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成效与发展对策

2013-11-08张志伟

河北林业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项目区水源成活率

王 奇,张志伟,王 林

(1.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714;2.黑龙江省林业监测规划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水源涵养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水源涵养林泛指河川、水库、湖泊上游集水区内大面积的原有林(包括原始森林和次生林)和人工林[1]。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主要与植被类型及盖度、枯枝落叶层组成及存量、土壤孔隙度及土层厚度等因素密切相关[2]。健康的水源涵养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有效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3]。水源涵养林的建设与管理是北京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措施之一;建立健康的水源防护林体系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措施[4]。为保护密云、官厅水库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增加两库周围及上游集水区的森林植被,增强森林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减少两库泥沙入库量,从2009年开始,北京市启动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项目。

1 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京冀水源保护林项目是北京市和河北省两地首次跨地域合作生态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对北京市上游水源地的保护和保障北京市对水资源的需求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是京冀水源保护林项目在张家口、承德2 市4 县(丰宁、滦平、怀来、赤城)实施的第二年,在2009年项目启动第一年的基础上,项目实施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本着统一规划、适地适树、集中成片、逐步推进的原则,2010年度完成建设任务4000hm2。各实施单位项目建设基本情况如下。

1.1 丰宁县

丰宁县京冀水源保护林重点布局在密云水库上游潮河干流集水区,实施造林面积1000hm2,主要造林树种有油松552hm2、五角枫59hm2、山杏343hm2、华北落叶松46.5hm2,全部为容器苗造林;完成围栏防护7927 延长米;修防火通道6600 延长米;在项目区设置了项目碑牌和护林防火标牌10 处;人工抚育1000hm2;病虫害防治666.7hm2。

1.2 滦平县

滦平县项目区安排在密云水库上游集水区河流两岸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荒山荒地,实施造林面积1000hm2。主要造林树种有油松148.8hm2、油松大苗19.8hm2、侧柏74.7hm2、山杏452.7hm2,全部为容器苗造林。

1.3 怀来县

怀来县项目区重点布局在官厅水库东南岸浅山丘陵区,实施造林面积1000hm2,主要造林树种有侧柏726.9hm2,油松247.7hm2,华北落叶松20.7hm2,山杏4.7hm2,全部为容器苗造林。

1.4 赤城县

赤城县项目区全部安排在官厅水库北部上游集水区河流两岸及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荒山荒地,实施造林面积1000hm2。主要造林树种有油松523hm2,华北落叶松48.4hm2,山杏34.6hm2,文冠果317.1hm2,五角枫76.9hm2,油松大苗61.3hm2,全部为容器苗造林。

2 项目建设成效与质量分析

2.1 建设成效

2.1.1 总体情况 根据实地调查和数据统计,2010年度京冀水源保护林建设成效较好,实地调查面积729.2hm2,面积核实率和合格率分别达到100%和99.2%,造林平均成活率达到87.8%。具体指标详见表1。

表1 2010年度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项目调查结果 单位:hm2、%

2.1.2 各实施单位项目建设情况

2.1.2.1 丰宁县 丰宁县京冀水源保护林项目区主要布局在大阁镇和平顶山林场,造林模式以油松+山杏为主。造林施工中,主要采用大苗造林。经现地调查,面积核实率和合格率均为100%,造林平均成活率达到90.0%。工程建设总体质量很高,但受干旱和兔害影响,造成部分造林苗木死亡。

2.1.2.2 滦平县 滦平县京冀水源保护林项目区主要布局在巴克什营镇、付家店乡和虎什哈镇,造林模式主要是油松+山杏和侧柏+山杏,主要采用大苗造林。经现地调查,面积核实率和合格率均为100%,造林平均成活率88.2%。工程建设总体质量较高,但受干旱和兔害影响,造成个别苗木死亡。

2.1.2.3 怀来县 怀来县京冀水源保护林项目区主要布局在小南辛堡镇和瑞云观乡,造林模式阳坡以侧柏为主,阴坡以油松为主。经现地调查,面积核实率和合格率均为100%,造林平均成活率88.4%。工程建设总体质量较高,但个别小班阳坡上部苗木旱死较多,成活苗木分布不均,山下部苗木生长良好。

2.1.2.4 赤城县 赤城县京冀水源保护林项目区布局在城关镇、样田乡、东卯镇和茨营子乡。造林模式主要为文冠果+油松、油松+五角枫和油松+山杏,工程主要采用大苗造林。经现地调查,面积核实率和合格率均为100%,造林平均成活率85.3%。工程建设总体质量较高,但受干旱影响,个别小班苗木死亡现象较多。

