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沈阳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为例
2013-08-15鲁晓
鲁 晓
(沈阳大学 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1)
高等音乐教育是对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音乐师资的培养教育的神圣职业,对传承发展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任重道远,对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至关重大。毋庸置疑,建国60多年来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不断发展,并对基础音乐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但同时还存在着与当前高师音乐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亟待解决。笔者以沈阳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为例,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旨在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提供一点参考。
一、现状与问题
1.生源质量下降
高校招生时,因音乐艺术类的专业比较注重专业成绩,其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低于普通高校,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往往较差,这是不争的事实[1]。特别是在招生规模扩大后,一些高考出现“故障”的考生,抱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相对好入取的想法,经过几个月的突击努力,就能较为容易地考上普通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音乐教育院校已经成为“低分考生的收容所”,总体上看,这些学生知识面窄,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差,有些学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对集体里发生的事不闻不问;有的学生优越感极强,难与他人沟通,也难融于集体。而与其他专业相比,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以及音乐知识接受能力和悟性往往都比较弱,给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时也成为学生完成学业的“瓶颈”。
2.课程设置、知识内容陈旧
有些音乐专业教材多年没有改变,有的虽作修改,但没有实质变化;缺乏专门师范音乐教育的统编教材,多数使用专业音乐院校教材;个别教师一味地向专业音乐学院看齐,以演奏家、歌唱家、理论家为终极目标培养学生[2-3]。由于专业基础课内容不够宽,相互之间联系不紧密,开设的专业课程不尽合理,带有较大的盲目性,经常因人设课,而不是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需求来开课,脱离高师教育专业的自身特点,严重制约学生素质的提高[4]。
3.师资力量薄弱
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目的的实现。造成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扩大教育规模,造成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5-8],一些水平较差的新手加入到高师音乐教师队伍中来;另一方面是教师课时量增加,部分教师备课不认真,上课马马虎虎,应付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不够关心;部分教师本身的素质较低,专业能力不高,科研能力不强;部分教师不从自身找原因,而经常抱怨目前音乐学的试题过于简单,如今学生的素质太差等。师资力量的薄弱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学生偏科严重
入校后,相当一部分学生抱着“60分万岁”的想法,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目的不明确,有的学生重专业课,轻理论课,偏科严重,既达不到“一专”,也谈不上“多能”,更谈不上“综合素质”,体现不出师范作用,无法胜任教学。比如有的学生钢琴成绩很好,但进课堂却不能伴奏;有的学生自己上舞台可尽情发挥,而进课堂不能张口教学生唱歌;有的学生歌唱得很好,可钢琴水平有限不会即兴伴奏,只会弹一个C 调的歌曲,对变化调性及转调弹奏,无能力完成只能清唱。学生严重的偏科甚至有的连既定的学习计划都很难完成,直接影响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
5.忽视教学实习
教育实习是培养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使其能尽快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检验高师课程设置、教学效果,推进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9]。高师音乐教育的实习以往安排在大学四年级下半学期,而那时许多学生不是为考研准备,就是为落实工作而四处奔走,根本无心顾及,更不用说高质量的完成教育实习。由于部分学校平时缺少与中小学的密切沟通,对实习重视程度不够,实习经费不能按时到位等,实习的学生音乐教育能力较低,实习学校不愿意接受实习生,使教育实习陷入了“实习学生送不走,带队老师下不来,中小学容不下,实习部门管不了”的尴尬局面,致使实习形同虚设,仅限于到中小学参与几堂音乐课,学生的专业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根本没有达到教育专业的目的。
6.学生学非所用,就业率低
以上种种,造成高师音乐教育既达不到音乐院校所要求的“深度”,也达不到师范院校所要求的“广度”。大多数学生毕业时既竞争不过专业音乐院校学生考不进国家专业音乐团体,又因为缺乏基础音乐教育的技能,许多学生不得不选择与自己所学毫无关系的专业就业,最终没有成为音乐教师。还有的则因无法适应中学音乐教师的工作而改行,学非所用的结果造成了高师音乐教育人才资源的浪费,与其他专业相比,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也偏低。
二、改革与实践
针对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存在的具体问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高师音乐教育的管理经验和对沈阳大学音乐学院(以下简称“沈大音院”)音乐教育专业进行改革的实践体会,谈谈如何提高高师音乐教育的几个具体做法。
1.调整教学计划,合理配置课程
根据专业和学科特色调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知识结构。加强基础课的建设,扩大专业技能课的知识面,突出师范性,培养学生从教能力。坚持“三个统一”即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和音乐教育规律的统一;多元化音乐教育与中国音乐教育的统一;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统一。
增加教育课程门类时数,加强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夯实学生基础。比如增加专业选修课种类:意大利语语音、复调常识、重唱与表演唱、声乐教学法与文献纲要、钢琴即兴伴奏、钢琴教学法与文献纲要、手风琴、配器常识器乐选修、民乐合奏选修、音乐表演、和声学、歌曲创作、论文指导、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美学基础、音乐艺术管理、电脑音乐应用基础、形体训练、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多声部音乐分析与习作等多门专业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专业必修课开设乐理与视唱练耳、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多声部音乐分析与习作、声乐(通俗)、合唱、指挥基础、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等。总之,课程的设置不以专向为主,而需全面发展。
