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荷兰华文作家池莲子诗歌与中国女性神话原型

2013-08-15燕世超

关键词:女娲华文莲子

燕世超

(汕头大学文学院,广东 汕头 515063)

荷兰华文作家池莲子诗歌与中国女性神话原型

燕世超

(汕头大学文学院,广东 汕头 515063)

池莲子诗歌创作历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大约10年时间,后一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约20年时间,这两个阶段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分别植根于嫦娥和女娲这两个中国远古时期最重要的女性神话原型。

池莲子诗歌;神话原型;嫦娥;女娲

池莲子原名池玉燕,1950年生于浙江温州,早年到北大荒当知青,1980年毕业于温州教师进修学院,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后来到厦门大学继续深造,1985年移居荷兰,在那里成家立业。到了荷兰,创作成果更为丰硕,迄今已出版诗集《心船》、《爬行的玫瑰》、《幽静的心口》,小说散文集《风车下》、散文诗《花草集》。另有《池莲子短诗选》列入“中外现代诗名家集萃”,获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颁发的第三届龙文化金奖 (优秀诗集奖)。一些作品入编《海外华文文学史编》、《世界华文女作家微型小说选》、《世纪诗选》和《国际儒商文学》等书。1991年,荷比卢华文写作会成立,她是创始人之一;现任荷兰“彩虹中西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南荷华雨》中荷双语小报主编,“世界华文作家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池莲子近年来活跃于世界华文诗坛,足迹遍及中国与东南亚各国①。最近阅读她的纪实作品《玛斯河边》和《在异国月台上》,深为荷兰华人艰辛的生活所触动。池莲子在荷兰从事针灸和保健工作,这在华人圈子里应该是受人羡慕的。大多数女性到了耳顺之年,有了幸福的家庭,每天相夫教子,享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创作欲望就减退了。可池莲子则不然,她除了笔耕不辍,2011年下半年以来,她一直在筹备“荷兰中西文化文学国际交流研讨会”。想到此,笔者不能不为她对诗歌的执着所打动。有感于此,笔者把池莲子诗歌重新梳理、细读、体验、探析。笔者认为,池莲子诗歌创作历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大约十年时间,后一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约20年时间,这两个阶段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分别植根于嫦娥和女娲这两个中国远古时期最重要的女性神话原型。当然,这只是大致划分,二者不可能截然分明。

按照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神话原型承载着人类丰富的集体无意识和一个民族的种族记忆,后来的文学作品不过是神话原型的置换与变形。作为一位女性诗人,池莲子虽然远离祖国,但她早年的生活经历及其所受的教育,使嫦娥与女娲神话原型成为她诗歌创作的不竭之源,尽管池莲子本人不一定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嫦娥与女娲在池莲子诗歌中又是如何置换与变形的呢?

一、嫦娥原型

关于嫦娥的记载最早见于《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寥寥20余字,勾画出嫦娥奔月的轮廓。按照男权主义解释,嫦娥属于见异思迁的女性。后羿射杀九日、猎除猛禽怪兽,为天下苍生立下那么多丰功伟绩,而且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不死之药,如果夫妻二人共同享用,足可以长生不老、永享夫唱妇随、举案齐眉的天伦之乐。然而嫦娥偏偏不守妇道,竟然背着丈夫,独自偷吃了不死之药,到月宫里才知道寂寞难耐,可已悔之晚矣,这就是对丈夫不忠的下场。这是男性的也是官方的解释。民间的解释恰好相反,嫦娥在代代相传中被升华了:她远离污浊的尘世,在可望而不可即的月宫中翩翩起舞,她向往的美好的仙境——月宫(月宫中月老、吴刚、桂树、玉兔均属仙界),成为她最终的栖息地。希腊神话中有九位缪斯女神,各自分管一门艺术,中国神话中虽没有一个缪斯女神,但笔者认为有嫦娥这样一位女神已足够了,因为她代表了人类对美丽、纯洁和爱的心灵需求,所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同样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学艺术,且长于抒情,尤以诗歌为最,在某种意义上,这不能不归功于嫦娥原型。

