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及其对策
2013-08-15周印
周 印
(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上海 青浦 201701)
1994年,互联网正式进入我国,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个人电脑的发展,网络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越发显著。他们和父母在一起交流的时间变得更少,然而使用电脑娱乐,在虚拟世界学习、交往的时间越来越多。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普及率的增长幅度相比上年继续缩小。”“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较上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4.5%。”从年龄上来看,10-29岁的网民占了54.4%,这个年龄段的网民大多都是学生。[1]大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有些学生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乐不思蜀,甚至荒废学业,有些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思想、心理上出现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我们有必要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状况,在了解熟悉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基础上,把握其特点规律,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生活习惯。
一、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研究是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网络行为的需要
目前,高校大学生几乎每人都上过网。据一项调查数据可知:“平时几乎每天上网的占33.6%,每周固定1次-3次的占19.2%,不定期上网的占47.2%;而每次上网时间少于2小时的占31.8%,2小时-4小时的占52.3%,5小时-7小时的占9.8%,多于8小时的占6.1%;28.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一般对上网时间几乎没有控制;73.8%的大学生有过通宵上网的经历,其中2.3%是经常通宵上网;关于上网的地点,有61.2%的学生选择在宿舍用个人电脑上网,有10.3%的学生选择在学校机房上网,另外有9.3%的学生选择在校外网吧上网,19.2%的学生在自己或朋友家上网;关于平均每周的上网费用,5元以下的占47.2%,5元-15元的占37.9%,16-25元的占11.2%;41.1%的学生寝室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拥有自己的电脑。”[2]由这项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每次上网的平均时间是比较长的,其对上网时间大多没有控制。有学生因为沉溺网络,学习成绩太差,而不得不退学。也有学生因为在网上发表不当言论,而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3]也有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在网上被骗钱的事情也屡屡发生。正是这一起起大学生因为未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而发生的事件使得高校不得不重视大学生良好网络行为的养成问题,而只有搞清楚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才能更加有针对性的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网络行为。
(二)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研究是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需要
社会网络化、信息化是一种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上网已经没有任何异议,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给我们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一方面,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巨大冲击。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诸多信息资源,但同时也传播了一些负面的消息,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就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尽快占领网络阵地显得尤为重要。现在许多辅导员都利用QQ、微博等新媒体同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动态,但这样的交流毕竟是有限的。另一方面,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容易受到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或诱惑,使得其做出一些违法违背道德的举动。因此,研究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现状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其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分析
(一)网络信息意识强,但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较弱
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网络对人们的生存空间、生活方式等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讲,网络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娱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一项调查可知:“61%的学生主要通过网络获取信息,44%的学生认为网络对他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42.7%的学生认为网络对他的学习、生活有一点帮助。”[4]这也说明,当代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相关信息或进行学习还是比较普遍的。但是,目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网络上获取相关知识后往往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很少有人对相关信息去质疑,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对网络上的信息或知识较为信任,常常直接引用。
(二)网络生活自控能力较弱
目前,高校学生生活中,网络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内容丰富多样,很容易找到个人的兴趣所在,而且极大地扩展了学生交往的空间和平台。一般而言,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交友、看电影或打游戏。但是,有些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往往无法控制自己,沉溺网络,老是惦记着网上的一些信息,或者直接不离开网络。在上海高校里,因为沉溺网络导致学习成绩太差而退学的学生每年都有。这也说明网络确实对部分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巨大,而其无法自控,出现网络上瘾的现象。
(三)上网动机多元化
大学生上网动机呈现多元化趋势,总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知识、心理空虚、自我调节,而且这种动机往往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和差异性。比如,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段上网的动机是不一定完全相同的。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上网的总体动机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与大学生个人的心理成熟度以及周围环境是有一定的关系。
三、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的成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概括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心理不成熟
