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核心理念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层次——以咸宁市横沟桥镇小学“快乐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为例*

2013-08-15吴亚林潘传国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快乐教育办学活动

邹 强,吴亚林,潘传国,廖 伟

(1.湖北科技学院 教育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2.横沟桥镇小学,湖北 咸宁 437005)

学校文化是“一种以学生文化、教师文化、管理者文化为为主体,以教育教学活动、管理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办学思想、教育理念、育人观、人才观、价值观、教师的精神气质为主要特征,比较稳定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生活态度的群体文化总和。”[1]“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学校文化时刻影响着学校中的人对教育的看法、对学校的理解、对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教育价值的追求”。[2]可见,学校文化不仅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而且决定了学校的内聚力和发展内涵。

在新的时期,如何凝练办学特色,打造特有的学校文化,已经成为不少中小学校努力追寻的目标。对学校文化研究与建设的重视,反映了人们对学校教育的整体关照,对学校发展的深层次思考。那么,如何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本文以咸宁市横沟桥镇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为例,围绕“快乐教育”的核心理念,就如何构建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提出建设思路与策略模式,以期塑造具有个性的学校文化品牌,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层次。

一、确立以核心理念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当前学校文化建设,是在中小学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的一种深层次的变革,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树立学校形象、塑造学校品格,是每一位中小学教师、学校管理者,特别是中小学校长所应思考的基本问题。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缺乏对学校文化建设与发展细节的关注,“凭经验办学”和“靠行政指令办学”是不少校长的“基本思路”,从而导致“千校一面”的状况,进而阻碍了学校的原创性价值与生成性发展能力的充分体现。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改变“经验主义”和“行政指令式”的旧有模式,确立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以核心理念引领学校文化建设,既要遵循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规律,又要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入学校发展与建设之中,凝练学校办学特色,打造学校特有文化,塑造具有个性的教育文化品牌。

横沟桥镇小学,是一所具有73年办学历史的公办完全小学,学校在建设与发展中逐步确立了“快乐教育”的核心理念,并以此来打造学校文化建设的个性化特色。“快乐教育”的理念最早源自19世纪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的理论,斯宾塞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本质上都是快乐的,他极力提倡快乐教育,反对无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快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会学生做人,使每个学生的童年幸福快乐,都能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3]“快乐教育”的理念强调以“快乐”为本,以“解放”为本,以人为本,揭示了教育最本质的特征,其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然而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小学教育中所存在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校园生活单调乏味、师生关系紧张的“三苦”现象,以及学生诸多与“苦”相伴的“苦学”行为,不仅导致学生学业负担、心理负担较重,更主要的使学生缺乏童年应有的快乐与幸福。同时,中小学教育中有关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幸福度不高,以及教育教学的高要求所带来的教师“苦教”行为等,也不少与“苦”相随,致使教师更多感受的是职业的清贫与工作的艰辛与痛苦。鉴如此,倡导快乐教育势在必行。

那么,何为快乐教育?快乐教育就是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乐学、善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全体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的教育。快乐教育应具有三个维度的特点:一是有兴趣的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求知的兴趣;二是有质量的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在学业、品德、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教育;三是有体验的教育,能够让学生经历各种体验,感受到童年的幸福、快乐,获得愉快成长的教育。

快乐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4]:(1)学生快乐地学。学生乐学、善学是根本。快乐地学,就是要在学生个体身上有目的地使之快乐地发生变化,即“以促进学生快乐发展为本”。(2)教师快乐地教。教师乐教、善教是学生乐学、善学的前提。快乐地教,就是要让教师健康地生活、快乐地工作,注重提升个体幸福感与快乐度。(3)师生快乐地互动。快乐互动,就是在师生互动中,将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素质提升相结合,将教师的快乐幸福与学生的快乐幸福相结合,实现“实施快乐教育,共享幸福人生”的教育目的。

