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历史-结构:基于中国政党功能的比较政党学新分析框架

2013-08-15霞杨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政党军事框架

陈 霞杨 英

(1.南京政治学院,上海200433; 2.复旦大学,上海200433)

一、中国政党功能分析框架及问题

关于政党功能,国内比较流行的政治学教材大都以基本功能、作用、职能为名罗列一些功能内容,自不待言。但是一些专门研究政党的著述,对政党功能的分析竟也相当简陋。一些著述对政党功能只是作清单式的罗列;另有一些著述则只是借助简单的分类作分类呈现。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无论罗列式还是分类式,所描述的政党功能都接受了阿尔蒙德功能主义的泛滥,所提出的政党功能大都套用了功能学派所提出的框架内容:利益表达功能、利益聚集、政治社会化、政治录用、竞选、候选人推举等,却不顾这个框架存在的严重问题——这个功能主义的框架以西方案例经验为中心概括出政党功能,然后把所有的政党置入相同性之中,认为“不论政体如何,政党都执行着同样的功能”[1],这显然遮蔽了非西方案例尤其是中国本土案例经验,对中国本土案例中的政党功能分析也有着严重的不适应。而从以此框架简单套用于中国本土案例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学界显然还没有建构起本土案例支持的政党功能分析框架,对于政党功能的分析大都还是基于西方人对西方案例的描述,而对自己本土案例的政党功能却缺少认识。并且,这些描述一提到政党功能,就以议会政治中的政党功能作为比较基点,在这一比较标准下,基于中国政治历史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功能似乎就被当作了怪胎。

鉴于以上情况,本文认为政党功能必须放在一国政治发展史中才会有很好的分析和建构。对于政党功能来说,每个国家的政治历史场境是特殊的,它有国别区分,一个国家的政治历史可能塑造了政党的这种功能,而另一个国家的政治历史可能塑造了政党的那种功能。在同一个国家内,不同政党的政治参与行为又是不同的,政党的功能得自于它在自身政治参与行为史中作了怎样的政治参与,它的功能取决于在实际的政治过程中,它的政治参与行为是什么。因此,本文基于国家均有特殊的政治史场境以及政党均有自己的政治参与行为史的预设,提出一个能分析中国国别中的政党功能并以中国政治为比较基点的新分析框架:比较-历史—结构分析框架,以期解决这一问题,推进比较政党学的研究。

二、比较-历史-结构:政党功能的新分析框架

基 (V.O.Key)对政党功能提出了一个以选举中的政党的功能、作为组织机构的政党的功能、政府中的政党的功能为三维划分的框架。选举中政党的功能内容为:为选民简化选择、公民教育、营造认同和忠诚象征、动员民众参与;作为组织的政党其功能内容为:招募政治领导人并诉求政府职位、训练政治精英、政治利益表达、政治利益聚集;作为政府中的政党其功能内容为:创造政府中的多数、组织政府、实施政策目标、组织异议和反对意见、确保政府行为责任、控制政府行政、促进政府稳定。这样,他建构了一个三分的、拥有15项功能内容的分析框架[2,3]。 有部分学者接受了这个分析框架,斯特罗姆·凯瑞 (Strom Kaare)和斯瓦桑德·拉尔斯 (Sva˚sand Lars)用这个分析框架分析挪威的案例[4]; 罗素·多尔顿 (Russell J.Dalton)和马丁·瓦腾伯格 (Martin P.Wattenberg)则沿用这个分析框架分析发达工业民主国家的政党变革[5]。拉里·戴蒙德建立了一个立足于政党功能范围的分析框架,他的框架中,政党以精英招募为功能核心,范围包括候选人提名、选举动员、议题建构、社会代表、利益聚集、组成并维系政府、社会整合等七项内容[6]。萨托利在 《政党与政党体制:一个分析框架》中提出了一个以政党的表达功能为首要功能的分析框架[7]。 安杰洛·帕内比安科 (Angelo Panebianco)基于政党的演化提出政党的 “组织演化模型”[8]。 巴托里尼 (Stefano Bartolini)和梅尔(Peter Mair)提出代表性功能和程序性功能两分的代表/程序分析框架[9]。本文则聚合比较、历史和结构三个维度,提出比较-历史-结构分析框架,框架基于比较、历史、同一历史时段中功能的结构而强调对政党功能赋予更精细的区分,强调政党的国别差异、同一国家中各个政党的党际差异、同一历史时段中各政党的功能结构差异,以便更好地比较和分析。

