地泡沫
1833~1836年,芝加哥的土地价格在3年之内暴涨6400%。1837年,房地产市场进入被迫抛售的恶性怪圈,大量银行破产。
(四)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
从2001年起,美联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低利率政策,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开始逐渐上涨,从2001年~2004年房价小幅上涨,并轻微波动,此阶段主要是投资购买和理性投机。从2004年开始大量的理性投机者和非理性投机者加入购买,房价开始持续上涨。到2006年由于房价已经连续上涨了两年,更多的非理性投机者加入购房行列,房价进一步上涨,买方致富形成全民共识,甚至于形成国际共识,于是美国人买房按揭贷款,其他国家的人购买由美国房产抵押的债券,房价的上涨获得了更大的动力。此时美联储注意到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于是提高利率,按揭贷款的购房成本在不断加大,终于有部分购房者支付不起按揭贷款,只好转手卖掉,逐渐卖房的人在增多,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由供不应求转变成供过于求,房价于2007年开始下跌,之后恐慌房价连续下跌,更多的人卖出房子,房地产市场终于崩盘,于是美国发生次贷危机,进而成为全球经济危机。
五、结论
本文认为熊彼得所说的创新引起的只是经济波动,这种经济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创新不会引起经济危机,创新会带来经济结构的调整,对经济体是有益的。而经济危机是可以避免的,经济危机对于经济体是有害的,经济危机只会由非理性投机引起。
非理性投机的出现,必然伴随着投机泡沫的出现,而投机泡沫必然会破裂,紧跟着就是经济危机的出现。投机泡沫持续的时间越长,对实体经济的挤压就会越严重,进而对实体经济的损害就越大,因此多数国家对于投机泡沫的出现都持否定态度,当发现有投机泡沫时使用货币政策使投机泡沫破裂。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就是美联储使用货币政策使得房地产投机泡沫破裂。
[1]【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著.高鸿业译.《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9年:第21页.
[2]【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等著.《美国货币史》巴曙松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第482页.
[3]【美】本·S.伯南克著.宋芳秀等译.《大萧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2页.
[4]【美】罗伯特·J·希勒著.李心丹译.《非理性繁荣》(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77页.
[5]【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萧琛,蒋景媛,等译注,双语版.《经济学》(第1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9月:第205页.
[6]【美】罗伯特·J·希勒著.李心丹译.《非理性繁荣》(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