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折腾”的政治意蕴
2013-08-15曲美彩
曲美彩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庄严宣读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目标——“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他同时强调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前提条件,即坚持“三不”——“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他指出:“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时隔两年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他再次强调“三不”。中共十八大又一次开宗明义,强调实行“三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中共中央政治局2012年12月4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引起社会各界广大群众的强烈共鸣和热切关注,转变作风最根本的就是真改、实干,摒弃花架子、走过场的形式主义,不搞政绩工程,干实事,不折腾。可见“三不”作为中国共产党自身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对今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前进步伐的郑重承诺,值得从理论上深入研究。
一、“不折腾”的内涵
“不折腾”一词原本存在于群众日常生活的口语之中,长期以来未在党政重要文献中应用。中国共产党运用这个概念借以表达自身吸取教训、按规律办事、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心,意味着对这个理念的探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价值。当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实事求是”这个原本作为研究历史方法的术语的改造,赋予其深刻的哲学意蕴,很好地表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标志。可以期待,对“不折腾”进行历史的深入研究和理论的科学界定,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产生深刻启示。
“不折腾”是与“折腾”相对立的概念。所谓“折腾”,其基本含义有翻过来倒过去、反复做某事、折磨等。在现实生活中,没事找事,朝令夕改,人为制造矛盾等都是对折腾范畴的共识性表述。“不折腾”顾名思义,就是拒绝反复、翻转和折磨,体现了一种对人、事、信仰坚定不移的精神。以“不折腾”的信念来表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选择,既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指导思想恪守与践行的承诺,也是中国人民今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行动指南。它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科学准确地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中的“不折腾”,可以将其解读为“稳定压倒一切”、“不走回头路”、“不改旗易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尺检验一切行为”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思想总体。具体说来,就是保持国内外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不动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就是在思想上坚信不疑,在行动上坚定不移,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是不违背民心民意盲目行事,不搞劳民伤财的内耗。总之,“不折腾”就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正确处理国内国际、党内党外事务。既要防止当今的新折腾花样翻新,即反对、否定改革的思潮和其他违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思潮,也要防止老折腾粉墨登场,即防止改革开放前的一些过激政治运动重演,尤其是防止诸如“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悲剧复现。
需要明确的是,“不折腾”并不是遏止前进道路中的各种探索。我们现今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前人和外国都没有走过的道路,必须在艰辛的实践中探索,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人们大胆创新。与此同时,必须及时纠正实践过程中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总结经验教训。所以“不折腾”不是无所作为,更不能作为压制改革、探索和创新的理由。另一方面,“不折腾”不是对错误思潮听之任之。错误的东西正像灰尘,扫帚不到不会自己跑掉。反对错误的东西,不但不是折腾,反而是防止更大折腾之必需。邓小平同志曾说:“中国是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就警示我们一定要“防‘左’反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不动摇。
二、“不折腾”的历史根据和现实需要
“不折腾”之所以弥足珍贵,在于它是以血的代价换来的理念。古往今来,一些国家之所以贫穷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源于“折腾”。中国自进入近代社会以来,饱受内忧外患,其中不乏“折腾”的因素。新中国成立后,先后经历了“大跃进”、反右扩大化、阶级斗争泛化和“文化大革命”等不应有的折腾,使中国的建设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社会丧失稳定的发展环境,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尤其是十年“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范围的各个部门和各条战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折腾”,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给党和国家及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李先念同志曾总结道:“过去折腾,在政治上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搞‘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折腾;在经济上是搞高指标,比如一九五八年大跃进那样的折腾。”
在当今中国,反复无常的政治运动出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那种传统运动遗留下来的“折腾”观念依然存在。一些地方政府瞎折腾、穷折腾、乱折腾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不少地方还有愈演愈烈之势,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搞“花架子工程”,华而不实,劳民伤财,挥霍国家和人民的钱财;二是搞“政绩工程”乃至“豆腐渣工程”,急躁冒进,铺张浪费,虚报浮夸,有着“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说法;三是各种“作秀”,文山会海,形式主义,“用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四是骄奢淫逸,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损害人民的利益,不为民办事,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大折腾大倒退,小折腾小倒退,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折腾是没有出路的,什么时候社会安定不折腾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顺利发展;反之,就会出现挫折、曲折甚至失败。