2.2 造林质量分析

2.2.1 核实率分析 各实施单位面积核实率均达到100%,分析主要原因:一是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把京冀水源保护林项目放在当地生态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林业主管部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责任到位;二是项目实施造林全部采用当地专业造林队伍或造林绿化公司施工,严格按照《作业设计》实施;三是引进工程监理制度,聘请北京中林华联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对项目的实施进行全程监理,保证了工程质量;四是严格检查,加强管护,及时补植补造,确保造林成果。

2.2.2 合格率分析 各实施单位合格率均较高,除个别小班由于受雨水冲刷,导致苗木损失较多未达到合格标准外,丰宁县、滦平县和怀来县合格率均达到100%。从平均成活率看,丰宁县达到90.0%,滦平县、怀来县和赤城县分别达到88.2%、88.4%和85.3%,4 县总体平均合格率达到87.8%。虽然各实施县平均成活率都达到了85%以上的合格标准,但部分小班依然有苗木死亡或只见坑不见苗的现象,主要由立地条件差、气候干旱和兔害造成。

平均合格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在树种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主,采用栽大苗、浇大水的施工方法,使用苗木均达到了Ⅰ级苗木标准;二是严格整地措施,对部分灌木较多的山场实施割灌处理,全部采用鱼鳞坑大穴整地造林;三是造林期间坚决做到当天起苗、当天运输、当天栽植,并在运输工程中喷淋保湿,防止运输中损伤脱水;四是广泛应用生根粉、保水剂和地膜覆盖等先进的抗旱保活技术措施;五是严格施工监理和检查验收,发现成活率较低的地块,及时补植补造。

2.3 项目管理情况

2.3.1 作业设计 各县在项目启动前根据京冀水源林项目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县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作业设计充分反映出项目要求,落实地块符合实际,作业设计质量较高。

2.3.2 抚育管护 在后期抚育管护方面,落实“三分造、七分管”的原则,管护工作扎实有效,各实施单位都能按照《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合作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设置宣传碑牌和项目辅助设施进行严格管理,并配备专职护林员加强防火、人畜破坏等管护措施。特别是丰宁县设置了围栏,修建了防火通道。

2.3.3 工程管理 各实施单位从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到施工建设、工程组织验收,建立了至上而下的组织管理体系,并采取了目标责任制等管理措施,目标明确,责任明确。并积极引入招投标制,择优选取信誉好、责任心强的专业造林队伍承担施工任务。

2.3.4 档案管理 项目各实施单位十分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做到了将项目实施方案、项目任务批准通知书、项目实施单位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签订的项目实施合同、项目造林设计、相关宣传资料、年度资金使用报告及报表、项目自查验收报告和工作总结等文件进行分类管理,档案材料齐全,管理规范。

3 主要经验与做法

3.1 健全组织、真抓实干,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

各实施单位对京冀水源林项目建设十分重视,以打造精品示范工程、搞好与北京的对接为目标,建立了至上而下的领导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健全。为保障工程建设,科学谋划,尤其对重点治理部位、治理模式、运作机制等方面重点研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林业部门设立技术指导组、苗木调运组和督导检查组,对项目的设计、施工、种苗供应和质量要求、采用的技术、档案管理、检查验收及资金使用管理等工作进行了合理安排和有效监督。因此,项目实施单位形成了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组织领导体系。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了项目高质量地完成。充分体现出项目实施单位“创新机制搞建设,科学布局见规模,严格施工保存活,狠抓管理见成效”的建设理念。

3.2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实施高水平规划设计

各项目实施单位按照建设“精品工程、示范工程”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经过细致的外业调查设计,高起点、高标准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在项目规划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森林健康经营理念,本着“统一规划、集中连片、适地适树、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生态优先、分步实施、持续经营、科学管理、合作共享”的原则,加快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上游水源地的水源保护林建设,构筑环京周边绿色生态屏障。

3.3 科学施工、实行工程监理,确保工程质量上台阶

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项目实施单位全部采用专业队或绿化公司进行施工。经过签订施工合同、业务培训、参观学习等措施,提高对建设高标准工程的认识。同时依靠京冀两地的科技优势,积极推广实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工程全部采用不同规格的营养杯造林,并采取提前整地,蓄水保墒,抓住雨季造林有利时机,保土深栽,增强抗旱能力,做到一次造林一次成活,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各实施单位全部引进工程监理制度,对工程建设实施全程监理,做到“坑不合格不上苗、苗不合格不栽植、栽植不合格不验收”,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

