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ICU实施有创动脉压监测的护理体会
2013-08-15覃桂荣
覃桂荣
有创动脉压监测是经过周围动脉插管直接测量动脉内压力的一种方法[1]。它能准确、及时、可靠、动态和连续地反映动脉血压,为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又便于反复采集血液,达到减轻患者痛苦及减少护士工作量的作用。我们将此项技术应用于基层医院ICU中,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ICU 2010年9月~2011年12月共进行了52例有创动脉压监测,其中男35例,女17例。年龄28~85岁。测压部位:桡动脉39例,足背动脉13例。
1.2 方法 本组患者在ICU治疗期间均给予监护生命体征,包括心电、呼吸、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同时进行有创动脉压监测。
1.2.1 穿刺前用物准备 准备18~20 G BD套管针、压力换能器、压力袋、延长管、3 M透明贴膜、孔巾、无菌治疗巾、多功能监护仪等,配备生理盐水500 ml+肝素钠1250 U的液体。
1.2.2 穿刺方法 首选桡动脉穿刺。穿刺前先行Allen's试验,判断尺动脉是否有足够的血液供应。阳性者为尺动脉供血障碍,禁止做桡动脉穿刺,此时可选取足背动脉进行穿刺。桡动脉穿刺时患者取平卧位,前臂伸直,掌心向上并固定,腕部垫一小枕,手背屈曲60°。摸清桡动脉搏动,局部皮肤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在桡动脉搏动最清楚的远端用1%普鲁卡因做浸润局麻至桡动脉两侧,以免穿刺时引起桡动脉痉挛。右手持套管针,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20°角进针,见回血后固定套管针,将外套管全部送入动脉内,同时将针芯慢慢拔出,压迫动脉上段,连接三通接头,用肝素生理盐水1~2 ml冲管,用无菌透明贴膜将套管针妥善固定[2]。
1.2.3 监测方法 置管成功后将三通管与专用测压管连接,并与换能器相接,换能器导线一端连接压力传感器,并置于右心房同一水平,另一端连接心电监护仪,转动三通使换能器与大气相通,启动监护仪上的校零开关,至屏幕上显示压力线为“0”,将三通开关调至与传感器相通,即可连续监测动脉血压[3]。
2 结果
52例患者均置管成功并顺利完成有创动脉压监测,穿刺置管留管时间最长7 d,最短1 d。无1例出现感染、血栓、出血等并发症。
3 护理体会
3.1 预防感染 所需用物必须经灭菌处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常规下透明贴膜每周更换2次,但贴膜被污染时应立即更换。每次抽取动脉血标本时,应用碘伏消毒三通管周围,三通管连接处用无菌巾包裹,每24 h局部消毒并更换1次无菌巾,同时每天更换三通管、延长管、压力袋等物品。测压管道系统应始终保持无菌状态。在患者循环功能稳定后,应尽早拔除测压管,置管时间不超过7 d。如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等感染迹象时,应及时拔出导管,给予抗感染治疗。
3.2 正确采集动脉血标本 从动脉留置针处取血时,先用无菌注射器抽出10 ml,再用另一注射器抽取所需血标本,取完后再将第一管注射器所抽出的血液注入动脉血管内,然后用肝素盐水冲洗管道。
3.3 保持管道通畅 穿刺置管成功后应妥善固定管道系统,保持各管道连接紧密,并彻底排空测压装置中的的空气,保证无漏液、无漏气。使用时须将换能器中的延长管一端连接含肝素液的输液袋,并将加压袋压力加至300 mmHg。定时冲洗管道系统,常规采用肝素液持续冲洗,速度为2~4 ml/h。冲洗时遇到阻力或怀疑套管针内有凝血块时,应先用注射器将血块抽出,确保穿刺针在血管内时再行冲洗。测压过程中发现波形减幅失真,按压快速冲洗杠杆,进行快速冲洗。穿刺失败及拔管后要有效地压迫止血,尤其对应用抗凝药的患者,压迫止血应在5 min以上,并用宽胶布加压覆盖。必要时局部用绷带加压包扎,30 min后予以解除。同时注意观察管道有无松动、脱出,在采集血标本后更换肝素帽或校零后防止空气进入,确保整个连接系统与监测系统处于封闭及通畅状态。
3.4 保证测压的准确性 根据体位改变随时调整压力传感器的高度,与右心房水平为宜[4]。测压管排气要干净无气泡。监护仪必须预先进行校准,将换能器与大气相通后定标,使压力基线位于零点。直接用于动脉测压的连接管要有一定的硬度,避免因过软充气时造成压力袋扩张影响结果,并尽可能地短,以减少误差。
3.5 加强监测并建立记录表 建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记录表,内容包括置管时间、置管部位、管道情况、测压值、病情变化及处理情况等,要求每班观察并做好记录。置管期间注意严密观察患者穿刺肢体的血液循环状况,发现皮肤出现温度、颜色等异常变化时应及时拔管。同时要注意观察管道有无打折、接头松脱情况并及时给予处理。观察压力及波形变化,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对症处理。
4 讨论
有创动脉压监测是把套管针置入动脉血管内,用专用的硬管道通过传感器与监护仪相连。动脉血流与管道相通,压力直接传向传感器,后者将信号转换后在监护仪上显示血管搏动波形及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数值,这些信号均呈动态变化[5]。它为持续的过程,不受人工加压、减压及袖带宽度、松紧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随时可取值,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及时发现动脉压的突然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此外可方便采集血标本监测血气,从而避免反复动脉穿刺,减少患者痛苦[6]。此法作为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要手段,可准确、及时、持续及直观、实时地反映患者的血容量、心肌收缩力,帮助捕捉血压瞬间的变化,从而为患者的病情判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可靠依据,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救治水平及抢救成功率。因此该项技术在基层医院ICU中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为侵入性操作,因此正确应用及护理尤为重要。
[1] 钟映玉,肖百芳,李 鲤.有创动脉压监测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0,16(11):1344.
[2] 叶 婷,朱洁琼,罗银弟,等.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6):29.
[3] 苏慧敏,罗惠玲,李素明,等.桡动脉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在PICC 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0,32(3):32-33.
[4] 杨 平,匡秀兰.有创血压监测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的应用及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2):1094.
[5] 孙 燕.严重烧伤患者实施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现状[J].天津护理,2012,20(2):120.
[6] 王秀芬.心脏术后有创动脉压监测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9,24(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