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爱的地方就是天堂——“昭通之子”曾令云的长篇小说创作述评

2013-08-15艾自由

昭通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罗炳辉昭通历史

艾自由

(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 《红色扎西》编辑部, 云南 昭通 657000)

在我国,“官员写作”有着悠久的传统。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在不排除“以文求名,以名求官”的动机下,“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从根本上决定了多半时间是“文官治国”和官员与文人二位一体的身份。古代的官员不少是长于写作的,如大名鼎鼎的屈原、曹操、曹丕、曹植、王维、范仲淹、苏东坡、王安石、于谦等。目前,中国不少地方官员在繁忙的公务之余,纷纷进行文学创作,为中国文坛增添了新鲜的陌生感,并愈来愈引人关注。

在昭通,也有这样一批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乐此不疲地搞创作的官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令云就是代表作家之一。另一名代表作家,昭通市人民政府市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建华为其《乐马厂》作的序言中体现了一种难违的惺惺相惜:

我熟悉曾令云其人。这个出身于普通裁缝家庭的作家,当过山区小学教师、中学校长,高校党委书记,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市文联主席,后在市委正厅级巡视员职务上退休。除了曾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和到中央党校深造两年之外,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基本上是在昭通这片土地上展开的。也就是说,他一辈子没有脱离过与故乡大地的关系,称他为“昭通之子”也不为过。我还熟悉曾令云其文。曾令云当过一段时期的文联主席,但并不是一个专业作家,他有多个领导岗位的履历,虽多年劳碌于政事,但曾令云作品的产量是惊人的,他迄今为止创作了十二部长篇小说、六部长篇纪实文学和两部三十集的电视连续剧剧本,已超千万字。这样的创作数量,完全可以说著作等身了,不少专业作家也无法相比。昭通之子、著作等身,成就了作家曾令云的精神体量。曾令云的文学创作,历来都扎根于昭通。这部《乐马厂》写的还是昭通。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不同,曾令云终生书写的昭通是一片略显荒凉、苦寒但深邃、辽阔的大地,而非美国南方小镇那块“邮票大的地方”。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多是“小说家言”,而曾令云的“昭通”更像是文献学。前者本身需要天马行空、漫无边际的虚构,而后者,似乎只是忠实地记录下来,就足够丰富、精彩了。从这个角度讲,一言难尽、常说常新的“昭通”,给曾令云的文学馈赠无比厚重,终其一生,方能掂量。毕竟,美国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国家,昭通随便一个村庄,历史都比它还要久远。也许,曾令云早已领悟到了这一点,毕生笔耕不辍,在退休几年后,又写出《天堂之门》和《乐马厂》。

有爱的地方就是天堂。曾令云深爱故土昭通,以文学创作为乐,笔耕不辍。其长篇小说关注的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昭通的历史、社会和人物,所以写起来非常有激情,从而形成了其作品独有的昭通情结。正如曾令云所言:“我是昭通人民的儿子,是这块土地给了我创作的灵气,只要生命不息,我都会用文学来报答桑梓父老对我的舔犊之情,养育之恩”。

一、总体扫描

众所周知,长篇小说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情节复杂,人物众多,能够在比较广阔的范围内多方面的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因此优秀的长篇小说常常被称为“时代的百科全书”。长篇小说被认为是最能体现作家艺术创造力的文体,因此要有社会的广度和生活的深度,才能较好地体现作家对外部世界的敏锐感悟力和洞察力。纵观中外文学史,优秀的长篇小说都是以鲜活的语言、曲折的情节、丰满的形象,来展现时代的风云际会,来反映社会的重大变革,从而给读者思想的震撼力。对于当代作家来说,长篇小说创作的成就高低无疑是衡量一个作家地位的主要标杆。在中国小说学会主编的《1978—2008:中国小说30年》一书中,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王春林在《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流变》一节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或许是因为长篇小说一向被理解为厚重的记载时代生活的里程碑的缘故,在作家们潜在的创作心态中,其实一直都把能否写出一部或几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当作自己的一种追求目标”。

1995年至今,曾令云以昭通的地域为背景,出版了12部五百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是昭通出版长篇小说最多的作家。《浮世幻影》、《怪胎》写的是昭通的尘世,《龙卢演义》、《龙氏家祠》、《姜亮夫》、《罗炳辉》、《李家花园》、《天堂之门》写的是昭通的人物,《豆沙关》、《小草坝》、《乐马厂》写的是昭通的重镇。以昭阳区云兴街为载体,以昭阳区近百年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为背景的上百万字的长篇小说《云兴街》正在创作之中,可望明年初出版发行。以数量而论,一个作家采用长篇小说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描绘、观照、反映、剖析一个地方的历史与现实,曾令云可算是云南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人。

