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获得性甲型血友病1例

2013-08-15孙黎飞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血友病获得性凝血酶

李 铭,孙黎飞,明 汇

患者,女,77岁。因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e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升高10 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 d因外伤在外院行右股骨内固定术,术前查APTT、PT、TT、Fg均正常,术后出现 APTT渐进性升高,最高 APTT达89.7 s,给予补充冷沉淀效果欠佳。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否认有血友病家族史。入院辅助检查:血WBC 7.91×109/L,RBC 1.97×1012/L,Hb 64 g/L,PLT 469×109/L,肝肾功正常,风湿、免疫正常,APTT 74.8 s(22-38),D 二聚体 2.4 μg/ml,FDP 6.08 g/L,PT、TT 正常,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FⅧ:C1.5%,FⅧ抗体阳性,FⅪ、Ⅸ抗体未检出,故诊断获得性甲型血友病,给予地塞米松15 mg,1次/d×5 d冲击治疗,并同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200 ml×5 d,复查各项指标逐渐改善,2周后复查Hb 108 g/L,APTT、FDP均正常。随诊至今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获得性甲型血友病多发生于60~80岁老年人,与之相关的最常见疾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次为围生期发病,恶性肿瘤、药物反应、皮肤病,手术也是引起获得性血友病的原因之一。本文患者检查结果与之相符,考虑导致该患者获得性血友病的可能原因为手术。其治疗以控制出血和清除抗FⅧ:C为主,本患者单独应用糖皮质激素亦取得良好效果。故及时诊断、及时治疗能降低其病死率。

猜你喜欢

血友病获得性凝血酶
获得性指状纤维角皮瘤验案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磁珠固定化凝血酶的制备及其在槐米中活性化合物筛选中的应用
51例血友病患者家庭注射调查分析
BRCA2回复突变与卵巢癌获得性铂类耐药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甲型血友病的护理1例
以运动迟缓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肝脑变性2例报道
血友病患者健康状态评定
羊血凝血酶制备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