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

2013-12-08徐家喜顾伟萍王忠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脑血栓康复

徐家喜 顾伟萍 王忠玲

脑血栓为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使血管腔变狭窄,最终完全闭塞,引起某一血管供应范围内的脑梗塞性坏死,常伴有肢体偏瘫、失语、精神症状、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严重者昏迷及死亡,临床上以具有发病突然、起病急骤、变化迅速的特点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同时,有报道提出[1],在治疗期间患者可出现恐惧、焦虑、悲观等不同的心理特征。对此我院在采用奥扎格雷钠静脉输入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实施心理及康复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9月~2010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脑血栓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38~62岁,平均51.3岁。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32~64岁,平均52.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活血化瘀剂、脑代谢活化剂、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治疗组采用奥扎格雷钠120 mg联合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入,1次/d,连用2周。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规范化的心理护理及早期规范的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3.1 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干预渗透于教育指导、生活护理和治疗处置之中,通过护理行为缓解患者恐惧、焦虑和悲观的情绪。根据脑血栓患者心理特征,实施具体的心理干预,由责任组长负责心理干预任务。护理人员仪表端庄、态度和蔼,在治疗过程中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多给予患者关爱;偏瘫和失语是影响患者情绪最重要的问题,因此应让患者尽快接受康复训练,树立治疗的信心,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同时营造优美的病房环境,让患者参与下棋、聊天等活动,使生活更充实;建立社会支持和关怀,因为家庭是主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医务人员应与家属取得联系,希望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多理解、照顾患者,让患者体会到家庭的关心和爱护,积极主动参与治疗中来;通过放松静默、意象对话等心理治疗方法,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 康复护理干预 康复即通过一系列办法使经过治疗后的患者恢复健康,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康复训练对于脑血栓患者尤为重要。康复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为预防关节僵硬和痉挛,重点进行腕和手指关节、肘关节、髋关节伸展,肩关节的曲屈、外展、外旋,膝关节曲屈,足外翻,踝背屈,活动顺序由近关节到远关节;保持患肢功能位摆放,有效减轻和预防偏瘫肢体肌肉痉挛;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手功能、步态训练和技巧性训练;语言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指导患者做舌尖运动练习,使舌伸出并向左右口角移动,每次5 min,每天5次[2],以恢复语言功能。

1.4 疗效评价 两组患者根据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3]进行评价,包括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肌、言语、上下肢肌力、手肌力、步行能力。总分0~45分,1~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评定时间为发病后21 d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症候积分减少<9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30%≤症候积分减少<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3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近年来,国内研究报道发现,脑血栓发病与血流变异常有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与改善纤维蛋白酶活性、降低纤维蛋白原、纠正血液高凝状态的功能有关[4,5]。已有研究证实,奥扎格雷钠属于胞二胆碱类药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增强血流量和供氧作用,是目前公认的脑组织保护剂[6]。在我院采用该药治疗脑血栓患者,效果较好。

临床研究发现,患者在治疗期间可出现恐惧、焦虑、悲观等不同的心理特征。治疗组的心理护理是通过艾森克个性问卷结合我科制作的不良情绪问卷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的心理特征,由责任组长负责,实施个性化、规范化的心理护理,从而缓解患者恐惧、焦虑和悲观的情绪,更能达到心理护理效果。早期规范科学的康复训练促进了代偿和重组的产生,早期训练可防止疾病的进展,减轻神经功能的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废用性萎缩程度,恢复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心理护理是康复护理的基础,分析脑血栓患者的心理特征,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调整患者的心态,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康复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肢肌力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总之,采用奥扎格雷钠静脉输入治疗,并实施心理及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临床效果。

[1] 刘艳艳,卢晓蓉,黄潇湘,等.脑出血并发瘫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重庆医学,2008,37(10):1134.

[2] 杨丽平.脑梗死患者70例康复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5):103-104

[3] 陈伍妹,黎 卫,杨秀坤.整体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及神经康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1):141-142.

[4] 臧宝霞.红花黄酮成分抗血小板作用和作用机理研究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65-69.

[5] 曾远明,李长清,胡长林.73例脑梗死急性期TCD和EEC分析[J].重庆医学,2005,34(3):401 -403.

[6] 赵伟佳,杨和平,沈岳飞,等.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动态变化与-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5,9(5):94.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脑血栓康复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疏血通联合甘露醉对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研究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