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研究进展1)

2013-08-15吴彩琴

护理研究 2013年35期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师资队伍护理学

吴彩琴,周 洁

现代护理模式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护理服务对象是人,护理工作的范畴扩展到对人的生命全过程的护理。《护理学基础》课程是护生继续学习临床课程及从事临床工作的基础,也是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医疗护理措施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1],在护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等护理教育体系主要对教学方法、教材和师资队伍等进行改革,并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进一步提高《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实现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集科研、教学、管理于一体的综合型护理人才的目标。

1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护理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以培养护理人才为目标[2]。金莉光[3]结合护理学基础不同章节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采取“先行组织概念模式”,从某一概念的引入着手,使护生在以往知识水平的基础上,理解、掌握新的知识;使用识别概念—形成概念—验证概念—分析思维方法的“概念获得模式”,发展护生的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通过自学—讨论—启发—练习和总结的“自学—辅导式结构”,在以往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内容;另外,利用“传递—接受式”“引导—发现式”和“示范—模仿式”等教学模式,结合教师渊博的知识,使教学有声有色。由于《护理学基础》学习任务繁重,护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学习困难,对此的归因倾向会引起学习情绪及期望的变化。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成就动机归因训练模式,改善护生由对学业成败的消极归因引起的学习动机减弱的干预手段,引导护生积极的归因倾向,提高其护理技能[4]。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后,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也被认为是学业成绩的良好预测指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各种条件,使护生体验成功,提高护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技能教学的效果[5]。护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内在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稳定的兴趣、对知识内在的迫切需要,是学习富有成效的前提[6]。护理教师要激发护生学习的兴趣,不仅要和护生建立一种互相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要运用角色扮演、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双语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护生的计划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采用单纯的课堂理论授课,护生常感到内容抽象、难以掌握。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可提供形象、生动、直观的图形、图像、视频等内容,可以调动护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对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6]。但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CAI)课件是在教学活动开始前事先设计的教学软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个性的发挥和发展,同时不利于培养护生的扩展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在CAI课件的基础上,以知识点为分类线索,将文字、图形、图像和视频等资料内容储存建立积件库,并可进行更新、补充、修改,上网后实现重复组合使用,从而达到了资源共享[7]。由计算机仿真技术和网络结构等构建的网上虚拟实验室,是在互联网中创建出一个可视化的实验环境,通过鼠标的点击及拖曳操作进行虚拟实验[8],实现基于网络的实验教学、技术交流、共同研究、协同工作,寓教于乐、节约成本,运用网络反复练习护理技能和临床实践。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护理学基础》试题编成教学软件,配合课堂理论教学,使护生在课堂理论学习过程中进行计算机《护理学基础》试题的练习,解决了护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矛盾[9],刺激护生主动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护理学基础》不是单一的一门课程,其内容和其他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密切相关,相互渗透。在护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随机渗透护理美学教育,以培养护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10]。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临床医学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将遵循最佳证据的新思想、新概念引入到护理领域中,通过提出问题、寻找证据、评判价值、运用证据和总结提高等步骤对教学内容中列出的具体问题进行解决,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2 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适应新的学制和教学方法外,还应对现存的问题进行修订和改进。为适应护理学学科发展和高等护理人才培养需要,《护理学基础》教材应从目的、内容和结构等方面进行改革,使护理学教材体系日益完善、质量逐渐提高。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教材、各种教学环境条件之间的多向互动过程,教材不是单纯的多种学科知识的汇总,而应按照护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学科自身的结构和规律来编写[11]。新教材的编撰者从满足护生知识发展的需求出发,运用先进教育学理论,结合护理学科自身特点,将护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科的逻辑顺序统一,有助于护生感知和理解,符合学习心理活动规律,努力变教材为“护生主体观”教材[12]。就教材的内容和结构而言,新教材内容经过调整,增添了护理学理论等理论内容,结构组织安排是从已知理论到未知理论,从理论到实践,注重培养护生动手能力,同时注重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形成教材知识结构严格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遵循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淡化学科意识[13],引入了培养科学思维等内容,注重对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并扩展了专业素质培养的内涵。

3 师资队伍建设

《护理学基础》在护理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高素质护士的基础,而人才结构优化、知识结构完善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护士的关键。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本科护理教育以来,我国本科护理院校从数量上不断增加,其师资队伍也由原来中专为主体的教师向本科、研究生方向发展。王娟[14]对20所本科护理院校的106名《护理学基础》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师资队伍整体结构不合理,本科学历的教师仍占较大比例(45.65%),甚至还有部分专科学历的教师(16.31%),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缺乏;虽然缺乏信息技术知识及科研知识、外语水平低等影响了教师科研工作的开展,但大部分教师对开展科研态度积极。根据护理专业的发展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拔、培养护理专业师资,加强教学效果的评价,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建立优秀护理师资队伍行之有效的方法。护理专业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和临床护理一线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有临床经验的优秀护士。通过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临床进修深造、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学习、科研能力的培养和促进等方面使护理师资的数量、质量和学历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护理教育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5,16]。

在21世纪护理国际化的趋势下,我国护理教育与国际紧密接轨,《护理学基础》的课程建设也要减小文化差异[17],将护理理论、科研和实践相结合[18],通过对教学、教材和师资等方面的改革,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国际化护理专业人才,更好地适应国际卫生服务市场对护理人才的要求和高等护理发展趋势。

[1] 张欣,张颖,刘微,等.对不同学习阶段护理本科生护理学基础课程学习需求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96-498.

[2] 曹梅娟.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构建的理念和策略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7:22.

[3] 金莉光.教育学理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8-60.

[4] 田茜,范秀珍.成就动机归因训练模式在护理基础技能教学中的应用设计[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7):94-95.

[5] 罗先武,姜小鹰.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7,4(1):42-44.

[6] 李安娜.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6):52-55.

[7] 崔静.多媒体技术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6B):1587-1588.

[8] 邓仁丽.基础护理学虚拟实验室的开发与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9,6(3):106-108.

[9] 朱丹,陆以佳,殷磊.计算机辅助《护理学基础》教学[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8):480-481.

[10] 韩江红,李琼.立体化教学方法在《护理美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8B):2193-2194.

[11] 朱丹,谈业群.循证护理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05,4(1):55-56.

[12] 周意丹.在新教改教材编写中落实科学教材观的实践探索——《护理学基础》(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的编写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8):130-133.

[13] 张龙梅.新教材 新面貌 新理念——《护理学基础》使用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7):143-144.

[14] 王娟.本科《护理学基础》师资队伍现状调查[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07:4.

[15] 宋永慧,邓婷婷.护理专业师资的选拔和培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1):49-65.

[16] 王萍,张小薇,王芳.《护理学基础》保持型双语教学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12B):3285-3286.

[17] Kokko R.Future nurses’cultural competencies:What are their learning experiences during exchange and studies abroad?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J Nurs Manag,2011,19(5):673-682.

[18] Jerlock M,Falk K,Severinsson E.Academic nursing education guidelines:Tool for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J].Nursing & Health Sciences,2003,5(3):219-228.

猜你喜欢

护理学基础师资队伍护理学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法探究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一节中职《护理学基础》优质课的生成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