基于比较。新分析框架强调以比较为基础,找出一个国家中政党的个性化功能,以及同一个国家各个政党各自不同的功能发挥。政党比较中,一个政党的重要意义不在于它与其它政党多么相同从而归纳出相同的功能,而在于基于其自身国别政治历史,政党有哪些自身特性。政党具备什么功能取决于政党实施了什么行为,而行为出自于自身所在的政治国家环境。 “政党的角色随着国家政治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10]政党根植于自身的国别政治和社会基础,每个政党都有自己的发展经验。国内有不少论者受阿尔蒙德功能主义的影响,把政党描述为具有基本功能的党,从而归纳出几种功能,其预设在于:功能可以通用于不同的国别和政治历史场境。但是,新框架认为各国和各个政党的历史场境并不能通用,政党功能除相似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基于不通用的历史场境的独特功能,本文姑且称之为特用功能。因此新分析框架基于比较提出的是通用—特用功能分析框架。这个分析框架的做法是,基于比较找出通行于各政党的功能即政党的通用功能、各个政党特有的功能即特用功能,将政党功能区分为通用和特用两类,然后重点分析特用功能。政党本身是现代社会的政治组织,它把传统的等级政治、君王政治转变为现代政治,将传统政治生活引向现代,使私域中的市民社会走向国家,使民众中的个人过一种公共的共同体生活,并有机会管理公共领域,这是政党的通用功能。因此,政党的通用功能就是政治现代化功能、经营大众政治的功能、政治社会化功能。除通用功能之外,一些政党还经营议会政治,以选举作为政治参与的方式,则其具备的特用功能就是竞选功能。而另一些政党除通用功能之外,不进行其它政治参与行为,比如不经营议会政治,不参与选举,则可以说该政党不具备竞选功能。这里,通用/特用功能分析框架并不天然地假定竞选是所有政党都具备的功能,也就是说,竞选功能不是通用功能,而是特用功能。欧美国家政党多具备这项特用功能,而历史上的苏共以及现在的中国共产党并无此种特用功能。

基于历史。新分析框架认为政党功能出自于政治历史,而且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迪韦尔热在讨论政党时,强调历史、历史起源,认为政党的历史起源和出身决定它后来的行为,甚至认为如果不从历史起源上看就没办法对政党做出区分[11]。新分析框架也沿此路向强调历史的影响。新分析框架并不像上面提过的 “基本功能”那样去建构政党功能内容,而是回到历史,发现历史对政党的功能赋予。对于在政治历史土壤中运转的政党来说,其功能本身也是个历史过程。政党功能由最初的不具备任何实际功能开始,不断扩展,政党功能得自于扩展过程。在功能历史上,政党有成立时的初始功能,后来的初级扩展功能以及升级扩展功能,并且成立时的初始功能是非常重要的。综上,新分析框架进行政党分析和比较的时候,不是以规范、原则为标准,而是以每个政党在功能上作了什么样的扩展为标准。框架下的政党功能由初始功能和扩展功能构成,是初始功能∕扩展功能的分析框架,它提出的是一个功能扩展解释模型。

基于结构。新分析框架认为政党的功能是什么取决于政党自身的政治参与行为,政党发挥了怎样的功能取决于政党从事了什么内容的政治参与行为,各个政党的政治参与行为在政治历史中的不同扩展以及与其它政党在参与行为上的相对差异构成政党功能的结构。因此,新分析框架提出的是一个行为扩展-相对差异框架,它主要分析:政党在某个历史时段中实施的政治参与行为扩展出了什么功能,在这个时段所发挥的功能中,各功能之间的结构是什么,什么功能占支配地位,什么功能是次属的。

