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革社会中参政党领军人物的成长

2013-08-15杨选锋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领军人物参政党党派

杨选锋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中国的社会变革由来已久,民主党派的诞生与发展都融入了变革的时代。而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已成为我国目前统一战线的主体,这些党外代表人士尤其是其中旗帜性领军人物的成长面临着更多挑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课题。《2010年—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要求,要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专业突出、群众认同的党外代表人士,造就一些有影响的政治家,解决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层次人才明显短缺的问题。显而易见,参政党的领军人物问题,已经引起了执政党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在中国的政党政治格局下,参政党领军人物的成长与造就不仅直接决定着各民主党派未来的政治面貌,而且直接关系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长期存在与发展,影响着我国政治文明的进程。

一、社会变革与参政党领军人物成长的社会基础

源于变革时代的参政党,它的产生源于社会的变革与文明的进步,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同时也对社会基础产生影响。

(一)社会变革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基本状况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1978年改革开放后,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从单一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而新的资源配置推动产生了新的社会力量组合,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分化。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杭生指出,1978年至今,中国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即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了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变等,结构转型和体制转型同步并行、相互交织,涉及社会所有构成要素系统的相应变化与调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过程,也是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性的变革过程。

社会的变革是一个整体的现象。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变化,改变传统政治格局,而因此引致的政治社会关系的变化结果又反过来影响经济发展。在社会结构中,因为经济社会结构的变革,传统的阶级阶层界限日益淡化,大量新的社会群体随之产生,我们称之为新的社会阶层,它包含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群体。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其数量、实力、作用、影响日益扩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影响社会结构和政治资源配置的变化。不同的阶层代表着不同的利益,有着不同的政治诉求、思想观念和表达方式。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发展和壮大,必然要求扩大政治参与,反映政治诉求,拓展利益表达渠道,进而影响传统的政治生态格局。把新兴的社会力量有机地团结凝聚起来,合理引导他们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是社会变革中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参政党的社会基础与领军人物

在社会变革时期,民主党派的发展与社会基础的变化紧密相关。中国的民主党派大多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激烈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社会基础相当广泛,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同这些阶级、阶层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还有一些革命知识分子。正因为他们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所以民主党派在那个时期具有不可忽视的政治影响力。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民族资产阶级作为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小资产阶级已经接受了改造,知识分子从整体上说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民主党派所联系的成员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拥护者,刘少奇在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各民主党派就将变成这部分劳动者的政党”。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社会阶层不断分化组合,社会结构的变化为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变化提供了条件。因此,发展吸纳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开展有代表性的新的社会阶层工作,成为新时期民主党派的新课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加入民主党派,不仅可以体现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进步性和代表性,拓展组织发展空间,而且扩大了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拓宽了反映社会新兴群体利益诉求的渠道。

时势造英雄,英雄引领时代,党派的领袖人物与社会的变革、与党派的发展息息相关。各民主党派成立之初,其创始人大多数是由自发成长的社会名流、魅力领袖产生,党派领导人影响带动整个党派,对社会有较大的影响和号召力。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老一代民主党派的领袖们,他们经历了国内外政治风浪考验,成为多党合作事业的光辉典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一代民主党派代表性人士和领导骨干成为我国多党合作政治制度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群体大多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亲身感受到国家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多党合作制度给他们提供了参政议政、施展才华的舞台,因此他们对西方民主和政党制度有比较理性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但与老一代民主党派领军人物相比,新一代民主党派代表性人士和领导骨干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他们的成长经历相对简单,没有受到历次政治斗争的影响,政治经验缺乏;大部分具有国外求学或工作的经历,受西方民主化思想影响较大;其中很多是新社会阶层的代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受到市场经济影响,注重实现个人价值,等等。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甄晓英指出,现在党外代表人士中不乏学术精英,也有大量政治活动积极分子、社会活动家,缺少的是政治家,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与中共真诚合作、有影响力的政治家的成长规律。政党的领袖人物应当具备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洞察力,政治家的广阔胸怀和人格魅力,政治家的职业道德和历史使命感,政治家的坚定信念和理想追求,政治家的高尚品德和感召力。因此,参政党领军人物应该是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学识渊博并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性知识结构、具有较丰富的政治经验和社会活动能力的政治家。他们必须根植于社会基础,能够引领时代风尚。

