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

2013-08-15刘小红

陕西教育·教学 2013年11期
关键词:落脚点小数点除数

■文/刘小红

数学教学不只是教授数学知识,还包括数学能力。那数学能力又是如何生成的呢?这其中的影响因素很多,如先天的智力与后天的培养等,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的数学意识。那么,良好的数学意识怎样才能生成呢?笔者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与想法。

一、基于数学意识的教学分析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笔者认真考虑了这一知识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经过对以往教学经验的反思和对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学同行课例的学习与研究,笔者确定的出发点是:从生活中寻找需要求一个近似数的场合;确定的数学落脚点是:了解近似数的作用,理解“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原因与必要性。

二、基于数学意识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个方面是到生活中寻找需要近似的素材。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去体验近似的思想。

第二个方面是确定适合的教学方式。对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而言,由于其具有生活因素,因此可以让学生在对生活情境的回忆中,经历心理体验的过程。再辅以教师的讲授,则可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数学意识的教学实践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渗透数学意识的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数学知识与能力的提升。结合上面的教学设计,我们摘录了课堂上的主要内容,列举如下:

1.引入。

师: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人最多啊?

生:中国。

师:中国有多少人啊?

生:13亿。

师:13亿是准确的吗?

生:不是。

师:对!这个数不是精确的人数,而是我们为了描述方便而说的一个近似的数,今天我们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板书课题)

2.感受近似数。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近似数有什么作用呢?(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生:有了近似数,我们说起来就不用那么麻烦。

师:那什么时候需要使用近似数呢?请大家举例说明……

生1:在不需要太精确时可以用近似数。比如说从家里到学校有多远,我家到学校大概是三公里。

生2:只要估计一个大概的数时可以用近似数。比如说估计一个人有多少根头发。

生3:没办法精确时只好用近似数。比如说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

3.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师:那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我们可以先分两种情况来讨论:一是两位数的近似数,二是三位数的近似数……

师:比如说我们前面曾经学过的132÷11,它的近似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得出的呢?再比如说132÷19近似等于多少?

生1:我把11看成10,那么132÷10=13.2,结果就近似地看成13。

生2:我把19看成20,那么132÷20=6.6,结果就可以近似地看成是7。

师:很好。我们再来做几个题目。

师:我们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呢?

生:如果除数离某数只差一点点,我们就可以把除数近似地看成那个整数。如果结果是小数,小数后面的那一位大于或等于5,就看成比小数点前面的数大1的数,如果小于5,就可以近似地把小数点后面的去掉。

师:很好。这就是我们数学上常用的“四舍五入”法。

四、基于数学意识的教学反思

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当中,尤其是在将自己的设计付诸实施之后,我们对基于数学意识培养的教学产生了更多的感触。像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样的知识,在前面要奠定很多生活基础,才能让后面的主题——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变得更为自然。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思路中,这不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因为一般情况下都是直奔主题的。而现在,我们希望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猜你喜欢

落脚点小数点除数
除法中的数学问题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室内“跑酷”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理念在工艺流程中的落脚点
小数点移到哪去了
超级小数点
小数点流行病
小数点,快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