三、比较-历史-结构分析框架对中国案例的分析实验

目前的分析框架对中国政党案例不适应的问题,有论者已做过研究, “根据西方政党功能的通行理论,政党功能一般包括: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目标制定、社会化和动员、政治录用。但是在实际上,这种理论并不完全适合于中国政党功能的实际。”[12]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学者,已经有了一些立足于中国政治的分析或者描述。陈明明教授在《现代化进程中政党的集权结构和领导体制的变迁》中,指出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政党集权以及集权体制走向民主制的问题[13]。林尚立教授立足于中国政治历史,尤其是中共一党执政的政治场境,提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应该具备国家建设功能、社会整合功能、政策供给功能、价值分配功能、利益协调功能、全局调控功能[14]。浦兴祖教授对民主党派政党的政党功能给予了确认,认为民主党派政党姓 “政” 名 “党”, 首先是具有政党功能的政党[15]。唐亚林教授针对执政党提出政党的总-分功能的结构。执政党的总功能为领导国家建设的功能,分功能则包括组织领导功能、利益整合功能、价值实现功能、人才培养与选拔功能等一系列内容[16]。胡伟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尚未成为代表型政党,还属于整合型政党。他提出政党的功能为:领导和执政的功能、特殊性社会功能、自身维系功能[17]。杨爱珍沿用王韶兴对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的概念区分,对中国民主党派政党功能做了等次划分,认为民主党派有功能和职能两重功能。民主党派的政党功能是利益表达和综合功能、协调稳定功能、政治推荐功能、政治社会化功能,但是职能却是其它的涵义:“民主党派职能,主要是指民主党派在中国特色的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政党 ‘个性’的体现,是政党功能在特定政治环境中的丰富。”[18]柴宝勇则设置了一个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的 “政党功能的逻辑” 图示[19]。

这些描述、分析对比较政党学视野下的中国政党研究都有积极的意义。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如果使用比较-历史-结构分析框架,又是怎样的呢?以下试做一下分析实验:

基于比较。中西比较,我国政党的特殊性在于,曾经执政的国民党和现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其执政地位起始于它的特用功能——军事功能。欧美国家政党实行 “政治中立”,将政党与军队隔离开,政党始终无法具备军事功能。劳瑞·卡尔维尼搜集的31个有政党立法的国家样本中,多数国家都禁止政党拥有准军事组织,有些国家立法中禁止政党组织中出现军队职员[20]。但是在中国的政党丛林中,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以及曾经执政的国民党都发挥了军事功能,并且其军事功能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政党组织不但是经营政治任务的组织,同时也是准军事化的组织,一个党小组就是一个战斗编组,一个党支部则被视为某种战斗堡垒。对此,高放教授曾指出政党有 “保卫性的功能”[21],但如果从政治参与行为来看,政党的政治参与行为表现为军事行为,应该称之为军事功能。这种军事功能是其它一切功能的基础。萨托利认为,西方政党的三种其它组织无法替代的功能中,表达功能是排第一位的[22]。而对于中国的革命政党来说,军事功能却是排第一位的。以军事功能为基础,政党可以自行产生权力,在政权建立后,政党的这种自行产生的权力则使国家产生高度依赖性,而这种依赖性,正是源于政党的军事功能。

基于历史。中国政党在自身的政治历史土壤中经历了初始的功能缺失,到负载军事功能并扩展形成扩展功能,最后再到升级扩展功能的历史过程。中国政党因革命斗争而产生,但起初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功能缺失。在经历了昙花一现的议会式和平性的政治参与后,以军事行动方式的参与逐渐扩展成为占支配地位的行为方式,并且也正是这种占支配地位的参与方式使政党真正具备了军事功能。经此方式支配,政党如要获取权力必须借助于军事功能的发挥。起初政党只实施一些简单小型、不甚正规的军事行动,比如早期的革命党如兴中会、同盟会等实施的政治刺杀行为。后来,军事行动不断制度化、组织化,发展成为大规模的正规军事行动,建立了正式的制度——军事组织,使政党负载上了非常重要的军事功能。军事功能在发展上,由最初的不可靠、军阀化、游勇化,发展到独立专属;在功能的子项上,也由原先漂移不稳的军事指挥功能逐渐扩展成为有正式制度控制的军事指挥功能、委员会体制式的军事决策功能、中央集权的军事后勤功能等军事功能子项。建政之后,为应对国家安全的挑战,政党的军事功能不断发展完备并强化,其功能的负载组织——解放军发展成为一支不可小视的军事力量。

