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介语僵化现象与高职英语教学研究

2013-08-15陈颖宇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二语母语句型

陈颖宇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江苏 张家港 215600)

1.引言

中介语(inter-language)作为二语习得的重要特征,已经成为语言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中介语是指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native language)与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之间的语言体系,它以母语为出发点,逐渐向目的语靠近。中介语理论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从二语习得者的心理出发,结合语言环境,为研究二语习得开辟了全新视角。本文从中介语僵化理论入手,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策略来应对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僵化现象。

2.中介语僵化理论概述

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于1972年首次提出了“语言僵化”(fossilization)这个概念。Selinker最初把僵化定义为“语言僵化现象是指学习者的中介语中,总会出现一些其母语的表达方式、规则和次系统,无论学习者的年龄大小,无论学习者得到多少关于目的语的解释和指导。僵化的结构作为一种潜在的语言表现,反复出现在中介语的运用中,尽管认为它似乎已被消除。” 后来,Selinker 和 Lamendella(1979)进一步发展了僵化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在掌握目的语语言结构的所有层面之前,中介语学习的永久性停止(无论是否真正完全掌握)。”

僵化的特征出现在中介语的各个层面,包括语音、语法、语义、词汇、句法和篇章等层面,学习初期的英语提高很快,学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语言僵化”,僵化现象就像进入了高原期,使得英语学习始终处于和目的语相关的中介语中,停滞不前,使其语言能力不能达到本族人的同等水平。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很多大一阶段的学生就出现了僵化现象,这种僵化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阻碍了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尽管很多学生的状态只是暂时性僵化(temporary fossilization),但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语言水平会永久处于某个中介语阶段,从而发展成为永久性僵化(persistent fossilization),英语能力无法提高。

3.中介语僵化的成因

3.1 Selinder对中介语僵化成因的归纳

Selinder 将僵化现象产生的心理原因归纳为五个方面,即母语迁移、培训迁移、学习策略、交际策略、目的语过度概括现象。母语迁移和目的语过度概括都属于“语言迁移”现象,即学习者习惯将已有的语言规则运用到其它语境中。培训迁移引起的错误大体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缺乏正确的语言形式的输入和语言材料的使用不当;另一方面,教师某些不正确的语言表达和教授会使学习者的中介语形成语言错误。学习策略的表现形式是将目标语简化或泛化,使学生把一些语言规则当做普遍性的规则加以运用,从而引起僵化现象的发生。交际策略表现在学习者会采用回避、简化或替代等交际策略去克服交际中存在的困难以达到交际目的,一旦长时间使用简单句子结构,学习者容易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难以达到目的语水平。

“语言迁移”被Selinder 看成是引起“僵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母语的思维方式会严重影响二语的学习效果,尤其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而言,很多时候二语的输入和输出在潜意识里都依赖于母语的帮助,很容易将母语中的一些习惯表达迁移到中介语中,这种负迁移会导致错误出现,延缓语言进步的速度。学生长期生活在汉语的环境中,母语文化的影响渗透到语言的方方面面,固有的思维方式很难改变。对于很多学习不够努力的高职学生而言,学习策略很容易选择回避,回避使用英语中的难点句型,交际策略倾向于选择简单口语化句型,这些因素都会形成语言使用方面的僵化。

3.2 Krashen 对中介语僵化的假设

Krashen 从认知的角度对僵化现象的形成归纳如下:目的语输入数量不足;输入质量不适;情感过滤器;输出过滤器;目的语语言变异形式的习得。 Krashen不主张学习者过早地使用目的语,认为学习者说的能力要等到学习者通过充足的语言输入,不再依靠母语就能够形成系统之后再加强,否则一些不恰当的表达就会僵化。

高职学生目的语输入数量明显不足,学生普遍勤奋度不高,除了英语课堂上被动地学习英语,其它时间几乎不再接触目的语,缺乏目的语输入环境必将会导致语言僵化。而且有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还有排斥目的语学习的心理,拒绝语言的输入及输出,使得语言僵化现象更为严重。

4.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相应策略

中介语僵化是二语学习中无法避免的,把僵化现象作为一个潜在的认知心理过程来研究,而不只是单纯的语言运用的结果,是应对这个问题的关键。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我们要重视中介语僵化现象的影响,采用多种策略和手段来应对中介语僵化,使学生能够重新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稳步提高英语水平,逐步从中介语向目标语迈进。

4.1 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

丰富的语言表达来自于深厚的语言积累,要想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取得长足的进步,离不开持之以恒的语言知识积累。课堂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英语的词汇、句型及语法知识的积累。

