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编辑如何协助提高审稿专家初次审稿的质量
2013-08-15刘晓涵
刘晓涵
(广东药学院 学报编辑部,广东 广州 510006)
稿件质量是科技期刊赖以生存的基础,而稿件审鉴能力对刊物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影响着刊物的学术水平.为保证稿件的学术质量,我国科技期刊一般都采用责任编辑初审、同行专家外审、主编终审的“三级审稿制”,而专家审稿是“三级审稿”中决定稿件能否采用的关键一环[1-2].科技期刊所接收来稿涉及的学科面广、专业也越来越细化,编辑根本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每篇稿件都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都能提出专业到位的审稿意见.如何协助相关专业的审稿专家对稿件就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做出较准确的评价和判断,提出专业性较强的修改意见,才是编辑在审稿环节中的工作重点.因此,如何切实提高专家审稿的质量,更好地为编辑选稿提供依据,一直是科技期刊编辑十分关注的问题[3].而初次为期刊审稿的审稿专家更是容易因对期刊办刊宗旨、审稿要求、自身的权利与义务、审稿系统操作不熟悉,或是与编辑交流不及时不到位等原因,影响到其审稿质量.科技期刊编辑有义务在选择合适的审稿专家后,充分尊重其知情权,提供相应支持,及时答疑解惑,协助审稿专家在初次审稿时做出准确判断,亦为与其长期合作奠定良好基础,从而提高稿件质量,促进科技期刊的长足发展.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提出几点建议以提高审稿专家初次审稿的成功率,供各位编辑同仁参考.
1 审慎选择审稿专家,有的放矢
由于同行专家审稿对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选择合适的审稿专家就成为提高科技期刊审稿质量的关键环节[4].科技期刊编辑在选择审稿专家时既要考虑其研究领域、学术水平,又要考虑其审稿的态度.最合适的审稿专家是正在全力投入科学研究,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最了解的人.但编辑在首次送审时,一般未与审稿专家有过直接接触,因此对审稿专家的学术水平、审稿态度等很难精准把握,只能想尽办法、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提高送审的准确率.
1.1 审稿专家选择途径
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审稿专家:(1)期刊的编委会成员,一般为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专家学者,多为高校教授或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是审稿专家的核心组成部分[5];(2)原有审稿专家推荐的新审稿专家,其中很多是刚刚崛起的年轻人,也有可能是刚从国外学成归来的科研人员,他们站在学科前沿,对新信息较为敏感,工作认真并有激情,是审稿专家中的新生力量;(3)稿件所列参考文献的作者,他们从事的正是该领域的研究,对文章内容较为熟悉;(4)通过因特网(如将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上发的“学科评估名单”与各高校网页相结合[6]、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专业学术会议等搜寻到的审稿专家,多为新出现的本学科科研活跃分子.
1.2 审稿专家选择原则
审稿专家的选择可参考3个原则:(1)相近原则.笔者认为选择研究方向与待审稿件所属学科相近的审稿专家即可,无需完全相同.这样既可以避免小同行竞争对审稿带来的影响,也可以防止“看不懂”情况的发生.(2)互补原则.一是学科互补,对于交叉学科或跨学科的论文,应该同时送审2位论文所涉及专业的审稿专家,从多学科的角度来评审稿件;二是年龄互补,年资较高的审稿专家对传统理论认识更深、实践经验丰富,而年轻人则对现代理论与实验技法掌握较好,对信息敏感.可针对不同类型稿件的需要,决定送哪类审稿专家,或是同时送2位不同年资的审稿专家.(3)回避原则.编辑在送审时需尽量回避与作者所做工作可能有利益冲突的审稿专家(可在作者投稿时设置“回避的审稿专家”选项),以及作者大力推荐的、或是与作者同单位甚至同地域的审稿专家,避免他是作者的同门、师生、合作者等“学术姻亲”.
