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呼唤有效教学
2013-08-15贺胜亭
■文/贺胜亭
有效教学的思想可溯源至古代诸家圣者。孔子最早提出教学要“因材施教”,主张教学要实行启发式,举一反三,使学生闻一知十。这显然提醒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效率。《学记》指出“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教”也即教学要有效,这可能是最早的有效教学思想。汉代学儒董仲卿提出教学“圣化”的思想,也即要求教育者要追求最好的教学,追求至善之学。近代和当代很多教育者也提出关于教学的认识,思考并讨论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并生成了在教育领域深有影响的理论。下面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一、从生活中挖掘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讲授“圆的周长”计算时,教师带着系着线的乒乓球(用线绕乒乓球一圈)进入教室。向学生提问:系住乒乓球的线都可以量出来,要使系住乒乓球的线离球一米远,此线需多长?进而又问:假设我们用绳子绕地球一圈,现在把这条绳子都距地球1米远,绳子增加多少?学生纷纷估计,有的说是一千米,有的说是一万米,有的说是一百米,答案形形色色。这时教师说:大家说得都不对,增加的长度比10米还短呢!在学生一双双惊异的眼光中,教师指出要是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后,就可以很快算出结果。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构建有效导引机制,作好方法渗透和关键点拨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拨,避免无效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如在讲“可能性大小”这一节时:进行摸球试验(4红1白)时,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试验的过程,“摸出一个球,记录下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15次”。然后还要学生明确组内分工,有人负责摸出球,有人负责记录下它的颜色,并提醒学生在试验前要选择好统计试验数据的方法。还要向学生说明在试验的过程中,应注意保证试验的随机性,如:每次摸球前应将盒中的球摇匀,摸球时不要偷看等。在各小组进行试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保证试验的随机性。通过合作与交流,得出游戏的结论:在上面的摸球活动中,每次摸到的球的颜色是不确定的。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比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大,原因是红球的数量比白球多。
三、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有效性
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索知识的奥秘。比如在进行“概率的意义”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随机抛掷一枚硬币,尽管事先不能确定“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但大家很容易猜到这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各占一半。那么,大家的这种直觉是否正确呢?然后,教师布置试验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在各组测得数据后,填写教材上的表格,教师将各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全班学生对数据进行统计,并进行总结交流。由于试验次数较少,有可能获得“正面朝上”的频率与猜想有出入,教师应启发学生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每次随机试验的频率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发现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也具有规律性。像这种改变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四、评价方式多元化,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进程
第一,教师在课上和课余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多倾听学生学习数学的体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交往时应充满爱心和耐心,争取建立一种合作、默契、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二,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第三,实施反馈的时间间隔要利用学生的练习按日反馈进行调节,而学习结果的强化方式应尽量使学生自己去领悟、去总结收获与教训。第四,自我评价的参与问题,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自我评估计划,养成自我评估的习惯。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精心设计教案,让学生在“做中学”、“练中悟”,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使初中教学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