从个体的成长来看,个体的身心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自身的发展。大学生正处于走向成熟蜕变的重要阶段。成熟的心智能够使大学生更加理智的去分析和看待事物。但是,目前大学生群体特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对事物的看法普遍较为单纯,当其接触到复杂的网络信息后,非常容易形成心理困惑,容易引发网络不良行为。
另外,外在的因素也使得大学生自身心理不成熟表现得越发突出。部分学生不停地刷新其在网络上的信息,其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大多数人的关注,形成一种自我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一旦未形成,势必对其造成一定的伤害。
(二)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缺乏思辨和质疑精神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普遍的教育方式就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只是接受,缺乏独立思考,尤其是质疑的精神和意识。这就导致大学生在网络上获取信息的时候,对网络知识的认可和信任度较高,直接将其作为论证某一观点的关键证据。在大学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各高校一直在强调教学模式改革,但是大多数老师都还没有从传统的教育方式中走出来。在高校课堂教学中,还是延续以往大量知识灌输的模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记笔记,然后去背诵。真正对课堂知识提出质疑的学生较少,即使有也被这样的环境所扼杀。
(三)网络的虚拟性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网络的虚拟性表现在网络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构成虚拟的生活,在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的阶段特别能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刚刚跨进校门的大学生,都来自全国各地,离开父母,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面对新的环境部分学生往往显得不够适应,缺少朋友,孤独寂寞。有些学生在同其他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沟通障碍,会觉得他人在嘲笑自己,内心自卑。只有在网络世界中,才能释放自我,无拘无束地交流,不用顾忌他人的看法。在网上,他们往往能找到和自己情形相似的个体,或者在网络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或受到了周围人的推崇。这样,久而久之有些学生就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甚至沉溺网络。
四、大学生良好网络生活引导的路径选择
(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校园文化生活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生活的繁荣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看出一所学校的文化底蕴。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往往表现得较为拘谨,缺乏信任感、缺少朋友、缺少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校园文化活动正好为大学生创造了这样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也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因此,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对于孤独寂寞、想展示自我而找不到平台只能在网络中实现的学生而言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使其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脱离出来。
(二)深化高校教学体制改革,增强学生辨识信息的能力
高校的教学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只有逐步改变以往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才能逐步培育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质疑精神。在高校的教学中,教师要首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互动式、开放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积极开动脑子,学会独立思考,逐渐形成质疑的意识。对于学生而言,大学生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多看书多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提问。只有这样,大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网络信息时才能不盲目迷信,运用自己的所学去分析鉴别网络信息,形成自己正确的认识,吸取正确有用的网络信息。
(三)积极探索网络思政教育,占领网站教育制高点
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工作者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的特性,发挥网络在思政教育中的优势,占领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制高点。目前,上海创建“易班”网站就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交流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倡导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对于高校思政工作者而言,一是要充分了解并掌握网络相关知识和技术,善于借助网络平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二是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多上网,注意倾听和收集大学生关注的话题,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
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能通过高校心理咨询室来解决,而且也要抢占网络阵地,通过网上心理咨询平台,为心理困惑的学生提供咨询。有些学生怕见老师,不愿意当面吐露自己的心里话。在网上其往往不用顾忌那么多,能够真实地将自己的想法吐露出来,因此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且其能够更加迅速有效地为大学生答疑解惑。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要积极地将线下教育咨询和线上帮困相结合,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制度保障。
(五)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
有些大学生以为自己只是在网络上发表一些看法,属于自己的个人行为,却不知道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造成了社会危害,构成违法行为。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也显得非常有必要。通过法治教育,使大学生懂得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个人的行为与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大学生懂得哪些行为可为,哪些不可为,在网络上遵守网络规则,不违法。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t20130115_38508.htm
[2]赵丽央、孙秀丽.大学生网络生活的调查与分析[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0)
[3]网上流传上海金山一家奶油厂被卫生局查封,其奶油涉嫌用地沟油和工业油制成,而这家奶油厂被称是克莉丝汀等知名品牌蛋糕的重要供应商。该传闻出现后6个小时,克莉丝汀即在其官网发布澄清公告,公告称并未向上海地区任何金山奶油厂购买原材料,也没有任何合作关系,微博散布的传闻是失实的。发布该微博的是一名大学生,随后被克里斯汀告上了法庭。参见http://www.ce.cn/cysc/sp/info/201204/27/t20120427_21154841.shtml
[4]胡济林、周婷.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