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内涵的哲学考察*

2013-08-15王瀚林

关键词:阶层中国梦中华民族

王瀚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党委宣传部,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

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传承着一百多年来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彰显着中国人民的跨世纪梦想,“中国梦”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然而,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谈论“中国梦”,研究“中国梦”,实现“中国梦”,最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还是如何完整准确深刻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这个问题具有基础性和前提性。如果这个问题不弄清楚,就不可能真正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共同奋斗。

一、对“中国梦”内涵主体的考察

研究“中国梦”,第一位的就是要对“中国梦”的主体进行考察,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规范着“中国梦”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属性,这是“中国梦”的本质和灵魂,离开了这些带有本质属性、带有方向性的东西,“中国梦”就没有了灵魂,因此很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考察。笔者认为,“中国梦”至少应有以下几个层次的含义:第一,“中国梦”的主体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使得“中国梦”具有区别“美国梦”和其它梦的属性,这个主体有如下特定的内涵:(1)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国,这就突显了“中国梦”是人民的梦。(2)它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规定了“中国梦”是社会主义的梦。(3)它是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国家,这就规定了“中国梦”是56个民族共同的梦。第二,“中国梦”的主体指的是中华民族,“中国梦”指的就是中华民族的“梦”。这个“中华民族”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1)这里的“中华民族”以华夏民族为种族,它包括中华大地上的中国人,也包括移居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不可把那些加入居住国的国籍成为华人后裔的海外华人排除在“中华民族”之外,他们仍然属于中华民族的范畴。(2)这里的“中华民族”以炎黄二帝为始祖,它反映中华各民族儿女以及海外华人都以炎黄二帝为祖先、祖根,尽管民族学和历史学已经证明华夏民族并非单一祖先,而后人都一直把炎黄二帝作为中华民族始兴和统一的象征便是有力的证明。(3)这里的“中华民族”以中华文化为纽带。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都以中华文化为自己的文化。因此,“中国梦”就是“同种”、“同根”、“同文”的中华民族的梦,是包括海外华夏儿女在内的全体中华民族共同的梦。第三,“中国梦”的主体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它包括以下内涵:(1)它是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党。(2)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党。(3)它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的党。(4)它是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的党。这些界定规定了“中国梦”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所追求的目标的内在一致性,规定了“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间内在一致性的关系,规定了“中国梦”与共产主义理想和目标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第四,“中国梦”的主体指的是“中国社会的各阶层”。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当代中国主要有十大社会阶层,这些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因此,“中国梦”指的就是上述十个阶层群众共同的梦,它不是哪一个阶层或几个阶层独有的梦。这个界定规范了“中国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五,“中国梦”的主体指的是“中国每一个公民”。宏大的国家梦也是具体的个人梦,“中国梦”,最终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梦想汇聚而成。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些都是“中国梦”最富生命力的构成,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高度融合在一起。这个界定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正如《共产党宣言》表述的那样,“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对“中国梦”内涵的立体考察

“中国梦”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梦,而是一种特定的、整体性的思想意识、价值追求和目标指向的高度融合统一,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努力奋斗的共同理想。内涵与形式具有内在统一性,丰富的内涵也必然通过相应的形式体现出来,因此“中国梦”的形式也具有多样性,对“中国梦”必须进行全方位的理解。

第一,从“中国梦”的内涵来看,有以下八个层面的内涵:(1)经济内涵。随着“中国梦”的实现,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城乡发展更加协调,科技创新能力更加强劲。(2)政治内涵。随着“中国梦”的实现,民主的范围和途径将不断拓展,民主的内容和形式将不断丰富,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将进一步凸显。(3)国防内涵。随着“中国梦”的实现,我们的国防更加强大,强大的国防也将支撑“中国梦”的实现。(4)文化内涵。随着“中国梦”的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和世界影响力不断提升。(5)社会内涵。随着“中国梦”的实现,人民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切实解决,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持续增加,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不断完善。(6)生态内涵。随着“中国梦”的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均衡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资源节约利用,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降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7)法治内涵。随着“中国梦”的实现,法治的权威真正得到维护,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真正得以实现,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真正得到保证。(8)人文内涵。随着“中国梦”的实现,个人的奋斗与民族的发展得到统一,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每个人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真正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上八个层面的任何一个或几个要素,虽然都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都不是“中国梦”的全部内涵,这八个层面可能还有其他内涵的完美组合,才是“中国梦”的完整内涵。到此,我们可以作一个小结,“中国梦”从它的政治内涵来讲,既是我们的国家走向民主富强繁荣和谐的国家梦,又是中华民族更加团结进步平等和谐之梦,也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的个人梦,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梦,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共产主义事业向前推进并更加接近成功之梦。

