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塞罕坝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探讨

2013-08-15李海涛

河北林业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幼龄林郁闭度株数

李海涛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河北 围场 068466)

塞罕坝机械林场经过50a可持续经营管理,已经形成了独立的、较为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总经营面积9.33万hm2,国家级重点公益林4.23万hm2,其中中幼龄林3.5万hm2,占重点公益林面积的83.5%。这些林分主要分布在河流两侧集水区、水土流失易发区和生态脆弱地区,起着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由于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国家政策等条件的制约,部分公益林未能及时进行抚育管理,林分密度偏大,林相极其杂乱,林内枯死木、濒危木、自然灾害木等数量众多,健康状况差,林木竞争激烈,分化明显,林分长势衰弱,质量下降,抗逆性和稳定性明显偏低,存在极大的病虫害和森林火灾隐患,影响了人们审美和休闲休憩需求,降低了公益林的生态价值。

1 目的、指导思想、原则

1.1 目的

从资源保护、经营利用、森林美学三大功能一体化经营出发,遵循森林生态系统自然演替规律,加强公益林经营管理,消除森林火灾与病虫害的隐患,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发育,优化林分结构,构建稳健的森林生态系统,提升森林景观品位,最大程度提高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的。

1.2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培育、科学经营、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水平,有效挖掘潜力,提高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生产力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林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持森林资源总量、质量的持续增长和提高,稳步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

1.3 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集中连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去劣留优、伐小留大、间密留疏的原则;坚持促进形成复层异龄群落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坚持森林资源优化配置、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培育优质高效森林与充分发挥森林三大效益的原则。

2 技术措施

2.1 调查设计

严格按技术规程要求,对林分因子进行认真调查。

2.1.1 面积测量 对整小班作业林分采用现地勾绘作业面积,对非整小班作业林分采用GPS定位仪测量作业面积,对林间空地等非作业面积予以扣除,最后确定作业面积。

2.1.2 林分因子调查 ①修枝。现地实测郁闭度、胸径、亩株数等林分因子,再计算林分蓄积,伐倒1~3株标准木实测林龄、树高、生长量、生长率等因子。②透光抚育、生态疏伐。采用6m或10m宽带形标准地调查,样带在林分内均匀布设,彼此间不能交叉,面积抽样比大于2%。对标准地范围内的树木进行每木检尺,起测径阶为5cm,不够径阶的只计株数。检尺过程中确定保留木、采伐木,用不同漆色分别标注。通过每木检尺结果测算林分胸径、亩株数、蓄积及采伐蓄积等因子。郁闭度调查采用抬头望高法。林龄、树高、生长率、生长量等指标同①测算获得。

2.2 抚育措施

林分多为天然次生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少量为针叶纯林或针叶混交林。天然混交林中桦树多呈簇状分布,山杨和针叶树呈散生或成片分布;针叶纯林或针叶混交林林分密度较大,林木分化严重,互相挤压,竞争较激烈,林相杂乱。将林分因子相近的林木划分为若干植生组,按有利于树冠形成梯级郁闭、主林层和次林层都能达到直接受光的要求,在每组内将林木分为优良木、有益木和有害木,依据去劣留优、间密留匀的原则,伐除有害木、病死木和胸径5cm以下的被压木,对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灌木、萌条实施局部割灌、清理,保留有益木,培养优良木,从总体上优化林分结构,形成混交林,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根据技术规程和林分特点,采取3种抚育方式。

2.2.1 修枝抚育 主要在郁闭度0.6以上、自然整枝不良、通风透光不畅、密度过大的中幼龄林内进行。另外,为培养优质无节大径材、降低森林树冠火的发生几率、提升森林公园风景观赏林的景观价值,对公路沿线的近、成熟林进行高位修枝。

2.2.2 透光抚育 主要在郁闭度0.8及以上的次生林和针阔混交幼龄林内进行。林分内白桦、山杨等树种簇状丛生,林木分化严重,株间竞争激烈,通过伐除抑制目的树种生长的次要树种、灌木和藤本等,改善林内通风透光状况,调整林分结构,培育复层异龄林,提高森林景观价值。

