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期刊发展与管理中需考虑的几个问题——以广东科技期刊发展为例
2013-08-15秦社彩张楚民
秦社彩,张楚民,朱 娴,张 冰
(中山大学学报 编辑部,广东 广州 510275)
近几年,广东的科技期刊业之科技期刊管理部门对有关科研基金的投入,科技期刊行业学会的发展、壮大及种种努力,科技期刊主办单位与编辑人员对期刊发展的调研等,均表明广东科技期刊出版界正在努力地推动广东科技期刊的发展.本文就是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在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的资助下,对国内先进省份科技期刊发展情况、国外科技期刊发展动态调研的部分成果.我们认为,发展广东的科技期刊事业,还有必要明确几点认识,有必要了解国内外科技期刊发展的现状与动态.
1 几点认识
1.1 科技期刊的主要职能是推动科技发展,也能实现经济效益
科技期刊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保存、传播科技信息,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它对于科技信息的交流、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需要投入的事业.如高度发达的美国,一些学术性的、理论性的报刊经费主要依靠政府贴补,美国每年用于补贴学术、科技出版物的经费高达64亿美元[1].但科技期刊同样可以取得大的经济效益,因而科技期刊事业是一项可以创造社会效益,也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的事业,是值得大力发展的事业,是一项有前途、大有作为的事业.
(1)社会效益:科技期刊作为保存、传播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国家科技期刊的质量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科技的发展水平.不但如此,越是科技、经济发达的国家,越是大力倡办学术期刊.法国是世界上期刊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只有五六千万人口的法国,期刊却多达三四千种,其中,学术期刊占有相当的比重.日本全国人口不足中国的1/10(约1.13亿),人均拥有期刊15~20册,而中国2003年的人均期刊拥有量却不足两册.与此相对应,日本学术期刊人均消费量也是中国的10倍左右[2].此外,美、法、澳及其他国家,期刊的人均消费量也大体与日本不相上下.
(2)经济效益:西方非盈利学术团体从其出版学术期刊获得盈利作为其经费的重要来源;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出版集团出版的科技期刊,约有高达40%的利润率.如JAMA(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在全世界的发行量近40万册,Science在全世界约有16.5万的订户.Wiley出版公司1997年总收入的47%来自于科技书刊的出版,特别是期刊;Plenum公司1997年的销售收入份额分别为:期刊63%,书26%,数据库9%;Elsevier出版公司1997年17%的净利润来自科技期刊的销售;Kluwer公司13%的营业收入来自科技期刊[3].
1.2 树立办好科技期刊的信念与理念十分重要
与西方发达、成熟的科技期刊产业或事业相比,我国的科技期刊业整体上还很落后与弱小,而且存在很多制约其发展的问题.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能力在对外开放中迅速发展,科学技术在与国际交流中明显进步,相信我们的科技期刊事业也一样能够在国际合作、交流与竞争中发展、壮大.一些中国科技期刊近几年迅速发展的事实,已经印证了这种观点看法.至少以下三个方面的事实给出充分的理由.
(1)国际著名检索系统《科学引文索引》、《工程索引》、《化学文摘》等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数量连年增长;美国ISI的《期刊引证报告》给出的中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及被引频次呈上升趋势等,均说明中国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加大,体现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4].
(2)近几年,几大国际出版商纷纷登门拜访国内的部分学术期刊编辑部,表达合作出版发行的意向,并已有不少学术期刊与国际出版商合作.例如,《中国物理快报》(中国物理学会)与英国皇家物理学会的《IOPP》(Institute of Physics Publishing)《数学学报》(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院数学所)与德国的Springer出版公司《数学年刊》(复旦大学)与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公司 (World Scientific Press),《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与英国的Blackwell出版公司,《世界华人胃肠病学杂志》(北京,WJ G Press)与荷兰的Elsevier出版公司,《中国化学》与美国的Wiley出版公司,等等,均有各自不同的合作模式[5].
(3)一批几百万至上千万元产值的技术类期刊的涌现,充明说明我国科技期刊一样也能取得非常骄人的经济效益.如《长江蔬菜》是1984年创刊的技术类期刊,其主管单位是武汉市农业局,可以说 “出身并不如其他同类刊物显赫”,但目前它却是以经济效益和编辑、学术质量取胜的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获奖者,其发行量近几年一直居同类期刊之首,被农业部誉为“全国同类期刊中办得较为成功的一本杂志”,其年广告收益达400多万元,产值达600多万元,仍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又如《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也是以经济效益和编辑、学术质量取胜的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获奖者.该刊原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专业协会主办,武汉机械工艺研究所承办的一个普通刊物,1995年在所属研究所转制的时期曾面临办不下去的危机,但目前它已发展成为年广告收入达150多万元的名刊,在行业中享有很好的声誉.再如《暖通空调》杂志,它是创刊于1971年中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暖通空调行业唯一的中央级科技期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获得者.该刊确定以实用技术为主、兼具学术性和信息性的定位,并围绕其定位和读者需求,狠抓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和印刷质量,从而树立起期刊的品牌,形成期刊在行业中的影响力,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发行量在国内同行业刊物中遥遥领先;同时,放开办刊思路,勇于开拓,精心经营,热情周详地为广大客户服务,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广告.该刊于2003年度实现产值600多万元,2004年产值超过1 000万元.