2 做好邀约工作,提供相关资料
2.1 撰写审稿邀请函
审稿专家享有知情同意权,知情同意就是事先知道的同意,是在了解基本情况后再做出选择性的决定[7].因此,编辑在初步选择了合适的审稿专家之后,要发出审稿邀请,取得拟邀请的审稿专家同意,才能将送审稿件发给审稿专家.邀请的发出形式有口头的、书面的,多采用书面方式邀约,对于初次送审来说,一封好的审稿邀请函无疑能提高审稿专家同意审稿的几率,迈出编辑和审稿专家合作的第一步.
一封诚恳、得体的审稿邀请函应包含以下3部分内容:一是简要说明选择他作为审稿专家的原因,表现出对他的研究领域、所获成果的了解,说明选择他作为审稿专家,编辑并不是盲目、随意的,而是经过认真筛选、深思熟虑的,强调审稿专家的重要性、唯一性,以激发其成就感和积极性.二是要提供期刊简介(还可提供期刊网址、编辑部电话供审稿专家查询).很多第一次接到期刊审稿邀请的专家,可能并不清楚其具体情况,甚至之前根本没听说过这个期刊,如果在发出邀约时没有附上相关介绍,则很可能邀约失败,与一位好的审稿专家失之交臂.因此,编辑应介绍期刊的基本情况,如:自己的期刊是否中文核心期刊、在同类期刊中排名、办刊宗旨、开设栏目、读者对象等,以使受邀人对期刊有一个初步了解,可以分析自己作为期刊审稿专家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效应,从而决定是否接受邀请.三是要给予承诺,如:告知审稿专家是否发放聘书、聘书的发放日期与聘期、审稿费的金额与发放周期等;询问审稿专家有何特殊要求(如是否需要寄送纸质版稿件)等.
2.2 积极提供审稿相关资料
在审稿专家接受初次审稿邀请后,科技期刊编辑除了发送待审稿件外,还应酌情提供以下附件(既可以附件形式上传给审稿专家,也可包含在期刊网页的“审稿模块”专项中,送审时直接提供审稿链接即可).
(1)期刊的具体介绍与审稿须知
初次审稿的审稿专家对期刊的具体情况和审稿要求了解不够,常存在各种困惑:如有的稿件虽然写作规范、数据真实可靠,但创新性不强、质量一般,是否可录用;有的稿件创新性虽强但适用范围不宽,有的稿件创新性虽不强但研究深入、内容丰富,是否可录用;有的稿件仅对实验条件进行了简单优化,是否算创新等[8].若编辑事先没有提供相关资料,让审稿专家对期刊录用标准有个清晰界定,就易导致审稿专家对稿件的学术尺度把握不准,做出不当判断.编辑或主编如果按这样的审稿结论来处理稿件,就会在录用上做出不适合刊物的决定.因此,在继审稿邀请函中对期刊的简要介绍外,编辑还应对期刊的历史沿革、档次、办刊宗旨、主办单位的学术地位、所刊发文章的基本水平、稿源情况、大致退稿率、作者群的基本情况、编辑部的工作流程等深入描述,让审稿专家进一步了解期刊,从而把握本期刊的评价尺度,做出准确判断[9].
同时,编辑还要附上审稿须知,可包括录用范围、审稿操作说明等.《广东药学院学报》就参考相关文献[10],在审稿须知里列出了优先录用的稿件范围,如:理论性研究、机理性探讨的论文,优先于一般应用性论文;解决本学科领域的一般性问题,通用性强、读者面广的论文,优先于解决某一狭窄应用领域具体问题的论文;经过实验验证的方法,优先于数值等模拟仿真的方法(同时考虑创新性).这有助于审稿专家在初次审稿时就能了解到期刊的录用倾向,对稿件做出有利于期刊办刊宗旨的评价.若是采用了在线审稿系统,给初次审稿的专家发去审稿操作说明也是必要的.《广东药学院学报》于去年开通了中国知网版采编系统,刚开始时,常有初次审稿的审稿专家因为对系统不熟悉无法顺利完成审稿而打电话到编辑部咨询,甚至有审稿专家在线填写审稿意见却在提交时因操作失误而使意见丢失,只得重新撰写,严重浪费其时间与精力.后来编辑在送审时附上了审稿操作说明,这些情况就大大减少了,审稿专家的审稿效率得到了提高,并赞扬编辑工作的细致到位.