针阔混交林中如针叶树为主,针叶树每公顷在2250株以上的,伐除无顶、树冠畸形等无培育前途的针叶林木,阔叶树每丛保留1~2株;针叶树每公顷在2250株以下的,桦树、柞树每丛保留2~3株,山杨每公顷保留2250株左右,进行定株。针阔混交林中如以桦树、柞树为主,桦树、柞树每丛保留3~4株。人工针叶纯林幼龄林,可本着留优去劣原则进行定株。同时割除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灌木、萌条。最终使保留的针、阔叶目的树种达到合理密度。

2.2.3 生态疏伐 主要在郁闭度0.7以上的中龄林内进行。按照林分自然稀疏规律,伐除生长不良及过密的林木,为保留木创造生长空间,并诱导林下灌草生长和其他树种侵入,培育复层混交林,逐步培育成乔灌草结合的立体资源结构。

天然次生针阔混交林中的桦树成簇分布,山杨散生成片分布,密度较大,互相挤压,竞争较激烈,分化严重,林内灌木、非目的树种萌条、杂草等生长旺盛,每公顷株数大多在1500株以上,为调整树种组成,给幼树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进行定株。

通过抚育可使原来的郁闭度下降0.1~0.2,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略有增加,每公顷株数下降到合理株数,提高了林分的通透性,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发育,提高林分长势,调整林分组成,加快形成复层异龄混交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防护功能。

2.3 抚育监测

在抚育林分内选设具有代表性的固定标准地,在林中均匀分布。每个标准地面积1200m2(30m×40m的矩形),标准地数量以小班面积的1%设置,对地形起伏较大的小班可多设1~2个标准地。同时设置伐前对照标准地(数量、规格同固定标准地)。对固定标准地内的林木用油漆标记、每木调查,合理确定采伐木,进行采伐作业。对照标准地内的林木也用油漆标记、每木调查,但不进行采伐作业。抚育完成,在每年树木停止生长后,对固定标准地、对照标准地进行一次生长量测定和天然落种更新调查,以观测不同抚育措施的林木生长情况和天然更新情况,并对采伐区保留木个体与对照区同径级个体生长量进行比较调查、详细记录,建立技术档案,跟踪调查,做好长期监测工作,调查时间定为5a,主要监测郁闭度、胸径、树高、蓄积、病虫害、树下植被等因子和情况,分析、研究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的成效,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和措施,为公益林经营管理积累经验。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中幼龄林抚育作业完成后,改善了林木的生长环境,提高了林地的生产力,按每公顷每年林木增加生长量2.25m3计算,作业完成后林木年总增长量为63240m3,按每立方米500元计算,增值3162万元。

3.2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可以有效改善林分卫生状况,消除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隐患,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增加林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周边林业事业发展。一是生态效益显著。将改善塞罕坝大面积同龄人工纯林的物种单一、长势下降、景观单调、土壤酸化、病虫危害严重等弊端,有利于促进林下灌、草生长和诱导异种进入,培育复层异龄混交林,加速林地“自肥”和物质循环,使森林的各种成分(乔木、灌木、草本、地衣苔藓、微生物、动物等)均处于均衡有序状态,使现有的森林资源发挥更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二是社会效益明显。将为周边地区群众创造大量的劳动就业岗位,带动农民增收,极大地改善农民工就业难问题,有利于社会安定。同时,抚育剩余物有效解决了周边地区的薪炭材需求。

3.3 综合评价

塞罕坝有着50a森林经营的历史,是河北省森林资源最富集区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人工林林场,林场技术人员力量雄厚,实际工作经验丰富,当地劳力资源充足,交通、电讯条件也比较发达。通过抚育,可以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使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得以充分发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符合林场发展规划,符合社会发展目标。所以抚育是必要和可行的。

猜你喜欢

幼龄林郁闭度株数
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下种植射干的生长效果分析
郁闭度与七指毛桃生长的相关性分析
优质米水稻品种龙稻18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林业发展中的幼龄抚育对策探讨
宽叶蓝靛果叶片不同海拔和郁闭度的遗传变异研究
林业幼龄林抚育现状与管理措施
巧解“植树问题”
中幼龄林抚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郁闭度在森林经营中的科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