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研究述评——基于近五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2013-08-15张溁麟康凤云
张溁麟,康凤云
(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普世价值”研究述评
——基于近五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张溁麟,康凤云
(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近五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普世价值”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人类社会是否存在“普世价值”、“普世价值”的理论表达、“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等。学者们对“普世价值”是否存在问题的争论,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在“普世价值”理论表达的争论中,应当避免过于政治理论化的倾向并扩大其学术讨论及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在“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者关系的争论中,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与普世价值的关系;应充分认识“普世价值”的现实意义,并深化对其研究。
普世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述评
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南方周末》发表评论称“中国政府以切实的行动,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兑现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以来,国内学者掀起了一场关于“普世价值”的大讨论,学术界对“普世价值”问题的研究也开始蓬勃兴起。时至今日,这场讨论仍在继续。笔者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截止到2012年11月)发现:就数量而言,以“普世价值”为关键词的期刊文献共有1200多篇,其中核心刊物以“普世价值”为关键词的文献有500多篇,相近主题硕士论文14篇,而以“普世价值”为研究内容的学术专著目前只有一本①汪亭友的《“普世价值”评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就研究的视角与维度而言,当前学术界主要是从政治学、伦理学、哲学、文化等几个视角对“普世价值”问题进行研究。为了方便研究,本文的研究范围主要以学术期刊为主。文章对不同学者争论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述评,对更进一步认识“普世价值”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人类社会是否存在“普世价值”
人类社会是否存在“普世价值”这一问题是学者们争论最多,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关于这一问题学者们的分歧较大,总结起来可分为以下三种观点:
(一)人类社会根本不存在“普世价值”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价值是历史的、具体的、有阶级性的,没有永恒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值。“普世价值”的基础是抽象的资产阶级“人性论”,世界上只要还有阶级和阶级斗争,就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时代、所有国家和民族的“普世价值”,因此“普世价值”是个伪命题。宣扬“普世价值”的目的就是为了颠覆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推行资本主义。此观点主要以官方主流媒体为代表,声势浩大。
周新城认为,一些人鼓吹的“普世价值”实质上就是西方价值,这些人关于“普世价值”的论断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他们所说的“普世价值”并不真正是“普世”的,而只是一部分人的价值观念;也就是说,价值是历史的,而不是永恒的、不变的;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没有普遍地适用于一切社会的永恒价值[1]。
汪亭友认为,从哲学角度来看,所谓价值,就是指客体对于主体的效用或意义,这个判断的主体是人,而不同的人对同一客体的主观判断的结果是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或相对。因此,他认为不同的阶级、民族、宗教信仰者对具体的价值认同与评判有很大的差异,自然也就没有适用于一切时代与一切人的“普世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普世价值”或“普适价值观”其实是虚假的概念,是一个伪命题。[2]
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认为,价值总是具体的、社会的,而不是永恒的、不变的;价值观念的内容、人们价值判断的标准,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因此,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没有普遍地适用于一切社会的永恒价值。[3]
(二)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普世价值”,只有相对的“普世价值”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对是否存在 “普世价值”持辩证的看法,他们既认为“普世价值”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坚持“普世价值存在”这个命题只能在某种层面上成立,即没有绝对的“普世价值”,只有相对意义上的“普世价值”。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较少,而且他们中大多数都认为:中国要融入世界,就应当接受某些政治含义不强的“普世价值”,而对于政治意识形态层面的“普世价值”则应当坚决摒弃。
庄友刚、崔苏妍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在人的自然规定性方面,人类存在着共同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承认“普世价值”的存在并肯定其意义;就人的社会性存在而言,人类没有普遍的共同性,在这样的意义上,历史唯物主义反对“普世价值”的存在。[4]
李战奎认为,从哲学价值观的角度看,在同一个历史时期,事实上又存在着人类普遍的共同基本价值。这是由于地球上的人类因为属于共同的物种而有共同的尺度,这种基于人类个体之间共同点的普遍价值,是自有人类开始就存在的。因此,可以说,事实存在着人们共同认同的价值理念,但这种价值理念是历史的、相对的。[5]
(三)人类社会存在“普世价值”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人类社会存在“普世价值”。“普世价值”就是人类共同追求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正义、博爱等。这些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价值共识和理念在古今中外都具有普遍适用性,它们是全人类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此观点多以民间报刊、杂志和网络为载体,同意者人数也较多。