另外,在审稿须知中要将审稿周期着重标出,以免有多项审稿任务的审稿专家忽略、或是误记成其他期刊的较长周期,延误审稿.
(2)审稿协议
很多稿件在由初次审稿的审稿专家审阅时,往往得不到满意的效果,究其原因,除审稿专家因不了解期刊状况而对稿件尺度把握不准外,很大程度还因为审稿专家没有意识到一旦接受审稿,自己就有了一份责任与义务,所以认真程度不够;或是不清楚自己会得到怎样的社会承认与相应回报,故而兴致不高.
因此,科技期刊编辑有必要与审稿专家签订审稿协议,告知他是同行评议的主体,有诸多权利与义务.审稿专家的义务主要有认真审稿、严格保密、遵循学术伦理、把好学术关;权利主要包括知情同意、获得审稿信息与独立评判稿件、维护个人权益,获得个人利益如因审稿而享有学术声誉、得到知识回报、享受奉献乐趣,获得审稿酬金等[11].建立了审稿责任追究制度的期刊还要在协议中告知审稿专家,编辑部将对审稿质量进行监督,一旦发现有违科学、有违学术伦理的审稿意见,会以适当方式追究审稿专家的责任,提醒他洁身自好、对稿件做出科学合理的评判.
期刊通过与审稿专家建立契约的形式,可以让他们深刻了解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真正认识到审稿不仅于社会有利、于人有利,同时也于己有利.以增强审稿专家的自豪感与责任心、减少审稿过程中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审稿质量.
(3)审稿意见单
虽然有的审稿专家之前曾为其他刊物审过稿,具有一定的审稿经验;但是即使是同类期刊,因每种期刊的定位与办刊理念不同,其审查重点也并非完全相同.因此,一份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操作性强的审稿意见单,无疑有助于初次审稿的专家精准地理解其中问题,给予准确详尽的答案,让编辑获得想要的结果,而非简单的“同意录用”,或是“建议讨论加以充实”等无实际意义的评价.
审稿意见单所列出的考察项目是定性、定量,还是二者相结合,要根据论文具体内容而定.审稿意见单包括的审查项目常有:论文选题是否新颖、是否有应用价值、实验设计是否科学、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写作是否规范、重点是否突出、内容是否有重大错误或严重缺陷、数据是否可信、讨论是否深入、文献是否充分及时效性与代表性如何等.
除以上适用于一般稿件的审查项目之外,科技期刊编辑还可在审稿意见单的末尾补充一些特殊的项目.例如:“审稿专家与作者是否有利益冲突”一栏,以供编辑更好地综合判断审稿结果的公正性,对审稿意见进行取舍;“编辑留言”一栏,有针对性地说明所送审的稿件的基本情况、编辑的初审结果、查阅的相关文献、期待了解的重点内容,减轻审稿专家工作量,缩小审查范围;“若不适合审阅此稿,请说明原因并可推荐其他审稿专家”一栏,可避免审稿专家因研究领域不吻合但碍于面子不好明说,或是不想放弃初次审稿机会等原因,虽勉强审回但审稿期拖延、审稿质量低等情况的发生.编辑还可视审稿专家的实际情况,提供审稿意见表的写作模板,使之对如何撰写审稿意见有直观了解.
