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思考
2013-08-15周长城曹亚娟
周长城 曹亚娟
(1.2.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2)
自“社会管理”概念提出以来,“创新社会管理,汇集社会合力”已逐渐成为一项社会共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新格局”;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强调,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同年7月5日,党中央、国务院还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随着一系列政策和要求的出台,社会管理创新的被关注度日渐升温。那么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浪潮中,作为国家政治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主党派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民主党派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应发挥怎样的功能呢?如何才能发挥其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呢?本文尝试作出一些探讨。
一、民主党派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地位与功能
现代社会管理是政府领导与协调、非盈利组织为中介、基层自治为基础、公众广泛参与的互动过程。一直以来,政府监管、民众参与均被多方重视并反复强调,作为中介的社会组织的责任与作用却往往容易被忽视。而西方社会管理的有益经验表明:社会组织至少在社会整合、公共服务、矛盾调解以及帮扶社区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正面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因而笔者认为,在中国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形势下,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的民主党派,其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与功能应得到相应的明确与重视。
(一)民主党派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双重参与
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极具特色,它在不断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其“参政党”的地位和功能,即协助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与政府、执政党形成政治活动的互动。现阶段我国民主党派以成员为依托进行政治参与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党派成员经过组织推荐或选拔,以党派身份直接进入到国家政权中,通过实际参与政治管理,成为决策者;另一种政治参与方式是通过其成员不断在各种平台如政协会议、双月座谈会等制度化渠道建言献策,影响政府决策,从而实现政治参与。从社会管理角度来看,民主党派的不同参与方式导致了其身份上的不同。一方面,社会管理创新要求政府扮演的角色从“划船者”向“掌舵者”转变,因而作为决策者参与政治的民主党派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协助并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另一方面,社会管理创新还要求加快将技术型、服务型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这就要求作为参与者的民主党派献言建策,积极做好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所以说,民主党派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参与是双重的,分别参与了新型社会管理“政府—社会组织—民众”三维主体中两大主体的构建。因此,加强民主党派建设发挥其积极作用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正功能是不言而喻的。
(二)民主党派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功能
第一,政治使命层面上,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积极作用是历史赋予民主党派新的使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在当下社会的具体要求和功能延伸,是顺应历史潮流、紧跟时代步伐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时期,社会管理的环境、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民主党派必须紧跟“主旋律”唱好“副歌”,及时调整建言献策的方向,以保持同步性。在社会管理现代性转型时期,无论是借鉴传统还是借鉴西方成功经验,都必须立足现实有所突破,执政党在处理转型期的新问题或者推行新政策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有所遗漏、有所不足,而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则能够更加清楚的发现症结所在,并能够作为沟通政府与民众的桥梁,有效保证的民意传达和政策实施的畅通。此外,民主党派有着知识分子构成上的独特优势,在理论探索方面能够发挥极其重大的作用,为社会管理创新开言辟路。
第二,社会福祉层面上,民主党派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有利于促进“小政府、大社会”的良性管理格局和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管理创新说到底还是要以人为本、为百姓谋福祉,民主党派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自然也是为社会主义和谐有序的生活共同体的构建添砖加瓦。民主党派扮演着共产党“诤友”的特殊身份,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直言相谏、有理有节,不仅是出于提高执政党的执政水平、加速政府职能转变,更重要的是要监督政策制定与实施,以保证民众的权益。如若没有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共产党领导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将失去重要的监督与督促,政府与民众有关社会管理的沟通也将出现不畅或受阻。没有民主党派的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道路将会更加坎坷,广大民众的福祉也必将受到影响。
第三,自身建设层面上,社会管理创新参与过程中,民主党派及其成员都将得到锻炼与提升,为其更好的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民主党派成员所处位置不同,利益、想法和接受的信息均相差很大,也没有任何隶属关系维系他们之间的联系。投入社会管理创新中恰恰为民主党派广大成员提供了工作着力点。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各民主党派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其成员,有效调动广大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各民主党派建设成更有凝聚力、更有战斗力、更有创造力的社会进步力量。
二、民主党派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工作要点与工作原则
(一)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职责
民主党派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是前提和基础。具体说来,就是民主党派必须清醒认识到自己作为参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职责,必须明确自己在社会管理创新这项具体工作中的角色、任务和目标。作为直接参与决策的民主党派成员要与共产党同心同德共同努力;作为间接参与者的民主党派成员则一方面要切实履行参政议政、进言监督职责,另一方面要发挥好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沟通桥梁作用。只有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有效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前行的步伐。
(二)发挥优势、扬长避短、通力合作
以笔者之一所在的九三学社为例,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就可以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围绕理论创新、社会办学、科技咨询、智力扶贫等方面,深入民众、服务民众。另一方面,民主党派作为政治联盟没有组织意义上的经济基础,这就需要与其他社会组织进行广泛合作,整合资源,集聚人才,发挥整体优势,形成聚合效应。
(三)深入基层、面向群众、服务到位
一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必须得到民众认可、博得民众欢迎、赢得民众喝彩,所以民主党派在开展工作时,一定要切实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意识,了解社会民众的现实需求,将自身优势与民众需求相对接;要担当起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职责,参与基层的社会管理活动,掌握第一手的社会管理情况,加深对我国国情民意的认识,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参政议政水平,更好的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四)加大宣传、扩大影响、营造环境
民主党派成员广泛分散于全国各地,在各行各业不同位置工作,这也在客观上扩大了其影响的广度。民主党派成员可以在各自岗位上积极争取相关支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各种渠道和方法,加大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要求、目标、意义的宣传,让全社会对此都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逐步为社会管理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坚持民主、高效与合作原则不放松
民主党派内部必须有民主的氛围,摒弃等级观念,开展平等交流,就社会管理创新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认识,共同探讨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管理新模式。另外,大多数民主党派成员既要兼顾好本职工作又要从事党派工作,甚至还参与其他社会兼职工作,这就对工作效率提出了硬性要求,必须遵循高效原则,讲究工作效率。民主党派自身力量相对薄弱,除了就社会管理创新为执政党建言献策之外,还必须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以及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协作,互补共进。
三、民主党派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发展前景
在世界制度绩效高的地区,存在着众多社会组织深入社区开展社会活动,那里的人民关心公共事务、遵纪守法、相互信任,社会组织与参与方式是横向的、水平的。除了充满活力的普通民众提供的群众性基层基础,社会组织的广泛深入参与也是一种重要决定因素。社会组织为民众提供集体行动的平台,集聚社会资本从而促进社会组织成员之间自发的合作,社会组织网络则使这种合作产生的信任得以传递和扩散,最终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扩散的普遍化的互惠关系。以上便是西方公民共同体的形成和维系之缘。在当下中国社会管理现代性转型时期,社会组织获得了比以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民主党派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不再管的“又宽又死”,给民主党派开展的活动主题以更多选择,民主党派与执政党之间的特殊关系使其能够获得其他社会组织所不能获得的物质甚至政策支持。另外民主党派本身就有智力资源上的巨大优势,三者相整合必将形成巨大合力而有效提升民主党派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使民主党派在社会管理创新甚至我国民主进步事业中发挥出前所未有的功能。沟通上下、联系左右,建立高效的服务渠道,活跃社会生活,激发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进而促进公民共同体的诞生是民主党派除了建言献策以外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思路、新作为、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