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动态反映机制问题研究
2013-08-15常精彩
常精彩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高校肩负着科教兴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智力基地。同时,也是培养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源头”之一。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作为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不但在推进高校改革发展、维护高校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和谐校园建设以及民主政治建设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掌握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加强教育引导,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中的作用,关系到统一战线事业的兴旺发达,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一、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的特点
现阶段,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总体上呈现出健康稳定和积极向上的态势。即政治态度明确,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关心执政党建设,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既对目前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又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同时,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和活跃化的倾向。具体来说,其思想状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主体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日益强烈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享有较高的待遇,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并在现实中努力去寻找实现自我的机会和途径。他们不仅对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决策和管理参与意识强烈,而且关心、参与政治的要求和热情也比以往更加强烈。尤其是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逐步完善,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学校和社会上得到了很好的实职安排、政治安排,使得他们被尊重、被认可的感觉以及精神上的满足感、荣誉感、成就感比以往更加强烈,极大地激发了高校党外干部、教师希望通过民主党派、人大、政协等途径更多参与民主协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热情和积极性,希望能够更多地发挥主人翁作用,为学校和社会多作贡献。
(二)竞争意识不断增强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及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高校诸如教授终身、岗位终身制,硕导、博导终身制等逐一被打破,高校知识分子的危机感、紧迫感明显增强。高校大部分党外知识分子也充分认识到,真正依靠自己能力水平而获取所得、自身价值能够得以充分实现的时代已经真正到来。他们通过深层的理论思考和切身的生活感受,已完全认识到知识的商品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使得他们正逐渐摒弃以往那种安贫乐道的思想以及知识分子传统的“君子不言利”、“重义轻利”等观念,希望脑力劳动成果能够获得更高的利益,并逐步树立起竞争意识、自立意识,积极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地比教学、比科研、比产学研结合等。
(三)功利性倾向有所抬头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明显增强,要求承认知识的商品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意识更加强烈。于是,有些人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功利思想膨胀,个人主义滋长;有些人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摆正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孤立地去认识和评价自我,只看到局部和当前的狭隘利益,不能从长远和全局利益出发,政治意识淡漠;有些人社会主义信念不够坚定,不能正确认识和看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向往西方的“多党制”;有些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政治漠不关心;有些人不能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专职与兼职、科研与创收的关系,重校外兼职轻本职工作,重科研轻教学,重课酬轻质量。
二、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
准确认识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是正确制定知识分子政策、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前提。评价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的主要根据是,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等根本问题上的态度如何,以及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政策等大的方面的认同程度如何。
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亲身经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巨大发展,高度认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普遍认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人民走向民主、文明、富裕的根本道路。他们对现行的知识分子政策比较满意,普遍认为当前是知识分子政策最好的时期。他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以及对改革开放的支持率都明显高于社会一般群众。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事业有成和贡献社会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
同时,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例如,有的党外知识分子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与党和政府不尽一致的意见和看法;对前进中的问题和困难估计得过于严重,产生悲观情绪等等。存在这种思想认识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党外知识分子中的反映,而这也是决定党外知识分子思想认识差异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长期对我实施“西化”和“分化”战略,企图用资本主义制度代替社会主义制度,用多党制和两党制取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不可避免地对一些党外知识分子产生了影响。加之党外知识分子由于工作经历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容易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上产生一些差异。当然,这样的差异不仅仅存在于党外知识分子中,在一些党员知识分子中也同样存在。
三、建立健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动态反映机制
建立健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动态反映机制,就是要将能客观反映思想动态的措施和手段综合运用,进而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把握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这是有针对性地从思想上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建立健全基层考察反馈机制
目前,高校各基层党委都设有统战委员,而且一般由基层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建立健全由基层统战委员协助学校党委和统战部门做好对本院(单位)党外知识分子日常表现的考察反馈制度,是高校统战部门了解和把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动态的一个重要手段。高校统战部门指导基层统战委员从党外知识分子日常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参加学院(单位)活动及同事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了解,同时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对他的反映,这样就能比较客观地把握党外知识分子的现实表现和整体情况,为高校统战部门正确把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动态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信息。
(二)建立健全问卷调查制度
定期开展问卷调查,也是了解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动态的一个有效渠道。建立健全问卷调查制度的关键是要设计好问卷,问卷内容可宽泛一些,既要有现实社会热点问题,又要有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原则问题,更要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参与社会工作的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全面考察他们真实的看法,反映出他们的思想状况。问卷调查既可以采取纸面形式,也可以运用网络形式。要对收集到的调查问卷按照设计的目的和要求全面客观地做好问卷分析,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根源所在。
(三)建立健全座谈讨论会制度
一个是由高校统战部门设计并定期召开主题讨论会,通过党外知识分子的发言和对一些观点的争论,了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另一个是根据实际情况,邀请党外知识分子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征求意见会、座谈会、研讨会等,从其观点、体会、认识等侧面了解和把握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根据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文化层次较高的特点,座谈讨论也可利用网络来开展,如组建QQ群和利用博客等,更有利于党外知识分子消除顾虑,讲真话、讲实话。
(四)建立健全个别谈话制度
个别谈话是了解人的思想动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的传统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的普遍使用,人们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相对减少了,这种传统的思想工作方式也渐渐被搁置了。高校统战部门建立健全个别谈话制度,对了解和把握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不仅重要,而且必不可少。通过面对面推心置腹的交流,可以增进感情,有助于了解到其真实想法,对引导和把握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具有重要作用。
(五)建立健全重大事件反应机制
及时了解党外知识分子对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要事的反应、反响,也是考察和把握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动态的一个重要途径。建立健全重大事件反应机制,就是要注重时效性,建立起在重大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或有效时间内把党外知识分子对事件的看法、立场、观点搜集起来的机制,可建立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反馈渠道,这不但能够有效增强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敏感性,而且能及时反映党外知识分子的立场、态度,从而能较为深刻地观察其思想动态。■
[1]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学习问答[M].华文出版社,2005.
[2]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解答[M].华文出版社,2006.
[3]杨振斌.高校统战工作指导手册[M].中国知识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