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善公益类广播节目的实践与思考

2013-08-15张虹冰

视听 2013年7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好人慈善

■张虹冰

近年来慈善公益类广播节目作为一种新型的广播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公众的视听。慈善公益类广播节目能够激发人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能够提高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准,同时也是提高广播公信力、扩大影响力、树立良好口碑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成功的慈善公益类广播节目应当具有思想内涵又具备感染力量,是能够唤起听众深层次情感的广播节目。

一、传递正能量是慈善公益类广播节目的追求

慈善公益类广播节目是伴随着多频率时代而发展起来的,伴随着广播多频率时代的到来,广播媒体获得了广泛受众的关注,有着良好的社会群众基础。时下的慈善公益类广播节目,可归纳为故事访谈型节目、综艺娱乐型节目、大型慈善公益活动三种表现形式。作为一档慈善公益类广播节目的制作人、主持人,笔者眼中的慈善公益类广播节目不是一种单一的专题节目,它是一类以多种节目类型为表现形式的广播产品,即从谋求社会公众利益出发,以弱势群体为主要关注对象,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为主题,以“帮助”为主要救助形式,以记录和反映单个人或者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为表现手法,体现出典型的人文关怀,从而唤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传递正能量,并以多种类型的广播节目为表现形式的广播产品。

以吉林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的慈善公益类广播节目《好人帮》为例,其节目宗旨是搭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平台,节目的口号:好人帮、帮人好、帮好人,也就是寻找需要帮助的好人和愿意帮助别人的好人,帮助他们实现梦想,同时传播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帮助别人、热爱环境的意义所在。“帮”既是名词中的一个爱心组织,更是动词中的一种实际行动。在每天的《好人帮》节目中通过热线、短信、微信等形式进行的好人线索有奖征集,为节目积累素材的同时,每天大家都会听到好人的故事并发现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的富足和心灵的安宁,当然也有太多自己生活拮据却无私帮助别人的好人,找到他们,讲述他们的故事,帮助他们实现梦想,这种梦想也许不仅仅是靠金钱来实现的,可能是一种愿望在大家的帮助下得以实现,比如一次旅游,一段经历,当然也有通过大家的资助,让贫寒的学子完成学业,让重病的好人得到及时的救治,等等,总之就是让好人过上好日子,让人们相信好人好报。同时通过小专栏《爱心绿天使》有奖问答,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知识、养成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好人帮》正是搭建了这样一个爱心平台,并引领大家付诸实际行动,置身于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爱护环境的公益行动中。每天在热线征集线索中选择最打动听众的好人,给线索提供人予以奖励,每周评选出本周“好人帮”上榜好人,陈述上榜理由,并选取其中的代表走进直播间,主持人深度访谈,讲述他的故事,帮他实现梦想。听众热线参与互动,并可以通过微博、短信、微信的方式加入好人帮,节目还推出系列寻找和圆梦主题:比如品学兼优贫困学子、生活拮据却相爱的夫妻,雷锋出租车司机、致力慈善事业的企业家,等等。通过节目线上的爱的传递、线下各类公益活动的组织,节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档节目仅播出一年的时间,为弱势群体募集善款几十万元,帮助求助对象一百多人实现了梦想、渡过了难关,同时节目中讲述了近百件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爱心团体加入到《好人帮》的行列。

该档公益类广播节目除了一般节目所应具备的特点之外,还以一种真善美的思想境界去陶冶和净化受众的心灵,传播高雅文化,真正做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该档节目为代表,归结慈善公益类节目的特点即是其视角的广泛性、内容的感染性和题材的典型性、影响的社会性。

二、慈善公益类节目在传播中发挥的作用

慈善公益类广播节目是公共领域建构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同时作为广播媒体公益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在促进媒体发展和社会和谐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公益宣传的重要媒介,广播媒体从公益角度满足了受众与广播的双重需求,开发公益类节目是对广播功能的拓展,从人文关怀的切入点表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促进了社会的和谐,慈善公益节目在听众群体与被关怀群体之间架起桥梁,构建了符合大众需求的怀感空间。

