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领导干部执行力的提升

2013-08-15林丽芳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执行力决策领导

林丽芳

(中共龙岩市委党校,福建 龙岩 364000)

执行力是管理学界较为流行的一个概念,它最初是源于工商企业管理领域。自从美国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拉里·博西迪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拉姆·查兰所著的《执行》一书于2003年在中国面世以来,执行力就成为我国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重点。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政府管理越来越强调运用私人企业的管理方式来提高效率,改善社会的公共服务。我们党和政府是从2006年开始明确提出要求提高执行力。温家宝总理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提高政府执行力”的概念,标志着执行力建设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提升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课题。

一、执行力的涵义

什么是执行力?大部分人对其比较通俗的理解就是“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执行力,顾名思义,就是“做事”的能力,即选用合适的人用科学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好。知名学者余世维博士认为,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执行力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它是由个人执行力和组织执行力两个方面构成的。个人的执行力就是个人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的能力,而组织的执行力则是指组织整体实施战略和达成目标的能力。组织的执行力不是个人执行力的简单相加,它是和个人执行力分不开的,是与个人执行力的有机统一。近年来,“执行力”一词逐步由经济向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渗透,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也就产生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执行力的概念。对于广大党政领导干部来说,执行力就是贯彻执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法律法令,以及上级指示、决定、决议,从而实现战略目标和任务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指在一个组织中,各个管理层次、部门单位、每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贯彻执行决策者制定的战略方针、方案计划、规章制度,并保证实现预期目标的能力。[1]从执行力的构成来看,笔者以为,领导干部执行力也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表现为"自己要行",即领导者个人具有执行力;另一方面则要"使众人行",也就是领导者使部属乃至组织具有执行力。[2]

二、执行力不佳的主要原因

不容置疑,当前在我们的领导干部中都或多或少存在执行力弱的现象。执行是从目标出发达成结果的实践过程,需要整个组织上下一致贯彻,组织的人员、制度、流程、文化等方面的问题都可能是导致执行力不佳的原因。笔者认为,执行力不佳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学习,能力欠缺。执行力首先是一种领悟力。要落实上级的决策、战略意图、工作任务,首先就要对它们充分体会,正确理解,全面掌握,然后才付诸行动,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执行。而当前有不少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与岗位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面对快速发展带来的新环境、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准确地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提升领导干部的领悟能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断学习,提升学习能力。当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据人民论坛杂志社不久前在全国范围内所做的“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62.7%的受访者表示因工作太忙、应酬太多抽不出时间读书,33.4%的受访干部每周的读书时间为0-3小时。[3]国际组织学习协会创始人彼得圣吉说过,现在的社会竞争不是取决于你学不学习,而是你学习比对手快才能取胜。学习力是我们领导干部的一项基础能力,是领导干部最核心、最本质的能力,其学习力的强弱直接决定和影响着领导能力和素质的高低。所以说学习的能力是提高执行力最基础的能力。实际上,执行力展现的过程就是学习力释放的过程。没有学习力,就没有执行力。

2、态度不正,缺乏认真。领导干部执行力的高低,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源于责任意识的强弱。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当前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工作上不太认真,马虎大意。在贯彻执行上级指令时,干部队伍中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存在着执行态度不够坚决,主动性不强的问题,比如,有的领导干部在执行中遇到困难和难题,知难而退;有的领导干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敢勇于面对,久拖不决;有的总是局限于条条框框,畏首畏尾、左顾右盼,不知变通,生怕丢了乌纱帽等等。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执行意识和责任感不强,缺乏干事创业的勇气,缺乏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

3、制度不严,机制不全。邓小平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提高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必须以制度作为保障,用机制加以引导。据了解,有的单位旧制度不废除,新制度又没有,即便是有制度也是如同虚设,没有履行在实际行动中。管理者出台管理制度时不严谨,朝令夕改。制度本身不合理,缺少针对性、可行性。缺少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什么样的结果才是合格和满意的,往往缺乏相应的考核标准,使广大领导干部在执行过程中感到困惑。每个单位、每个部门岗位职责不清楚,有任务就分摊,没有清晰的职责范围,结果没有办法实现预期目标。

4、程序混乱,方法不当。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项目,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完成方法,要用到不同的管理工具。但无论任何事情的完成,我们必须掌握一个通用的管理流程——5W3H 原则:工作任务(what)、做事的目的(why)、组织分工(who)、工作切入点(where)、工作进程(when)和方法工具(how)、工作资源(how much)、工作结果(how do you feel)。在执行过程,有的领导干部没有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判断,没有充分预测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偏差,只看目标、不看过程;只重视布置工作,不重视检查;甚至有的工作往往胡子眉毛一把抓,到处是重点,到处是关键,结果是工作偏离中心,执行力大打折扣。

5、缺乏共识,凝聚力差。领导干部的有效执行是必须通过组织、指挥其他组织成员来贯彻落实战略决策,实现发展的最终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建立执行共识,形成一种高效执行的组织文化对于领导干部执行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当前,我们有不少组织缺少大家认同的组织文化,在组织中领导所想的和下属所想的,往往不能得到有效地统一。由于嫉贤妒能导致人员不到位,没有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令项目无法开展,致使执行力缺失,使领导者的所有工作都变成一纸空文。