2.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素质
(1)加强教师内涵建设。“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使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胜任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应鼓励师生参加省和国家的各类音乐专业大赛,为他们提供对外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建立举办音乐会制度,定期举办个人音乐会和一年一度的全校新年音乐会。师生同台献艺,既展示其演唱、演奏水平,又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为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制定科研奖励政策,将结构工资余额及部分创收经费用于教师科研奖励。为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可组成老教师和青年教师“一对一”对子,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为提高教学水平和音乐技能,定期开展教师优秀课评比和专业基本功大赛,建立教学研讨活动和教师互相听课制度,促进良好学风和教风的形成。
(2)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在狠抓对现有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应注重人才的引进工作。沈大音院先后引进国家一级和二级演员,其中有的曾荣获戏剧“梅花奖”,有的曾荣获舞蹈大赛“桃李杯”大奖,有的是影视表演艺术家等,这些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增强了师资力量,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3.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就业率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外,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余时间,全方位、多渠道的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实践活动。这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在课堂教学中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还提高了学生演唱(奏)技巧。弥补了学生钢琴合作演奏作品训练较少,钢琴即兴能力的训练较少,我弹你唱、你弹我唱、自弹自唱的教学内容也不足。数年坚持的结果使沈大音院培养的学生基本满足了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学的需要,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就业率明显提高,毕业生走上岗位后普遍受到欢迎。
4.强化教学实践环节
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越来越多的音乐师范院校所重视。
不断改善教学实训条件。目前,我院拥有独立教学楼一座,占地9 800平方米。琴房132间,各专业实训场馆有:影视基地、形体教室、合唱排练教室、MIDI教室、数码钢琴教室、通俗演唱室、管弦乐排练室、民乐排练室、理论课教室等40余间,还有一个小型音乐厅,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
加大实践力度。艺术实践从第2学期开始到第7学期止,每学期90学时,共计540学时。为保证毕业实习180学时质量,加强了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力度。沈大音院成立合唱团、交响乐团、民乐团、舞蹈团、现代流行乐团等音乐团体,要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每人参加1~2个音乐团体。同时每位学生每学期要有两次登台演出的机会,使学生的技能技巧及合作配合的能力得到提升。
5.开放办学,艺术惠民
开放办学并制定艺术惠民常态的活动机制,即在每个月第一个星期五,举办公益性的古典室内乐系列音乐会,从春之声、夏之夜,到秋之歌、冬之旅,目前,已举办了32场。每周六上午在我院的358教室,推出“星期爱乐大讲堂”学术公益活动,请26位专家学者介绍音乐创作、理论、表演等知识。这些活动扩大了学校影响,得到了社会认可。
6.实践成果
2012年6 月在全国第三届大学生短剧小品大赛中,小品《把幸福给你》荣获表演一等奖;在辽宁省高等艺术院校民乐展演中,器乐合奏《檐·雨》同时荣获表演和创作金奖;在辽宁省音协第三届民乐比赛中,《民乐五重奏》荣获表演金奖;在第十二届沈阳大学生文化节中,大学生合唱团演唱的《颂歌献给党》获优秀奖;在辽宁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管弦乐合奏《我的祖国》、舞蹈《腾飞》、民乐合奏《黑土歌》均荣获一等奖;民乐合奏《黑土歌》荣获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2012年4月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周赛中,沈大音院学生的小提琴齐奏《桑巴》获表演奖;在辽宁电视台2012年《百姓春晚》中,沈大音院的小提琴齐奏《北方有佳人》参加了演出。另外,与沈阳音乐学院、大连大学一道承担了辽宁省教育厅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全部演出任务;2012年11 月又成功承办了沈阳市音乐界喜迎十八大歌曲演唱会。
三、结 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沈阳大学音乐学院坚持高师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力争突出师范特色,为国家培养出适应基础音乐教育学的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和创新型人才。
[1] 鲁晓.高校音教专业教学现状分析[J].音乐生活,2012(4):48-50.
[2] 徐凡.对目前师范类音乐本科生生源质量普遍不高的几点看法[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S1):258-259.
[3] 王瑗瑗,薛涛.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初探[J].美与时代,2004(4):50-51.
[4] 李荣.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与改革[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150-153.
[5] 胡晓伟.试论新课程与本土文化的建构:以高师音乐课程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169-171.
[6] 王瑗瑗.领会高师音乐教育目标的变化,有效实施课程改革[J].美与时代,2009(7):下半月:83-84.
[7] 姚莉莉,王晓平.宏观视野下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3):101-104.
[8] 侯新兰.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改革与实践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9] 费明湘.论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改革[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5(4):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