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等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进路

2013-08-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政治

柯 维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90后大学生作为一群独特的群体,他们思想活动具有独立的多变性,既保留着个体间的相同性也存在着个体间的相异性;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推进,迫切要求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业务实践能力的教育管理工作。这项艰巨的任务自然就落到辅导员的肩上,而作为高等院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辅导员将义不容辞的肩负着这份职责。然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并不久远,目前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高等院校学生思政工作机制和体系,因此在这错综复杂的新形势下,加强高等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

一、高等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

(一)辅导员队伍缺乏专业化

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的主要从事的工作内容是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身心教育和学习就业。因此,高等院校的辅导员在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前提下,还需要具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化理论和实践能力,才能真正担负起辅导员的职责。由于目前社会对思政人才一般强调的是综合素质,对相关专业要求不高,从而忽略了辅导员的思想政治职能,使一些不具备辅导员素质、党性不强和能力一般的人员“被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导致他们缺乏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专业素质和能力,难以服众也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高等院校的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基础薄弱

高等院校是职业综合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学校,因此对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要求比较高。它的职业性是指辅导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学习和培训,通过严格的考核等帅选机制,让受训辅导员的职业资格达到要求,使得他们长期保持辅导员这一职业的相对稳定性。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是高等院校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由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十分讲究工作方法和效率,使得辅导员工作压力变大;又因工资待不高、职业前景模糊,高等院校的许多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满意度不高,而把它当成一种过渡性职业,为实现转岗而疏于工作,难以进行深入细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之有效的日常管理,造成了辅导员队伍的高流动性、低稳定性,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三)辅导员工作缺失比较严重

在学校的教与学多方面工作来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较繁琐,可以说是距无巨细,主要包括思政教育、学生学习和就业等方面工作,其中思政教育始终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线,有时是通过学生党建和团建等形式实现,有时是围绕日常班级教育管理与服务活动中展开。如果学校对辅导员工作的责权分不清,甚至把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关的教学等工作都推给辅导员,将对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致使他们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更加的无序,辅导员们也就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生理论的学习与提高,更谈不上“因材施教”了,造成辅导员工作“缺位、虚位、错位”。

二、新形势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新进路

在新形势下,来自多元化文化、网络、就业、社会、家庭、经济等影响和压力的共同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另一方面也使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新形势导致的学生工作的新变化要求辅导员队伍建设要适应这种变化。

(一)信息网络化的普及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信息网络化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信息传递和接收系统。当前,90后大学生基本是“电脑迷”,也是网络技术的践行者。作为一名辅导员不能处在“世外桃源”或不食人间烟火,要顺应当前的社会的变化,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并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我们要找准做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和立足点,用积极、健康的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用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提高学生信息识别能力;其次,建设好学院网站,开设学生工作专栏,利用网络这个现时代的教育平台,规范网络道德,培养积极、健康、科学的网络文化,并充分发挥电脑网络在学生工作中的服务功能、教化功能和管理功能,向学生传输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励和引导。

(二)学生人生观的变化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在一定程度下,人们的人生观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加上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学生自我意识成为了主流意识,使得团结协作的精神严重缺失;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普世价值”观念里的优胜劣汰的竞争体制、就业形势的严峻,增强了当代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中的功利性,却缺少了传统文化的奉献精神;学生中实用主义意识增强,在学习和生活上表现出强烈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也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学生理想精神的缺失。在面对这种扭曲的人生价值观念,辅导员的工作就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有的放矢做思想工作,在工作过程当中必须强化“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倾听学生心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观念和需求,找好教育引导的切入点,使学生在多元复杂的价值取向选择中,把握自己追求崇高。

(三)教改对当下的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高等教育是上世纪90年代新兴的教学模式。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市场竞争格外激烈的环境下的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诸多的教育工作中,就业与创业教育必然成为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专职辅导员对社会发展十分“感冒”,势必影响学生的就业和政治思想工作。因此,新形势下要求辅导员要时刻了解国情,加强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教育,使学生树立牢固的职业道德准则,规范职业行为,同时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紧紧抓住教育教学每一个环节,适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调动和整合有关在育人方面积极的资源优势,实现综合育人的功能。

