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手术治疗15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术后护理

2013-08-15李玉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窦炎真菌性上颌

李玉兰 李 莉

真菌性上颌窦炎是鼻窦真菌感染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感染性疾病,以手术治疗为主。鼻内镜手术是近年来广泛开展的,在鼻内窥镜下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黏膜和功能为前提,改善和重建鼻腔、恢复鼻窦通气,并恢复病变鼻腔正常功能的鼻外科微创手术[1],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但手术的成功,正确的护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2],特别要注重与其他鼻窦炎术后护理的区别。我科2010年3月~2011年12月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15例,并对其随访半年以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26~60岁。均为单侧发病,左侧9例,右侧6侧。有糖尿病病史4例。均表现为鼻塞、流鼻涕,其中5例伴有头痛、脓鼻涕带血,10例自己感觉鼻涕有异味。入院后行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检查,鼻腔见:中鼻道及鼻底可见褐色或黑色样物3例;CT示:上颌窦致密度增高伴灶内高密度影,周边软组织影,可见密度不均匀的斑点状和片状钙化影[3]。病变范围局限上颌窦的13例,波及筛窦的2例。

1.2 治疗与转归 15例患者病程约1年,经药物治疗无效,在全麻鼻内镜下行上颌窦口扩大+病灶清除术,清除病变组织及窦腔内的褐色、干酪样霉菌团块,吸尽上颌窦脓液,反复冲洗上颌窦窦腔至干净。术后追踪1年,自觉症状消失,无异味感,术腔上皮化,效果满意。

2 术后护理

2.1 术后体位 全部患者按全麻术后护理,术后平卧6 h改半坐卧位,由于患者术后鼻腔填塞,呼吸不畅,半卧位使膈肌下降,有利于改善呼吸状况,缓冲气流对鼻腔刺激而减少出血;有利于呼吸、伤口引流及减轻额部胀痛和鼻部充血肿胀带来的不适[4]。

2.2 生活及饮食护理 手术后患者鼻腔填塞,张口呼吸,嘱患者勿紧张,紧张的精神状态可使神经、体液调节紊乱,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5]。嘱患者多饮水,口腔可盖一湿纱块或多湿润嘴唇,减轻口腔黏膜的干燥;患者起身时不要太急,防止体位性低血压,进食前后用漱口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饮食方面:术后当天进半流饮食,第2 d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软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48~72 h后进食普食。

2.3 病情观察及护理 术后患者床边心电监护6 h;注意生命体征及血压观察最为重要,注意观察术后创面渗血情况,因鼻腔手术后创面多不缝合,而高血压是伤口渗血增多甚至出血的重要原因[5];手术部位用止血纱块、凡士林油纱填塞止血,如渗血较多,可再冷敷或冰敷鼻部,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术后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的头痛,应根据医嘱使用止痛药。同时,嘱术后勿用力咳嗽、打喷嚏、吐痰;由于鼻窦解剖部位毗邻关系复杂,手术后要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2.4 并发症护理 鼻窦细菌性炎症时,排泄功能障碍,有利于细菌生长。鼻窦鼻内镜手术进路深,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术后多有鼻出血、眶内并发症和颅内并发症脑脊液鼻漏等[6]。护理中告诉患者,由于手术和鼻腔填塞物的刺激,一般术后3 d内鼻腔会有少量渗血,渗血逐渐变淡、变清、变少,是正常现象,不用担心,如出现大量活动性持续出血,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术后48~72 h抽出鼻腔填塞物,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高热等症状,判断有无颅底损伤,如出现脑脊液鼻漏时,立即取半坐卧位,报告医师,低盐饮食,嘱患者勿擤鼻和避免剧烈咳嗽及鼻腔滴药,防止发生颅内感染,及时按医嘱加大抗生素剂量和应用糖皮质激素。防止眶内并发症,如患者出现视力障碍,立即报告医师处理。本组15例患者无1例发生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

