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体会

2013-08-15郑丽君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肝素套管输液

郑丽君

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医学的发展,静脉留置针已逐渐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1],因其操作简单、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套管柔软、不易引起血管破裂,同时可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特别是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既减轻了患儿及家长的痛苦和烦恼,又缓解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改善了护患关系。笔者将入住我科使用静脉留置针的216 例患儿在穿刺过程中及穿刺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 年6 月—2011 年6 月在我院儿科住院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216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7 例,女59 例; 年龄35d ~3 岁。穿刺部位在头皮静脉185例,足背及踝部静脉9 例,手背及腕部静脉22 例,所有患儿于输液完毕后采用肝素盐水3 ~5ml 封管。

1.2 方法

1.2.1 穿刺部位的选择 选择部位平坦、血管粗直弹性好、易于穿刺的部位,尽量避开神经、韧带、感染或受伤的静脉[2]。1 岁以内的小儿头皮静脉较丰富,宜选用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等,这些部位表浅易见、不易滑动,不影响患儿活动,易于固定。较大的患儿宜选用大隐静脉、手足背静脉或肘正中静脉。

1.2.2 穿刺方法 向家长充分说明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优点,取得家长的配合。操作前备齐用物,检查留置针的型号及有效期,包装有无破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排尽输液管内的空气,常规消毒皮肤,直径范围应>8cm,待干,取下针头保护帽,旋动松动针芯,再用左拇指绷紧皮肤,右手持留置针针翼,针尖斜面向上,以15° ~30°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推进0.1 ~0.2cm,缓慢向外拔出针芯,固定留置针,取下注射器,连接普通输液器进行输液。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前,须剃去穿刺部位的毛发,穿刺时进针角度为10° ~20°。静脉炎判断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协会标准[3]。

2 结果

本组216 例患儿,一次穿刺成功201 例,成功率为93.06%。留置时间2.0 ~6.5d,平均(4.1 ±0.9) d。头皮静脉留置时间最长,其次为手背静脉。其中发生静脉炎10 例,套管阻塞5 例,局部渗漏12 例,套管针脱落8 例,未出现全身感染等重大并发症。

3 讨论

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的问题主要有静脉炎、套管阻塞、局部渗漏、套管针脱落等。为减少或者消除这些问题的发生,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做好穿刺前准备 首先做好个人准备,调试心理状态,不要受孩子哭闹和家长表情态度的影响,为了取得家长的配合,一定要做好解释工作,这样做有利于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操作过程中要沉着冷静,对自己充满信心。根据患儿的年龄及血管粗细选择合适型号的静脉留置针,仔细检查针尖是否畅通、带钩或弯曲,针芯是否易于退出,并确保针栓与软管部分无漏液、漏气。操作者应选择适当的位置姿势,并使患儿处于舒适体位,以便于操作固定和成功穿刺。

3.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穿刺前,用75%乙醇与2%碘酒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范围应超过敷料面积,防止细菌逆行进入血管造成感染,待皮肤晾干后方可贴上敷贴,敷贴汗湿或褶皱严重时应予以更换。若取头部行静脉留置针,需用酒精润湿局部头发后剃净,再用络合碘由内向外穿刺点皮肤进行消毒。留置期间,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每日碘伏消毒,封管及再次输液前应仔细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热痛、渗血、渗液等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拔除,并根据患儿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3.3 妥善固定 因小儿普遍较为好动,皮肤娇嫩敏感,易出现阻塞、扯脱及软管打折等问题,直接影响到留置成败与留置时间的长短。穿刺成功后,用无菌棉签将穿刺部位及周围皮肤擦干,再粘贴透明无菌敷贴,使穿刺点与空气隔离,再用绷带环绕并重叠3 ~5cm,以固定留置针柄及针体,同时避免留置针肢体活动过度,注意观察渗漏情况。穿刺部位的松紧度以能放入一个小手指为宜,过紧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过松起不到固定作用。临床上发现有留置针敷贴导致患儿皮肤红肿、破损现象,易引发感染,对此要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宣教,提高他们保护留置针的意识,让其注意对患儿留置针部位的保护,避免患儿抓、挠留置针部位,穿刺部位注意防水,当敷贴出现卷边、被污染或绷带脱落时及时通知护士处理。

3.4 熟练掌握封管技术 肝素是一种以硫酸化的糖胺聚糖为主要成分的抗凝剂,在体内外均能延缓或阻止血液凝固[4],目前已作为留置针封管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研究结果显示,125U/ml 浓度的肝素盐水封管,留置时间的最佳7d 中通畅率可达90%[5],且不会对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造成明显影响。我科于患儿输液结束后,采用125U/ml 肝素盐水正压封管,用一次性注射器缓慢推注3 ~5ml 肝素封管液,当封管液剩余1 ~2ml 时,以边推注边退针的方式拔出针头,从而确保留置针管充满封管液[6]。

总之,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视在使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针刺部位及静脉有无感染,保持局部干燥,防止反折和局部触抓。如发现套管阻塞、外渗、肿胀、皮肤发红时应立即拔出留置针,更换穿刺部位。并加强巡视,睡眠时避免压迫和摩擦,每日输液前后均需检查套管针是否在位,输液时更应严密观察,以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1 张晶,赵丹丹,李德丽,等. 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09,7 (30) : 1476-1477.

2 杨清清,李素芳,秦尚够. 浅谈影响小儿浅静脉套管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13 (2) : 18-19.

3 张琳,司联晶,白玉萍. 不同液体渗透压及封管方法对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 (19) :1759-1760.

4 朱亚红.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J] .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 (5) : 1063-1064.

5 舒泽蓉. 留置针肝素封管液浓度对肝硬化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J]. 现代护理杂志,2003,9 (1) : 10.

6 林春秋.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运用的护理体会[J] . 西南军医,2007,9 (1) : 30.

猜你喜欢

肝素套管输液
大宇弃置井ø244.5mm套管切割打捞作业实践与认识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具有腐蚀坑缺陷的套管强度评估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颈枕输液袋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跟管钻进用套管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