二、构建具有个性化的学校文化建设模式与内容

学校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四大部分:观念文化系统、物质文化系统、行为文化系统、制度文化系统,其中,精神文化系统是核心,制约并影响着其他三者。根据横沟桥镇小学所开展的相关学校文化建设活动,为了贯彻实施“快乐教育”的理念,学校坚持从构建个性化教育文化品牌为目标指引,以核心理念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分别从观念文化系统、物质文化系统、行为文化系统、制度文化系统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将快乐教育融入学校观念文化,凝练学校精神

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学校观念文化是以学校全体师生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为主要特质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具体表现为学校精神与形象。观念文化是塑造个性化教育品牌的灵魂,是统摄学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内核。学校观念文化系统主要包括: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

在学校观念文化建设中,“快乐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如何为全校师生构建一种共同的价值体系、一种共同的目标愿景、一种引领性的指导思想,并使之渗透在师生的言行举止当中。咸宁市横沟桥镇小学在继承悠久的传统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始终围绕“快乐教育”的核心理念,大力开展快乐教育的实践探索,积极打造快乐教育的办学特色。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与发展反思中,横沟桥小学全体师生逐渐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自觉将快乐教育的核心理念逐渐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之中,并逐渐形成了独具个性的学校观念文化。

(1)学校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实施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快乐教育”,即通过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乐学、善学,在师生关系融洽、合作的氛围中,使全体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全面发展。

(2)学校办学理念:“实施快乐教育,共享幸福人生”。

(3)学校办学目标:“学生快乐,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即努力把学校打造成“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乐学、善学,师生关系和谐互动”的快乐校园。

(4)学校精神:包括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学校校训是:“乐学、善教、快乐、幸福”;学校校风是:“严谨、笃学、和谐、创新”;学校教风是:“乐教、敬业、探究、求实”;学校学风是:“乐学、勤学、合作、进取”。

(二)将快乐教育融入学校物质文化,树立学校形象

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象征,是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学校文化建设既要重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首要任务的内涵建设,也要重视凝聚人心、塑造形象的校园环境和文化设施、人文景观等的建设,这些是师生启迪思想、砥砺志气、陶冶身心、涵养性格的重要物质载体。学校物质文化系统主要包括:学校视觉识别系统、学校环境建设、学校建筑命名系统等。

学校视觉识别系统,是指以视听觉信号为媒体,将学校理念、文化特质、服务内容、学校规范等抽象的概念,经由组织化、系统化、统一化的识别设计,转化为容易被公众吸收的视听觉信号,来表达学校形象的信息识别方式。[1]视觉识别系统是学校文化中能最形象、最直观表达学校特征的文化内容。它具体表现为:学校校徽、校旗、校歌以及通过平面媒介形式(如烫金大字、浮雕等)所反映出来的诸如校训、校风等标志性设计。

学校环境建设,是具体反映学校精神文化理念,体现学校管理水平,展现学校形象与风采的物质平台。它具体表现为:学校建筑、自然景观、文化设施、人文景观等环境建设。

学校建筑命名系统,是指通过对建筑物命名来传达学校文化的方式。对建筑物的命名,既反映了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涵,也传递和表达了学校发展的一种期望和理想。它具体表现为:教学楼群的命名、行政楼的命名、学生宿舍楼的命名等。

在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中,“快乐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上,通过多种途径将快乐教育的理念渗透在物质文化建设之中,使整个校园都富于教育性,为师生营造一种乐教、乐学的教育氛围。具体做法是:

(1)对学校建筑楼群、楼层进行功能区的划分,规划校园文化走廊区、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等四个文化功能区。(2)以快乐教育理念为核心,对各区进行精心设计,通过布置,凸显各区的文化功能特点。如艺术文化长廊,通过标示古诗、古训,展示传统经典文化;咸宁文化走廊,通过介绍历史咸宁,展示咸宁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介绍今日咸宁,展示咸宁的现代化发展;快乐笑脸走廊,收集世界各国儿童笑脸,传递快乐的情绪与因子。(3)以班级、办公室为主阵地,着力打造班级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楼道文化,如在教室四周张贴反映咸宁特色的与温泉、桂花、翠竹有关的古诗词,在教室横梁上张贴反映快乐教育的名言警句,在教室的后墙张贴学生笑脸、乐事图片等组成快乐墙等。

