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家属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2013-08-15张永芳余梅英
张永芳 余梅英
颅脑外伤的发生率约占创伤总数的30%,仅次于四肢创伤,常合并其他多发伤,进展迅速,病情危重[1],由于其发病急、致残率、死亡率高,对家属的心理造成重大的影响,而家属的心理状况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2]。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正逐渐被护理人员重视,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家属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重症颅脑外伤作为一种严重突发性生活事件,其发生使家庭产生危机[3]。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属于封闭或半封闭式管理,限制了患者家属探视,这些都会造成家属强烈的心理反应。照顾者和家属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4]。家属是患者最可靠的社会支持系统之一[5],家属的负面情绪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救治与康复;反之,家属积极的心理行为对患者的康复起着促进作用。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疾病护理转变为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家属作为患者的主要支持力量,其心理健康日益受到重视。而在实际工作中,医务工作者常常忽视与家属的交流,更无暇顾及家属心理状况的反馈,家属焦虑的程度,不仅会影响其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影响到患者的情绪以及患者的救治和康复[6]。关注家属的心理问题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部分,了解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有利于加强护患沟通,有利于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7]。因此,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家属心理护理在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
2.1 心理压力 亲人的突发创伤对家属来说是一个强大的压力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事发突然、病情危重、变化快、预后差、病死率高,对患者照顾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8]。Wade等[9]研究结果表明,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家属经受持久的创伤压力,有明显的心理症状,且在伤后的12个月内无显著改变。李丽等[10]对外科ICU患者家属心理压力来源进行质性研究,访谈资料经一系列分析后得出外科ICU患者救治期间家属心理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担心患者救治不成功、与医护人员的有效沟通不佳和经济压力。另有文献报道,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家属比较轻创伤患者家属的家庭负荷、创伤相关压力和双亲心理症状要重,认为创伤性颅脑外伤是照顾者病态的来源之一,且重度创伤组出现心理症状的危险是轻度创伤组的近两倍[11]。
2.2 心理需求 目前,由于多数医务人员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家属心理需求不够重视,心理护理主要是对引起其焦虑、抑郁状态等原因分析后的经验式护理,所以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家属的应激水平普遍较高。Wong[12]认为任何语言也代替不了握手、亲自照顾患者等能准确表达对患者的爱,而目前国内大多数重症病房实行限制性或严格杜绝探视管理方式。国外有报道,一些家属认为自己重要的或特殊的需求被忽视[13]。Molter等首先制定了重危患者家属需求量表(CCFNI),1991年Leske[14]对其修订,将家属的需求分成5个因子,即支持因子、自身舒适因子、获取信息因子、被接纳因子、病情保证因子,使之更为完善,在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应用广泛。2004年,刘辉等[15]对CCFNI量表进行引进和应用,形成符合中文表达的中文修订版,其信度和内容效度得到认可。王文茹等[16]在对重症病房患者家属支持源调查中发现,信息支持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支持,而且多数家属认为医护人员是提供支持的主要源泉[16],这就要求护士具有较高的健康教育水平。Hardicre[17]研究发现,重症病房护士的工作经验与满足患者需求呈正相关。
2.3 心理反应 当患者家属正常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需要的过程中遭到挫折时,心理问题也就伴随产生。潘慧[18]对120例重危患者家属使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程度。结果表明,ICU患者家属的抑郁评分均值为(19.65士9.44)分,高于国内常模(11.52分),并且均值超过CES-D的正常范围界限(<16分),评分达抑郁症状标准者占63.1%,高于国内正常人群。李华[19]对78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家属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将患者家属心理反应分为茫然不知所措期、焦虑恐惧期、接受期、抱怨不配合期、理解配合期,各心理分期并无机械的时间界定,而是一个动态迁延的过程,与患者自身病情的轻重、病情变化有关。吴晓玲等[20]应用症状评定量表及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12名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并与常规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规组,患者住院期间家属存在多种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尤以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等症状表现突出,提示神经外科护士应高度重视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3 心理护理的实施
Dodek等[21]认为,ICU“以患者为中心”的保健体系中应该包括“以患者家属为中心”的内容。危重患者家属照护项目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患者及家属为中心”的模式(CCFAP模式)。该模式近年来已有效运行,并已获得家属及医护人员的高度评价。陈舜卿等[22]对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治疗不同时期家属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及心理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家属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使家属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保持情绪平稳,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对患者疾病康复起到正面的作用。苗玉洁[23]对NICU家属陪伴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认为家属陪伴可以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利于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的实施,增强了医护人员主动服务意识,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在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前提下,管理好陪护,可以充分发挥家属的积极作用,满足患者情感和精神上的需要。喻楠萍[24]采用Neuman系统模式理论对家属进行评估分析,判定家属对压力源侵袭作出的反应及家属处于何种防御状态得出护理诊断;提供三级预防干预及时对症处理,建立有效的应对措施,以维持基础结构和正常防御功能,帮助家属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或减轻心理压力;采用Neuman系统模式对患者家属进行压力干预,能减轻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心理;协调护患关系以及患者与家属的关系,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综上所述,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家属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家属的心理应激水平,赢得家属信任,促进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1] 温惠娟.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6):45 -46.