池莲子早年也许正有着与嫦娥类似的经历,这使嫦娥原型在她的诗歌中得以置换和变形。在创作的前一阶段,她像其他年轻女性一样,执着地追求纯美的爱情;当这种爱情在身边求而不得时,她毅然飞越大洋到万里之外的欧洲去寻觅。《心船》是她的第一部诗集,出版于1993年底。在这部诗集中,嫦娥被置换为两类形象:

(一)纯美的形象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名篇《爱莲说》所歌颂的莲花那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纯美的风姿,成为与梅兰竹菊相媲美的文人人格写照。《池莲》是池莲子发表的第一首诗,也是她取笔名池莲子的缘由。由此可知诗人当时的心态:

爱她圆盘上的露珠闪光,

爱她晚风中的舞姿飒爽,

爱她洁白的花儿纤尘不染,为长夏献出满院清香。

爱秋日的池塘轻舟短桨,

伴一曲莲歌采集莲房,

并蒂花寄寓多少美好祝愿,

像扯不断的藕丝情意绵长。

可有人爱那沾泥的根,带刺的茎?

可有人想过培育者的辛勤?

都赞美莲子香甜可口,

又有谁懂得她那苦涩的心?

前两段朗朗上口,自由洒脱,充满对美的渴望。后一段韵脚一转,初读不那么流畅,正隐喻着莲子内心的苦痛。诗以颂莲,别开天地,没有像莲一样纯洁的节操和对美的热烈向往是不可能铸就此诗的。《忆》是一首短诗,与《池莲》有异曲同工之妙:“大雪落过之后/狂风刮起/雪花凋谢在平静的池中/多少年后 那儿现出一朵莲花/那么圣洁永恒。”经历大雪、狂风的莲花具有永恒的圣洁之美,也印证了诗人自身的经历。1969年,她还不满20岁,就像其他同龄人一样上山下乡,经历多年的艰苦岁月,之后又经受爱情悲剧和家庭生活的不幸。那时,许多人沉沦了,麻木了,许多人背叛了自己的初衷,沉醉于灯红酒绿,与之不同的是,诗人一直在为自由、为美、为爱情而歌唱!渠川回忆80年代初的池莲子,“她写了许多诗,渴望着温暖和友情,也渴望着爱。但她鄙视习俗,不愿意随波逐流。她感到压抑了,向往自由。”[1]请看《窗口》:

窗口 含羞的窗口

你是我爱人热烈的嘴唇

微颤中 一股清流

那分明是我的心声

为大海轻轻地伴奏

假如我是海的女儿

决不像海鸥

仅为了觅食而寻求

……

面对爱人热烈的嘴唇,诗人希望以自己的心声为大海伴奏。但作为知识女性,她不愿做男人的附庸。这首诗与舒婷名诗《致橡树》同样表现了一位现代女性的独立人格,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爱情观没有任何功利因素,纯粹为爱而爱。在下面的诗句中,诗人把爱人多情的眼睛比作“一道闪电,划破了平静的海面,掀一层巨浪滚进我的心胸”;把爱人温暖的胸口比作 “晨曦中 一道信息,使我挣脱了黑暗的拥抱”,一唱三叹,感情步步升华。当然,不能说在创作的后一阶段诗人就没有爱情颂歌了。对于一位真正的诗人而言,她永远都不可能停止对爱情的歌颂。《中秋月夜》写于2002年中秋节,这时,诗人已进入知天命之年,她仍像20年前那样歌唱:“我关着那份爱/你守着那份期待//我饮着那份真情/你吻着那份怀念……//离别是海上的一片风帆/相见是月下的一朵云彩//风帆此去何日回归/云彩暂聚又能几回……//无奈的月光/只撒下无数 水点/是雨 似泪?!”[2]令人读之动容。中国文学史上流传着许多思妇诗,如汉代《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和魏曹丕的《燕歌行》,池莲子的《中秋月夜》几乎就是这些诗的现代版。

(二)追求理想的形象

美本身受想象力的驱使,又是浪漫的、理想化的。池莲子诗歌中不乏这类形象。《云彩》第二节:

多少个白昼,

那大山仰望,问空中飞鸟:云彩在哪边?