3 加强初审工作,协助审稿专家审稿
一份对作者有指导意义的好的审稿意见的诞生,需要编辑与审稿专家的共同努力.初次审稿的审稿专家会通过送审稿件的质量揣摩期刊的档次、编辑的敬业程度,若收到的是编辑未经认真筛选即送来的研究内容与写作质量均较差的稿件,其审稿积极性会受到打击,给审稿带来不良的心理影响,从而影响审稿质量.因此,编辑应切实做好初审工作、协助初审专家提高审稿质量,为与审稿专家的长期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科技期刊编辑在初审中,要将有政治错误、不符合栏目录用范围、创新性差、重复发表的稿件筛查掉,避免这样的稿件到达审稿专家手中,影响对期刊的第一印象.但通过初审的文章也并非都要直接送审稿专家,而是需要编辑做一定的前期工作:(1)提炼稿件的创新点.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但要求所有文章的研究都全部创新是不可能的,大多数只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一些改进.作者若是未能明确地将文章的创新之处体现出来,或是淹没在前言所罗列的别人的大量研究成果中,就很容易被初次审稿、经验不足的审稿专家所忽视,从而否定文章的创新性,误判为没有发表价值.因此,编辑要协助作者将文章的创新之处亮出来,吸引审稿专家的眼球,引发审稿专家的阅读欲望,甚至可以在审稿意见单中附上“创新点提炼”一栏.(2)理清稿件的逻辑顺序.有些稿件的研究创新性尚可,内容也很翔实,但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水平不高,导致文章表述混乱、逻辑不清,影响审稿专家的情绪,做出退稿决定.此时编辑应协助作者理清文章结构,使研究内容前后连贯、一气呵成,才不会影响审稿专家对研究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体现出期刊对审稿专家的尊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此类文章,编辑只需简单调整文章结构即可,不宜进行精加工,以免耽误时间.
4 及时跟进,解决问题
即使科技期刊编辑在上述工作均已做到位的情况下,还是可能因初次审稿而出现各种状况,影响审稿质量,因此编辑需及时跟进,促进审稿的顺利进行.比如有的审稿专家对稿件产生误解,得出了有失偏颇的审稿结果.这时编辑应换位思考,努力寻找审稿专家得出“无理”结论的合理理由,协助作者进行有技巧的、理性的、非常职业的学术答辩,在和缓的解释中阐明真实写作意图,从而促使审稿专家转变看法,最终认同作者的观点[10]75-76.有的审稿专家因电脑操作不熟练、身体不适等原因延误审稿,但因与编辑不熟悉而未及时告知,编辑应主动与之联系,问明原因,寄送纸质版稿件,或是代为提交审稿意见;若是审稿专家是因工作繁忙而未能及时审回,编辑在催促审回时语气要委婉,在对专家的繁忙工作表示理解的同时,提醒他在百忙之中注意身体,以示关怀.
:
[1]陈青莲.科技期刊提高专家审稿质量的有效途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4):105-107.
[2]高慧芳.高校科技期刊论文的同行专家评议[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3):94-95.
[3]宫福满.科技期刊提高专家审稿质量的编辑措施[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14(4):428-430.
[4]贺文.科技期刊审稿中的问题及解决之道[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119-120,134.
[5]鄢子平.审稿专家选择:问题、原因与对策[J].出版科学,2007,15(5):32-34.
[6]赵丽莹,冯树民,刘彤,等.如何选择“小同行”审稿专家[J].编辑学报,2007,19(1):75.
[7]冯远景,陈希宁,于长谋.科技期刊审稿专家的权利与义务[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12(5):246-249.
[8]曾莉,吴惠勤,黄晓兰,等.审稿专家的困惑及应对措施[J].编辑学报,2008,20(3):243-244.
[9]陈蓉,吕赛英.科技期刊编辑与审稿专家密切合作的措施[J].编辑学报,2005,17(3):203-204.
[10]赵大良.科研论文写作新解——以主编和审稿专家的视角[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11]陶范.审稿专家的责任和权利[J].编辑学报,2010,22(6):47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