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把握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聚焦与着力点——校园文化建设系列研究之五

2013-08-15张洪才邹立莉郑世堃

昭通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人文大学

张洪才, 邹立莉, 郑世堃

(昭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云南 昭通 657000)

掬起代代大学校园文化拓荒者、建设者的创业艰辛,承载办学发展的文化精粹与地方特色,了却莘莘学子于知识、科技、人文的景仰渴求,对复杂多变的大学校园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拨开迷雾,澄清向度,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全面分析和理性思维;过滤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外象与表层;从目标层次、本质归纳上直击校园文化的核心,对于深刻把握大学校园文化精髓与建设规律,献身高等教育事业的“校园人”而言:文化立校观念更加能够清晰;文化强校意识能够更加突出;主体能动作用能够更加突出;群体合力能够更加凸显;功能实现能够更加坚定有力;文化延续与历史传承能够更加强劲持久;文化建设行动能够更为自觉。

一、大学文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服务服从核心聚焦点

高校宏观人才培养目标是:“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社会主义事业优秀的接班人”;高校具体人才培养的共性目标是:培养高标准、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创造创新创业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大学文化建设的全部合力,聚焦于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办学定位、教育教学活动的各项指标体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为指导;以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挖掘学生潜能为出发点;以光大和锻造大学校园精神为活力点;以培养学生理性与人文精神为落脚点;以校园文化的精神、物质、制度、行为及其它形式和谐共进的建设理念为驱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凝聚、协调、约束诸功能,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等专门人才,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形成体系较为开放、机制较为灵活、渠道相互贯通、方式选择多样的大学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文化建设服务服从体系。

二、大学文化建设顶层(精神文化)建构着力点

大学文化是有关大学办学实践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生存方式、竞争发展、行为扩展的总和。导向鲜明、令人振奋、催人奋进的“大学精神”居大学文化建设之首。它具有独特院校个性气质,是科学精神与时代烙印的具体凝聚和社会文明的结晶,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宝贵财富——大学精神,这是传承典范的魅力所在,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大学精神”可归纳为八个方面:民主、平等、科学、人文;竞争、服务、批判、创造。

大学倡导“民主”精神,是在决策、教学、管理、建设方面的民主,充分尊重教职员工主体地位,发挥教职员工的主人公积极作用,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党务校务公开,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制定大学章程,实现大学自治。“平等”是教职员工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具有相同相等的待遇,其权利、义务、职责、地位处于同一水平,没有等级差别或特权,师生关系、同志关系、教职员工关系平等,公平公正处理职称、住房、工资、福利、奖惩以及学生人性关怀、有效管理的各种权益关系。“科学”即尊重和敬畏科学,传播科学精神、开发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素养、尊重科学规律、实现科学理想,倡导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证与实践检验的精神;修养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人文”即处处彰显人文关怀,肯定自信自觉、自立自治的主体意识;时时关心人的需求,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精神品位,丰富人的心灵世界,发展独立人格;培养高尚伦理情操,完善基础道德修养,提升生存生活生命价值境界;引导人文终极关怀,构建较为完满的精神家园。“竞争”:即建立公平竞争环境与机制,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程序化的管理模式,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法则,公开透明操作,合情理地有序竞争。“服务”是关注社会现实、关心社会需求,关照教工需求、关怀学生成长。大学管理者的作风与品质应该是:不自信专横要从善如流;不固步自封要善于进取;不因循守旧要富于开拓;不高高在上要深入群众;不妄自尊大要自知之明,这是高校义不容辞的服务职能和社会责任。“批判”:即批判精神,新思想和新观念在大学里融汇、滋生,学术争鸣,异议并存,鼓励思想交锋,破除权威迷信,否定保守,崇尚科学,追求理想,真理永存。“创造”:创造是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大学发展的生命活力,善于创新是大学精神的灵魂。要真正在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培养模式、教学管理等方面塑造大学鲜明的自我个性,没有创新就会自我绞杀。

大学精神虽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却又无时不在体现着它的“导向鲜明”,无事不从理性层面体现文化的宏大,无处不在细致微妙处蕴含文化张力的内隐与外显。大学精神培养对国家有报国激情、对民族有责任爱心、对理想有执著追求、对事业有敢为抱负,有政治远见和广博知识,真心诚意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的高级人才。育人为“顶层”建构的要旨,成才是“顶层”建树的使命。大学精神的“催人奋进”,是目标令人鼓舞、理想令人振奋、前景令人充满信心。实践迈步,理念先行,“理念”是确立对远景目标的前瞻与发展方向的指导,是人对事物的看法和思想意识和思维活动比较成熟的成果。正确的理念可以成为组织或个人的最高实践活动原则。大学的办学理念就是大学发展远景与方向的原则指导,它是对大学精神、使命、宗旨、功能与价值观等大学发展基本思想的概括。是办学具体目标任务、体制机制、方法技术,校训校歌、校旗校徽、校园建筑等的全面综合,“理念”左右大学的发展并力挺大学的核心竞争,是师生员工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宽容尊重、学术自由、韬光养晦、从善如流的航标和助动器。“大学精神”是立校之根本,是师生员工内心建立的较为牢固的自我教育、持久产生自律他律的道德环境;是办学理念积淀传承升华的优良传统和升华了的“校魂”;其方向引导力、价值内趋力、群体凝聚力、规范约束力、心理建构力、情操陶冶力、人格塑造力、社会辐射力等方面功能的综合展现,是院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工作作风需要我们感知、体悟、践行。