3.4 积极补植、严格管理,巩固项目建设显成效

项目建设完成后,各项目实施县对工程质量进行了全面验收,对成活率达不到标准的,利用雨季进行全面补植补造。例如怀来县对2010年项目区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共补植各类苗木53.8万株。通过补植,各项目区的总体成活率全部达到了85%以上。另外,各实施单位严格落实各项管理措施,特别是丰宁县对后期管理工作极为重视,不仅补植补造到位,而且防护围栏、防火通道等辅助设施完善。同时各实施单位林业部门还配备了专职护林员,加大林政执法力度,有效地巩固了造林成果。

4 存在问题

4.1 项目区严重干旱,且立地条件差,影响了工程质量

由于受干旱影响,尤其是栽植于阳坡苗木,存在死苗现象。据调查,个别县6~8月,两个多月基本没有有效降雨。由于气候异常,从整地到栽植,虽然采取了抗旱造林技术,但仍有部分苗木因干旱死亡。还有位于官厅水库周边浅山丘陵区的项目区,岩石裸露、土层瘠薄,造林难度较大,当年新栽苗木成活率较高,但一遇到冬、春干旱,造成部分苗木死亡。另外,项目区内野兔啃食苗木现象也较为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4.2 工程后期管理工作较为滞后,影响了工程建设成效

工程造林完成后,项目实施县普遍存在后期抚育管理工作不到位现象,特别是位于交通不便,比较偏远的小班。反映在部分地块灌木杂草丛生,苗木生长受欺;个别地块后期没有采取扩穴、培土等抚育管理措施,导致土壤流失,苗木生长受到影响;对个别成活率未达标准的小班,未及时开展补植补造,影响了合格率。另外,大部分实施单位在建设防火通道、设置围栏和项目宣传碑牌等辅助设施建设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强。

4.3 项目建设成本提高,影响工程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

项目区立地条件较差,造成施工成本增加。由于人工费、苗木价格大幅度上涨,直接增加了造林成本;各实施县为保证造林成活率,大部分采用容器苗造林,相应造林成本进一步增加。因此,人工成本和苗木成本增加,导致造林经费不足,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

5 建议

5.1 继续加大补植补造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搞好补植补造工作,使造林“回头看”成为常态。建议项目实施单位应做好统一部署,搞好调查,查缺补漏,在雨季到来时安排项目区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对小班局部地块成活率不高的地块及时补植补造,巩固造林成果,不断完善工程建设质量;建议研究补植补造,幼抚等提高抗旱造林成活率的措施。

5.2 继续加大造林后期管理力度,不断巩固工程建设成效

针对后期管理工作滞后现象,要结合补植补造工作,把除草、扩穴、培土等抚育管理措施做好,给苗木创造一个适宜生长的局部环境。进一步提高管护力度,尤其是在防火、人畜破坏方面。因此,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必要的浇水和防火、管护设施,在面积较大的项目区要设置碑牌,并对项目区设立专门的管护费用,形成连续的治理效果;建议研究推广鼠兔害防治技术措施,确保工程建设成果。

5.3 继续加大科技造林力度,不断推广先进造林模式

进一步增加科技造林含量,大力推广容器苗造林,克服气候干旱给造林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提高造林成活率。注重科学配置,在林种选择上,大力营造生态林;在树种选择上,结合当地立地条件,选择适应性强、耐干旱、深根性、生态防护效果好的乡土树种,通过科学配置,形成针阔混交林和乔灌混交复层林,增加森林群落的稳定性,提高项目建设成效。

5.4 继续加大项目建设投资力度,不断提高工程建设水平

造林经费不足,制约造林施工质量。主要表现在:一是为保证造林成活率,各实施单位多采用容器苗造林,而容器苗造林成本较高;二是从目前劳动力市场情况来看,每个劳动力的平均日工资在100 元左右,按照现行工程建设标准,项目投资偏低;三是项目区春、冬两季干旱少雨,造成部分苗木枯死现象较多,后期补植补造费用缺口较大。因此,建议加大项目建设后期管理投资。

[1]高成德,余新晓.水源涵养林研究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2(5):78-82.

[2]贺淑霞,李叙勇,莫菲,等.中国东部森林样带典型森林水源涵养功能[J].生态学报,2011,31(12):3285-3295.

[3]李金良,郑小贤.北京地区水源涵养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4,33(1):31-34.

[4]王威,郑小贤,宁杨翠.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典型森林类型结构特征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1):60-63.

猜你喜欢

项目区水源成活率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保护水源
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提高保育仔猪成活率的饲养管理要点
提高酸枣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南水源头清如许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如何抓好羔羊的疾病预防和提高成活率
寻找水源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