二、变革的社会需要变革型的政党领军人物

改革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转型,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启、经济体制转轨与社会结构转型相互推进的。在这个过程中,政党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主导着改革的方向。而西方的社会转型却不同,大量社会组织的存在形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社会转型的变革主要由民间社会组织兴起,社会组织成为政党执掌或参与政权的支撑和依靠力量。因此,在西方领导理论中,研究者聚焦于领导区别于管理的独特功能,探求通过提高领导效能、提升组织业绩、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路径。其理论倡导的领导理念与方法始于变革要求,对需要变革或处于变革中的社会及组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西方领导理论的主要观点

西方关于领导的研究先后形成了特质理论、行为(风格)理论和情境(权变)理论三大传统理论和新领导理论。其中美国政治学家、历史学家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的变革型领导理论极具代表性。

伯恩斯理论源于政治历史研究,在其获普利策奖的经典著作《领袖论》一书中,伯恩斯主要研究了数位20世纪以来对社会秩序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领袖,如罗斯福、甘地、列宁、毛泽东和马丁·路德金等。伯恩斯在他的领导理论中提出了交易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这对范畴,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变革型领导理论,引发了西方领导理论的重大演进。伯恩斯明确界定了交易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这两种领导类型。他认为,交易型领导以满足追随者较低层次需求为基础,双方处于合同交易关系之中,进行的是一种基于私利引导的交换;而变革型领导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是寻找追随者的潜在动机,使其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把追随者看做完整的人,一种把追随者转化为领导者,把领导者转化为道德代表的相互激发和升华的关系。

(二)西方领导理论对参政党领军人物成长的三点启示

1、参政党领军人物必须有清晰的政党政治愿景。在西方领导理论看来,领导者要能够提出清晰明了、有吸引力、可信赖的愿景——关于组织及其成员更高尚、更美好的未来图景。领导者在构建愿景时,必须考虑追随者的需要,使追随者、领导者和组织的利益内化于愿景,并要准确识别来自组织内外部环境的机遇与挑战、有利条件与资源限制等。对于中国的参政党领军人物而言,要突显党派特色,克服民主党派之间的同质化现象,就有必要根据当下的世情、国情、党情,合理科学地制定合乎党派发展的中期规划,以美好的、特性鲜明的政党政治愿景激发广大成员为党派的未来而奋斗的热情与动力。领导者的职责是引导实现愿景的进程,领军人物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更要善于整合资源、引领党派全体成员去实现愿景,把党派的政治愿景转化为组织建设最好的向心力。

2、政党领导与成员的共同价值观。西方领导理论认为,领导者要善于发现追随者的潜在需求与动机,诱发并引导追随者的价值追求,形成追随者、领导者和组织共同价值,激发追随者在情感上对领导者、集体及共同价值的认同和承诺,从而形成奉献精神,使他们表现出超预期的优秀,进而使组织取得超常业绩。领导者要拥有高度自信和坚定的信念,并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对追随者的关心和尊重,从而赢得追随者的信赖、尊重及仿效。在参政党自身建设中,团结紧密关系的维系需要成员拥有统一的价值观做基础,形成相互信任的道德氛围。广泛的政治共识源于党派自己的核心价值,它是党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灵魂所在;它需要体现成员的根本利益、价值诉求,对党派的建设与发展起维系和推动作用。在政党政治运行中,政党领军人物对于凝聚政党共同的社会价值具有引导作用,是党派核心价值的重要创建者和倡导者。

3、变革的社会需要变革型的政党领军人物。西方领导理论强调,领导是变革个体从而变革组织的过程。领导者要激发追随者从关注个人私利转向关注共同价值,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统一。在这一过程中,领导者和追随者相互融合,并建立联系共同提高领导者和追随者的热情与道德意识。个体变革引发组织变革,组织变革促进个体新的变革,形成良性交互作用。而政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面临着变革的压力。在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下,执政党和参政党都面临自身建设和巩固政党政治社会基础的压力。作为参政党的领军人物,更要从个人做起,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带动党派自身建设,应对世情、国情与党情的变化,兼收并蓄地对待不断分化聚合的社会新阶层,完成组织变革,拓展党派参政议政的广度、深度和效果,在社会的变革中实现个体与组织变革的良性互动。

三、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格局下参政党领军人物成长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指某些价值观成为一定文化所选择的优势观念形态,或为个体所认同并内化为人格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具有评价事物、唤起态度、指引和调节行为的定向功能。培养造就新一代旗帜性的领军人物是参政党建设的关键,他们成长的价值取向关系到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良性运行,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对党外代表人士的界定,结合民主党派的特点,同时借鉴西方领导理论的思想,就参政党领军人物个体成长而言,在这里简要探讨一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格局下参政党领军人物成长所涉及六个方面的价值取向,为参政党自身建设提供一点参考。