三、完善机制,促进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

近几十年来,高等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其数量配置、职责定位、身份待遇逐渐得到明确,管理模式、岗位培训正步入正轨,但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个长期的任务。

(一)良好的选拔机制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前提条件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贴身棉袄”,他们的良好素质、合理的结构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高等院校应本着“优化结构”的原则,在人员选拔上严把入口,合理配置,保证辅导员队伍具有较高的素质。一是提高辅导员的选拔标准。在选拔辅导员时,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选拔标准公开化、具体化、规范化。不仅要强调应聘者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能力,而且需要具备与应聘工作相匹配或相近的专业背景。二是规范辅导员的选拔法定程序。选拔招聘人员牵扯各方的切身利害关系,需要工作的透明化是十分必要。因此,坚持公开招聘、择优聘用的原则,对应聘者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准确测评,以实现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正规化的管理。三是拓宽辅导员选拔途径。选拔出德才兼备的辅导员是学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

为此,在选拔前期的工作要做全面的评估工作,避免低效率低民主的选用。笔者认为,首先可以考虑从教育心理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中招聘,其次也可以从退休的党政人员中择优返聘辅导员,同时可以在现任专职教师中选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优秀人才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以弥补辅导员的数量不足。

(二)加强辅导员队伍培训是高等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始建立于上世纪50年代初。伴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高校的辅导员工作越来越被重视。对此,高等院校为了规范学生管理工作,纷纷结合各校学生实际工作不断加强辅导员的培训,以更快的速度提高政治辅导员的整体素质。一要加强相关业务培训。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培训资源和条件,定期对辅导员进行系统培训,以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政治素养和各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成为懂教育、懂管理的专业人员;通过定期举办辅导员工作例会,总结老辅导员的工作经验,启发思路,共同提高。二要抓紧进阶培训。可以通过名师引领工程、专家讲座和其他形式,重点培养一批辅导员骨干,然后让骨干们“就地开花”。同时,在培训过程中,积极总结经验,积累案例。亦可以鼓励和推荐优秀辅导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在职进修有关心理学、教育学,尽快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的学位层次和理论水平。

(三)科学的考评机制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

我国要科学发展,需要科学的机制。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性的思维可以说是高校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和目标。

(四)高校应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创新

首先,鉴于目前高等学校对教师的工作考核、职称评定等采取的以论文为主导的量化考评考核制度不利于教师进行探索创新、去培养创新人才,笔者认为高校应采用动态综合的评价机制。建立让广大教师醉心于学术工作的机制,让教师定位、专注于学术,学校应建立有利于高等人才在学术框架内成长、走学术发展的激励制度。要探讨大学教师的身份定位,摈弃对优秀人才奖励的“奖官提拔”做法,形成优秀学术人员脱颖而出和广大教师醉心于学术工作的机制。在制度设计上要能让教师在自己的学术轨道上得到更好地发展,而无须借助于外力。向专业人员和行政人员提供平行有效的学术生涯和管理生涯“双梯阶”发展道路,建设精干、高效、专业化的管理队伍,提高工作效率。现在从上到下实行的学校体制改革就是遵循这种原则,行政岗位和教师岗位分离,使教师专心于教学,行政人员为教师服务并管理教学。同时还执行严格奖罚制度以激励广大教师专注于学术,相信这种改革有效地实施以后,会在很大程度上改观现在大学中存在的众多不和谐现象。

总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角。要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鼓励高校教师致力于创新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1]粟丽历.创新型人才培养中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J].中国人才,2010,(6).

[2]蒲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6,(9).

[3]赵飞.武大公布全国首份“90后”大学生调查报告[EB/OL].http://www.xinhuanet.com/chinanews/content_14609805.htm,2008-10 -10.

[4]哈斯金斯.大学的兴起[M].王建妮,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