总之,通过对学校视觉识别系统、学校环境建设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尽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文明、活泼、艺术、智慧的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从而达到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涵养学生的性情,促进学生身心快乐、健康、和谐发展。

(三)将快乐教育融入学校行为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行为文化主要是以师生员工的行为表现、社会实践及校内外其他各种活动为载体,以学校精神文化为指导,围绕学校文化建设和办学思路在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所开展的实践活动等。它不仅体现为学校群体的行为方式、行为规范,也表现为教师、学生的具体行为,学校行为文化在深层次上表现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之中,是学校特色的具体体现。学校行为文化系统主要包括: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人际交往活动等。围绕快乐教育的理念,学校在行为文化的建设上,应着力打造三大活动领域:即自主、合作的“快乐课堂”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的“快乐校园”文化活动;友爱、融洽的“和谐校园”人际交往活动。

1.自主、合作的“快乐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实施快乐教育的中心环节,因此,构建自主、合作的快乐教育课堂教学活动,在打造学校办学特色中显得尤为重要。“快乐课堂”教学活动,应当着力探讨学生愉快、合作、主动、活泼、全面发展的相关因素,探索促进学生成为学习主人和获得主动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自主、合作的“快乐课堂”教学活动,关键在于三点:即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乐学、善学;师生关系和谐。

开展自主、合作的“快乐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做法:

(1)引导教师自觉树立乐教、乐学的快乐教育理念。让教师认识到,快乐教育比苦苦求知效果更好,“课堂是可以让学生快乐地学快乐的知识”[5],“把每一个课堂变成乐园,把每个孩子的成长变成一个成功、快乐的故事”。(2)确立儿童乐学、善学的课堂教学目标。快乐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课堂上通过采取多种策略,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获得快乐的体验;营造民主、和谐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向课堂要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设计多样化、创造性、开放性作业形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能力。如“1+2”特色课堂。(3)创新教师乐教、善教的施教策略。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实施传帮带工作策略,推行“实践+反思”的专业成长模式,激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实现课堂教学工作的优质、高效。(4)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通过改革评价方式,拓展评价内容,采取鼓励性、包容性评价策略,既让学生感受到求知、求真的过程之严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获得知识与能力、学会创造之快乐。总之,快乐课堂教学活动,目的在于教师与学生、教法与学法、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统一。

2.丰富多彩的“快乐校园”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儿童成长的沃土,是培养儿童兴趣、爱好、特长,陶冶儿童心灵的有效途径。“快乐校园”文化活动,应着力探讨学生“乐学、善学、主动学、创造性地学”的学习品质,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培养兴趣、体验生活、锻炼能力、增长知识,学会参与、设计、决策,体验成长的快乐。

开展丰富多彩的“快乐校园”文化活动,具体做法:

(1)构建“快乐教育”校本课程体系。鼓励全校教师积极申报供全体学生选修的校本课程,如快乐书法课(包括软硬笔书法,每天习字15分钟,定期举办书法比赛和书画展等。)、快乐阅读课、快乐音乐课、快乐美术课、快乐体育等。(2)组建师生“快乐社团”。教师“快乐社团”,如书法组、美术组、舞蹈组、合唱队、器乐队等;学生“快乐社团”,如成立音乐、美术、舞蹈、象棋、围棋等兴趣小组。社团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师生的才艺展示。(3)开展校园特色文体活动。如反映学校特色的艺术周、体育节、读书月、书画展等。(4)开展“快乐德育”活动。内容包括:反映传统美德的德育经典故事;反映家乡美的乡土风俗人情;反映现代人品质的礼仪规范、法律规范、校纪班规等。形式包括:迎新春书画展、植树节校外环保宣传、清明节祭扫活动、母亲节感恩活动、快乐儿童节活动、教师节谢师活动、重阳节敬老爱老活动、国庆节爱国教育活动,寓教于乐,通过传统活动体验道德规范,感受参与快乐。(5)“快乐班级”创建活动。如班级读书会、班级才艺展示等,定期在班级进行“读书之星”、“学习之星”、“助人之星”、“才艺之星”、“孝顺之星”、“创造之星”等班级评比活动。(6)“快乐社会实践”活动。如“小鬼当家”快乐做主人活动,“今天我当班主任”、“今天我当校长助理”等实践体验活动。