第二,对“中国梦”表现形式的考察。笔者认为,“中国梦”至少有以下四种形态:第一种形态,“中国梦”是一个要达到的目标,具体讲,就是要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就是要紧紧坚持这个目标不动摇。第二种形态,“中国梦”是一条通向目的地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这条道路,使中国连续30多年保持近10%的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30倍以上,也正是这条道路,让我们十年间构筑起一些西方国家近百年才完成的基本社保网,不到20年里就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超过70%的贡献,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切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坚持在这条通向光明的道路上走下去,直到最终目标的实现。第三种形态,“中国梦”是一种实现目标的精神。“中国梦”植根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精神为中华儿女构建了永久的精神家园,为各族同胞提供了牢固的价值认同,为每个国人注入了强烈的家国情怀,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些都是这个“梦”的重要内涵,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凝成这样的精神。第四种形态,“中国梦”是一种战无不胜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就是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集起来的力量,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形成这样的力量。有了这种力量,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它给人们以希望、信心和向前发展动力,正是这种力量,使我们赢得了革命年代战争的胜利,赢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赢得了改革发展的辉煌,也正是这个力量,将成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三、对“中国梦”内涵的动态考察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绝对静止和永恒不变的东西,静止只是相对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不仅仅是量的增加和减少;而且也包含着飞跃和质变;事物运动的根源主要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于其自身所必然包含的矛盾性。首先,从事物内在发展变化的规律来讲,“中国梦”的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特定的含义。“中国梦”包含着中华民族各个时期的共同理想,但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中国近代在遭受世界列强侵略而不能自保的历史背景下,“强国富民、救亡图存”成为“中国梦”的主要内容。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提出实行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民生主义。毛泽东确立的新民主主义道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文化和国防的现代化,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过渡到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经历了和将要经历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小康生活到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一个阶段到又一个阶段的实践行程。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梦”的两个相互联系而有所区别的阶段。其次,从认识主体来讲,我们是在现在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基础上来认识“中国梦”的内涵的,必然会受到我们所处的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随着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会随着自身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和丰富。比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从二位一体到五位一体,我们党就经历了一个认识发展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二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思想。1997年10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要求,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由二位一体到三位一体的转变。2005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把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提出来,初步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思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把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向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的转变。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我们对于“中国梦”的内涵的认识也会随着实践的推进而发展和丰富。最后,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来讲,“中国梦”内涵的变化也会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方面具有自身特定的内涵,一方面还与世界发展水平有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检验标准有很多,但有一点,这个复兴是在与世界力量的对比中进行检验的,世界发展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中国梦”实现目标具体检验标准的变化。我们现在讲要建成现代化国家,这并不是说建成现代化国家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不是恢复中国历史上曾经的盛世,而是要走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前列。如果我们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定位为“建成现代化国家”,那么,我们在发展,发达国家也在他们现在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我们实现了现代化,发达国家可能会实现更高级的现代化。因此,“复兴”的目标不仅是实现现代化,而是走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前列。因此,“中国梦”的具体内容会随着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而作具体的调整,“中国梦”是否实现是在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比较中确定的,而不能离开与世界的联系孤立地去谈“中国梦”。

[1]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解读中国梦[J].松州学刊,2013,(3).

[2]人民日报评论员.同心共筑中国梦[EB/OL].http://blog.sina.com,2013-05-18.

猜你喜欢

阶层中国梦中华民族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跻身富裕阶层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