曾令云的长篇小说,虽然在写法上各有千秋,但写的都是昭通的人和事,特别是在叙述语言上使用了大量的昭通方言,地方风味非常浓郁,可读性较强。

二、写昭通的尘世洞达老练

写昭通的尘世的有《浮世幻影》、《怪胎》两部长篇小说。

在《浮世幻影》中,曾令云通过方林、刘仁龙、丁小飞、杨伟平、尤灿这五个主要人物及其亲朋好友在陵秀这座不大不小城市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和寻找自己的人生位置,写出了陵秀城半个世纪的浮世幻影,为我们演绎了一出乱世英雄乱世情,见识了政治上的你争我斗、你死我活总是建立在善良人们的痛苦之上。各色人物犹如唱戏,你方唱罢我登场,从而掀开了陵秀城“文革”那段苦难历史的神秘面纱,融入了作家对乱世中阴谋与爱情、权力与金钱、尊严与人性、性格与命运的深刻反思!

在《怪胎》中,曾令云以洞达老练的笔触,以虚构的陵秀城和蚂蟥沟为空间背景,以解放前夕到改革开放的当下为时间跨度,以沈莉、沈薇姊妹和曹全龙、曹全成的人生际遇为主线展开情节,从农村到城市,从官场到商场,从国内到国外,剖析了他们皮囊下颤动着、生灭着、变化着的情欲,给读者描绘了一幅现代生活光怪陆离的风情画卷,在广阔的现实生活场景中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以自然传神的笔触娓娓道出了他们离奇曲折、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真实地再现了他们极为隐蔽和耐人寻味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复杂,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的生存状态、人的命运的严肃思考。

三、写昭通的人物磅礴大气

写昭通人物的有《龙卢演义》、《龙氏家祠》、《姜亮夫》、《罗炳辉》、《李家花园》、《天堂之门》六部长篇小说。

在民国时期,昭通出了两个在云南很有影响力的人物,龙云和卢汉。这一对表兄弟,龙云曾主滇十八年,为云南的地方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卢汉是继龙云之后,在民国时期执掌云南军政大权四年多,为云南新旧政权交替之际的重要人物。以龙云、卢汉叱咤风云、颇具传奇色彩的“云南王”生涯为背景,在30万字的《龙卢演义》中,曾令云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演义体”,从龙云和卢汉离开老家昭阳炎山从戎开始,到卢汉光荣起义为止。他们从彝家古老而血腥的宗族血斗中走出,投考军校,比武打擂,效忠滇川黔三省联帅唐继尧。驱逐顾品珍,屡建奇功;四军长倒唐,一言九鼎。六月兵变,滇军内战,荣登云南王宝座。拥护蒋介石,拦截红军,屠杀地下党,加入西南军阀混战。血战台儿庄,赴越南受降。被蒋逼迫下野,反蒋拥共,举义旗,云南和平解放。全面深刻地展现了云南从本世纪初至新中国建立前夕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画卷,气势恢宏,内蕴丰富,并再现了龙卢二人的传奇经历。而90万字的《龙氏家祠》是《龙卢演义》的“升级版”,是曾令云对龙云卢汉情有独钟和对云南民国史耿耿于怀言犹未尽的升华言说,他围绕建于1930—1933年坐落在今昭通市昭阳区南7公里的绿荫塘的龙云祭祖的祠堂“龙氏家祠”,通过昔日的“云南王”龙云及其表弟、接替其任云南省主席的卢汉极富传奇色彩的成长史,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云南的民国史,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昭通史。在《龙氏家祠》中,他借助民国史这一特定的背景,凭藉龙氏家祠这一有限的载体,在保留《龙卢演义》小说可读性较强的基础上,重点写人的命运,展示了他们偶然和必然交织而成的命运,以及那比大地、海洋、天空还要广袤和复杂的内心世界,艺术地再现了一个铁马金戈、悲欢离合的时代,因而比《龙卢演义》更厚重耐看。2009年3月,《龙氏家祠》荣获昭通市第四届政府文学奖长篇小说及专集类一等奖。