3.友爱、融洽的“和谐校园”人际交往活动

友爱、融洽的人际环境,是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摇篮。学校人际关系是否和谐、融洽,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品质的形成。“和谐校园”人际交往活动,应着力构建师生间安全的、健康、和谐的人际心理环境,让学生在充满和谐与爱的集体生活中健康成长,让教师在包含尊重与关怀的环境中健康生活、快乐工作。

开展友爱、融洽的“和谐校园”人际交往活动,具体做法:

(1)打造“快乐、和谐的教师团队”。“没有快乐的教师,就没有快乐的学生,就不可能有快乐的教育”,因此,建立一支快乐、和谐的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在校园内开展领导尊重人、重视人、关爱人、服务人的活动,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师生活幸福快乐有机结合。如举办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包括带题授课、教学论坛、同课异构、个案分析等研讨活动)、组织“快乐教育大比武活动”(包括争当人民满意教师和教坛新秀的“双争活动”;优质课、优秀论文与优秀教案的“创三优”活动;教师“五项”技能竞赛活动等)、实施“名师工作室”活动(通过培养名师、发展骨干,实施“扶一把、推一批、优一群”的工作策略,推行“实践+反思”的专业成长模式,引领和激发广大青年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意识)、组织“温暖送教师”活动(三八节为女职工送花、教师节为退休老职工送生活用品、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等)、安排教师定期进修培训活动等。(2)构建“融洽家校关系”。家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实施快乐教育,不仅要让孩子快乐,也要让家长快乐。教师与家长之间应建立共同教育孩子的新型的“同事关系”,让家长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更多参与孩子的学校教育工作。如建立家长委员会、设立家长联系电话、创办家庭教育小报、开办家长学校、组织优秀家长经验交流会、实行家长开放日、“课外访万家”等活动,促进家长主动参与学校教育。

(四)将快乐教育融入学校制度文化,构筑学校规范

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精神文化为指导,依存于学校环境,在师生共同理想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管理方法等。制度文化以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将外显的刚性规范、准则、精神内化为内隐的柔性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因其可操作、易接受、可执行,因而更容易引起师生言行举止的改变。制度文化既是维系学校秩序,规范师生行为的保障机制,也是学校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机制。学校制度文化系统主要包括:学校传统仪式、学校规章制度、学校管理方法等。

实施快乐教育,应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为打造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构建提供保障机制,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一种具有导向性、激励性、约束性、规范性的制度环境氛围。具体做法:

(1)凝练具有传统特色的学校礼仪文化,以此来规范全校师生员工的言行举止。如学生对老师行礼、老师对学生回礼等。(2)制订教学管理与考核、教师管理与考核、学生管理与考核、领导管理与考核、班级管理与考核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制度来规范校长、教师、学生的各类行为。(3)提炼具有学校特色的管理模式,具体包括管理理念、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尤其是一些特色兴校活动的理念与做法。

[1]彭彦琴,江波,詹艳.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与模式[J].教育科学研究,2009,(12).

[2]郭元祥.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实践版),2008,(2).

[3][英]赫·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M].颜真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

[4]詹启生.快乐教育理念的要素分析及实践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12,(2).

[5]光明网-《光明日报》.教育怎样才快乐[EB/OL].http://www.gmw.cn,2011-09-26.

猜你喜欢

快乐教育办学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快乐教育”+ 技术 助力学生快乐成长
高中数学如何进行快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