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国际化对江苏高职教育改革的启示

2013-08-15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国际化职业高职

李 富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商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一、江苏区域竞争力对高职教育国际化要求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江苏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2012年江苏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与10年前相比增了7倍,达到5482亿美元,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二;到账外商投资357.6亿美元和跨境投资50亿美元,分别高居全国第一,其中到账外资更是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外资投资开始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一些外资企业逐步总部或研发机构设置在江苏,同时也来越多的江苏本土企业跨国化经营步伐加快,江苏苏宁、尚德、沙钢、徐工等一批骨干企业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大显身手。根据这种要求,江苏省政府提出本土企业国际化、外资企业本土化、本土品牌国际化等多方面国际化的目标,将在未来培育更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

面临着国际化竞争加剧的氛围,提升区域产业竞争是江苏产业发展的关键。而产业国际化的加剧,就需要国际化的人才来支撑,而高职教育的目标正是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也就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国际化的趋势,需要从国际化的角度考虑问题,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等都方面要达到国际化的要求,这样培养的学生才会具有国际化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国际化人才支撑的江苏产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二、不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国际化历史差异分析

(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国际化历史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澳大利亚初步规范对海外留学生的管理,尝试对海外留学生收取全额学费;第二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这个阶段是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期,一些政策和法律出台,如《培训保障法》,为TAFE学院参与国际事务培训提供政策和法律依据,TAFE学院开始利用互联向亚洲国家的学生提供远程教育;第三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技术移民的增多,TAFE院校承担了对移民的英语培训和技能认证,同时加大海外留学生的招收力度,高职国际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二)日本职业教育国际化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也要求教育在国际上与其经济地位相适应,为日本教育国际化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日本不断地调整教育政策,以适应国际化社会发展的要求。1956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的《咨询报告》提出了推进教育国际交流的初步设想;1974年中央教育审议会的《咨询报告》中正式以文件形式发表有关经济全球化下的教育、学术、文化等国际交流的基本方案;1984年的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更是明确提出了国际化的教育改革方针,力图通过政策的推进实施,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培育“国际化理念”。

(三)美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历史

美国教育国际化开展比较早,1946年制定著名的富布莱特交流计划,规定二战结束后美国在海外的剩余资产将作为成为教师和学生到国外学习、讲学和科研的基金,同时设立奖学金资助外国学生到美国留学;之后,美国又成立了“职教国际开发总部”,并在1966年颁布《国际教育法》,提出了教育国际化的理论研究方向与实施措施,强化教育国际化的“四大要素”,即大学生的国际交流、课程的国际化、教师的国际交流、国际研究和外语培训。20世纪90年代初制定的《美国教育目标法》明确提出要采取新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习到国际化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化观念,同期推出的“2061”教育发展战略计划,国际化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历史

德国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发源地,19世纪初创办柏林大学时提出的原则,在世界各地得到传播和认同。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得人才、资本、技术、产品等要素超越国境自由流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欧盟的成立使得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与密切。为此德国教育提出了国际化思想,并为推进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1998年联邦议院通过了高校总法第四次修改法,使德国高等教育机构对教育全球化、国际化及其带来的竞争做好准备。2002年,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出台了《教育与研究向世界开放:通向国际化实现创新》的文件,制定了加强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八大目标与措施。

(五)新加坡职业教育国际化历史

新加坡是面积仅600多平方公里、资源贫乏。1965年建国后,新加坡就提出了教育立国、科教兴国的思想。当时,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是通过引进外资来发展出口工业,由内需型向外向型转变,也促使新加坡的教育也必须发展转变,尤其是职业教育必须开拓国际市场,走国际化的道路。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政府明确把“使学生具有走向国际的能力,培养具有全球性眼光的学生”作为教育主要目标之一。2006年,新加坡政府逐步推行高校的自主办学,促使高校设法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加强与国际交流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三、不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国际化特色差异分析

(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国际化特色

目前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有三个特色,其一成立国际化专门机构,即国际教育开发署,在世界多个国家开展相关业务;其二,积极开拓国际事务培训市场,职业技术学院承担国际组织大部分在澳大利亚举办的大型会议、大型运动会和各种大型活动的事务培训;其三,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澳大利亚职业技术学院通常以集体或独立学院的身份参与国际组织或多边论坛,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并积极跨越国界开展国际教育交流活动。

(二)日本职业教育国际化特色

日本的职业教育国际化主要有两个特色,其一课程设置国际化,日本教学大纲规定“国际经科”是商业类校必须开立的一门学科,各职业学校根据学校与专业特点开设了许多与国际事务相关的课程;其二注重教师素质国际化培养,使教师认识到自己是培养国际型职业人才的主要担当者,进而养成自觉地培养国际型职业人才的意识,加强对国际化教育的理解,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国际化的目标。

(三)美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特色

美国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具有下述四个特色,其一国际化方向的教学改革,美国职业教育开设了许多国际化的课程,如西方文化、第三世界研究、国际教育等课程,据统计,有50%以上的二年制院校要求学生修习国际性课程;其二重视留学生教育,美国每年拨出大量资金资助和吸引外国留学生,并通过各种就业机会和绿卡政策吸引优秀外国学生留在美国;其三,重视跨国教育合作,鼓励教师与他国教师之间超越国界、跨越学科进行交流与合作;其四完善职业教育国际法,颁布了《国际教育法》,为美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富布赖特项目、本杰明·吉尔曼国际奖学金项目等直接支持了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

