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周恩来外交思想

2013-08-15马彦丽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五项原则和平共处外交

马彦丽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濮阳 457000)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的总理兼第一任外交部长,是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早在建国前夕,就和毛泽东一起致力于新中国外交方针和基本政策的制定,建国以来所有的重大外交活动都是周恩来亲自实践或直接指挥的,在新中国外交中周恩来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他不仅有外交家的头脑、胸怀和风度,更富有外交家的独特魅力,他那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和独具特色的外交风格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征服了世界,征服了时代,就连敌人也不得不为之折服,其光辉的外交思想很值得我们去进行深入学习的和发掘。

周恩来坚持处理外事活动一定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要受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发展了列宁关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和平共处的思想,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主张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都应享有独立自主的平等权利,反对霸权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等。周恩来丰富的外交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建国初期,我国在外交上面临许多困难,在两大阵营冷战对峙的情况下,美国对中国采取了经济上封锁、政治上敌视、军事上威胁的政策,影响了一大批国家,使中国在外交上陷入困境,中国该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才有利于更好地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呢?周恩来指出,坚持独立自主是我国制定外交政策、处理国际问题的出发点。即在政治上不允许任何外来干涉,坚决维护民族独立,反对霸权主义;经济上不依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这也是新中国外交同近代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早在1949年11月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就对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官们讲到,我们不能像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屈辱的跪在地上办外交,而是要采取主动,无所畏惧的搞外交。在同外国友人的谈话中,周恩来也经常谈到要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要独立自主地建设自己的家园;在各种大型国际会议上,周恩来也总是申述我国的独立自主政策,旗帜鲜明地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力主国与国之间恪守平等互利的原则。每遇有损国家独立和主权的言行时,总是予以坚决的反击。例如,1971年,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之前派遣的先遣组代表黑格,在周恩来总理会见他们时,口出狂言,歪曲事实,无中生有地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是保护中国的独立和生存能力,从而掩盖了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的事实,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强烈不满,当即反驳:中美谈判应放在平等的基础之上,而不是让美国来保护中国。任何国家决不能依靠外力维护维护其生存和独立,否则,只能沦为别人的殖民地或保护国,中国在近代已经有过深刻的教训,迫使黑格进行道歉。由此可以看出,周恩来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是非常坚决的。由于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和政策,使得新中国拥有较大的战略选择空间。独立自主政策已成为中国外交的基本思想和政策,至今仍在指导我国的外交工作。

第二,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1953年年底,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第二年,周恩来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在中印、中缅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普便遍准则。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再次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并写进亚非国家《关于促进和平与合作的宣言》。周恩来在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同时,也指出,五项原则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只有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才能和平共处;只有保证互不侵犯,才能在国际关系中创造和平共处的条件,只有保证互不干涉内政,各国才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适合自己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才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技术、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五项基本原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在中美和解的历史进程中,周恩来一直坚持只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平等协商才能达成谅解,只有坚持五项原则,中美关系才能健康发展。50多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许多国家所接受,并被国际组织确认为当代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历史已经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不仅是20世纪最伟大的理论,还将影响21世纪以致于人类的整个未来。

第三,坚持以“求同存异”的方针作为中国处理国际关系各种矛盾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方法。美国作家斯诺在其著作《旅华岁月》中高度评介周恩来的外交成就,他这样写道:“周恩来是天生的外交家,他毕生的事业就是如此。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他的基点在于联络,在于寻找共同基础与连结的纽带。”周恩来就是一位非常善于在尖锐的矛盾中求同,善于在适当的条件下存异的处理难题的外交艺术大师。周恩来常说,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可能没有差别,应当通过相互接触,沟通彼此思想,努力寻求双方的共同点,避免和减少分歧,求同而不是立异。早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针对有些国家代表污蔑共产主义,指责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制度等就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之间有无存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在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者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的发言,拨正了会议的方向,促使了万隆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是周恩来求同存异思想的又一光辉典范。中美两国多年的敌视和对抗不可能在短短的一周内消除,比如双方在国际关系、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双发存在巨大的分歧,将双方分歧明白表述出来,才是最真实的反映,它向世人表明,中美双方的会谈是真诚的。对于存在的分歧,目前虽不能解决,但至少表明双方对此已达到了一致看法。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是周恩来求同存异思想的成功运用,显示了这一伟大外交思想的生机和活力,为推动中美关系的缓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周恩来总理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在中国处理对外关系中不断地得到继承和发展。比如邓小平同志关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一国两制”构想,以及针对我国与一些邻国存在和海域划界争议和岛屿归属问题上提出的“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都是对周总理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四,见机而作,后发制人,细水长流等外交策略和外交技巧。周恩来特别善于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结合外交实践,提出一套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外交策略和外交艺术。例如,“见机而作,当行则行”主要讲的是抓住时机的重要性。机会稍纵即逝,一定要牢牢把握,当没有机会时,要有耐心,而当条件成熟机会来临时,要善于把握,不要错过良机。周恩来就是这样一位善于发现时机并能捕捉时机,迅速打开局面的高手。1969年在华沙文化宫举行的南斯拉夫时装展览会上,发生了美国驻波兰大使追赶中国驻波兰代办并表示愿意同中国代办会晤的事件,消息传到国内后,周恩来马上拿着电报向毛泽东主席报告说:“找着门道了,找着门道了,拿着敲门砖了。”第二天一早,周恩来就迅速回电,反应之快,使美国政府感受到了中国政府是愿意同它打交道的,从而使中断两年多的中美大使级会谈开始恢复。中国政府从尼克松上台后,对美国传递出的每一个消息都进行认真的分析,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的反应,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外交部长的周恩来始终是处于第一线的。正是这一系列的试探、反应,反应、试探的过程,促使中美双方都了解了对方的意图,加强了双方改善关系的决心,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周恩来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那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和独特的外交风格是中国人民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进行深入的学习。改革开放后,新一代领导人邓小平纵观国际形势发展,把握时代特征,继承和发扬了他的外交思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实现中国现代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为目标,及时调整、发展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创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新的形势要求我们要加大对周恩来外交思想与风格学习和研究,特别是最近两年,我国在某些岛屿归属和南海主权问题上,由于某些大国的干涉面临着较大的外交困境,更要求我们对周恩来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对外经济关系等方面思想进行研究与分析,以便更好地适应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1]裴坚章.研究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

[2]米镇波.周恩来与大国关系变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3]刘泾山,等.周恩来外交艺术[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五项原则和平共处外交
诗书画苑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从和平共处到合作共赢——中国国际法治观的认知迭代
角 色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简论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现实意义
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集中体现了主权、正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