在《姜亮夫》中,不仅表现了姜亮夫的学术、教育等方面的重大影响,还从普通人的思想性情、心理情绪、气质风度、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方方面面来塑造一个活生生的现实中的人,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一代国学大师姜亮夫。在《罗炳辉》中,紧紧把握罗炳辉将军成长的脉络,生动地再现了罗炳辉将军从出生于贫苦农村中的“干娃”逐步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军事家的光辉历程,竭力凸显出历史小说的独特张力。而这两部长篇小说均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丹增作序。在《姜亮夫》序言中丹增说:“该书的主人公姜亮夫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国学大师,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70余年,在汉语言学、古典文学、史学、楚辞、敦煌学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培养了大量人才,成就卓著,蜚声中外。曾令云同志以极大的热情,怀着对先贤的敬仰和强烈的责任感,不畏学术领域的艰深,不惧人物事件跨度的冗长,潜心研究,多方搜寻,同时走访了许多主人公的亲朋好友、故旧门生,得到大量第一手资料,并加以合理的艺术加工,使一代国学大师的形象跃然纸上,复活和创作了一个有血有肉、有胆有识,有深邃思想和博大精深的学术成就,而又富有人性光芒、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在《罗炳辉》的序言中丹增认为:“续《龙卢演义》、《姜亮夫》等作品之后,曾令云又将昭通的另一十分重要人物,也是云南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罗炳辉呈献于书卷。作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3位军事家中唯一云南籍人,罗炳辉的事迹,以前媒体多有报道,但完整的、历史的、艺术的、全面的展现其丰功伟绩的作品,现在由曾令云完成了。曾令云善于从久远广袤的历史中撷精,于纷繁浩淼的典故中采粹,将罗炳辉同志一生的英雄事迹含英咀华、穿珠贯壁,写成了《罗炳辉》这一宏篇。可以说,这是他对昭通文学的重要贡献,也是对重大历史题材的重大贡献”。

在《李家花园》中,曾令云把李耀廷的奋斗历程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再现了中华民族近百年所经历的屈辱与兴衰、不息奋斗、战胜列强、当家作主的浩瀚历程,同时展现了鲁甸、昭通乃至云南、重庆等地的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而《天堂之门》是曾令云长篇小说中一个很富有诗意的书名,在尊重重大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他充分调动文学表现的自由度,以柏格理及其同事们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滇东北昭通和黔西北边区石门坎苗族聚居区的传教活动、兴办教育、创制苗文、治病救人的感人事迹为情节主线,艺术再现了那个风云变幻时代滇东北和黔西北边区的社会现实,以及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苗族同胞的人生际遇、生活景况、情感归依和精神诉求,表达了苗族同胞勤劳勇敢、朴实善良的优良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向往与苦苦追求,传达了敬畏和尊重生命的价值理念。

四、写昭通的重镇传奇好看

写昭通的重镇有《豆沙关》、《小草坝》、《乐马厂》三部长篇小说。

《豆沙关》以川滇黔交界处苍莽群山中的盐津县豆沙关为背景,从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小处着墨,塑造了杜鹃、李英、春桃、霞妹、金彪、牛儿、黄成凯、秦湘君、姜廷周、杨宝连等或有情有义、敢爱敢恨,或亦正亦邪、半人半兽的活灵活现的形象,浓墨重彩地展示了豆沙古镇从民国至当代的社会生活画卷。2007年4月,《豆沙关》荣获昭通市第三届政府文学奖文学作品集类一等奖。

《小草坝》中,以盛产天麻驰名中外的彝良县小草坝是真实的,故事却是虚构的。讲述的是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韵秋和曲木留下的一对儿女,也和那些卑鄙无耻、出卖灵魂,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伪君子一起长大成人了,在他们的身上必然演绎出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既有对人性和良知的呼唤,也有对各种过失的理性反思。

而乐马厂是朱提银的主产地,位于今鲁甸县龙头山镇境内。鲁甸朱提银的开采冶炼,始于春秋、兴于汉代、鼎盛于清朝,雍乾时乐马厂矿区云集了十多万人开采,支撑了明清两个王朝很大一部分江山。《乐马厂》在此大背景下,以雍正王朝为具体背景,艺术再现了乐马厂朱提银所承载的复杂丰饶的历史文化,凸显了朱提银对整个雍正王朝的巨大支撑作用和朱提文化在滇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具有较强的传奇性和可读性。

五、影响与局限

昭通历史文化悠久,能挖掘的历史文化题材相当丰富。在昭通历史和本土文化题材的挖掘上,曾令云强调昭通本土精神,以擅写“大场景、大事件、大人物”而闻名,是硕果累累的集大成者,增添了昭通文学的厚重感,为宣传昭通历史人物、地域风光、文化蕴含作出了贡献。特别是其昭通大人物系列长篇小说,以想象为珠,历史为线,串起一段段沉淀的历史,将枯燥冰冷的历史史实变得鲜活灵动,将史料性、文学性与可读性相融汇,艺术再现了昭通历史大人物的创业史、探索史、英雄史、奋斗史,厚重地再现了昭通历史文化的沉积,成功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昭通历史名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2011年6月30日,昭通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10名首届“兴昭人才奖”。曾令云榜上有名,受到重奖,从一个侧面反映其在昭通市社会各界巨大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早在2005年12月,云南省作协、昭通市委宣传部、昭通市文联在昆明举办了规格较高的曾令云作品研讨会。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建功在研讨会上说:“曾令云虽然是业余作家,但其创作不亚于专业作家。在昭通作家群中,曾令云以他丰厚的创作实绩带动了昭通的文学风气,带动了昭通的文学青年,又以其宣传部长任上的工作和自身创作的导向,推动了昭通作家群的建设。他在昭通作家群中的地位和贡献,他在昭通及至云南文学界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他的创作依托于其对云南文化特别是昭通文化的深厚积累。运用传统的现实主义写法,注重人物性格的历史,注重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塑造,尊重不同文体的基本价值要素,因此,他的创作生活气息浓郁、历史底蕴厚重、人文精神丰沛、艺术功底扎实,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时任云南省作协副主席的黄尧认为:“曾令云作品研讨会是对曾令云30多年文学创作的回顾,更是对昭通作家群产生、发展、壮大的一次回顾。在曾令云身上体现了昭通作家群热爱文学、忠于土地,勤奋、团结、进取的集体精神。生活领域的广阔性使得他的创作题材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正是他身上展现出的这种贴近生活时不怕艰苦,从事创作时不怕辛苦的劲头,使得昭通文学一枝独秀”。