2 国内外科技期刊发展的动态
2.1 国际学术期刊集约化趋势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出版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就是兼并和跨国经营,向规模化、集团化的方向拓展,向集约化发展.世界上最大的期刊出版集团已经拥有期刊达220种之多,西方大型期刊集团一般也拥有60~80种刊物.美国出版3种以上刊物的期刊集团有500家之多,这说明期刊的出版在发达国家已基本实现了规模化和集团化.如德国Bertelsmann出版公司1986年兼并了美国Doubleday出版公司,1995年又兼并了英国Macmillam公司,拥有当今世界两大主流刊物《科学美国人》和《自然》[2].
集约化的出版集团进一步垄断科技期刊出版市场.如2001年Elsevier、Kluwer和Thomson集团分别占了科学、技术和医学类期刊营业额的22.9%,11.7%和10.7%[3];也加大了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难度.
2.2 国内科技期刊不平衡态势
(1)不同省区之间的不平衡:一些科技期刊率先发展的省区,表现出个别科技期刊的成功发展,同时带动了其他期刊的发展与竞争意识;科技期刊之间的交流与借鉴,又进一步促进了各期刊的共同发展,从而促进了科技期刊的整体发展,如湖北、陕西等.湖北省有3种科技期刊获得第三届国家期刊奖,占10%,6种获提名奖,占12%.除中央级机构管理的获奖期刊外,湖北省是获奖最多的省份.
(2)全国不同期刊类型之间的不平衡:一些行业学会为主办单位并挂靠科研院所的全国性专业期刊,比综合性的高校学报类期刊整体上体现出更快的发展,如《中国科学》系列,《岩石学报》,《中国药理学报》,《长江蔬菜》,《暖通空调》等.原因在于专业性的科技期刊在我国科技期刊的改革与发展中,首先感受到生存与发展的危机,遵循科技期刊生存与发展的科学规律,真正明确刊物的定位与发展目标,并较快地学习与借鉴国际名刊的办刊经验,充分利用已有的优势,抓住发展的有利时机,从而把期刊的发展推到一个领先的地位.这样的一批专业性期刊,无论是其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在国内外的学术声誉等,均有非常大的发展而居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3)在全国来说,广东期刊种数位居第5位,它的期刊平均期印数和总印张数均仅居于中央主办机构之后,居各省市的第一位,享有期刊大省的美誉.但广东的正式科技期刊有约180种,几乎占了全省期刊的一半,除《家庭医生》等科普期刊外,还没有一种学术类或技术类期刊的期发行量超过10万册,也没有一种科技期刊在学术上位居我国科技期刊前茅的,更没有一种科技期刊在学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项指标上都名列前茅.
3 广东科技期刊发展的可行性思考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需要承认并正视广东省科技期刊的软肋地位,需要认识到重视科技期刊亟待发展的紧迫性.特别是在其他省区科技期刊发展崛起的时候,在国外科技期刊瞄准我国市场的时候,广东科技期刊不能再拉大与先进省区科技期刊的差距.如何才能取得发展,具体对策又是如何,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政府对广东科技期刊事业的定位如何,是否把广东科技期刊事业列为必须发展的事业,决心与信心有多少,支持力度有多大等都至关重要,因为科技期刊事业的发展是一项需要投入的事业,它离不开政府财政上的支持.
(2)是否有必要组建广东的科技期刊集团,制定整体的发展战略,包括整体的发展目标和个体的差异性定位与发展目标,使得个体之间优势互补,整体上又能形成集团的优势与特色,与广东甚至华南地区科学技术研究形成良好的互动与支撑.
(3)广东省是否可考虑借鉴国家基金委、中国科学院专列基金资助一些全国的专业性期刊取得成效的经验,以基金的形式扶持或培育我省有发展前景或有特色的科技期刊,对其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进行专家论证以及阶段性考评与监督,或者设立一定的基金,鼓励目前已有的科技期刊进行探索性的改革与创新.
(4)是否有必要开辟广东省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分析广东科技期刊整体上发展的优势、劣势,对我省现有近180多种科技期刊的内容、特色等进行系统性的、实质性的分析,对个刊的优势、问题、定位、特色与前景进行实质性、诊断性研讨等,研讨如何调整、规避并最终解决我省已有科技期刊的内容、定位等方面的低层次重复现象,如何发展出现有科技期刊的特色,如何实现各科技期刊已有资源的优势互补.
(5)最后,我们认为无论如何,寻求科技期刊的发展始终是硬道理,在国内外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不进就意味着后退.同时,科技期刊主办人员也不应将不尽人意的现状归咎于外部的因素,要知道目前已脱颖而出的一批国内科技期刊也不是先有了条件才获得发展的.科技期刊发展的关键点在于找准合适的定位:学术性的定位,技术性的定位;还是追求社会效益的定位,经济效益的定位.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学习国际同类型期刊的办刊经验,遵循科技期刊的办刊规律,制定期刊的发展目标,围绕着为什么办刊,为谁办刊,谁来办刊,谁能办刊,如何办好刊等制定办刊的措施,并充分利用已有的优势条件,同时创造有利的条件,坚持朝着其目标发展.
:
[1]韩隽.中西期刊的定位与风格[J].编辑之友,1999(5):28-29.
[2]尹玉吉,宫庆新.发达国家学术期刊的发展趋势[J].科技与出版,2006(5):64-65.
[3]EDLIN A S,RUBINFELD D L.The Bundling of Academic Journals(2005)[EB/OL].[2013-10-18].http://works.bepress.com/aaronedlin/40
[4]庞景安,潘云涛,马峥,等.中国科技期刊在国际评价中的地位与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14(4):374-376.
[5]吴民淑,刘谦,周有林,等.《中国药理学报》国际合作办刊的经验与体会[J].编辑学报,2006,18(2):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