多少年呵,那大山

昼思夜想:

云彩啊,

你何时回来?……

男女相思借大山、飞鸟、云彩的意象,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海上踏月》:“月像浪迹天涯的孤儿/云像漂泊异乡的姑娘/在大海/这个变幻莫测的舞台上/披着白银色的素装……”描绘了一幅如梦如幻的境界。《北雁投影》描绘的是另一番胜景:“晚风在黑暗的树林里漫步/夜莺知羞躲进了山洞/星星们窃听夏蝉的心歌/嫉流萤/一闪一闪地飞逝/似目瞳穿破深邃的夜幕/恨金鸡/过早地高声啼鸣/怨黎明/赶走了依偎的身影/宝石在深壑里默不作声/碧潭中聚进了千古衷情/涓涓 细细 越静 越深。”令人想起南朝民歌《读曲歌》:“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 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3]102《懊侬歌》(之一):“月落天欲曙,能得几时眠?凄凄下床去,侬病不能言。 ”[3]106所不同的是,一是民歌,粗犷而直率,一为文人诗歌,优美而浪漫。与一般女性钟情于花花草草不同的是,池莲子诗歌中的形象既有似水的柔情,又有大开大合、风起云涌的豪迈,兼具刚柔之美。《小鸟的歌》:

您嫌我的翅膀不硬

而我却敢与矫健的雄鹰媲美

穿过云层 掠过田野

越过高山 跨过海洋

为了探索宇宙的秘密

太阳神记下了我的姓名。

诗歌强劲有力,充满浩然之气,令人击节叹赏。《爱风》先是抒写了海边的浪、山上的云和田间的雨,最后,笔锋一转:“生活中人们喜欢锦上添花/可我更爱疾风中的劲草/遥遥 迢迢。”诗的境界骤然开阔。《园子里》与《爱风》相映成趣,先是描绘花园里各种动植物欣欣向荣、温馨祥和的自然景观,最后才奔向主题:“只有无名的小草们/任意受人践踏 割截/仍无畏不拔地 坚韧自信地/出土献身。”讴歌了小草的强劲之美。《致大海》通过小船对汹涌澎湃的大海的爱慕,表达了诗人一往无前的豪迈情怀和对具有大海般胸襟男性的倾慕之情。此类诗句自非一般小鸟依人的女性所能言。

二、女娲原型

如果说嫦娥属于美女原型,女娲无疑属于母亲原型。关于女娲造人的记载最早见于《太平御览》:“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女娲补天的记载则见于《淮南子·览冥训》:“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女娲原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正如赵小琪等言:“她以人类母亲的形象展现出慈爱温柔。无论是补天还是造人,女娲都是一位对人类充满关爱的伟大母亲,她拥有巨大的创造力和伟大的牺牲精神,因此在后世文学中,女娲伟大的形象一直作为一个集体映像深深铭刻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文学中有两种女娲的倾向:一类是传承了宽容、慈爱的奉献精神的女人;另一类是大胆、泼辣、具有开创意义的女人。从原型批评的角度看,一类是对女娲神话的顺向延续,这类女性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她们慈爱、无私、不怕牺牲甚至生命,她们忍辱负重,以单薄的肩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却没有怨言。而经过置换和变形的女性,她们更多地倾向于开放、热烈,她们在事业上不会比男人逊色,在爱情上不会显得被动。”[4]诚哉斯言。池莲子诗歌的后一阶段就表现出这两种女娲类型。

(一)母爱与大爱

随着岁月的推移,池莲子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对祖国和家乡的思念日深,这种对孩子、家乡和祖国的爱逐渐成为她诗歌中不绝的回响。“用血泪交融的乳汁/谱写了一曲母亲之歌。”(《爬行的玫瑰·无题》)《爬行的玫瑰》中《家庭》、《“妈咪,不老!”》、《大海啊 妈妈》、《我与孩子》描写了家庭的温馨,表达了慈母对孩子的一片关爱,读来如话家常,备感亲切。而她更多的诗是借母爱来讴歌祖国。《母女组诗》把香江比作孩子,把祖国比作母亲,把香港回归喻为孩子回到母亲的怀抱。在其一《致香江》中,诗人期盼:“那离散的岁月不会再来/那寄养的日子即将结束/那漂泊的心灵啊 终将回归/那母亲的双臂哟正等待着拥抱。”其二《致母亲》开头,诗人长歌当哭:

啊 母亲

我是你那满目疮痍的女儿 香江不堪回首啊 那破破碎碎的家当

啊 母亲

我是你那漂泊伶仃的女儿 香江

望断秋水啊 睡梦里将您眺望

《母亲,从血泊中站起》借“勿忘国耻”艺术美展,回首那段国破家亡的历史,对一些年轻人忘却历史忧心忡忡。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只有您博大的胸怀与身躯/才能承担起未来世纪中/“女娲补天”的历史重任//但只愿啊,您的子孙后代们/常唱‘九一八’,常望‘永定河’。 ”《A 市唐人街》借对异国唐人街的书写表达对母国文化的坚守:“一百多年的历史像一串念珠/融进了几千年的文明,似江南的丁步。”《无题》中母亲、故乡、故国三个意象几乎融为一体:“明亮的月儿浮在天上/把一股清冷落在你的身旁/像故乡田园里的晚风/吻一吻你的心胸//像母亲离别时的嘱咐再念一次……刻在你的脑中。”这样,对母亲的爱升华为对故乡和祖国的爱。这种爱渗透在她的诗中,几乎无处不在。而荷兰作为其第二故乡,她同样充满款款深情。这样,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她对亲人、故乡和祖国的爱又升华为对人类的大爱。《纪念》写的是二战期间,美、加、英国志愿军与BRABANT姑娘们恋爱,二战胜利后支援军回国了,留下不少爱情悲剧:“当年的小兵,已经鬓发苍苍/出手的大树,已经绿荫如伞/‘我的情人还在村口边等我吗?’那知情的大树无意作答。”二战是一场决定人类命运之战,这些爱情悲剧正是那场战争的牺牲品。为了悲剧不再重演,必须坚持正义、维护和平。一般的女性诗人多是谴责战争毁灭了爱情,可是,为了人类的正义之战而牺牲爱情是值得的,这正是池莲子非同凡响之处。池莲子对人类的大爱还表现在,她把同情的目光投向普天下的穷人,《圣诞之夜》(第一节):

圣诞的雨丝绵绵不断

圣诞的冷风又冰又寒

只有那满街的圣诞灯闪着火光

我想起 那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以看出,池莲子对人世间所有的穷人都抱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托尔斯泰说过,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穷人,我的灵魂就不会得到安宁。池莲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种对人类的大爱还表现在她与世界各地诗人、评论家交往的诗歌中。《艺术之桥——致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柯蓝》、《蜻蜓点水——记王蒙夫妇访荷一瞬间》、《潮——致王振科教授》、《致圣头沙——与新加坡文友会晤》、《致一位诗友》等无不深情地讴歌了诗歌在沟通人类心灵中的伟大作用:“那是一座不是桥梁的桥梁/您在东边吹着号角/我在西边却听到感人的旋律‘潮’/于是/我朝着那个方向一直走去/您仍在孜孜不倦地奏着乐章。”(《潮——致王振科教授》)无疑,诗人认识到,诗歌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它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化解各种纷争与恩怨,使人类社会走向和谐与文明。就如马尔库塞所言:“人在诗歌中,可超越所有社会的孤独和距离,谈及任何东西。这些文学作品用崇高而优美的语词,战胜了现实中的孤寂,它们甚至可以把孤寂表现为一种形而上的美。罪犯和圣徒、王子和仆人、贤士和愚夫、富贾和穷汉都可以对话交流;其自由奔放,可谓是真理之诞生。”[5]

(二)开放与深沉

胸怀宽广,向往自由,追求创新,这是池莲子诗歌中女娲原型的另一面,这一特点几乎贯穿在池莲子诗歌的每一阶段。在《星火》一诗中,诗人引吭高歌:

让这只野鸟在高空中自由翱翔

在那儿 只有你和我

让我们冲破云层

去迎接太阳的拥抱

思绪随铁轨在不断地蔓延

意愿在列车隆隆的节奏中震动

呵 但愿我能赶上这时代的节拍

溶进我的血和肉

谱一支无字的歌

……

这首诗使人想起歌德在其不朽名著 《浮士德》中的那段抒情:“我要纵身跳进时代的车轮/我要纵身跳进时代的漩涡/苦难,欢乐,胜利,失败,我都不顾/男儿的事业原本要昼夜不停!”同样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同样直抒胸臆,催人奋进。池莲子早年在北大荒上山下乡,身体遭受磨难;后来又遭遇亲情冷漠,精神受到打击,可是她没有沉沦,而是像她诗中的野鸟一样“在高空中自由翱翔”。诗歌是诗人个性的表达,池莲子诗歌的个性就是既有母性的温柔缠绵,又有男性的旷达洒脱,这种独特的个性使她的诗歌在世界华文文学中独具一格。与《星火》一样,《鸟》同样表达了这种豪放之气:“我的诗,也像这只鸟/天天叫着要冲出笼去/那叫声像鸿雁在高空长啸/又像烈马在草原上奔跑。”尽管诗人的年龄在逐年增长,可是她那向往自由、开拓进取的心态并没有老化、消褪,在意识到巨大的困难和阻力后,她的诗歌少了一份热情奔放,但意志更为坚定,思想也更为深沉了。“当父兄冷落我的时候/我承受着痛苦无畏地走出了家门/当友谊遭到戏弄,冷漠的时候/我掏出纯净的心,交给太阳和月亮。”(《爬行的玫瑰·生命之舟》)诗人坚信,只要努力奋斗,就会有希望。“希望希望之路在哪里/希望之路本不存在/自从人类从荒野里站起来/走出去之后,世界才有了/路……那就是希望之路。”(《爬行的玫瑰·希望》)池莲子诗歌深沉之处还在于对个人经历无怨无悔,没有任何无奈或悲凉,反而在面对生命的无常与心酸时,更加从容、淡定,更加豪气纵横。在三亚举办的第四届国际华人诗人笔会上,诗人激情满怀:

人到中年莫强求

落叶枝头

沉甸好个秋

甜酸苦辣 酿美酒

一蓑风雨任千秋

人生长河 聚别无定

来 去也匆匆

举杯美酒敬亲友

留给后人唱 风 流!

未凡评价道:“这是诗人对人生、对生命历程的概括和思索后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富于哲理和宗教的韵致。手法上有古诗词之风,如行云流水,晓畅淋漓。”

窃以为池莲子诗歌也有美中不足之处,譬如有的没有字斟句酌,缺少诗歌的节奏美,有的直抒胸臆时缺少深刻蕴藉,有的一览无余缺少诗意,但毕竟瑕不掩瑜。

[1]渠川.心船·序[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3.

[2]池莲子.幽静的心口——池莲子诗自选集[M].香港:银河出版社,2011:60.

[3]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上册[M].上海书店 1984.

[4]赵小琪,吴冰.原型批评视野下的新世纪新加坡华文文学[J].华文文学,2008(1).

[5]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

Chi Lian-zi’s Poems and Chinese Female Mythological Archetype

YAN Shi-chao

(School of Liberal Arts,Shantou University,Shantou,Guangdong,515063)

Chi Lian-zi’s Poems contain two Chinese female mythological archetypes:one is Chang’e,representing the pursuit of pure beauty and ideal,the other is Nuwa,embodying maternal love and an open spirit.

Chi Lian-zi’s Poems;mythological archetypes;Chang'e;Nuwa

I207.2

A

1001-4225(2013)02-0035-05

2012-04-11

燕世超(1954-),男,安徽涡阳人,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李金龙)

猜你喜欢

女娲华文莲子
莲子去心还是不去心?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女娲
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
陈年莲子,过早加糖难煮烂!
莲子飞上天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莲子超市
女娲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