还是以《好人帮》节目为例,在一次直播节目中,白山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打来热线电话,讲述由于福利院离学校较远、车辆不足,白山市爱心车队的出租车司机常年义务接送福利院的孩子上学、放学的事迹,原本是想通过节目表扬这些助人为乐的好司机,没想到恰巧被一家企业的老总听到,于是这位老总立刻打来电话表示为白山儿童福利院捐赠校车,并很快付诸行动。通过节目的宣传,爱心企业的善举在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不仅传递了企业的爱心,也充实了节目的内涵、体现了节目的价值和力量。可见广播慈善节目让善念变成有效的行动,体现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社会需要这样的平台来传递正能量并把互助互爱变成一种行动。

慈善公益类广播节目的兴起,体现着一种全新社会价值观的形成。这种价值观不仅是对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关注提升,更是一种媒体精神,它越来越内化为一种媒体的社会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正是广播媒介的功能。广播公益节目像一个窗口,让听众看到了别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唤起爱心,弘扬慈善理念,鼓励人们说出愿望,实现梦想,伸出援手,帮助他人,促进全社会共同营造和谐温暖的环境,让爱心传递温暖,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慈善广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缓解社会矛盾的积极作用。

三、慈善公益类广播节目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汤浩在《慈善公益:电视媒体社会功能的深度嬗变》中指出,电视慈善公益类电视节目的传播优势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同理而言,笔者认为,从社会效益角度来看,慈善公益类广播节目同样承担了其重要的社会责任,不但从节目中体现出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关注,并利用自身优势和号召力实际介入公益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当中。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通过媒企合作的模式,不但可以为慈善公益类广播节目取得资金上的支持,而且可以吸引企业对慈善事业关注,增强慈善事业的号召力。公益性与经营性是同一主体内并存的双重属性,公益为本、经营为用的战略定位及实践,是广电体制改革中的重要运用。

继续以吉林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的慈善公益类广播节目《好人帮》为例,其策划的大型公益活动有:建立《好人帮》爱心企业联盟,联合热衷公益事业的企业,为他们搭建公益平台,策划公益活动,同时在节目中录制播出企业公益广告,作为节目广告吸纳量的一部分;推出广播公益广告大赛;分别组建好人帮志愿者联盟、私家车爱心车队和出租车爱心车队,为公益活动壮大力量;开展“爱心助学行”活动,为贫困山区的小学捐建图书室和体育设施,并对贫困山区的孩子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与某企业集团达成合作意向,联合开展“恒爱行动”为孤残儿童编织毛衣活动;联合大型商场以热爱地球、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摄影展,获奖作品进行现场义卖,义卖的资金用于帮助家庭贫困的环卫工人。这些活动策划与节目经济增长点相结合,在发展中不断改进和完善,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趋势,即广播媒体不再单纯作为公益活动的鼓动者和宣传者,而是更多地作为公益活动的组织者,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真正关心慈善公益的企业在新的媒企合作方式中提升其自身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进而增加自身品牌影响,提高品牌形象。作为广播媒体通过转变观念,加强公益传播,可以引进更多的投资和广告收入,亦可以加强自身品牌建设,同时可以达到自身营销和宣传的目的,从慈善公益类节目中寻求突破,强化其传播的主体意识,成功地实现媒体的角色转换。

传媒时代,媒体的社会责任与媒体价值同步飞跃,财富的增长是广播成长壮大的基础,而承担社会责任,传播主流意识,才是广播价值的核心追求。通过广播公益节目,深入地传播“和谐”理念,这正是当今广播媒体用实际行动来弘扬主旋律,彰显媒体主流价值观的表现,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四、小结

面对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慈善公益类广播节目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节目为了煽情而煽情;出现“公益搭台,娱乐唱戏”等现象。广播类慈善公益节目必须不断调整传播策略,加强媒体联动,唤醒公众参与和互动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益事业,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将公益与娱乐巧妙结合,提高慈善公益类广播节目的励志性,增强慈善公益类广播节目的可听性和影响力。

肩负责任,倡导公益,成功的慈善公益类广播节目营造着全社会重视慈善公益的环境,广播公益类节目必须坚持形式与内容的不断创新,在运作中注重各种传播策略的运用,加入更多的人文元素,展现人性之美,不断拉近广播媒体与受众的关系,逐步成为慈善公益事业宣传中的强势传媒,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好人慈善
好人就在身边
慈善之路
慈善义卖
西游新记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好人
为什么“好人”的另一半也会出轨?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