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文化统战的特点及其实践

2013-08-15周能寿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成员文化

周能寿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1300)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历程中,文化统战的概念早已有之。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在文化的特殊领域和特殊问题上,也可以建立文化统一战线。”高校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具有数量多、层次高、影响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高校统战工作在党的统战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为此,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结合高校发展积淀的校园文化,积极探索文化统战在高校统战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对于丰富高校统战工作的内容与形式、激发广大党外知识分子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热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校文化统战的内涵及特点

(一)高校文化统战的内涵

文化统战是“从文化视角切入”的一种工作方式,是利用文化资源来开展统战工作,有其自身特有的属性。从概念上来理解,文化统战偏重于统战,是统战工作的一个方面,是开展统战工作的一种方式、手段;从工作载体来说,文化统战侧重于文化,是以文化为资源、手段,以文化的形式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文化统战的特殊性在于其具有政治和文化两重属性。

1.政治属性。政治属性是文化统战的本质特征。文化统战虽然是以文化为手段开展的统战工作,但文化统战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明显的阶级属性,这是文化统战区别于其他文化现象的本质所在。“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统战工作是一项政治工作”。文化统战作为统战工作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党的事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具有明显的政治性特征。

2.文化属性。文化属性是文化统战的特有属性。文化统战是以文化活动为平台、运用文化的力量对党的统一战线思想进行宣传、普及,从而实现最广泛的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统一战线成员的向心力。文化统战及文化活动本身赋予了统战主体以思想、意志、情感等主观因素,当统战成员参与文化活动时必将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是文化统战的特殊价值所在。

高校文化统战是文化统战的特殊领域,同样具有政治、文化属性,而且高校所具有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使得高校文化统战的文化属性更加突出。高校文化统战是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高校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文化功能,以文化为手段开展统战工作的新形式。因此,加强对高校文化统战的理论研究,探索其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至关重要。

(二)高校文化统战的特点

高校文化统战具有文化的柔性特征,在统战工作开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内容的鲜活性、形式的生动性、手段的易接受性、作用的持久性上。

1.内容的鲜活性。一直以来,高校统战工作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治活动,一定程度上导致统战工作内容的单调、呆板、乏味。依靠文化力量的高校文化统战,充分挖掘中华文化资源的人文性内涵,结合高校文化积淀开展统战工作,满足了广大统战成员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内容鲜活,易被吸收。

2.形式的生动性。高校文化统战旨在以文化为平台,通过声音、图片、符号等统战成员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文化的思想、理念及高校独特的校园文化,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统战工作的政治性特征,寓统战于文化之中,寓统战于文化欣赏之中,形象生动。如利用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特殊节日,结合高校特色,发挥统一战线成员文艺人才众多的优势,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统战工作氛围,增强统战成员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凝聚力。

3.手段的易接受性。手段的易接受性是高校文化统战区别于其他统战方式的核心所在。传统的高校统战往往多采取宣传说教的形式,内容比较乏味,形式比较呆板,目的过于单一。高校文化统战不再是具有强烈政治特性的自上而下的宣传教育,而是以满足统战成员精神文化需求的形式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其次,高校文化统战的文化属性具有柔性特征,广大统战成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校园文化的熏陶中受到感染,心理上产生共鸣,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作用的持久性。高校文化统战利用文化资源开展文化活动,满足的是统一战线成员在精神、心理和文化上的需求,不仅具有文化属性,还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文化活动本身赋予文化主体以思想、意志、情感等因素,广大统战成员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就是在文化熏陶的同时对文化主体的思想、意志、情感赞同和吸收的过程,这种过程及其产生的影响往往具有永久性和广泛性。

二、高校开展文化统战的基础

高校统战成员是从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高级知识分子,文化层次高,自由意识强,为文化统战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高校开展文化统战提供了组织保证。统一战线的历史证明,统战工作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高校是各民主党派组织比较齐全、成员比较密集的地方,在统战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历来是培养党外领导和骨干的重要基地。高校文化统战工作作为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不能就文化而文化,必须确保文化的政治方向。1989年中央决定在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这一领导体制,确保了高校文化统战工作始终能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为广大统战成员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共同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2.高等院校的文化积淀为高校开展文化统战提供了精神养料。校园文化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及区域特色,总结、凝炼其核心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价值取向、人文气息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并通过教师的传承及生源的延续向社会传播,这种文化积淀是高校师生内心的文化认同,为高校开展文化统战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如北京大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在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学术积淀基础上凝练的北大精神,历经一代代统战人士的传承,始终本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

3.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为高校开展文化统战提供了逻辑基础。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正是由于教育,人类所积累的生产和生活经验、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科学技术和人文知识等才得以一代代地传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基础,教书育人使人类的文明得以延续发展,服务社会将人类文化向社会传播并被社会所接受,实现对社会的影响和辐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及创造性活动,不断创新文化内容并向社会传播。高校统战成员作为高校教职工的一部分,为实现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高校开展文化统战的路径

高校统战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围绕高校中心工作开展文化统战是丰富高校统战工作内容与形式、提升高校统战工作实效的重要方面。高校党委应高度重视,充分认识高校文化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积极引导,形成高校文化统战的良好局面。

1.强化文化统战引导,确保高校统战工作方向。文化统战要有政治方向。在国际环境中,高校始终是敌对势力企图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目标之一,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使文化统一战线阵地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里。高校党委要切实加强对文化统战工作的领导,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努力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配合的文化统战工作机制,确保高校文化统战工作的正确方向,做高校文化统战工作的掌舵者。

2.加强文化统战研究,开阔高校统战工作视野。要搞好文化统战工作,首先要搞清文化统战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文化统战工作专项课题、召开文化统战工作专题研讨会等,鼓励广大统战成员、党群部门、统战工作者积极参与到高校文化统战工作的理论研究中来,探索高校文化统战的内涵、特点、载体、形式、实践路径等,着力把握高校文化统战的基本运行规律,开拓高校文化统战工作视野,提高高校文化统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创新文化统战载体,丰富高校统战工作形式。利用高校文化统战工作形式生动、内容鲜活、易于接受、作用持久等特点,积极探索、不断创新高校文化统战工作载体。利用春节、端午、国庆、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广大统战成员开展“叙友情、增团结、谋发展”为主题的文艺晚会、主题征文、座谈会、茶话会等活动,回顾祖国建设成就,畅谈祖国发展未来;结合地方红色资源,组织广大统战成员参观革命圣地、访问老红军老党员、观看红色电影等,学习革命先辈战胜千难万险、夺取革命胜利的献身精神和崇高理想,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4.打造文化统战品牌,提升高校统战工作层次。高校文化统战工作应树立品牌意识,以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地域历史文化、高校深厚的人文底蕴及文化积淀为资源,精心策划,全力打造,加大对统战文化品牌的扶持力度,努力造就一批具有高校文化特色的统战文化品牌,提升文化统战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1]广西社会主义学院.文化统战概论[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1.

[2]高磊.科学发展观下的高校统战文化路径选择[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4).

[3]胡秋娇.浅谈高校统战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10).

[4]邹义煜.努力提高统战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

猜你喜欢

成员文化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文化与人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