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组织在慢性病随访服务体系工作中的作用
2013-08-15刘梦佳孙焕芹
刘梦佳 孙焕芹 徐 杰 江 娜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饮食水平也越来越好,都市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及工作压力大,造成生活不规律,缺乏锻炼,这样就导致营养的累积,从而形成各种病症,这些病症被称为都市富贵病。随着人口老龄化与疾病谱的变化,这些慢性富贵病正在日益加重并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俨然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今日益兴起并倡导的随访服务正好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尤其是对于日常慢性病随访工作尤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大大减少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针对慢性病的随访服务工作,探讨了公益组织对它的推动作用。
1 随访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访服务体系是指在医疗或科研工作中,医师或医疗机构为了定期/不定期的随时了解到曾在医院就诊的病人(包括已出院或在家疗养的慢性病病人)当时的就医情况、有无并发症以及出院后的身体恢复情况,以函电病人或其亲属的方式,及时了解病人情况并指导病人康复[1]。从上个世纪中期开始随访工作就已萌芽,并逐步发挥了它的作用,通过随访,医师可以及时获得十分有价值的科学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这对于临床治疗或病理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大节约了时间,降低了病人的风险,最大程度地延长了病人的寿命。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很多大型医院都已采用各种现代设备建立电子档案及随访数据库等资料,作为纸质原始病案和随访卡的电子备份相互补充,这就减少了由于人工输入、个人字体辨别、经常查阅等造成的资料录入误差和资料损耗大的风险。目前,国内软件行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各种随访工作软件的诞生,形式多样的随访软件,各有独特的功能,使得我们的随访工作逐步实现了智能化,比如,到期随访自动提醒,使得随访人员能够方便、快捷、有效地进行随访工作。医院的信息自动化、商业化及资源共享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联网调查乃至病人无需出门的在线诊断都将在不久的将来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将会大大促进随访服务体系的发展[2]。
目前我国的随访服务体系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大部分病例的随访工作存在“纸上谈兵”的现象,即便是有,也是多为近期随访;而诸多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随访工作仍然没有普遍开展,使得众多的病人因此延误了治疗时机[3]。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随访工作没有引起医院足够的重视,医院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对于这种公益性的随访服务持可有可无的态度;再者没有政府财力的支持,使医院在安排随访工作上不能运用自如。
2 公益组织的性质和策略
社会公益组织是一种合法的、非政府的、非营利的、非党派性质的、非成员组织的、实行自主管理的民间志愿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其主要活动是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和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理论上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形式上包括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比如人才交流协会和各种行业协会,在性质上也是公益组织。在地域范围上讲有国际和国内之分,比如促进环保的绿色和平组织,就是一个国际性公益组织;而促进版权保护的中国版权保护协会,就是一个国内的公益组织。
早期的公益组织主要从事人道主义救援和贫民救济活动,很多公益组织起源于慈善机构。公益组织的总体目标是促进社会公益,提供服务的对象是整个社会,该类型组织的存在旨在提高整个社会的总体福利水平,比如改善贫困、保护环境等,充分体现了公益组织的志愿性、公益性、非营利性的特点。
3 公益组织对慢性病随访服务体系工作的推动作用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却相对滞后,正如在世界技术发达的潮流中,我国的医疗体系也日益发达完善,随访体系却比较滞后,同时也阻碍了医学的发展,在这里,必须借助一个媒介从中斡旋,既能让处于前端的技术继续保持原动力发展,又能让后面的脚步跟上,不至于落的太远,这对矛盾的调和者就是这个至关重要的媒介—社会公益组织。公益组织能够协调和帮助更多的人解决困难,能够更加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社会公益组织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就业的重要场所[4]。
社会公益组织在我国的慢性病随访体系工作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院自1998年5月成立“康乐家园”公益组织以来,参加的会员日益增多,志愿者队伍更逐渐壮大。一方面,通过多渠道以民间的方式大力宣传慢性病对人类健康造成的极大威胁,呼吁大众时刻关注身边的慢性病病人,关注生命,通过各种媒体、宣传画(册)等各种媒介宣传慢性病的种类、危害性以及如何预防、治疗、平时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尽可能多的知识。由于公益组织对于人民群众来说极易接受,二者之间交流没有任何代沟,也只有广大群众认识到了慢性病的相关知识,才能够从本质上重视慢性病,从被动变为主动的询问随访人员相关知识,及时的把自身情况汇报给随访人员,然后医师作为志愿者参与会员的随访工作,及时把相关材料发放给病人,把相关知识传授给慢性病病人,随即把这些数据统一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以便更科学的对慢性病加以防治和控制。另一方面,随着科学化的随访软件的产生和改进,随访治疗数据平台的建设,网络随访即时互动平台的建设,也是慢性病随访工作进一步取得成功的关键。
服务大众这样一种使命是公益组织存在和发展的灵魂,没有这种使命感,公益组织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也就失去了自身发展的空间。我国随访体系建设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公益组织的使命还有待加快速度的发挥出来,以促进我国慢性病随访体系再上一个台阶,使我国医疗体系的总体步伐再快一点。
[1] 张晓燕.随访工作的思考[J].中国病案,2010,11(5):10 -11.
[2] 韩世娟.随访工作的发展和管理探讨[J].中国病案,2011,12(7):8-10.
[3] 王应阳.社区慢性病随访工作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J].求医问药,2011,9(11):495.
[4] 齐明亮.环境影响评价中社会公益组织的作用浅析[J].决策与信息,20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