汤一介从文化的维度指出,我们在反对“普遍主义”的同时,不能否定文化中有“普世价值”。“普世价值”是说,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之中可以有某些相同或相近的价值观念,而这些相同或相近的价值观念又往往寓于特殊的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之中。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在各个不同民族文化中存在着“普世价值”的因素。[6]
李德顺认为,从人的存在之普遍性视角去观察可以看到,普遍性的价值不仅存在,而且是随时随地发生着的。地球上人类的众多个体之间,必然有着很多共同的价值尺度。总之,如果以人的存在为价值的根基,以主体尺度来理解价值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那么就会毫不犹豫地承认“普世价值”的存在。[7]
二、“普世价值”的理论表达
“普世价值研究”是价值问题研究的延伸,其本身也存在着理论表达的问题,学术界对“普世价值”理论表达的争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普世价值”是一种政治表达
大多数学者认为,宣扬“普世价值”的典型舆论具有鲜明的政治指向性,它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我国的西化、分化战略,它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而是一个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问题,因而是一种政治表达。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较多,代表目前学术界的主流态度。
冯虞章认为,近几年来,宣扬“普世价值”的舆论比较集中在民主、自由、人权和私有化等问题上,这是国内外某些势力打着“普世”旗号,把他们那一套全盘西化的主张和要求塞给我们,企图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手段,这里触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方向问题。[8]
刘书林认为,当前思想舆论界争论的“普世价值”问题不是一个纯学术问题,而是一个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问题。“普世价值”思潮的政治实质是企图改变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方向,按所谓“普世价值”即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改造中国的政治制度。[9]
包毅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实现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目的,利用“普世价值”进行新的意识形态渗透与颠覆,妄图削弱和淡化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而控制人们的精神和道德,为最终实现其在中国的“和平演变”创造条件,因而“普世价值”的宣扬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10]
(二)将“普世价值”划分为多层面进行研究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不同层面的“普世价值”研究表达的内容和实质不同,因此应将“普世价值”划分成不同的层面研究,而不能将其混为一谈。
郝立新认为,人们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存在着大众话语、学术话语和政治话语这三个层面。从大众话语层面看,“普世价值”这个词先是由学者们推出去的,然后逐渐成为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大众媒体的话语。从学术话语层面看,有学者在讨论“普世价值”问题时,不一定有什么政治意图,而主要是从学术角度加以讨论。在政治话语层面,则应当警惕和重视宣扬抽象的“普世价值”。[11]
牟永生认为,作为当下学界热议的问题之一,“普世价值”具有十分丰富的意蕴,与价值自身的内涵和特点的复杂性直接关联,“普世价值”至少具有元价值、人本价值和责任价值三个层面。[12]
刘士文认为,“普世价值”在三个层面有不同的含义:政治层面指西方主导的民主、自由、人权模式;学术层面指民主、自由、人权等理念;生活层面泛指一切对人类有益的东西。[13]
(三)“普世价值”是一种事实表达
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普世价值”是全球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而是一种事实表达,持这种观点的学者目前较少。
李民认为,“普世价值”实质上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成果,是客观存在的,因而是一种事实表达。他针对一些学者提出的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入的看法指出,“普世价值”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普世价值”能够促进中国的发展。[14]
高尚全认为,否定普世价值,要害在于它否定了改革开放的合理性、正当性和合法性,也否定了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对“普世价值”的贡献。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展望说明中国改革开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也是具有‘普世价值’的人类文明在中国的开花结果”[15]。
(四)“普世价值”本身是合理的,但其说法有误,必须纠正
马德普认为,“普世价值”这个概念是建立在价值领域中的普遍主义这种错误理论基础上的一个言说,为了避免它带来的混乱和危险,也为了还原价值现象的本来面目,我们应该放弃价值问题上的这种言说方式,改用不易造成混乱和误导的言语。比如我们可以用“基本价值”、“核心价值”、“共享价值”或“共识价值”等概念,来代替“普世价值”概念。[16]
汤一介认为,我们必须把“普世价值”与文化的“普遍主义”区分开来,在强调各民族文化的特殊价值的同时,我们应努力寻找人类文化中“普世价值”的因素及意义。[6]
以上所述并不是简单的概念游戏或无谓的咬文嚼字,而是不同思维方式和不同实践效果的重大差异[17]。只有通过纠正话语层面的错误,理清“普世价值”与“普遍主义”、“基本价值”等之间的关系,我们才能够正确地表达“普世价值”的内涵,从而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三、“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
在“普世价值”研究兴起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普世价值”的关系也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关键性问题。关于它们之间关系的争论,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一)两者之间并不是完全不同或对立的,它们之间既有共同点又能相互通融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以其独特的视角认为“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并不是完全不同或对立的,它们之间既有共同点又能相互通融。
王远启、邓凌认为,不能因为“普世价值”提出的社会背景是资本主义,就武断地认为它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普世价值”作为人类的共同价值,应淡化阶级和社会背景。在全球化时代,民主、自由、法治、人权乃至公平正义、和而不同等“普世价值”,已经成为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在尺度。社会主义可以将“普世价值”囊括在内,并以适当的方式加以改造和超越,“普世价值”经过适当的理论重建,可以纳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18]
