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之我见*

2013-08-15侠,戚

山东纺织经济 2013年11期

唐 侠,戚 斌

(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一、《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

(一)以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为理论背景

西方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国家二百多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性概括和抽象式描述。其理论尤其是实例大都是以发达国家为背景介绍的,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若要透彻理解该理论就需要对西方各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有一定的涉猎,否则在有限课时内对于学生理解本课程内容会有所影响。

(二)不断更新的经济理论

随着经济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经济学理论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对同一经济问题的认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在发生着变化,例如,在凯恩斯看来不可能同时出现的“双高”现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此时就需要经济学理论对现实的经济问题做出相应解释。此外,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新问题不断涌现,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例如,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等理论都是经济学随着经济发展而补充的内容。

(三)学派众多

和其他学科相比较,西方经济学有一个特点就是学派众多。同一个问题不同学派的的观点不一样,有的甚至完全相反,但你不能说谁对谁错,因为规范的分析方法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比如关于失业与通胀的关系,不同学派就有不同的观点。不同学派的理论丰富和完善了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也为政府调控经济提供了可供选择的理论依据,但过多的学术争议却给初学者带来了许多困扰和疑惑。

(四)假设条件多、数学化倾向强

西方经济学有规范的经济分析框架:界定经济环境→设定行为的假设→给出制度安排→选择均衡结果→进行评估比较。其中最主要的是数学方法深入广泛的采用,使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和方法呈现出明显的数学化倾向。假设条件的提出使得理论和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可能会认为理论不符合实际情况,从而对理论的适用性产生怀疑。西方经济学越来越倾向于用数学模型来分析问题,借助数学模型虽然可以有效的、直观的表达和解释相关经济现象,并且有确切的结果,但对学生有一定的数学知识要求,这对数学不好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负担。特别是文科生普遍对数学公式和几何图形的分析方法感觉不适应。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过于求全

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很多,理论发展较快,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讲清讲透所有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是不现实的。因此,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否则极易出现教学内容面面俱到、但多是蜻蜓点水的现象,学生不但掌握不好而且还会感到西方经济学内容庞杂、理论深奥,造成学习的畏难情绪,大大地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供给学生一个清晰明了的理论体系,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二)教材选择困难

西方经济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目前国内西方经济学教材大都理论性较强,缺乏实践性,使得经济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特点未能通过教材展现出来,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些学校选择国外版本的教材,虽然弥补了国内教材缺乏实例的缺陷,但国外教材却欠缺严密的体系化和逻辑性,理论内容介绍比较松散,与我们的思维习惯不相符合。另外,由于西方经济学最早起源于欧洲,所以大部分教材所提及的案例主要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案例为主,而涉及到中国经济发展、政府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内容较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与现实有偏差,不能全身心地投入。

(三)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西方经济学内容较多以及学时的限制,教师在讲授西方经济学时主要还是以“讲”的方式为主,再加上各高校扩招后多是大班授课,教师给学生进行讨论的时间很少,课堂上与学生互动性不强,学生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另外,由于是被动接受学习内容,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更谈不上独立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死板

目前对西方经济学的考核方式主要还是采用试卷考核的方式,考核重理论而轻实践。这样的考核方式,对于那些用功善记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取得好成绩,而对于那些爱思考、有想法的学生,由于考核内容中涉及到的主观题较少,反映不出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难以得高分,有些学生会觉得这样的考试成绩不太合理。这种考核方式,可能会打击那些真正想学好经济学、勤于思考的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西方经济学的信息量很大,若把所有的内容一一系统地讲授,将占用大量的学时,并且为了赶进度往往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讲授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专业要求和课时安排进行合理的取舍,不要单纯追求理论的全面性。

(二)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之余,能够做到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播,更要重视培养学生思考、研究、分析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训练学生用经济学思维来分析问题、进行决策。例如,在进行经济决策时一定要考虑机会成本和隐含成本,但却不能考虑沉没成本。尽管沉没成本是实实在在的费用的支付,而机会成本只是观念上的支付。这就是经济学思维与一般思维的不同。

(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结合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与时俱进、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学生对于身边的经济问题是感兴趣的,教师可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电视、网络资源,通过实际案例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信息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应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可以将传统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其他教学方法相融合,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某一种教学方法,根据学习内容不同,采取最适宜的方法。例如,在讲授不同市场结构下厂商长短期均衡条件时,根据多年授课的经验,笔者认为传统的板书教学效果最好。所以,上课时老师要避免总是站在电脑前,而是要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增强理论与现实的联系

由于西方经济学有较强的现实性,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找机会多带学生走出去,亲自做调研,从而更好地理解经济运作与实践。西方经济学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一种理论抽象,在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有很多经典案例,但这些经典案例大都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背景的,这就需要教师把经济学理论与中国本土经济相结合,在教学中多引进一些现实经济中的案例或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解释,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可以将经济半小时、第一财经等相关财经类的视频节目以及现实生活中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与讨论当中,这样学生才会感觉到经济学并不只是枯燥的理论,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五)灵活考核方式

科学的考核方法不但能够有效检验教学的完成情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对学生的学习会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要改变单一的试卷考核方式,不应仅凭期末一纸试卷定成绩,而应根据学科、专业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应加强对学生全程学习状态的监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议可以将平时成绩、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成绩可以包括课堂发言、课堂讨论、小论文、课堂出勤等。

[1] 卫华.《西方经济学》教改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J].北方经贸,2010;(6):136-138.

[2] 匡萍.启发互动式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2):78-79.

[3] 张俊娥.应用型高校《西方经济学》的教改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155-156.

[4] 王爱红,郭艳,杨科峰.《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7):271-272.

[5] 史晓红,李金霞.对提高《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