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入党前后思想变化规律研究
2013-08-15张嘉薇
张嘉薇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 20162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步发展,大学生党员在高校中的影响与作用越来越大。在学生党员队伍不断扩大的同时,相应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层次不齐,一部分同学盲目追求入党,入党前的表现与入党后的表现相差甚大。所以了解当今大学生党员入党前后各方面表现的变化,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的同时注重党员的入党后继续教育是当今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非常必要而且紧迫的课题。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党员发展现状
截至2011年6月30日,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党员总数为305.8万人,学生党员占学生总数比例为 13.2%,有较大幅度提高,学生党员年均增长已超过 12%。全国高校已建立81311个学生党支部,形成“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高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工作格局。各高校普遍按照要求,在3名学生党员以上的本科班级、硕士专业、研究院(中心、所)设立党支部,同时还积极创新支部设置方式,探索在学生社团、学生公寓、学生社会实践服务队等成立党小组,实现了党组织对学生群体的全覆盖。
二、大学生党员入党前后的思想和表现对比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12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85.5%的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表示赞同,近八成高校学生表示有入党愿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将入党作为大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各个高校也在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和发展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制度,严格大学生党员的发展,保证党员质量,但在这个过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些同学出现了入党前表现优秀争取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但加入党组织后不思进取,自认清高,骄傲自大,歪曲了入党的初始动机和目的等情况,这就需要了解当今大学生党员入党前后各方面表现的变化,掌握其中的规律,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一)思想表现
思想表现是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最为重要的部分,一般分为两种方式,一个是通过上级组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考察,了解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思想动态。另一种是入党积极分子或党员通过递交思想汇报,定期用书面形式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自觉地争取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的一种方式。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理论时只有43%的同学主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深度还不够,11%的同学没有学习的意识。而入党后理论知识学习主动性明显得到了加强,56%的同学主动学习,对党的先进理论和知识也更加渴望。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调查中,学生的入党动机各显不同,13%的人是为了长辈的期望,4%的人为了以后更好的找工作。而对预备党员与党员的入党动机调查中显示,65%的人是自己的强烈愿望,父母要求的占12%,经同学或老师建议的占 10%,随大流的占到了13%。而在递交思想汇报方面:学生党员在入党前经常递交思想汇报的占73%,偶尔或仅在组织要求才进行思想汇报的分别占25%和2%,学生党员转正后对党组织进行思想汇报情况调查,经常进行思想汇报的占18%,偶尔或仅在组织要求才进行思想汇报的分别占 10%和 32%,此外没有进行思想汇报的占40%。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在加入党组织以后,只有不到的学生党员自愿向党组织进行思想汇报,大部分学生党员没有这种自愿的意向,这与入党前的态度有了巨大变化,没有发挥思想汇报的作用,甚至有部分同学只是应付式的抄一些思想汇报上交党组织。
(二)学习情况
学习是大学生的核心任务,作为党员,在学习上更加勤奋刻苦,这才能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和带头作用。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入党后学习态度更加端正,85%的同学都取得过各类奖学金,英语和计算机等过级情况明显提高,从入党前的 16%到入党后的 84%,说明入党对学生有激励和鞭策的作用。但是,也有少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马虎,成绩不理想,甚至还有挂科现象,这部分同学约占8%。作为学生党员学习成绩至少要保持中上水平,并尽可能帮助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否则无法起到党员应有的带头作用,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当然也不能只看学习成绩好而忽略其他方面表现如何.要坚决破除唯“学习成绩”观。
(三)工作能力
作为学生党员要有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勇气,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社会工作和活动。听从党组织的安排,自觉履行党员义务,主动承担党支部、团组织、学生会、班级的工作,密切党组织与广大学生之间的联系,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大学生党员在发展时大部分都曾经担任学生干部的。
(四)群众关系
学生党员和同学们朝夕相处,周围的同学往往通过他们的为人处世和日常表现了解党组织,党员形象直接影响着同学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信任感。通过调查大部分学生党员经常乐于助人,履行了自己的职责,超过的党员都能做到帮助他人,将近的党员偶尔帮助同学,极少数的党员对于同学的困难漠不关心。但也有的党员在入党前积极主动,入党后就懈怠下来,没有原先的热情和动力,面对问题开始找理由和借口为自己开脱。
三、大学生党员的成长规律