郭明俊认为,“普世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者并不是完全不同的或对立的,它们之间既有共同点,又能相互融通。因为,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必须顺应时势,贯彻和体现整个时代的价值诉求和价值趋向,因此必然包含着普世性和超越性的一面。[19]
冷超、王建光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很多和“普世价值”相同、融通的地方。具体而言,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其自身问题,其中某些问题也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再从道德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的民族精神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也体现了“普世价值”中全人类对和平以及诚信原则的追求,这也是两者相互融通的一面。[20]
(二)认为二者完全对立,非此即彼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两个产生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完全对立的概念,讨论二者的关系问题涉及意识形态的斗争,而宣扬“普世价值”就是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或“中国模式”。
冯虞章认为,国内外某些人宣扬的“普世价值”说,具有极强的政治企图,这是一种混乱而错误的观念,是同党的基本理论相悖的,也是违背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为了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同时,还必须注意那种把“淡化意识形态”宣扬为“普世价值”的主张和倾向,认清它的严重危害,清除它的影响。[8]
刘书林认为,“普世价值”思潮的政治实质是企图改变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方向,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澄清“普世价值”问题上的是非,揭示“普世价值”观的政治实质,抵制和制止“普世价值”思潮的泛滥[9]。
郝立新认为,“普世价值”问题在政治层面上带有很强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也有很大的迷惑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旗帜鲜明,要认清“普世价值”问题的实质,对在政治上用“普世价值”来推行西方价值观念、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企图,我们要旗帜鲜明地予以抵制和反对。[11]
四、对“普世价值”问题争论的几点思考
综上所述,近五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于“普世价值”的研究,思想解放,各抒己见,不同观点激烈碰撞,学者们从不同层面和视角,运用不同方法阐明了各自对“普世价值”的看法。这些研究对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正确看待“普世价值”,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但是笔者认为,有一些问题值得继续追问和深入思考。
(一)对“普世价值”是否存在问题的争论,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
关于“普世价值”是否存在的问题,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但在这场争论中有两种极端的观点令人担忧:一种认为普世价值是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国家与民族的价值,其极端表现就是把西方价值当作“普世价值”;另一种认为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共同的价值,其极端就是认为“中国特色”与人类的普遍价值格格不入。事实上,肯定“普世价值”并不等于全盘地肯定和接受西方的价值观或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而是支持经过理论重构并纳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的“普世价值”;而完全否定“普世价值”便等于无视全球化发展中的价值共识,无法使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化进程。“普世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反映了人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价值共享,我们不能固步自封,简单化地把“普世价值”贴上“资本主义”的标签便万事大吉。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也不能忽视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共识,应当在正确处理“普世价值”与全球化的关系前提下,将“普世价值”经过适当方式的理论重建纳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二)应当避免过于政治理论化的倾向并扩大其学术研讨的广度与深度
在“普世价值”理论表达的争论中,有些学者把“普世价值”简单地等同为西方价值,只是单纯地从政治领域来分析西方所提倡的“普世价值”,认为关于“普世价值”问题的争论是意识形态方面问题,这种观点上纲上线将“普世价值”打上了过多的政治烙印,限制了其研究的领域和范围。而主张将“普世价值”划分为不同的话语层面进行研究,或是赞同“普世价值”的内容而不赞同“普世价值”的说法,则都流于表面,只是泛泛而谈。纵观上述有关普世价值理论表达的争论,无论是赞同政治表达、事实表达、话语表达,还是赞同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面进行讨论,争论各方都是自说自话,讨论的学术范围及深度都过多地受到自身政治立场的干预。因此在“普世价值”理论表达的争论中,研究者们应避免过于政治理论化的倾向,同时应当扩大该领域学术讨论及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三)正确看待“普世价值”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在关于“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讨论中,有学者提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反对“普世价值”,这种说法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事实上,从涉及的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处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的层面,体现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方针、政策以及法律规范中。而“普世价值”则是处于超越国家、阶级、制度等界限的层面,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人类共同的价值准则。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我们既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导地位的义务,也肩负着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共同“普世价值”的责任。从形成过程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吸收一切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远角度看,两者都对整个人类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因此,我们应当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避免走向形而上学的桎梏。
