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应论角度分析微博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
2013-08-15纪旻琦
纪旻琦
(1.西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2;2.上饶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0)
作者系西南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上饶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己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人际沟通(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交往中重要的一部分。网络语言在网络环境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也越来越强烈地冲击着传统语言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语言生活。美国网站Twitter的信息传播方式被引入国内,微博就此诞生。微博即微博客 (Micro Blog)的简称,是一个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工具飞快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整个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语言的简洁性,发布平台的多元化,操作的方便性,交互信息的实时性等优点使微博风生水起,迅速凝聚规模庞大的用户群体,成为网络时代人们的新宠。中国微博开通两年六个月后,用户人数已接近3亿人。据悉,在2012年1月23日,微博超过Twitter,创下最高流量纪录(每秒3.2312万条信息)。
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交流也变得日益频繁,英语在中国的普及,英汉语言的接触而出现了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即:以汉语为主,夹杂着英语的语码转换现象。这种汉英语码转换通过微博的传播日益流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言语和交流方式。微博中现的汉英语码转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因而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本文以语用学中的顺应论作为理论框架,结合于国栋提出的语码转换的顺应模式对微博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以新浪微博网页中的汉英语码转换作为语料,探索语码转换现象的顺应性。
2.语码转换和顺应论
根据Wardhaugh(2000)的定义,语码是指人们用于交际的任何符号系统。语言、言语、方言、俚语、混杂语甚至是隐语都可称之为语码。一般来说,一旦一个人开始讲话就必须选择一种具体的语言、方言或者语言风格,即一种具体的语码。语码转换,即两种或多种语言变体的转换。作为语言文化和跨文化交流的普遍现象,国内外许多学者已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下了定义,其中被经常引用的则是Myers-Scotton(1988)的定义: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语码转换不拘数量,可以仅仅是一个词或几分钟的谈话;转换的语码,可以是没有谱系关系的另一种语言或同一语言的两种语体”。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现象一直以来都受到语言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他们从不同的方向对语码转换进行研究,其中包括社会语言学、语法学、心理语言学、会话分析和语用学这几个方向。前四个方面都是传统的研究方向,各有侧重,但都不够全面深刻,也不能够令人完全信服。近年来,语用学家把语码转换纳入了自己的研究范畴,给这一现象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较有代表性的是Jef Ver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
1999年,国际语用学学会秘书长 Jef Verschueren在他的最新专著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语用学新解》)里面提出了 the theory of adaptation(顺应论)的观点,他认为,语言使用实际上是人们不断地对语言作出选择的过程,Verschueren 在该书中指出,“使用语言一定包含了交际者做出一系列连续的选择,而这类选择既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没有意识的,这不仅是由于语言本身内部环境所导致的,也是由于语言外部原因促成的。”语言选择由语言使用的三大特点为前提组成 即语言的变异性,协商性与顺应性。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这三者之间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语言只有具备了变异性和协商性,其顺应性才成为可能,没有变异性和协商性就没有顺应性的内容。从语言的顺应性出发,维索尔伦介绍了顺应论的四个分析维度,分别是对语境因素的顺应,语言结构选择的顺应,顺应的动态过程和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程度。
基于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于国栋 (2000) 提出了英汉语码转换的顺应模式。这一模式旨在回答 “交际者为什么要进行语码转换”这样一个问题。该模式把语码转换看作是一种具体的语言选择。他认为语码转换的过程就是一个语言使用者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从各种资源中不断做出选择的顺应过程,从而最终接近或达到交际目的。语码转换是建立在顺应原则上的一种语言行为,其意向主要是为了顺应语言现实(linguistic reality)、社会规约 (social conventions)和心理动机(mental motivation)。因此,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就是把语码转换所顺应的具体对象划分为三类: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顺应语言现实是就语言本身而言,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动态地顺应着语言事实,选择何种语码和如何进行语码转换,使交际顺利成功。顺应社会规约,主要是顺应社会的文化、风俗习惯、行为准则等,回避一些社会性的禁忌。顺应心理动机是指在交际过程中顺应交际者的心理动机。
3.微博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的顺应性分析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网易微博是中国的主流微博服务,其中以新浪微博的影响力最大,截至2012年12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超5亿,用户每日发博量超过1亿条,横跨两岸三地和新马地区。在中文里微博一词经常用以特指新浪微博。 因此本文选择新浪微博作为语料库,基于于国栋的语码转换顺应性模式,对所搜集的汉英语码转换的语料进行了归类,分析。主要从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心理动机三个方面来解读微博中的汉英转码现象。
3.1 汉英语码转换是对语言现实的顺应
“语言现实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是参与语码转换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语言成分和语言结构;第二,是这些语言成分和语言结构与其他语言相比所具有的特征和属性。因此,对于语言现实的顺应就包括了这两方面的顺应。”顺应语言现实是由于词汇的可及性程度(availability of vocabulary)决定的如果某个思想或概念只存在于一种语言中而不存在于另外一种语言中或者在另外一种语言中没有相应的表达的时候,就会出现语码转换或语言借用的现象。
汉语和英语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有其独立的语法体系和专业术语。由于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在两种语言互相接触时,就必然会出现语码转换现象。
(1)《泰坦尼克号》3D/IMAX3D加长版中文特辑!4月10日国内上映!14年后,牵着挚爱的手,一起重温经典吧~!