(四)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特色

目前的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化主要有以下三个特色,其一增加国际化素质考点,德国开设了国际化素质考试,它要求运用外语学科的基础知识,将国际化素质融合到各学科领域中,这使国际化在职业教育中落到实处;其二,教学课程体系尽力与国际通行的教育结构接轨,改变学位制度,开设“外向型”学科和课程,如“欧洲学”、“欧洲太阳能技师”、“欧洲汽车机电工程师”等,并得到政府的资助;其三突出与其他欧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欧盟国家整体教学和研究领域的发展,如2002年在德国召开的“21世纪全球化社会的职业教育”是欧洲最大规模的国际职业教育会议。

(五)新加坡职业教育国际化特色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国际化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色,其一国际认可的课程体系,高职学院课程的设置不仅要求与国际化的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而且要得到海内外工商界及学术界专家的鉴定和认可;其二教师资源的国际化,通过提供优惠的条件,从世界各国招聘高水平、高技能的外籍教师,据统计,如今新加坡的理工学院外籍教师人数已经超过其教师总数的10%;其三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新加坡职业院校不断寻求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机会,借助企业的力量走向国际市场;其四加强国际知名高职院校的引进,近年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拉舍尔艺术专科大学等一些世界知名的高职大学纷纷在新加坡建立校区,促进了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国际化。

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国际化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职业教育对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就已证明。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但用了不到50年的时间,就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强国,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德国产业腾飞的“秘密武器”;日本制造业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蓬勃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各国和地区之间面临着具有国际视野的技能型人才的竞争,职业教育国际化迅速发展。就像美国全国职业发展联合会主席达瑞尔·卢佐所说,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正在被重新界定,原因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正在改变,全球的企业主越来越需要的技能培养不是传统的4年制高等教育就能给予的。如美国在飞机制造业、计算机技术、电子、全球定位等领域的技术工人需求不断增长,而这些领域都要国际视野,美国的职业教育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调查,每年大约有1100多万人接受职业教育,有力促进了美国这些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德国是原材料短缺的国家,凭着进口原料能加工出优质的产品,从而创造出更高的产值,这就是德国制造业获得竞争力优势的奥秘,而将近80%的年轻人接受职业教育。是德国制造业支撑竞争优势的关键。80年代后,日本的一些制造业竞争力不断下降,但机器人、航天航空等尖端技术领域保持着较强的竞争优势,这与80年代后日本职业教育的定位转型分不开的。未来,合成塑料机身设计、机器人、纳米技术、放射性诊断、3D动画制作以及工业保养技术将不断发展,世界中的竞争将越发激烈,国际合作将不断增多,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将向纵深发展。

五、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国际化对江苏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启示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国际化满足了产业发展的需求,提升了发达国家产业的竞争力,对江苏产业来说,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国际化实践,改进高职教育的培养方向,加快高职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一)基于产业国际化调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产业发展呈现国际化的趋势,高职教育的发展也要适应这种趋势,要根据产业国际化的要求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师资队伍的建设、人才培养的模式方面融入国际化的要素,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拓展专业的国际化理念,要结合国际市场的需要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拓展国际市场的生存空间,在调整中适应产业发展的趋势,促进江苏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二)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法治国际化

在职业教育法律方面,我国目前有《职业教育法》,它是我国职业教育开展的保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法。但是,仅仅一个基础法规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借鉴美国职业教育立法的经验,不断加强和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特别是有关职业教育国际化方面的法律,以法治教,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快速融入国际教育体系,取得更大发展,并进而吸收国外先进理念,为产业竞争力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加强高职教育跨国学术交流与合作

要进一步将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置于国际化背景下,以世界的眼光来看待、考察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国内高职教育的世界影响,不断向国外开放中国的资源,同时充分利用世界上的教育资源,积极参与学科研究的跨国合作与交流,鼓励职业院校国际间学术交流和切磋,借鉴经验,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四)加大国际化的校企合作力度

职业教育要为产业发展服务,产业国际化要求职业教育需要为产业竞争力提高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撑,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要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为此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随时掌握行业发展的一种资料,及时根据产业的发展需要,调整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容,在专业设置、实训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和突破,是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和走向国际的企业合作将有助于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也必将反过来提升江苏区域的竞争力。

(五)参与高职教育国际标准的制作及学分的互认

我国高职教育应积极走出国门,积极参与有关高职教育国际标准的制作,并争取推广我国的高职教育标准,处于国际合作的有利地位,融入世界潮流中;其次要加强高职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行国内外院校之间的学分互认,提升我国高职院校在世界高职教育中的地位。

[1]黄日强.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J].外国教育研究,2003(7):51-55.

[2]柯政彦,赵静.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7):125-128.

[3]普女女.试论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J].科教导刊,2011(1):22-23.

[4]段玮玮.美日职业教育国际化之比较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3):177-179.

[5]李霆鸣.新加坡高职教育国际化特征[J].职教论坛,2008(2)(上):51-53.

猜你喜欢

国际化职业高职
聚焦港口国际化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我爱的职业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