大学生党员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党员,他们年轻、追求与众不同、性格鲜明、个性张扬、接触社会信息量大、情感丰富、有个性,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和价值观的重构,他们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党员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长期性的问题,通过对大学生党员的调查,发现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也存在潜在的规律。
(一)多面共存规律
现在的大学生党员大多都出生在90年代初期,成长在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在由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的过程中,原有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受到了冲击,但在旧有体制瓦解崩溃之时,新的价值体系却并没有随之完全建立,因此虽然经过家庭、学校、社会的长期教育,以及入党过程中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大学生党员成长中多面共存的特点并没有随着入党而消失,只是在特定的场合体现的选择略有变化。
第一,奉献性与功利性共存。所谓的奉献性与功利性共存是指大学生党员在对自己严格要求,为身边的人服务,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日常工作讲求奉献牺牲的同时,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他们的身上依然具有这个时代大学生自身十分重视物质利益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多关注自我目标的实现,考虑问题较为实际的特点。无论是入党积极分子还是之后成为正式党员,他们在决定自己日常行为时,往往并不是时时、事事从一定的信念、原则或价值尺度出发,而是倾向于从自身实际利益出发,因而,其思想、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功利化特点。
第二,社会性与个体性共存。社会性与个体性共存是指大学生党员较其他普通同学有着更为强烈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能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党和国家的意识和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取得协调与统一,在急难险重的情况下能很好的起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同时,作为“90后”的他们,个性张扬, 我行我素,总是根据自己自身实际利益进行判断和选择,根据自己的追逐的目标来发展自我的个性,根据自我的态度转移偏好。“他们崇尚个体自由,关注个体发展,对政治既关注又冷漠,对金钱既追求又鄙视,对社会生活中的丑恶现象既深恶痛绝又事不关己,对理想信念既深深眷恋又信心不足。”
(二)主动性增强规律
主动性指的是大学生党员在对待各项事务上的态度更加积极。大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已经对党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大部分大学生党员都是在刚进入大学后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通过各级党校的学习、考试以及党组织的考察最终确立为发展对象。这个过程中,每个入党积极分子都能意识到自己身份上发生的转变,为自己确立明确的目标,按期递交思想汇报,主动承担一些工作,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但其对理论的学习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写思想汇报时很多时候都是简单的抄一些理论,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责任意识也较为模糊。但正式入党之后,通过支部各种活动的开展和其他党员的帮助,他们潜意识里会增强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特别是理论学习层面上更为主动,能够以学生党员的身份开始思考一些问题, 思想汇报内容更为深刻。除此之外,他们在肩负着考察、介绍新同学入党任务的过程中,对待事务更为严谨,主动关心党内的活动与事务。可见,大学生党员主动性在不断的增强。
(三)动力缺失规律
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前将加入党组织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希望自己早日达到标准,实现这一目标。在这种力量的推动下,大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在学校积极表现自己,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学习成绩是决定入党积极分子是否能够入党的重要部分,因此绝大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在学习上刻苦努力,将拿到奖学金作为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参加班级和学校的活动,展示自己的多项才能,让同学充分的了解自己;勇于承担工作任务,任劳任怨,乐于奉献,用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察。入党之后,他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虽然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现实表现中可以发现,相比入党前的积极表现入党后很多党员产生了懈怠的情绪,对自己的要求有所放松,特别是涉及自身利益的方面表现更为明显,追其根源在于入党后学生党员实现了入党这一目标,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动力,这一方面与我们组织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大学生党员自身的目标定位有关。
[1]徐姣.“8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成长规律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
[2]谢心怡,喻刘艳,陈罗俊.大学生党员入党前后表现变化研究——以长沙高校为例[J].社科纵横,2011,(6).
[3]吉泓冰.试析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4]叶宏玉,郭钊德,屈琳琳.切实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再教育工作[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5).
[5]萧莉.加强大学生入党后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4).
[6]刘峰.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
[7]王水平,张修祥.当代大学生入党后教育管理缺失的成因及其对策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