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2013-08-15王俊骏

三晋基层治理 2013年4期
关键词:私有制共产主义异化

王俊骏

(中共揭阳市委党校,广东 揭阳 52203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哲学孕育时期的经典著作,书中所集中阐发的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马克思哲学不同于以往哲学的崭新内涵。

一、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

在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中,把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意义上概念而加以解释和阐述的是黑格尔。他认为,异化包含有两层涵义:其一,向对立面的转化。他写道:精神或意识的辩证运动过程,就是把“自己变成他物、变成它自己的对象和扬弃这个他物的运动”。[1]其二,“绝对观念”外化为“压迫性的”、“吞食他(指主体)”的力量,即主体自身活动的产物反过来成为制约、压迫自己的一种力量。费尔巴哈则把异化运用到对宗教的批判上,指出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在他看来,人把自己的本质、形象分离出来,投射到上帝身上,创造了宗教,而宗教产生后,又反过来控制、支配人自身,成为统治自己的异己力量。

在批判继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异化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为中心,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异化形式,以及实现共产主义、消灭异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手稿》中。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反对主体自身。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就越大,他就越贫穷”[2]这一经济事实出发,对异化劳动进行了分析。

二、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四个方面的分析

马克思从经济事实出发,从四个方面对异化劳动进行分析:第一,工人和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产品是劳动的结果,本应属于工人,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对对象的占有竟如此表现为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他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3]。第二,工人和劳动本身相异化。在马克思看来,受资本支配的劳动是“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下的“被迫的强制劳动”,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需要的一种手段”[4]。对工人来说,劳动不是一种需要和幸福,而是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第三,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马克思指出,生产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是,由于“异化劳动把自我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5]。异化劳动使人的劳动丧失了“自由自觉”的类本质,于是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第四,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所谓人同人相异化,也就是“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跟劳动格格不入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同这个劳动的关系”[6]。这个人既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恰恰就是工人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产生出来的资本家。在此,劳动的异化表现为资本家和工人剥削和被剥削、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

三、异化劳动与私有制的关系

整个资产阶级经济学都是从私有制这个前提出发的,但是却在私有制问题上讳莫如深,把私有制看成是一种永恒不变的自然的产物,根本不研究它的起源。而马克思把异化劳动的研究和私有制的研究结合在一起,揭示了私有制的起源,指出了扬弃和消灭私有制的途径。在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产生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即资本、地租、劳动三者的分离,反过来,异化劳动又产生资本主义私有制。那么,从历史运动发展的角度上来考察,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究竟孰先孰后呢?马克思认为,当然是异化劳动产生了私有制,异化劳动更为根本,而不是相反。马克思说:“与其说私有财产表现为外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还不如说它是外化劳动的结果。”[7]可是问题在于,如果把私有财产看成是异化劳动的结果,那么劳动最开始又是如何使自己异化的呢?马克思在《手稿》中当时没有具体地回答,但是为回答这个问题指明了方向:“我们把私有财产的异化问题变成异化劳动同人类发展的关系问题,也就为解决这一任务得到了许多东西”[8]。从马克思后期著作来看,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认为自发分工是劳动异化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马克思说:“分工从最初起就包含着劳动条件、劳动工具和材料的分配,因而也包含着积累起来的资本在各个私有者之间的劈分,从而也包含着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裂以及所有制本身的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工愈发达,积累愈增加,这种分裂也就愈剧烈。劳动本身只有在这种分裂的条件下才能存在。”[9]所以,“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发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10]。总之,马克思认为分工、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这三者的关系如下:自发分工产生了异化劳动,异化劳动产生了私有制,私有制进一步强化了社会分工和劳动的异化。

四、异化劳动理论对共产主义的论证

从经济制度上讲,共产主义的核心问题就是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正是通过对异化劳动和私有制关系问题的研究,以私有制的历史暂时性为出发点,深入私有制内部,从私有制运动的规律中得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运动的必然结果的结论。马克思说:“整个革命运动必然在私有财产运动中,即经济中,为自己既找到经验的基础,也找到理论的基础。”[11]这是因为,私有财产的运动突出地表现为劳动和资本的对立,而“劳动和资本的这种对立一达到极限,就必然成为全部私有财产关系的顶点、最高阶段和灭亡”[12]。马克思从异化劳动的产生追溯到人的本质的异化,进而从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看到了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得出共产主义是人的本质自我异化积极扬弃的结论。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13]在此,马克思把共产主义定义为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所谓积极的扬弃就是只扬弃和消灭使劳动异化的生产方式,但并不是扬弃和消灭对象化劳动本身。因为在马克思看来,对象世界是人的劳动本质对象化的结果和产物,重新占有对象世界不过是恢复一度失去的人的本质。对象性的占有不是利己主义私人的占有,而是社会地联合起来的自由人的并且为了社会的目的的真正占有。所谓人的本质的复归,并不是让人回归到原始的、野蛮的、自然的、不发达的简单状态,这种复归是彻底的、自觉的、保留了以往发展的全部丰富成果的复归。

尽管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有理想化、抽象化的一面,带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还不是历史唯物主义,但这一理论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起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1]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3.

[2][3][4][5][6][7][8][11][12][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0,91,94-96,97,100,100,102,120-121,106,120.

[9][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74-75,37.

猜你喜欢

私有制共产主义异化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女性地位变迁的探究
从“消灭私有制”看私有财产的是与非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恩格斯的专偶制思想——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