三、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的途径

执行是组织所有成员的工作。因此,领导干部不但要做好属于自己的执行工作,还要带领和指导下属做好属于他们的执行工作。所以说,对领导干部而言,在注重提高自身执行力的同时,必须关注组织的执行力。

(一)加强学习,提升个人执行力。

实际上,执行力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因此,提升执行力需要有不同的方法和路径,但从根本上讲,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学习。个人执行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两个要素——个人态度和能力,能力是基础,态度是关键。所以,我们要提升个人执行力,不仅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来提高执行能力,而且要树立强烈的执行观念和意识。

1、提高执行力,增强才能是基础。领导干部的才能是执行所必需的内在条件,是领导干部能否胜任和能否取得成功的保证。因此,我们应该以提高能力作为切入点,这也是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的突破口。一般来说,凡是领导干部,无论是高层领导还是基层领导,在实际工作中,都必须注意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党性修养能力。加强党性修养,是执行的前提,它解决了领导干部要不要执行、想不想执行、敢不敢执行的问题。只有领导干部要执行、想执行、敢执行,工作才能开展,局面才能打开。(2)思维能力。这是领导干部解决能不能执行、会不会执行的问题。要提升执行力,首先对所要执行的政策或决策必须正确理解、深刻领会,这是防止执行偏差的重要因素。其次还要对本地区的发展目标、本部门的具体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再次要对自己的执行角色、执行职能和执行地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执行的方向,避免盲目性。(3)判断能力。执行的外部环境具有不可预测性,领导干部常常会面临抉择,需要对形势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就需要有高超的洞察力,必须做到思想敏锐,行动迅速,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尤其对可能影响全局的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要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果断处置。(4)结合能力。结合能力是执行的核心,结合能力强不强,结合点找得准不准,直接影响执行力的强弱。提升结合能力,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在执行中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拿出具体的、可行的、有实效的措施,把上级决策落到实处,避免执行的表面性。(5)团队建设能力。执行不仅需要领导干部,更需要团队的整体合力。因此,领导干部不仅要勾画团队远景,树立合作理念,而且要整合资源,使团队拥有共同发展意识。决定团队执行力强弱的恰恰是那个能力最弱、表现最差的落后者,而不是那个能力最强、表现最好的人。所以,如果领导干部只取长不补短,只重视能力强的下属,就会出现“短板”现象,就很难提高组织的整体执行力。(6)沟通协调能力。沟通是管理的灵魂,有效的沟通决定执行的效率。当前群众的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增强,这要求领导干部要善于做沟通和协调工作,要统率和调动各方力量,发挥各种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各种资源,有效地进行组织实施。

2、提高执行力,端正态度是关键。观念是行动的基础与核心,有好的观念才会有好的执行。所以说领导干部要抓好执行,关键在于转变观念,端正态度。(1)着眼于“严”,增强责任和进取意识。责任心和进取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执行力是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级和每一个阶段都应重视的问题,组织的所有成员都应共同担负起责任。执行力的基本要求就是每个人做好分内的事情。增强工作责任心,就必须敢于负责,在工作中始终保持一种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特别在贯彻执行中必然会遇到一些矛盾和困难时,更要具有执行的勇气。在工作中要勇于争先,始终保持争先创优的心态,把工作标准、工作热情调整到最高,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2)着眼于“快”,提高办事效率。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弘扬“立即行动、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做任何事都要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时刻把握工作进度。爱因斯坦说,不是每一件需要考虑的事情都是重要的,也不是每一件重要的事情都需要考虑。只有把工作分出轻重缓急,条理分明,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发挥出管理的效率,也才能使组织的工作事半功倍。(3)着眼于“实”,树立实干作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提高执行力,就要树立一种再严谨些、再细致些、再认真些的作风,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各项重大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精。(4)着眼于“新”,改进工作方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变化日趋迅猛的今天,创新和应变能力已成为推进发展的核心要素。创造性地落实上级和领导的精神,这就是执行力的最高境界。所以说,领导干部在落实上级政策时,应将政策的原则性与实际工作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解决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构建高效的执行体系,提升组织执行力。

执行力的实现,是一个包含执行主体、执行客体、执行过程和执行文化在内的多种要素相互作用形成合力的结果。因此,每一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优化与否都直接关系到执行力的提升。其中,执行客体主要是解决做什么事的问题,执行主体是解决用什么人来做事的问题,执行过程是解决用什么方法做事的问题,执行文化是解决在什么环境中来做事的问题。

1、制定科学可行的决策,优化执行客体是前提。决策执行可能遇到决策本身带来的难题。决策质量与水平不高会增加执行的阻滞。一般来讲,影响执行的决策本身问题主要涉及决策是否明确清晰、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可操作性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决策形成过程中解决得好,执行起来就顺利,决策目标就容易达到,反之决策执行会困难重重。所以,不论哪一级领导机构作决策,都应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社会和群众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广泛听取各个方面包括执行层面的意见和建议。上级机关不能只管“拍脑壳”下指示,应该在提高决策科学化上多花工夫,应综合考虑决策的科学性、操作性、权威性问题。任何决策都应该考虑符合下面的实际,要达到“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法律上允许、操作上可行、目标上可为、政治上能为”有关各方所接受,便于执行。

