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类科技期刊文后参考文献著录常见错误解析
2013-08-15龙秀芬吴惠勤盛文彦周启动谭幸谊宾仁茂
龙秀芬,吴惠勤,盛文彦,丁 岩,周启动,谭幸谊,宾仁茂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广东省分析测试技术公共实验室 《分析测试学报》编辑部,广东 广州 510070)
是作者为撰写学术论文而引用的
,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发展,合理的引用文献可以起到精炼文字,缩短篇幅的作用;读者通过文后参考文献可进一步检索有关资料,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参考文献还是编辑和审稿人员审稿、文献检索、学术评价的重要依据;研究人员则可通过对文献的引用分析,从而对期刊水平做出客观评价,以促进情报科学和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推动学科发展[1].
不仅可体现作者的严谨精神,也是评价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正确地著录参考文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一篇论文、一个刊物的学术水平,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学术水平[2].当前,许多作者对参考文献的著录工作并不重视,使得来稿中文献的著录格式五花八门,各种差错层出不穷.加上一些编辑人员对参考文献的不够重视,或审阅参考文献能力的欠缺,使得一些科技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存在不少错误,从而严重削弱了论文的科学价值和学术影响力.为了提高论文中参考文献的编辑质量,促进学术论文的交流与资源共享,笔者根据本刊收录的大量来稿,结合编辑实践,对化学类期刊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中存在的常见错误进行了总结.
1 常见著录错误
1.1 外文著者的著录错误
外文著者的著录错误主要有以下三种.
1.1.1外文著者姓名著录的颠倒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明确规定,个人著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形式,欧美著者的名可以用缩写字母,缩写名后省略缩写点,但一些来稿在参考文献的著录中常常颠倒外文著者的姓与名,例如:
[错例 1]Y Okamoto,M Kawashima,K Hatada.J.Am.Chem.Soc.,1984,106:5357-5359.
正确著录为:Okamoto Y,Kawashima M,Hatada K.J.Am.Chem.Soc.,1984,106:5357-5359.
1.1.2对外国作者姓名前附加词的著录错误
对于外国名中含前缀 De,Des,Du,La,Dal,La,,Von,Van,den,der等,应将前缀和姓作为一个整体,按字顺排列,词间空格和大小写字母不影响排列.但部分作者不了解这些词的含意,常出现著录错误,例如:
[错例 2]Souzaa S S de,Campigliab A D,Barbosa F.Anal.Chim.Acta,2013,761:11–17.
正确的著录为:de Souzaa S S,Campigliab A D,Barbosa F.Anal.Chim.Acta,2013,761:11–17.
此外,在外国姓名中还有以“-”连在一起的复名.这样的名字,如同中国人的双名一样,是一个整体,不能被分开使用或在缩写时略去一个.如Julie C.Fanbury-Smith,Hartly Lorberboum-Galski等应分别缩写为Fanbury-Smith J C,Lorbertoum-Galski H.
1.1.3外文著者的姓与名混淆不清
在编校过程中发现有的作者在对外文文献的著录中,常常对著者的姓与名混淆不清,本正确格式应该为姓全写、名缩写,结果确写为姓缩写、名全写.如:
[错例 3]Susan D R.Anal.Chem.,2010,80(12):4373–4402.
经检索原始文献,发现作者实为Susan D.Richardson.因此正确的著录为:Richardson S D.Anal.Chem.,2010,80(12):4373–4402.由于这类错误在编校过程中较难发现.因此,作者在引用英文文献时需对作者的姓与名仔细加以区分.英文期刊中作者的写法有以下一些规律:① 通常为名在前、姓在后;② 杂志作者名中,全大写一定是姓;③无论东西方人,缩写名的书写形式都是姓在前、名在后.
1.2 标注顺序错误
根据GB/T 7714-2005参考文献规范的规定,凡是从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应在刊名之后注明其年份、卷、期、页码(含起、止页码).但部分作者在著录过程中常混淆期、卷,从而将期、卷的顺序弄反,例如:
[错例 4]李增梅,邓立刚,赵淑芳,郭长英,赵善仓,毛江胜,王玉涛.分析化学,2010,10(38):1505-1509.
正确著录为:李增梅,邓立刚,赵淑芳,等.分析化学,2010,38(10):1505-1509.
1.3 著录要素不全
GB/T 7714-2005参考文献规范明确规定,连续出版物中析出文献的“页码”或在原文献中的位置为必须著录的项目.但在一些投稿中,作者对此类析出文献往往省略了页码,或页码表示方法有误,如:
[错例 5]Safavi A,Maleki N,Honarasa F,Tajabadi F.Electrochem.Commun.,2009,11:1113.
[错例 6]Yi X,Hua Q,Lu Y.J.AOAC Int.,2006,89(1):225-31.
其正确著录应为:
Safavi A,Maleki N,Honarasa F,Tajabadi F.Electrochem.Commun.,2009,11:1113-1115.
Yi X,Hua Q,Lu Y.J.AOAC Int.,2006,89(1):225-231.