三、大学物质文化建设着力点

学校物质文化包括对外整体的物质形象展示和校园地理环境、外貌、整体构架等,体现的是学校文化品位和格调,直接关系学校育人环境、声誉和社会影响,须长期经营、强力推进。物质文化建设既要体现学校的特色与风格,又要体现学府之凝重与活力;既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又要反映学校的价值取向;既要按照“绿色、高雅、优美、和谐”的原则建设优良的环境文化,又要为师生创造有利于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的优美环境;既要据需而进适度超前,又要与传统文化结合,与地方特色协调,以独特的内涵影响师生的观念和行为;既要追求朴素典雅大方和较强的艺术性,又要思考国家、政府、社会、学校的经济承受能力确有可行性。

四、科学人文规范的制度管理着力点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发展、治校强校、逐步提高质量效益的基本保证,制度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要努力做到刚柔兼济、科学人文。高校现行制度要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注重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加强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大学制度,不断提高民主办学、依法治校的能力。制度文化建设要着眼于民主、科学、高效、安全、和谐。健全完善的各类规章制度,能够促成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并形成健康的运行机制,重制度建设更要重制度执行,要在规章制度的内化上下功夫,形成科学民主的闭合循环监督管理体系。

五、大学行为文化的养成与健康运行着力点

大学行为文化是大学的社会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制度规范等在大学“校园人”的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亚文化形态。行为文化是文化的物化的表现,是精神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温家宝总理说过,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在国际社会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它对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和发展趋势产生深刻影响,可以决定和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而言,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没有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生的人类宏观可持续发展观念,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大学行为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为文化的影响、示范、传导、内化作用最为显而易见。应着重从教师的主导性行为文化建设、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规范与基础文明行为、师生职业道德行为修炼、科学管理校园文化以及与行业职业行为文化的对接等方面入手。知校、爱校、荣校、兴校的行为文化是大学文化中最活跃、最生动、最形象的展现,在大学教育群体内,学校领导、教师群体、管理干部、后勤服务员工、全体学生的行为,对整个大学行为文化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传导、影响、巩固、拓展作用。

六、践行生态理性人文体验着力点

要培养师生员工具有民族特点、时代特征的人文精神。科学理性讲求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求真务实不盲从,自主、批判、竞争、开放精神以及大胆探索、追求真理的开拓精神;人文理性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对人的生存的切切关注,对人的生活发展的实实关心,对人的生命的拳拳关怀;生态理性人文体验是人们对于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共同的执着追求,对所处世界与个体生命的和谐期待,对人们所处客体外部世界的依存相生。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培养师生人文理性精神为落脚点,在当代社会,人才素质的差别不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更体现于主体的人或人们显质与潜质。人文素质是性格特征、精神状态、思想道德修养、社会人际交往等素质的综合反映,它从更深层次上体现人才质量,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最终要以培养师生人文理性精神为落脚点,弘扬人文精神,培养人文底蕴,提高人文素质。培养起人之为人的理性意识、情感体验、生命追求、理论阐释、评价体系、价值观念和实践规范,修炼出人类文明之道大化于天下的生命大智慧。引导青年大学生更好地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当代大学大力弘扬的人文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现时代结合的精神,是社会责任、历史责任相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操;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把握自我的胸襟和眼光;是义利兼顾以义为重、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双赢的价值取向;也是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乐观向上的人生追求;还是理解尊重、关心宽容、互助合作、牺牲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校园文化建设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理性精神的“高境界、高品位、高素养、高本领”的复合型人才目的服务。

七、高校学术崇真与创新价值追求着力点

学术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要强调学术文化的真理追求、真知灼见,学术文化是其他文化的核心、灵魂和根基,影响和制约着其他文化。文化建设因学术成就而有根基、文化建设因学术创新而有品位、文化建设因学术成果转化广泛应用而有影响、文化建设还因学术的无止境而获得永不衰竭的生命力。重视学术文化建设,通过学术活动不断加大本院校同外界的文化交流,扩大影响。学术文化的主要价值在于其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和精神价值,发展学术文化的根本意义在于推动社会的进步,提高人的素质,提升社会的文明水平。要进一步强化学术道德建设,营造崇尚创新、探求真知的学术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学术研究氛围,加强学术交流,丰富学术活动,强化科技创新和团队合作,促进学科交叉、相互渗透,进一步发展高校的学术特色,促使高素质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八、核心凝聚与发展合力相统一的组织领导保障着力点

要全面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特别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要不断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高校党组织是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坚强核心,把高校建设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发源地、先进思想文化与正确理论的前沿坚强阵地、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基地、爱国奉献改革创新的实践园地、知荣明耻纯净清新的道德高地、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级专门人才的口岸关隘要地。通过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活动来实现,也要靠全体共产党员的团结一致及其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模范表率作用来实现。党风建设与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互相促进,营造风清气正、廉政高效的教书育人环境。

其它校园文化形式载体,如网络、社团、创业、艺体、职业规划、宿舍文化等,凡与时俱进、方向正确、科学合理、人文理性、平等和谐、高层次高品位、健康向上、符合社会发展进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种类的校园文化,无论理论与实践,都可以而且应该大力提倡,努力弘扬、加快建设、逐步提高。

综上所述,把握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厘清办学各阶段的建设发展趋势,结合校情实际探索实践,遵循大学文化建设规律,把握方向,提高层次,优化结构、建出水平、突出特色。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为核心,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聚焦与基本着力点,对大学文化建设进行历史考察、辩证观察、现实体察、战略眼光洞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观点认识和处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问题,势在必行。

[1]陈洪江.科学发展观:科学理性、人文理性、生态理性三位一体[J].社会主义研究,2011,(01):51—54.

[2]马璇.文化建设因学术而有根基[N].深圳特区报,2011-11-27(3).

[3]欧阳康.大学、文化、人生[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4]李树华.强基固本,彰显特色[N].河南日报,2011-12-07(8).

[5]张洪春,胡凯.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J].河北学刊,2009,(2):165—167.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人文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人文绍兴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人文社科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