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正洞与横通道交汇处施工技术探讨
2013-08-15旷远许
旷远许
(贵州省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
隧道施工中,横通道是为了能够增加隧道工作面、缩短工期、改善施工通风、排水和运输条件等所加的隧道附属工程。但是,横通道与正洞和平导交叉地段(三岔口地段)的施工(尤其是横通道与正洞三岔口地段)是隧道施工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交叉口处的施工须加强支护,地质条件较差时,应作加强衬砌。本文对锡铁山隧道正洞与19#横通道交汇处施工情况进行简要介绍,为以后隧道三叉口地段的施工提供一些经验参考。
1 工程情况
锡铁山隧道出口1#横通道与正洞交叉的夹角为40°,横通道长度为45.8 m。横通道从平导往正洞方向为2.65%的上坡。正洞与1#横通道交叉口处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在施工1#横通道时至+032 时发生突水涌砂,封堵后进行注浆加固,并打设三个排水孔泄水近4 个月。在+032 处打设超前地质探孔,发现前方存在多条宽张裂隙,向正洞方向延伸,尺寸不明。
2 施工方案
2.1 总体方案
正洞上台阶里程开挖到DK1887 +620、下台阶到DK34+630 后,暂停施工,将掌子面后方仰拱施作封闭完成。然后在上台阶打设三个30 m 深、下台阶打设两个40 m 深超前地质钻孔,探明前方地质的同时进行排水减压。正洞开挖班转移到19#横通道施工,根据探孔水量和19#横通道泄水孔水量变化情况,选择以下两种工况之一进行作业:
工况1、若横通道泄水孔水量明显减小、水压降低,则采取横通道全断面开挖、支护方式,施工至横通道与正洞相交处,架立最后一榀异型钢拱架,打好锁脚锚杆、喷射混凝土封闭,确保支护稳固牢靠。
工况2:若横通道泄水孔水量无明显减小迹象,或第一环开挖揭示前方地质仍较差,则采取上、下台阶法开挖,上台阶高度2.5 m 左右。打好超前小导管注浆后每次开挖一榀钢架距离,随挖随护、稳步推进。上台阶型钢拱架底部用枕木或槽钢支垫(待开挖下台阶后取下重复使用即可),防止钢架下沉造成侵限。
根据现场施工情况综合分析,选择工况2 进行施工。在进行上下台阶施工时,上台阶长度控制在3 ~5 m。横通道开挖至与正洞交界里程后,再打设3 ~5 个5 m 深的泄水孔,把正洞水源截流到横通道水沟排出。做好各方面的安全措施(施工正洞超前注浆导管、锁脚锚杆、排水引流等)后再恢复正洞开挖。此间在横通道口靠正洞处浇注一环混凝土衬砌,以确保正洞过此段时的施工安全。
2.2 横通道支护参数
根据变更设计纪要要求,横通道设I14 工字钢钢架,纵向间距1.0 m,拱部设双层φ42 mm 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每根长4.0 m,环向间距0.3 m,水平小导管和斜上450 小导管纵向间距1.0 m 交错布置。
横通道现剩余8 榀钢架未架设,其中2 榀为标准断面钢架、6 榀为异型钢架。在横通道进行开挖时,技术人员对异型型钢的架设严格按技术交底的中线、水平进行控制;现场施工人员应严格按技术交底进行开挖、支护,确保施工安全。
2.3 正洞加强支护措施
正洞开挖时每次须预留核心土3 m 左右,保证掌子面围岩的稳定性,确保施工安全。坚持每循环在掌子面打设10 个以上5 m 长钎探孔,探明前方地质情况,保证前方有3~5 m稳定岩盘,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正洞在开挖该段时,全环设格栅钢架,纵向间距0.6 m,拱部设φ42 mm 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小导管每根长4.0 m,环向间距0.3 m,纵向间距1.2 m;径向φ22 mm 砂浆锚杆每根长4.0 m,环距0.8 m,纵向间距0.6 m,呈梅花形布置.
