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转型视域下的职业教育价值观分析

2013-08-15王海燕

三晋基层治理 2013年4期
关键词:社会转型价值观念价值观

王海燕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1)

一、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转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结构的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越来越为人们所感知。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而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更加长期、更加深层、更加广泛。具体表现在:多种所有制结构的出现和多重利益格局的定型;以工业化为典型特征的现代化直接拉动城市化的进程;经济体制改革加速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人口急剧老龄化,家庭结构日益核心化;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在改革后进一步加剧;大量人员从单位制组织涌入非单位制组织;中华文化经历沉寂后蓬勃繁荣等等。

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价值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利益分化、政治诉求多重、文化思想纷繁,为价值转向提供了时代前提。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念、计划经济时期的价值观念、西方传入的价值观念以及改革开放实践中萌生的价值观念同时存在,形成了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格局。传统的一元价值体系转向了多元价值体系,而恰恰是多元价值体系使得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价值困境。

二、职业教育面临价值困境

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概念,职业教育价值观是价值观理论在职业教育领域内的特定表现,是对职业教育价值与教育价值关系的根本看法,也就是对职业教育与个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特定关系的根本认识,包括职业教育对个体主体和社会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对主体存在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界定和功能属性,以及主体与客体相互关系的特定效应等方面的认识,是人们对职业教育进行感知、认识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支配和评价职业教育行为和职业教育功效的核心观念。面对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社会现实,职业教育价值观也陷入了价值困境:

(一)为谁教育

职业教育是为了满足个体的需要还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构成了职业教育价值命题“为谁教育”的基本内容。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发展一直纠结于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间:个人本位价值观和社会本位价值观。个人本位价值观强调为自己学习,教育的目的是满足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职业教育要关注个体的生存需要,关心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关照个体的自我实现。而社会本位价值观则坚持为社会教育,社会利益是教育服务的重心。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从“人是社会的产物”这一前提出发,强调人是教育加工的对象,个体的教育效果必须服从社会的需要。社会转型时期的职业教育一直在两种价值观之间难以做出科学的抉择。

(二)教育什么

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要求职业教育从“适应现在”转向“适应未来”。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知识结构中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能力结构中要求职业能力、迁移能力和开拓能力;素质结构蕴含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归结起来就是教育的知识要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兼备。但由于传统心理意识的惯性影响,加之加速推进的工业化对科学理性与工具价值的盲目推崇,使得职业教育对“教育什么”的回答明显偏向科学知识,从而使职业教育的价值根基弱化。

(三)怎样教育

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使自由竞争、理性算计、利益最大的市场逻辑成为一种思维定式,科教兴国的提出也印证了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国家富强强有力工具的重要性。作为工业化转型的助推器和市场逻辑演绎的必然结论,职业教育产业化成为大势所趋。这一时期,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方式—即怎样教育—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发展职业教育就是为了满足工业化对产业工人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就是为了缓解持续加大的就业压力。功利化价值观指引下的职业教育沦为单纯满足社会“人力资源”的一种狭隘的教育,忽视人的内在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教育的本质。

三、完善职业教育价值取向

职业教育价值取向,顾名思义,即“社会或个体基于现实社会历史条件和自身生存发展需要,在面对和处理职业教育内部矛盾及外部关系时,对教育价值的内容及其实现手段不断选择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意向或倾向”。社会转型的背景下,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纠结于价值困境中,一直在社会本位还是个人本位、科学教育还是人文教育、功利主义还是人本主义的价值困境中难以做出科学的抉择。只有扬弃和超越传统的价值观念,对传统价值观念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完善,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转型跨越。

(一)关注每个人

职业教育“关注每个人”的核心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首先,个人是社会存在的逻辑前提,“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从根本上说,社会是人与人联合的形式。其次,社会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显著标志。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定义“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意义是:人的本质存在于与他人的关系中,而不是与物的关系中。人是人,而不是物。最后,每个人的特殊性是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职业教育只有着重把握“关注每个人”的内涵,才能深刻理解职业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才能从根本上摆脱传统价值观念的束缚。

(二)服务每个人

尽管古今中外对于教育的本质存在分歧,“但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点,即都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作为教育的重要分支,职业教育亦然。人是职业教育服务的对象。一方面,正视和尊重人的多方面需求。每个人的特殊性是社会的基本特征,满足人的多重需要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出发点。职业教育要做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质素教育相统一,科学教育与人文关怀相融合。另一方面,真正把人当作目的,而非手段和工具。正如《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所言:“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职业教育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战略的一部分,更应摒弃经济领域狭隘的功利主义,回归职业教育“服务每个人”的价值基点。

(三)帮助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帮助每个人自我实现是职业教育价值的题中应有之义。现代心理学理论,尤其是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研究表明:人有五种基本需要,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职业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人自我实现,满足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实现个人内在价值。同时,每个人的自我实现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一切需要。社会中的一切财富形式,统统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归根结底是每个人的能力发挥、自我实现的结果。如果作为社会细胞的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社会财富作为职业教育的外在价值也能最大程度的实现。总之,职业教育帮助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既扬弃了社会本位,又超越了功利主义,是对职业教育价值观的重要完善。

本文为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职业技术教育专项规划课题“社会转型时期职业教育价值观分析及实践策略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ZJ-12029)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 杨国祥,丁 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 王军红,周志刚.职业教育价值取向演进的历程及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12,(1).

猜你喜欢

社会转型价值观念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混血家庭的悲剧
战后台湾如何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