三、“折腾”的形式内容
“折腾”就其内容来说,林林总总。有“瞎折腾”,目标不明决心大,情况不明干劲大,凭主观意志而不是凭客观规律办事,那些劳民伤财的瞎决策,那些变来变去的“宏伟计划”,均属此类;有“穷折腾”,当今世界一些贫穷的国家,不以发展生产力为重,政局不稳,政变频仍,战乱不休,结果是越折腾越穷,越穷越折腾,国家风雨飘摇,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穷折腾”的恰当注脚;有“乱折腾”,世界上就有那么一些人似乎是唯恐天下不乱,总以折腾为能事,人为制造矛盾,乱批乱斗,或者生怕不闹出些声响便引不起人们的注意,于是慷国家之慨,企图乱中牟利。就其程度和形式来说,“折腾”也不胜枚举,有“大折腾”、“小折腾”,有“洋折腾”、“土折腾”等等。
“折腾”最明显的特点是煽阴风、烧虚火、搞假把式、欺上瞒下,其实质在于它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把规律当回事。从宏观上说,是没有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把握和要求自己,进而导致紊乱、损失乃至倒退。事实上,大到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执行、社会方案的出台颁布,小到个人家庭事业的起起伏伏,往往与没有认清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或者有意逆规律而动有关。
四、“折腾”的根源
要想真正做到“不折腾”,就需要认真剖析“折腾”产生的根源,铲除滋生“折腾”不良之风的土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寻根究底、对症下药。产生“折腾”现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民主政治有待发展,社会风气有待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并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积极落实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全社会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民主素养得到提高。作为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专制传统的国家,我们的民主政治发展程度还不够,一些领导干部潜意识里还存在“官本位”思想,具有很强的地位和权力优越感,官意凌驾于民意之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选择等相应地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有适应新形势的一面,也有消极颓丧的一面,比如,理想信念缺失、浮躁心理蔓延等消极面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到领导干部身上来。
其次,由于我国现有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客观上为有些领导干部好大喜功、政绩观和发展观偏颇、瞎折腾容易得到实际好处留下空间。加之决策的制定及实施得不到有效的监督,责任追究机制不成熟,使得一些领导干部对瞎折腾有恃无恐,进一步导致了“折腾”之风的滋生。
最后,导致“折腾”现象发生的最关键因素还是领导干部自身。具体表现在:受利益驱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代之以不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放松政治理论学习及思想改造,放松自我要求,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个人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知识水平能力有限,心理上存在官僚主义、个人主义和形式主义等,行为上习惯于过去的实践模式和教条模式,不唯实,只唯上,作决策时不肯动脑筋,遇事时不作调查研究,不作可行性分析,不倾听百姓呼声,不计发展成本,不坚持科学发展,草率作决定,仓促上项目。
五、“不折腾”的哲学启迪
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折腾”不仅耽误了时间,贻误了时机,造成了经济上的重大损失,更极大地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对于“折腾”所带来的后果,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建国三十一年来,我们确实犯过不少错误,包括严重的错误,其间几经折腾,使人民受到了不少损失,也延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党的历届领导人特别渴望能够在稳定和平的环境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邓小平提出“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江泽民强调“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胡锦涛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总之,“不折腾”不仅是对以往历史的反思,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不仅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其现实启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折腾”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如何保持政治上的安定团结,同时为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提供保障呢?法宝就是“不折腾”,就是恪守和践行党的指导思想,就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李先念同志就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指出思想政治问题不解决,就容易出现“折腾”,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就极易出现各种危险。他认为,“一是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都要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有利于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团结一致向前看,把精力真正集中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必须坚决维护的大局。二是在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方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止和纠正“左”的和右的干扰。三是在同志之间、部门之间、上下左右之间,要提倡互相谅解,互相支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历史成就向我们昭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努力排除“左”的干扰,不能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一些消极现象而否定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即不能退回去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同时也要极力反对右的思想,防止和反对“全盘西化”论,即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二)“不折腾”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力求实现科学决策和科学执政