(一)政治立场

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格局下,参政党领军人物成长的价值取向首先应该是政治立场的坚定。在新的历史时期,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共同致力于民族的复兴大业,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共同的指导思想。多党合作实践经验表明,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凝聚精神、汇聚力量的重要前提,是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事业的基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在共同的理想信念下,中国的政党有着高度的政治认同,具备政治资源整合的先决优势。我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构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制度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和整合的产物。参政党领军人物要恪守这些基本立场,将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五个深刻领会”(只有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才能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只有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的关系,才能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根本保障;只有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才能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和要义;只有深刻领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才能更好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只有深刻领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才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作为个人政治上的价值取向和政治准则,努力提高政治素养和成熟度,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政治鉴别能力。

(二)政党愿景

政党的特色是由政党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代表谁,为了谁,要达到什么目标,采用什么样的路径选择,树立什么样的外在形象,这些都决定了一个政党不同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色。这种特色彰显政党的个性,是政党真正的生命力所在。参政党领军人物如何实现党派组织的代表性和体现自身的代表性,其所倡导的政党愿景很重要。这个愿景包含了党派组织内部统一的价值观和一致的目标,有利于形成团结共进的道德氛围和相对稳定的价值共识,这对于一个党派的存在和发展意义重大。而这种统一的价值观和一致的目标,它体现组织成员的根本利益、反映组织成员的价值诉求,进而对社会变革与进步起推动作用。实践证明,政党愿景使各民主党派成员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共同的政党愿景在多党合作各个不同时期量变累积的过程中,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参政党领军人物的政党愿景既要包含与执政党层面相契合的愿景,同时也要注重构建自身发展层面的愿景;既要描绘与执政党一起共同为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的蓝图,也要描绘自身发展的美好前景,提高党派组织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三)创新精神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人才成长和事业兴旺发达的决定性因素。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变革新形势下,作为参政党的领军人物如果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容易把党派工作搞成老生常谈,缺乏新意。面对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必然要求参政党的领军人物有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新的举措,以创新的精神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工作的挑战。加强思想理念创新、组织建设创新,在继续保持民主党派政治优势和特色的同时,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或以前未加关注的社会阶层,适当扩大党派组织发展范围,在坚持服从多党合作这个大局前提下,注意吸收那些政治素质好、层次高、代表性强、有发展潜力的无党派知识分子,集中一批优秀人才,从而保持智力优势。

(四)社会影响

政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扩大其阶级基础,增强对社会阶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及时有效地把各种新生社会力量吸引过来。作为参政党领军人物,要始终把握党派不仅要代表社会某一阶层、某一群体的利益要求,还必须兼顾社会方方面面的利益,才能尽可能多地赢得各社会阶层和群体的支持,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作为联系公共权力和民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参政党必须不断吸纳新的社会阶层成员,使自己的社会基础不断扩大和力量不断增强,形成广阔的生存空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领军人物在制定政党建设目标时必须充分体现包容性特点,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广泛吸纳新类别的社会成员,夯实新的社会基础,以充分代表、反映、整合不同阶层、社会群体的具体利益、愿望和要求,与执政党一起实现共同目标的同时,形成自身的社会影响。

(五)个人魅力

参政党领军人物要成长为政治家式的领导,必须要有独特的个人魅力。领导魅力来源于品格因素,品格是指领导者的道德、品行、人格和作风等。从广义上讲,品格因素包括大公无私、守信诚实、正直公道、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平易近人、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领导者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个人品格是决定领导者影响力的根本因素。具有高尚品格的领导魅力,容易使人对其产生一种敬爱感。同时,思想、才能、兼容并蓄的能力和丰富的知识也将影响领导者的作为。领导魅力形象体现的是领导魅力的气质、风度、人品、知识等诸多方面,靠的是令人慑服的人格魅力的影响力,这是参政党领军人物成长中需要注意的因素。

(六)专业造诣

要成长为参政党的领军人物还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专业造诣。民主党派历来是人才汇集之地,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也主要是中高级知识分子,专业造诣较高,在所在领域影响较大。作为参政党的领军人物,要在人才、专家队伍中脱颖而出,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专业造诣是不行的,因此,突出的专业成就是参政党领军人物成长的坚实阶梯。

猜你喜欢

领军人物参政党党派
党派之争与颜之推的历史书写
关于开展“2022石油和化工自动化领军人物系列评选活动”的通知
庆中共百年华诞 促参政党自身建设
党派我来的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人物奖
库里和威斯布鲁克是下个时代的领军人物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三大特别政党
Risk factors of poor prognosis and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of solit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提升参政党社会公信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