2.5 鼻腔护理 鼻内镜手术对清除上颌窦窦口的病变及更深处的筛窦的病变,彻底的改善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引流有着强大的优势,为防止鼻腔黏膜炎性水肿,减少鼻腔手术后结痂、粘连、上颌窦口封闭等情况,术后鼻腔内清理冲洗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术道通畅,在无出血的情况下,术后48 h内进行鼻腔冲洗,每天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置上颌窦口用力冲洗,将窦腔内分泌物冲出,同时,嘱患者轻张口,用口呼吸,以防呛入。冲洗过程中注意观察冲洗液的量及性质、真菌团块是否冲出、冲洗液是否澄清等,冲至鼻腔干净通畅,术后的冲洗密度要大。术后48 h后逐步取出纱条后,给患鼻滴1%麻黄素,每日4次,减轻鼻塞不通。

2.6 康复及出院指导 真菌性上颌窦炎和其他霉菌性鼻窦炎一样,手术治疗为首先,但术后护理、恢复上颌窦的生理引流通道,防止复发极为重要,要加强健康指导,定期复诊。康复护理中我们要告知患者和家属,手术是治疗疾病的一个阶段,而手术后术腔清理、手术后的复诊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综合治疗是手术的延续[7],是降低复发的保证,与手术同样重要。术后不同程度的鼻痛和头痛是由于鼻腔填塞引起,这些不适随着填塞物的取出日渐减轻或消失。要求患者保持鼻腔通畅,防止术后有血疑块干痂,特别是术后7~10 d,鼻腔黏膜肿胀期,要在内窥镜下及时清理残留的病变组织,促进黏膜纤毛功能的恢复,每次对鼻腔进行彻底清理,观察窦腔引流情况,确保中鼻道和各窦口通畅,促进鼻腔上皮化。做好出院宣教,注意鼻腔清洁,避免辛辣食物,平时多吃蔬果,积极预防感冒;发放复诊卡,注明复诊时间,指导患者定期复查;要求1月内每周复查1次,第2个月每2周复查1次,以后每月复查1次,直到鼻腔、鼻窦术腔黏膜上皮化完成,完全通气,进入良性转归。

3 讨论

真菌喜生长于厌氧环境中,是条件致病菌,由于上颌窦内常有分泌物潴留,内壁及开口处有黏膜皱褶窝,有利于真菌生长、定居。研究表明[8],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生率随着抗生素的使用而逐渐上升,中年妇女、体质较差的发病率较高,多见于上颌窦,常见致病真菌为曲霉菌[1],且容易复发,本组病例中女性9例,年龄较大。鼻内镜手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现代鼻外科技术,术后有效冲洗鼻窦腔,改变了适宜真菌生长的厌氧环境,从而达到在尽可能小的手术创伤下治愈上颌窦霉菌性鼻炎,避免复发的目的[9],所以,鼻内镜手术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最为有效的手段[10],术后加强护理、鼻腔冲洗、健康宣教和定期复诊是防止复发的保障。

[1] 田勇泉,孙爱华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6-98.

[2] 张素梅.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护理及术后疼痛护理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6):200.

[3] 张书文,孙士铭.真菌性鼻窦炎的CT与临床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10):778 -780.

[4] 刘冬琴,刘锦梅,刘锦文.鼻内镜手术的护理干预与效果[J].当代护士,2008,8:53 -54.

[5] 阎 莉,药晋红,朱 丽,等.鼻内窥镜手术的规范化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44-45.

[6] 赵长青.真菌性鼻-鼻窦炎[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236 -240.

[7] 陈少华.鼻窦内窥镜术后综合康复护理[J].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2006,8:17.

[8] 刘亭彦,彭华光,蒲章杰,等.25例真菌性鼻窦炎误诊原因分析[J].临床耳鼻咽候科杂志,2005,19(23):1096 -1097.

[9] 李晓艳,於子卫,金 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J].临床耳鼻咽候科杂志菌,2002,16(8):412 -413.

[10] 陈赛明.霉菌性上颌窦炎20例诊疗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10):1617.

猜你喜欢

窦炎真菌性上颌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肺部真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1例
玻璃纤维桩在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的生物力学影响研究
牙源性上颌窦炎漏诊分析
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对真菌性阴道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