基于结构。中国政党的政治参与行为,大致依次出现了三种扩展累加:由无作为性的政治参与行为、说服性政治参与行为,扩展到军事性政治参与行为,再扩展到执政性政治参与行为,从而形成了中国政党的政治参与结构,政党的功能结构也由此而形成。政党的功能依据其行为则分别由功能缺失到说服动员功能、军事功能,再到执政功能;其功能的历史则是这三种功能发展和扩展构成的历史。在革命时段,无论是执政的国民党还是在野的共产党,政党的军事功能都占支配地位,竞选功能、政治录用功能都占次属地位,政党的政治权力也因军事功能的发挥而取得。而在这一时段,民主党派政党的功能则以议会政治为核心,竞选功能占支配地位。这种差异延伸到解放后的国家建设时段里,就演变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构品格。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其政治参与行为经由无作为性的政治参与扩展到说服动员性政治参与行为,再扩展到军事性政治参与,最后升级扩展为执政性政治参与,其功能由初始功能上的功能缺失,扩展到说服动员功能、军事功能,再到执政功能,并随着政治场境的变化而不断升级。但是,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行为整体上产生于或者被聚拢于议会内,没有经历过功能扩展的锻造,仍处于功能的前扩展阶段。因此,从行为扩展-相对差异框架分析来看,中国本土政党体系在功能上构成执政-参政结构。

四、结语和讨论

本文经过分析认为,比较-历史-结构新功能框架,适用比较视野下中国政治历史场境中的政党功能分析。用新分析框架透视中国政治,可以发现中国的政党功能逻辑。从中国政治背景出发而不是以西方政治为中心的分析,也可以建立起一种比较政党分析的框架即一种基于独特性和发现独特性的分析框架。当然,这一分析框架对于政党功能扩展以及对扩展功能的升级如何处理和分析,还有待思考。另外,本文建构的是中国本土重心的比较分析框架,选取的分析案例也是中国的政党,但是以此分析框架分析其它国家案例中的政党则需另议。

[1]斯塔西斯·卡尔瓦斯.前苏东国家一党制的衰朽和瓦解[A]//荣敬本,高新军.政党比较研究资料[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287.

[2]Key V.O.Politics,parties,&pressure groups[M].New York:Thomas Y.Crowell,1964.

[3]Shafer B.E.The Master,the Acolytes,and the Studyof American Politics [A].Maxwell A,Shields T G.Unlocking V.O.Key Jr: Southern Politic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C].University of Arkansas Press,2011.

[4]Strom K,Sva˚sand L.Challenges to political parties: The case of Norway [M].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7.7.

[5]Dalton R.J,Wattenberg M P.Parties without Partisans:Political Change in Advanced Industrial Democracies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Introduction.

[6]Richard Gunther,Larry Jay Diamond.Types and functions of parties[A].Diamond L J,Gunther R.Political parties and democracy[C].Baltimore,M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1.7-9.

[7]Sartori G.Parties and party system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M].Colchester: European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Research Press,2005:24.

[8]Panebianco A.Political parties: organization and power [M].Cambridge;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17.

[9]Stefano Bartonili,Peter Mair.Challenges to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arties [A].Diamond L J,Gunther R.Political parties and democracy[C].Baltimore,M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1.327-345.

[10]阿普特·戴维·E.现代化的政治[M].陈尧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37.

[11]Duverger M.Political parties,their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modern state [M].New York: Wiley,1966.Xxxiv,xxxii.

[12]梁煜,朱前星.论中国共产党政党功能调适历史与现实的内在逻辑[J].理论界,2012,(3).

[13]陈明明.现代化进程中政党的集权结构和领导体制的变迁[J].战略与管理,2000,(6).

[14]林尚立.执政党执政的功能体系[N].学习时报,2001-01-08.

[15]浦兴祖.我国政党制度的类型归属与理论概括[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2).

[16]唐亚林.执政党功能的转换逻辑及其体系结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3).

[17]胡伟.现代政党发展规律探析:以党建科学化为视角[J].天津社会科学,2012,(1).

[18]杨爱珍.民主党派政党职能与政党功能的结构要素分析[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2).

[19]柴宝勇.政党功能:涵义与内在逻辑[J].长白学刊,2011,(3).

[20]劳瑞·卡尔维尼,程玉红.全球比较:政党政治法制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1).

[21]高放.政党的分类及功用[J].理论探讨,1993,(3).

[22]萨尔托里·乔瓦尼.胡小君,朱昔群译.政党的类型、组织与功能[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3).

猜你喜欢

政党军事框架
框架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