(四)应充分认识“普世价值”的现实意义
随着“普世价值”问题的研究在世界的发展与深入,“普世价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国模式提供了一个展现自身的平台和契机[21]。我们应当充分认识“普世价值”的现实意义,既不能因为“普世价值”提出的社会背景是资本主义,就武断地认为“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格格不入,也不能因为“普世价值”是人类社会普遍共同的价值尺度而认为“普世价值”凌驾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上。相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可以将“普世价值”囊括在内并通过适当的理论重建,将其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通过对“普世价值”的参照与吸纳,使自身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两者关系的大讨论,“普世价值”中的错误思想被抵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却得到巩固与强化,这不但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而且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普世价值”的现实意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1]周新城.一些人鼓吹的“普世价值”实质上就是西方的价值[J].政治学研究,2008(6):3-4.
[2]汪亭友.“普世价值”是个伪命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
[3]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关于“普世价值”的若干问题[J].求是,2008(22):59-62.
[4]庄友刚,崔苏妍.历史唯物主义在什么意义上反对普世价值[J].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12(3):59-65.
[5]李战奎.论普世价值的可能、限度及其实现[J].理论与改革,2006(3):24-27.
[6]汤一介.寻求文化中的“普世价值”[N/0L].载自中国社会学网,2009-06-19.
[7]李德顺.怎样看“普世价值”?[J].哲学研究,2011(1):3-10.
[8]冯虞章.怎样认识所谓“普世价值”?[J].政治学研究,2008(6):1-2.
[9]刘书林.“普世价值”问题出现的过程、原因及实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
[10]包毅.“普世价值”的意识形态陷阱及其批判[J].攀登,2009(3).
[11]郝立新.认识“普世价值”问题应注意区分几个层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
[12]牟永生.普世价值的价值[J].宁夏社会科学,2010(1).
[13]刘士文.多重角度辨析普世价值争论[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6).
[14]李民.尊重普世价值,实现科学发展[N].载自新华网2008-9-17.
[15]高尚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改革,2008(12):27.
[16]马德普.价值问题的复杂性与“普世价值”概念的误导性[J].政治学研究,2009(1):3-4.
[17]邵汉明,陈姝宏.关于普世价值的研究与思考[J].哲学研究,2009(10):90-96.
[18]王远启,邓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世价值探究[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6):11-14.
[19]郭明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普世价值观[J].求实,2008(40):8-10.
[20]冷超,王建光.试论全球化境遇下的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10):70-71.
[21]雷瑜欣.当前国内关于“普世价值”的思考与探究综述[J].学理论,2011(32):51-52.
(责任编辑:汪小珍)
本刊授权律师声明
本刊谢绝一稿多投,抵制学术不端行为,若有侵犯他人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等权利所引起的一切不良后果,本刊不承担任何侵权及连带责任。本刊对来稿有权修改,并有权在网上发布、结集出版,稿酬不另计。除注明不得转载外,其他报刊、网络等媒体转载、摘编本刊作品均需注明出处。否则,本刊保留追究相关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特此声明
广东丰粤律师事务所谢丰凯律师
A Review of Studies on “Universal Values”--Based on Chinese Scholars’Research of the Past
Five Years
ZHANG Ying-lin,KANG Feng-yun
(School of Marxism,Wuhan Textile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3,China)
In the past five years,there are three focuses in domestic research on “universal values”:their existence in human society,their theoretical expression,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This article reviews Chinese scholars’ research on“universal value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and holds that all the scholars are biased concerning whether “universal values” exist.It propo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al values” and"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should b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materialist dialectics,and we should recognize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universal values”,and further the studies on“universal values”.
universal values;socialist core values system;literature review
B018
A
1001-4225(2013)02-0084-06
2012-06-17
张溁麟(1988-),女,河南西峡人,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康凤云(1966-),女,河南滑县人,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book=89,ebook=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