(1)中使用“3D/IMAX3D”而进行的语码转换正是顺应了语言现实。人们在交谈中使用“3D/IMAX3D”来代替中文里的“立体影像/最大影像”。IMAX是加拿大的IMAX集团所研发的一种巨型银幕电影,它的直译即“最大影像”,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
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这个词用英语IMAX3D来表示比用“最大影像”一词更能精确地达意并为人们所接受。
(2)人人上的童话风一发不可收拾。而且这种类似的流行风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再次感叹汉语的强大和中国人民日益上升的创造力!!!比 facebook上那堆老外天天传的各种party照内涵多了!!!
由于受到西方社会各种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多追求时尚潮流的年轻人,喜欢开 party,其活动方式不仅仅是吃饭,还有唱歌、舞会、游戏等之类的活动,并且这些活动也逐渐成为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文里与“party”相对应的词应该是“聚会”或“聚一聚”,但一提到“聚会、聚一聚”多是指大家一起吃饭,似乎除吃饭外很少再涉及其他活动。英语的party无法准确的在汉语中找到对等词语,为了顺应汉英语义不对等词汇,博文采用语码转换的方式,直接使用英语词语。带给人们一种活力四射、激情飞扬、多姿多彩的感觉。
(3)小天使在后面follow我,我要不要急刹kiss她一下
Kiss的意思是亲吻,这句话里面的 kiss是追尾的意思但是中文的追尾和这句话kiss的意思并不能等同,因此这句话中出现了直接用英文单词kiss来表达追尾意思的现象。
3.2 汉英语码转换是对社会规约的顺应
语言使用者都是生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中的人,所以他们的言谈举止无不受到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的制约和影响。对社会规约的顺应是指语言的使用者在考虑到某个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时所采取的尊重态度而使用转码的语言现象。顺应社会规约有时可以说是顺应全社会共有的道德准则,避免对社会禁忌的侵犯或造成社会性的尴尬。
微博信息具有公开性和超强的传播性。为了顺应社会共有的道德准则,用户在发布信息前一般都会对某些不合乎规约的词句进行修正,这样虽然合乎了规约,但也可能产生意义不明的现象。为了表达出同样的意思,便选择了转码这种较为折衷的方式。这种极为重要的顺应规则在微博中不胜枚举,在此我们仅列举几个加以说明。
(1)大自然才是最牛B的艺术大师!!!
(2)太TMD的萌了啊!
(3)今晚身边的人不在就我一个人——怪可怕的——要去WC怎么办?
例(1)(2)中如果直接用牛逼,他妈的这类粗俗的词就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因此通过语码转换牛 B,TMD,避免对社会禁忌的侵犯。例(3)中为了避免说出“厕所”一词,使用了语码转换,这样符合了社会规约使话语委婉,既传达了信息,又顺应了社会规约。一举两得。
3.3 汉英语码转换是对交际者心理动机的顺应
对心理动机的顺应,又可称为“主动顺应”,即交际者为了实现特定交际目的而采用的积极主动的交际策略。对在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的心理过程可以影响他们对不同语码的选择,讲话人或听话人用语码转化来达到自己表达的特殊效果 语码转换可以帮助交际者实现更多种类的心理动机。比如:趋吉避讳,制造幽默,表明身份,缩短心理距离以及直接或者间接拒绝等。
(1)整个场面我要 Hold 住!!
中午喝粥的时候噎住?? NO FASHION..要面无表情.我整个场面我 HOLD 住!!
“hold住”一词来源于2011年8月9日的《大学生了没》中,一位名叫miss lin的网友以夸张另类的造型、一口做作的英语、扭捏妖娆的姿态向大学生们介绍什么是 Fashion。其极度夸张搞笑的表演震撼了所有观众,miss lin的口头禅是“整个场面我要Hold住”,导致“hold住”一词红遍网络,在英语中,“hold”有拿、抱、握住、顶住、控制、掌控等意思。“hold住”就是指面对各种状况都要控制把持住,坚持,保持住,要充满自信,从容地应对一切。“要hold住”也有给力、加油的意思。
Hold 住这个词已经成为了网络流行术语。仅新浪含有“hold住”的微博就已经超过10万条。大家在网络聊天中都喜欢穿插这个单词以达到某些幽默诙谐的效果。
(2)我快die了……homework 这么的多……这个年代的teacher还有没有person性对于一些凶祸或是涉及人们生命健康的词汇,人们往往会出现趋吉避凶的心理。这句话中涉及了中国了避讳的“死”字,为了趋吉避讳,“死”字被die代替。
4.结语
微博中的汉英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的特殊语言现象。它是微博发布者为顺应语言事实、社会规约、心理动机而采用的交际策略。但是以上的分类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既有区别又互相关联。语言使用者在交谈的过程中,是动态地顺应着语言现实的。语言使用者不断进行语言选择,从而接近或者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此外,任何语言的表达都是与社会的发展及说话者的心理因素密不可分的,处在网络这个非传统交际方式的环境下,汉英语码转换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的载体,在微博平台上所展现的语用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1]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London Amold,1999.
[2]于国栋. 英汉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J]. 外国语,2000,(6).
[3]于国栋,何自然:语码转换研究评述[J ]. 现代外语,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