词汇的积累要注意多复习。布置学生需要掌握的英语词汇要不定期的抽查,这样可以督促学生勤复习。词汇抽查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可以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词汇游戏。比如填词游戏、单词接龙、猜单词(根据英语描述)和编故事(用所给词汇)等,这些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单纯的单词默写效果要好得多,每周设计一到二次词汇活动,对之前学到的词汇进行复习和巩固,可以令学生印象深刻,从而很好地掌握该词汇。同时,教师也应适当进行一些词汇类知识的辅导,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构词方法,指导学生科学地记忆单词。课堂实践证明运用复习—巩固—指导—再记忆这样一种模式进行词汇积累效果显著,能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句型的积累要注意多操练。英语是形合语言,因此在英语表达中有很多固定句型搭配,这些搭配可以令句子表达更加地道,而学生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常常会在句型表达上出错。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并尊重母语迁移规律,采用对比教学法来使学生对英汉句型结构有较清晰的认识,然后通过大量的操练来真正掌握句型的用法。口头操练可以采用造句的形式,先学生评价,再教师评价,针对造句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纠正并给出正确例子。书面操练可以采用翻译的形式,同一句型可以同时设计中翻英,英翻中两个类型,有利于学生进行英汉两种语言差异对比,习得句型。

语法知识的积累要注意多练习。语法知识是实现准确的语言表达的前提,错误百出的表达即使再流利也令人费解。教师讲授语法知识点的时候,提高学生避免或减少类推错误的意识,把母语所带来的负迁移(干扰)转化为正迁移(促进)。对教授的语法知识点要指导学生勤练习,练习题可以采用选择、填空等多种形式,从各个层面来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点。

4.2 创设优质的语言输入环境

Krashen(1982)认为,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获得大量的处于i+1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只有这种输入才是最佳语言输入。从教育科学的角度看,以输入带动其他学习行为完全符合学习规律。输入的质量决定输出的质量,因此,为了减少僵化的产生,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个优质的语言输入环境。

一方面,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保证输出目的语的准确性。教师对自身要严格要求,课堂环境下的目的语讲授要严谨,正确,保障学生的语言最佳输入。

另一方面,合理利用教材内容,为学生选择可理解性输入素材。教师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有清晰的概念,教授的内容难度要适合学生,因为只有学生吸收语言输入中可理解的语言成分,习得才能产生。超过或低于可理解性输入难度的材料,不能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除了考虑难度因素,应尽可能选择一些趣味性、时代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习任务更具挑战性。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使呈现的内容多样化,再适当选用一些原汁原味的英文材料,使学生尽可能多途径地接触目的语,增强对目的语的敏感度。

4.3 恰当地运用交际策略

英语课堂中不能过分强调交际教学法,只片面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会忽视了学生语言形式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当目的语知识不足的时候,学生就会运用不正确的语言进行交际,教师如果不进行纠正,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僵化。因此语言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师生互动,对于学生的语言表现教师要给予正确的语言反馈和指导。

Vigill& Oiller(陈慧媛,1999)认为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或学习者)与听话人(主要是对目的语掌握较好的人)之间存在信息交流,包括情感和认知方面的信息。肯定的情感反馈与肯定的认知反馈会鼓励说话人继续使用同样的语言形式或表达,而肯定的情感反馈与否定的认知反馈一方面可鼓励说话者继续言语表达,另一方面可促使其对自己的语言形式或表达做出相应修正。因此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应更多地采用肯定的情感反馈与否定的认知反馈,给予学生积极地评价,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语言结构,丰富语言表达,从语音到句法,从语法到文化对英语语言系统进行全面的掌握。

4.4 注重文化融合

语言是文化的物质载体,语言都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交际过程,它不可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而文化具有本身独有的民族性和传承性,缺乏相关的文化知识,语言就会生涩难懂,不知所云。文化也是二语习得的关键,制约着二语的学习过程。语言的理解和交流都依赖于目的语文化,不然不能真正掌握语言的意义。

因此,外语教学中要融入文化教学,逐渐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感知能力,去理解和适应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缩小对目的语的心理距离,这样才能不断向目的语接近。教师可选用和教材内容相关的一些英美文化进行介绍,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相关文化素材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比如电影、音乐和时尚等,可以进行一些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不断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了解跨文化差异,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5.结语

二语的习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而中介语僵化现象的研究必会随着对二语学习探讨的深入不断拓宽,丰富的理论能给教学实践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只有了解并把握了语言学习规律,才能让教学实践更加科学、合理、有效,从而完善课堂教学。

[1] Selinder L. Interlanguage[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72.

[2] 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Pergman, 1982.

[3] 陈慧媛. 关于语言僵化现象起因的理论探讨[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

猜你喜欢

二语母语句型
母语
典型句型大聚会
母语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