2、培育具有高效执行力的人,优化执行主体是关键。领导干部知识水平、能力素质、责任心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执行能力的高低。因此,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机制,提高领导干部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培养具有高效执行力特征的人。具有强执行力的人通常具有服从命令、认真负责、自动自发、注重细节、乐于学习、身心健康、坚忍不拔的毅力、团队精神、求胜欲望强烈等鲜明特点。其次要建立能岗相适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强调干部能力提升、岗位科学管理与干部个人意愿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干部队伍的整体使用效能。三是明确高层、中层、低层执行者各自的职责与能力。领导干部因其在组织系统中的位置不同,在执行中的作用和职能也是不同的。高层领导在执行中要“做正确的事 ”,把握方向 、勾画愿景、策划战略;基层领导在执行中要“正确地做事”,严格按照上级决策要求,按时按量按质地完成任务;中层领导处于组织结构的中间位置,既要 “做正确的事”,又要 “正确地做事”,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承上启下,发挥组织执行的中坚和脊梁作用。

3、完善执行程序,优化执行过程是重点。执行过程是将决策付诸实施,直至完成决策计划,实现决策目标的活动过程,是把决策由设想变成现实的全过程。首先,科学的程序是执行的保障。第一,做好执行准备,要做好认同程度分析、组织落实分析、物质条件分析、法律条件分析等准备工作,就是要搞清执行什么、怎么执行、靠谁执行等问题。第二,规范执行流程,要做好指挥、控制、协调、监督等环节,目的在于进行有效控制。第三,把握执行关键,要善于把握重点,主攻薄弱点,突破关节点,解决难点,争取达到最佳的效果。第四,做好执行评估,要使做得好的得到奖励,做的不好的受到批评乃至惩罚。其次,加强制度建设可以使执行的基础牢固。因为制度最具有根本性、全局性。要将相关的制度建设贯穿于增强执行力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第一要考虑良好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制度设计要以“为员工个人的发展、更好工作”作为方向,目的在于更好发挥执行力,而非惩罚执行不力的员工。第二是制度设计要有可操作性。避免不合实际,缺乏条件,流于形式的制度设定。制度设定要明确,避免模糊化。第三是在执行过程中要固化制度,避免反复制定。第四是要加大监督力度,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体系,使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过程、执行方式、执行结果都能够公开透明,从而保证领导干部在执行过程中做到令行禁止,在执行中不敢走样。最后,讲究科学的执行方法。执行是方法的表现,方法是执行的载体和手段。因此,加大执行力度,提高执行效果,必须熟练掌握科学的执行方法。在执行过程中,要充分掌握“四化”方法:(1)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化,其关键是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把其中最重要的东西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浓缩,把细枝末节的东西暂时放在一边从而简单化。(2)把简单化的东西量化,要做到把决策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分解,把宏观、全局的东西具体化,化为可操作性的措施。(3)把量化的因素流程化,流程化讲究的是次序,目的是把执行行动分为轻重缓急。(4)把流程化的因素框架化,框架化的目的是组织的执行流程进行制度化,形成书面性的材料以后,如果执行类似任务,还是按照既定的流程来操作。

4、培育执行共识,优化执行文化是条件。执行文化是指贯穿于整个组织系统的、大多数组织成员形成的对执行的看法、习惯和理念等的总称,是把“执行力”作为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的文化。西方学者保罗·托马斯认为,有效执行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在组织内建立一种执行力文化,只有建立了执行力文化的组织才能得以长久发展,执行力文化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执行人员的具体执行活动。执行力文化的核心是培养公共精神,信守承诺、注重行动、富于责任感、讲求实效、以目标为导向、以制度为依托,既敢于坚持原则又善于变通的一种执行理念和方式。[4]组织管理心理学认为:一个领导者要实现有效的领导,关键在于他的影响力。组织的成功,领导者是关键。身教重于言传,行胜于言,要求下级做到的,领导者必须先做到。因此,营造执行文化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应把执行文化的培育看成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对执行中碰到的问题不断加以调整,并通过组织文化无形中的渗透去影响组织所有员工的行为,创造共同信念,引导组织成员向一致的目标努力,从而提升组织的整体执行力。

总之,提高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应对面临的新挑战的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就让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以不讲条件的态度,以脚踏实地的作风,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坚决执行、主动执行、立即执行,以高效的执行力去推动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落到实处,真正做到 “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

[1]高丽莉,刘素斌,于晓静.论执行力 [J].《大连班干部学刊》,2006,(6).4

[2]黄兴生,史策,郑恒峰.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的思考 [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12).17

[3]奚洁人.领导干部要自觉增强学习意识[N].《文汇报》,2009年7月8日

[4]张春艳.提高领导干部行政执行力问题研究——以吉林省为视角[J].《行政与法》,2010,(5).19

猜你喜欢

执行力决策领导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儿子,未来需要你的执行力
合理赞扬提高执行力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