正洞开挖至与横通道相交处下台阶,需挂网喷浆,并适当增加喷射混凝土厚度,以加强初期支护。在开挖DK34 +611.71 ~DK34 +604.55 时对每榀钢架(线左,即进洞右侧)的上台阶B 单元格栅钢架底部打设长4m 的注浆锁脚小导管(比照横通道拱部格栅钢架轮廓线成圆弧形打设),每榀格栅钢架设置2 根锁脚小导管,并与钢架焊接在一起,防止钢架下沉。
3 安全措施
(1)开挖横通道爆破前,要用方木、钢筋网片、废旧防水板、背顶柴等对电力线和风水管线进行防护,以免其被爆破飞石砸坏。
(2)横通道内施工要遵循“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的原则。每次开挖进尺控制在1 榀钢架内(最长边不超过1.5 m),以便初期支护紧跟开挖面,防止围岩因长时间暴露后失稳,减少安全隐患。
(3)1#横通道爆破前15 min,开挖班必须通知平导值班施工员,同时施工员应在平导两侧安全距离处设置警戒线,此时平导所有施工人员在经过横通道时,必须停留在警戒线外,不得强行通过。施工员确认所有人员都已撤离的到安全地点后,方可通知开挖班放炮。开挖班必须经过值班施工员允许后方可点炮,决不允许擅自点炮。如需补炮,则另行安排。
(4)加强放炮后的找顶工作,对已松动的石块,必须及时进行处理,以保证后部工序施工人员安全。
(5)电工要经常对洞内电力电缆进行检查,电力线要求挂设在边墙上,对已破损的电缆要及时更换,杜绝触电事故的发生。
(6)喷混凝土及注浆作业时,要按规定带好防护用品。
4 质量措施
(1)横通道的位置要严格按工程部测量放样交底确定,工班要按放样交底进行开挖、架立钢拱架,不得对横通道的位置进行改动。
(2)正洞与横通道的施工顺序要按交底施工,即先施工横通道,交汇处三角区先施作一环横通道衬砌后再施工正洞。详见附图:19#横通道施工流程图。
(3)要严格控制正洞、横通道的超欠挖,开挖后及时施作支护,防止围岩发生塌坍。超前小导管应严格按交底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到位,严禁小导管侵入隧道净空,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4)横通道和正洞的底部标高要按交底尺寸开挖,不得时高时低而造成底部积水,如有积水,把积水和泄水孔的水一起引排到水沟。
(5)正洞开挖到与横通道相交的地段时,支护措施必须按设计做到位,并且要加强,要加密加长超前小导管及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
(6)开挖后及时喷射混凝土进行支护,喷混凝土厚度,强度要达到设计要求,对开裂、松动、剥落的喷射混凝土要凿除后补喷,喷射混凝土终凝后要洒水养护。
5 施工注意事项
(1)超前支护:必须保证超前支护的质量,掌子面斜上方对隧道的稳定具有很大的影响,由于该施工段地质条件较差,开挖前必须改善此地质情况,增加围岩的稳定性。此处施工设计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进行超前支护。即沿隧道开挖轮廓线以外5 cm,外插脚3 ~5°打入φ42 mm 超前小导管(小导管安设数量和长度均应满足设计要求)作为超前支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围岩的破碎程度可选择注浆或不注浆),使小导管与周围围岩形成拱部的环向支撑,从而提高围岩自身的强度和稳定能力。
(2)注浆完成后,进行开挖,开挖时应严格控制炮眼数量、炮眼深度和装药量,周边采用光面爆破;在开挖后及时施作钢拱架支撑,径向打系统锚杆(系统锚杆能够提高围岩的力学性能,增强围岩的整体性,因此必须保证系统锚杆的施工质量)和锁脚小导管(两侧拱脚中45°斜向下打入围岩形成“撑脚导管"型钢拱架,采用φ42 mm 锁脚小导管相互支撑牢固,确保钢架的整体稳定性),并及时进行喷锚封闭,有效地避免塌方的发生.
(3)通过每一个循环在掌子面随机布置10 个5 m 长的长钎探孔,探明前方地质情况,提出施工建议和进行防塌工程施工。施工时采用动态手段,根据不同的围岩地质情况随时调整支护参数,做到“石变我变、随挖随护”稳步推进,从而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6 结 论
通过精心组织,严格按技术交底施工,现正洞已平安渡过与1#横通道交汇处,1#横通 道也实现了顺利贯通,为下一步正常施工提供了保障。
[1] 关宝树. 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 铁道部第二工程局. 隧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手册[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