云南省作协副主席、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李骞认为:昭通作家群在小说创作领域成就斐然的有刘建华、曾令云、夏天敏、潘灵、黄玲、胡性能、刘广雄、吕翼等人。其中曾令云、潘灵以长篇小说为主,其他作家则是以中短篇为主并兼顾长篇小说的创作。曾令云是昭通作家群中出版长篇小说最多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以昭通的历史和现实为创作题材,多角度、立体性地反观昭通的历史和现实,语言表达以昭通方言为叙述主体,是真正的用昭通话写昭通人和昭通事,如长篇小说《龙氏家祠》、《姜亮夫》、《豆沙关》、《罗炳辉》等十多部长篇小说,都是以昭通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为审美对象,是典型的昭通风味作品。

原昭通师专校长、昭通作家群的奠基者之一陈孝宁教授认为:近年来,曾令云写了一系列反映昭通地方社会历史和风土人情的小说,如《龙卢演义》、《怪胎》、《浮世幻影》、《姜亮夫》、《罗炳辉》、《豆沙关》、《龙氏家祠》系列长篇小说,其触角涉及昭通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所描绘的人物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军政要员、学界名流、商场大腕、市井无赖、贩夫走卒、酒嫂茶娘,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活灵活现,如有其人。他们的情与欲,他们的爱与恨,他们的挣扎和奋斗,他们的沉沦和升华,他们的坦诚与狡诈,他们的表象与深层,他们在欲海红尘中的爱恨情仇,他们在人生际遇中的离合悲欢,他们灵魂的煎熬与矛盾,无不被他写得入木三分。他在小说中刻画的数百人物,组成了昭通近现代社会生活的风俗长卷,无疑具有历史的认识价值和艺术的审美价值。

昭通师专校长助理陈永华、昭通师专中文系主任赵升奎教授认为:曾令云的历史文学创作以丰厚的实绩在昭通作家群中显示了突出的地位,其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较好地回应了中国文坛关于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填补了“昭通文学”在历史题材文学创作方面的空白;二是尝试了书写“历史的人”和“人的历史”的现代历史小说写作形式,其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学、史学材料的双重价值;三是表达了“本土人”对“本土历史”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艺术审美等诸多方面在这个时代所发生的深刻嬗变。

关于曾令云长篇小说的不足,作家钟秋认为:“曾令云同志说自己是视文学为生命的人,我相信他的确是以自己的全部心性为抵押投入创作的。他有着极大的创作潜力,也锤炼积累了足够的创作经验和技巧。我只希望曾令云同志在高产的同时,能够稍微放慢脚步,多加思考和斟酌,多在‘心历’上下功夫,向更高的标准迈进,争取使自己的每部作品都真正成为力作和精品。以上所谈的看法与其说是批评,不如说是希望或建议”。我觉得说得很中肯,毕竟曾令云基本每天四千字、每年一本的高产,对作品精雕细琢不够。倘若仔细推敲,作品当更精致!

[1]中国小说学会.1978—2008:中国小说30年[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2]曾令云.浮世幻影[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3]曾令云.怪胎[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

[4]曾令云.姜亮夫[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

[5]曾令云.罗炳辉[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6]曾令云.龙氏家祠[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7]曾令云.小草坝[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8]曾令云.李家花园[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9]曾令云.天堂之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

[10]曾令云.乐马厂[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11]李骞.“昭通作家群”探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5):275—282.

[12]陈永华,赵升奎.试论当代语境下曾令云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价值及其意义[J].青年文学家,2010,(19):12—13.

[13]钟秋.文学的标高和作家的心性——从曾令云的长篇小说<怪胎>说起[J].边疆文学,2007,(7):78—82.

猜你喜欢

罗炳辉昭通历史
罗炳辉:从大山中走出的军事家
发展中的昭通学院
罗炳辉将军故居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小地方文学史的可能与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学三十年》
昭通作家群的困境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