[2] 徐志英.脑外伤昏迷患者家属心理压力的调查[J].医学信息,2011,24(2):1000.
[3] Keleinpell RM.Needs of family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a literature review[J].Critical Care Nurse,1991,11(8):34 - 40.
[4] Erqh TC,Rapport LJ,Coleman RD,et al.Predictors of caregiver and family functioning follow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social support moderates caregiver distress[J].J Head Trauma Rehabil,2002,17(2):155-174.
[5] Hardicre J.Meeting the needs of families of pati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s[J].NursTimes,2003,99(2):26 - 27.
[6] 陈文华,蔡 溢.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2010,6:153 -155.
[7] 吴 瑛,陈亚文,章左艳.重症颅脑伤患者家属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6B):885 -887.
[8] 吴 瑛,章左艳.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照顾者早期心理状况的质性研究[J].上海护理,2012,12(3):52 -55.
[9] Wade SL,Taylor HG,Drotar D,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of long -term care giver and family adaptation following brain injury in children[J].Head Trauma Rehabil,2002,17(2):96 - 111.
[10] 李 丽,赵继军.外科ICU患者家属心理压力主要来源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3B):15 -17.
[11] Wade SL,Taylor HG,Drotar D,et al.Family burden and adaptation during the initial year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children[J].Pediatrics,1998,102(1):110 - 116.
[12] Wong F.The needs of familie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a Chinese community[J].HongKong Nurs,1995,69(2):25 -29.
[13] Leske JS.Companision of families stresses,strenghths,and outcomes after trauma and surgery[J].AACN Clin Issues,2003,14(1):33-41.
[14] Laske JS.Internal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Critical Care Family Needs Inventory[J].Heart Lung,1991,120(3):236 -244.
[15] 刘 辉,王丽姿.重危患者家属需求量表中文修订版的探讨[J].护理学报,2006,13(4):84 -86.
[16] 王文茹,何丽仪,郭爱敏,等.对患者家属心理沟通[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0):454.
[17] Hardicre J.Nurs,experiences of caring for the relatives of patients in ICU[J].Nurs Times,2003,99(29):34 -37.
[18] 潘 慧.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心理需求及相关因素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0:41.
[19] 李 华.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心理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3):103.
[20] 吴晓玲,张巧玲.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3273 -3274.
[21] Dodek PM,Heyland DK,Graeme RM,et al.Translating family satisfaction data into quality improvement[J].Crit Care Med,2004,32(9):1922-1927.
[22] 陈舜卿,苏燕娟,谢泽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相关性影响[J].现代护理,2008,5(11):144 -145.
[23] 苗玉洁.脑卒中重症监护病房家属陪伴的可行性分析[J].现代护理,2006,12(27):2616 -2617.
[24] 喻楠萍.纽曼系统模式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J].家庭护士,2008,6(4):847 -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