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3-08-15谭亿平高焕清陈志远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核工程核技术核电

谭亿平,高焕清,陈志远

(湖北科技学院 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当前也只有高校能够培养大批量的社会所需的人才。因此高校在核电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扮演了办学主体角色,同时也是核电行业和政府的服务者。高校如何培养训练有素的实践型人才,这关系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实验教学是高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教学中培养合格人才的中心环节[1]。本文以湖北科技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为案例,借鉴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的经验,结合学校的教学改革思路,构建具有地方院校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

一、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新的清洁能源的迫切需求,核电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对培养大量的高素质核工程与核技术应用研究型人才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2]。特别是随着核电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的辅助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高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已经由以前单纯的“技术型”发展为现在“研究型”和“技术型”,仅仅是“技术型”已经不能够满足核电发展的要求了,还要特别注重学生个人发展潜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在技术研究领域的突破。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培养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学生的现状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大一段距离[3]。

二、湖北科技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根据咸学院教[2010]20 号文件,我们将实验教学平行于理论教学,又与理论教学相互融合,因此我们这次的实验教学体系相对与以前的任何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有以下区别:

(1)对实验教学设定28-32 学时每学分,针对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独立开设于其对应的实验课程;

(2)根据文件要求该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了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考核大纲),将考核指标进行分解制定详细的考核指标,是学生的实验成绩有依据,得出的实验成绩更加合理化,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实验课上混学分的现象。

(3)根据学校相关文件要求,有实验课老师根据学科的前沿发展和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每年至少申报一个创新设计性实验,并且作为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立项,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将实践课程体系的内容按基础实践技能、专业实践技能、创新实践技能三个模块进行系统规划。要改变理论课和模拟训练代替实践教学的现状,建立起既依托理论教学,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使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套,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且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以此提升本科专业实践能力的内涵。

三、湖北科技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具体组成

针对湖北科技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特殊性,我们构建的实验教学体系主要定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构建公共认知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应用实验、核科技创新实验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公共认知实验针对核专业低年级学生和非核专业学生开设的,主要通过核电虚拟漫游软件的三维模式来了解核电站的模型结构及反应堆换料过程等等,参观加速器厂房及其工作环境,使核专业学生入校开始,就对专业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尽早确立专业学习兴趣和目标,加深非核专业学生对核专业的了解,有利于消除恐惧。

专业基础实验目前主要包括《核物理与辐射防护实验》、《核电子学实验》、《辐射化学实验》、《能谱测量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等实验课程,目的是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核辐射理论、测量方法、防护方法、常规仪器设备,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

专业应用实验包括《辐射剂量与防护》、《核电多功能模拟仿真》、《核电数据仿真实验》、《辐照加工实验》、《放射化学实验》、《核工程与核技术课程设计》等实验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专业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培养学生面对专业应用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科技创新实验以教师以及外聘专家主持的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为背景衍生或学生根据专业与兴趣自主命题的适合本科生的试验研究工作,基本得到了省级或校级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经费的支持,学生借此机会接触到了更多更深的专业问题,并且能提出具有创新性、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积极进取的科研精神。

四、总结

实验教学面广量大,必须花功夫,下气力才能取得实效。特别是我们作为一个新开专业,建立的实验教学体系还需要不断的健全和完善,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1]钱小明.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144~146.

[2]秦钢年,黄大明,卢福宁,吴泽骏,廖庆敏.构建适应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101~104.

[3]屈国普,郭兰英.核物理与核技术专业的核物理实验课程的现状及改进[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99,(5):239~241.

猜你喜欢

核工程核技术核电
张宇蔚:民用非动力核技术的“领跑者”
“核工程材料环境老化机理与服役性能评价”专刊主编 张乐福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2020年核电活动安排
大业主模式的在建核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
影响核工程安装工作的几点因素探究
核电链接
身边的核技术
扬帆破浪 砥砺前行
——庆祝国防科工局核技术支持中心成立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