当今国际局势错综复杂,新的历史起点对领导者的知识、能力、品格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切实增强科学决策的意识,更好地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努力掌握科学决策的方法,不断提高科学执政的水平。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坚持执政为民,科学决策,科学执行,防止和反对折腾。首先,决策者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和把握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认清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中央政策的统领和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策略,防止主观主义和折腾行为。其次,解放思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首创精神,让一切富有活力的思想充分迸发,营造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良好氛围,尤其要以尊重规律为前提,防止乱作为和瞎折腾。再次,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基层调研不仅要听政绩,也要听问题,从而为下一步决策提供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的折腾。另外,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行政的全过程,积极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增强决策的预见性和针对性,防止和反对形而上学、短视行为以及盲目性的折腾。最后,坚持决策为民,制定决策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出发,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使政府的决策和政策法规制定在一开始就有公众的积极参与,并将这种参与方式机制化,形成公开决策模式,使其成为约束政府决策制定的硬性规定,防止和反对离开人民利益的瞎折腾。
(三)“不折腾”在工作思路上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建国初期,陈云和李先念就财经工作的有关问题发表了看法,明确表达了“不折腾”应该成为经济工作的重要原则,即“前进的步子要稳。不要再折腾,必须避免反复和出现大的‘马鞍形’”。邓小平也反复强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他说:“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折腾”首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其次,坚持科学发展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做到亲民、爱民、为民和惠民。最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抛弃以往“增长是硬道理”的发展观念,不能以速度为中心,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追求GDP的增长,要有全局意识,具备长远眼光,贯彻落实“五个统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不折腾”在干部队伍建设、评价考核和监督机制上必须选贤任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胡锦涛强调“真正做到不折腾,用人是关键”,提倡用人以德为先,辅以制度作为巩固保证。因此,干部的选拔任用必须坚持任人唯贤,坚持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原则,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贤任能,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的带头示范作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权力如果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制约就会滋生腐败,腐败之下易产生各种“折腾”现象。要想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不滥用并发挥最大作用,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着手,改变权力结构,让老百姓有权来抵挡折腾。建立和完善政绩考评制度、权力问责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以制度管人,实现有章可循,促使党员干部形成正确的政绩观、纪律观和事业观。同时,党员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警示教育读本《为官别折腾》通过对60名职务犯罪者忏悔语录的评析,告诫我们:“为官别折腾,要慎用手中权力,常修为政之德;增强法制观念,常温法纪之严;自觉防微杜渐,常怀律己之心;牢记执政为民,常思贪欲之害。”
(五)“不折腾”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
“不折腾”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就是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动摇,坚定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正确认识和对待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疏漏,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积极建言献策,为改革开放事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贡献力量。
总而言之,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不折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搞“斗争哲学”。我们要经常以史为鉴,以西为参,正如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所说的:“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这样一个道路,不是别的什么道路,就是这样一个理论体系,不是别的什么理论,我们中国在下一个30年、下一个50年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就一定能够发展得更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张静如,赵朝峰.不折腾:中国共产党自身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9(1).
[2]田志文,罗正红“.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与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J].理论导刊,2011(8).
[3]杨建辉.试析“不折腾”[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0(1).
[4]姜龙.物欲横流心要静,为官折腾毁人生[J].决策信息,2009(11).
[6]姚志文.官员“瞎折腾”的表现与根源[J].人民论坛,2009(5).
[7]谢璐妍,祝福恩“.三不”论断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5).
[8]谭永旭“. 折腾”谢幕,实干“登台”[J].人民论坛,2009(5).
[9]张绍春.李先念与“不折腾”原则思考[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9).
[10]宋淑芳.一些领导干部缘何热衷于瞎折腾[J].领导科学,2009(8).
[11]庞红付“. 不折腾”的哲学思考[J].党政论坛,2010(1).
[12]邵海军“. 不折腾”思想的政治学解读[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9(4).
[13]杨于泽.不应庸俗化理解“不折腾”[J].刊授党校,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