此外,现行出版物中普遍存在电子文献著录要素不全的情况,有的甚至只有获取和访问路径(网址),如:
[错例 7]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331914434291828327.shtm.
正确著录格式应为:责任者.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者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即:郭庆军.有机碳同位素技术揭示环境污染来源[EB/OL].(2013-03-19).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331914434291828327.shtm.
1.4 期刊名缩写不当
目前国际著名的期刊(如:美国化学会系列杂志)以及检索系统(如:SCI、EI等)为了节省篇幅,对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常常采用缩写期刊名形式.然而,在《分析测试学报》收到的众多来稿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英文参考文献刊名缩写错误,例如:
[错例 8]Zhang J,Dong X,Cheng J,Li J,Wang Y.J.Am.Soc.Mass Spectr.,2011,22(7):1294-1298.
[错例 9]Karyakin A A.Electroanal.,2001,13:813-819.
通过查阅《Journal Citation Report 2003 Science Edition》以及文献[3],[错例 8]的正确著录为:Zhang J,Dong X,Cheng J,Li J,Wang Y.J.Am.Soc.Mass Spectrom.,2011,22(7):1294-1298.
另外,期刊的缩写规则规定,对于刊名只有一个词的不得缩写,如:Nature(自然杂志),Science(科学杂志),Cancer(癌症).Anesthesiology(麻醉学),Anaesthesia(麻醉学)等;因此,[错例 9]的正确著录格式应为:Karyakin A A.Electroanalysis,2001,13:813-819.
1.5 中英文不一致
当前在化学类期刊中,部分期刊(如:《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分析化学》以及本刊等)为了便于国际检索,对于一些中文文献的著录同时提供了相应的英文对照.但在作者的来稿中,常出现中英文不一致或漏译的情况,如:
[错例 10]Wang H Y,Sun Y,Tang B.J.Anal.Lab(王怀友,孙悦,唐波.分析实验室),2003,22(1):45-47.
正确著录为:Wang H Y,Sun Y,Tang B.Chin.J.Anal.Lab(王怀友,孙悦,唐波.分析实验室),2003,22(1):45-47.
[错例 11]SN 0197-1993.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idues of Carbadox in Meat for Export.(出口肉中喹乙醇残留量检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正确著录为:SN 0197-1993.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idues of Carbadox in Meat for Export.Industry Standard of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出口肉中喹乙醇残留量检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2 建议与对策
2.1 提高作者正确标引文献的意识
引文质量是期刊学术质量的构成要素之一,引文对论文质量起到支持、佐证作用,所以提高期刊质量必须重视引文的质量[4].而提高参考文献标引质量的源头在于作者,作者需充分认识到参考文献对期刊质量的重要性,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合理地引用文献、著录文献.
同时,编辑部也应加强文献著录质量的宣传,采取多种渠道规范作者对参考文献的著录,包括在投稿须知中对参考文献的著录规范进行具体要求,借助网络和期刊网站提供稿件模板,开辟写作专栏,提供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模板等,从而使得作者在撰写论文时可参照相关要求规范参考文献的著录.对一些著录格式不符合要求的稿件,编辑部应直接退回作者修改.使作者重视,并自觉地规范参考文献的著录,从而在源头上避免或者减少错误的发生.
2.2 提高编辑的专业素质与修养
学术刊物的编辑应当重视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做好学术规范的把关人,用火眼金睛识别不实著录.这就需要编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编辑自身审阅参考文献的能力,熟练检索文献,加强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学术规范等方面的学习,同时不断积累本行业专业词汇、期刊名称、作者、专家等信息,从而提高对错误文献的辨别能力.
2.3 借助互联网进行查漏补缺
随着电子信息化的日新月异,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提供了便利途径,借助搜索引擎谷歌(Google)、百度(Baidu)以及专业数据库 Elsevier、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data)等可实现对中文和外文原始文献的快速检索,这不仅能够发现参考文献存在的拼写错误,还能对缺失项进行补充,甚至还可通过引用文献全文内容的快速浏览,从而对作者的引用是否合理有较直观的了解.
3 结语
作为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规范地标注参考文献已成为期刊标准化的重要内容.作者应充分重视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加强期刊文献的引用意识,以严谨、求实的态度正确引用和著录参考文献.同时,编辑人员也应强化对文献引用的把关意识,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提高审阅参考文献的能力,对可疑文献及时核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以推动参考文献的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论文的科学价值和学术影响力.
:
[1]陈浩元.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规则及注意事项[J].编辑学报,2005,17(6):413-415.
[2]赵秋民.科技期刊参考文献著录错误分析及防范对策[J].编辑之友,2009,(6):47-49.
[3]罗承丽,李海鸥,肖红,等.JCR 收录的英文刊名常用词缩写分析[J].编辑学报,2006,18(2):118-120.
[4]李德强,王领全,刘贵春,等.学术期刊文后参考文献著录常见错误解析[J].编辑之窗,2009(4):14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