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没了秀”的译法刍议
2013-08-15孔丽霞
孔丽霞
(河南教育学院 外语系,郑州 450014)
相信深圳卫视的儿童节目《饭没了秀》在刚刚推出的时候,许多人都会对它感到一头雾水,怎么就“饭没有了,还秀呢?”查看百度提问,会发现有许多网友在提问“饭没了秀”是啥意思。
实际上,“饭没了秀”译自英文的“Family Show”,属于音译,意思是“家庭类表演节目”,笔者认为这种音译法着实有些不妥。电视节目名称应该正式、规范,这样的译法只能引发好奇,但缺乏内涵。如果译为“家庭秀”或“儿童真人秀”,可能观众的接受度会更好些。电视节目的优劣取决于节目本身的质量,并不在于名称的搞怪。翻译应该最自然、最大限度地切近原文。影视名称的翻译应该首先表达其内涵,让观众和读者一目了然,而不是让其费尽心机去猜测。“Family”翻译成“饭没了”,这种搞怪的译法真的能够吸引眼球吗?江西卫视的一档娱乐节目《家庭幽默录像》,其内容和《饭没了秀》类似,译自“Funniest Home Video”,就能够直接让观众了解节目内容,同样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
翻译方法取决于翻译目的、对象和语篇类型,直译和意译要根据实际情况作选择。影视节目名称的翻译不同于文学文本翻译,标题翻译要求简洁、直观、易懂。标题的翻译通常有三种,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直译以译出语为取向,也叫做逐词、逐句的对译;意译以译入语为取向,是为了更好传递原文意思,考虑文化差异等因素而采用与原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音译是直译的一种类型,用于翻译专有名词和具有浓郁文化色彩的词语,例如影片《泰坦尼克》、《哈利·波特》等。
一些引进的国外影片在片名不可直译的情况下,根据影片内容,利用意译或直译加意译的方式取得了极佳的商业效果。例如:Ghost 直译为《幽灵》,按照影片内容意译为《人鬼情未了》;Speed 利用增译的方式,译为《生死时速》,突出了影片的惊险性;Waterloo Bridge 直译为《滑铁卢桥》,意译为《魂断蓝桥》,后者效果显而易见;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按照字面意,应该译为《麦迪逊县的桥》,而仿照《魂断蓝桥》的模式译为《廊桥遗梦》则凸显了影片的内涵,增添了其浪漫魅力;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原作的译名为《飘》,如果按照原著的译法,该影片就不会有那么持久的魅力和市场感召力;《盗梦空间》(Inception)属于典型意译,“inception”的原意是“起初、开端”,所以另一译法为《奠基》,但显然前者更胜一筹;My Best Friend’s Wedding(《新娘不是我》)此译法带有戏谑调侃的味道,比字面直译《我最好朋友的婚礼》更符合时代潮流;French Kiss 意译为《情定巴黎》比直译《法国之吻》更能表达影片内涵,既增添了影片的浪漫色彩,语言也优雅得多。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对于影视节目名称的翻译不可以生硬地直译或音译。音译一般用于翻译专有名词,像“脱口秀”(talk show)、“粉丝”(fans)这样的音译也是英语知识薄弱的广大民众不大容易接受的,因为只看汉语字面意思,实在看不出什么门道。如果使用,还需要加上足够的解释。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的“读者反应论”主张把翻译的重点放在译文读者的反应上,他认为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不仅仅在于所译的词语能否被理解,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范,更重要的是译文使读者产生怎样的反应。因此,翻译的正确与否应该以译文的服务对象为衡量标准,并取决于普通读者、广大观众能在何种程度上正确地理解译文。正如奈达所言“如果译文不起交际作用,不能被接受者看懂,这种译文就是不合格的,毫无用处的。”(谭XVIII)
随着影视文化日益国际化的趋势,影视节目既要满足本国观众的需要,也要兼顾外国观众的需求,中英文译名对于影视节目的上座率、收视率和商业利润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电视节目名称的翻译和电影片名的翻译有所不同,电视栏目属于描述性标题,不可单纯为了商业利润随意更改、随意变通,一些严肃节目的译名更应慎重,因为电视栏目名称翻译的优劣甚至会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问题。如果按照“饭没了秀”的搞笑风格翻译,许多严肃性的栏目就会出现大的问题。20世纪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理论当属汉斯·费米尔(HansVermeer)的“目的论”(Skopostheorie),他提出的目的、连贯和忠实三大法则适用于电视节目名称的翻译。下面就结合国内外一些著名电视栏目的译名探讨功能派翻译原则的应用。
1.央视一些栏目的英文译名十分贴切朴实,立足节目内涵,达到了译文的预期目的。
《百家讲堂》(The Lecture Room)、《半边天》(Half the Sky)、《天涯共此时》(Time Together Across the Strait)、《东方时空》(Oriental Horizon、《社会经纬》(Net of Justice)等栏目的翻译立足交际目的、恪守忠实原则,灵活运用直译和意译的手段,巧妙准确地反映了节目内涵,让国外观众很容易从英文字面了解节目的内涵。
《百家讲堂》如果按照字面直译为“The Lecture Room of a Hundred Families”,必然会产生许多误解。此处翻译将“百家”删除,不会引起意义的缺失。
而“半边天”(Half the Sky)的字面直译是中西文化都能接纳的,它不仅指妇女,而且指女性的地位和作用。
《天涯共此时》将“天涯”译为“Across the Strait”恰如其分地表明了台湾和大陆的地理关系,也将节目内容表现了出来。如果将“天涯”直译为“the End of the World”,就会使国外观众感到模棱两可,不知所云。
《东方时空》是一档早间新闻栏目,节目的背景是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冉冉升起,译为“Oriental Horizon”(东方地平线),很好地体现了节目的特征。
《社会经纬》是一档法律栏目,如果直译,也不能准确表达节目内涵,完全摆脱原文字面,意译为“Net of Justice”(法网)则十分贴切。
此外,香港阳光卫视的《杨澜访谈录》(Yang Lan One on One)就热门话题与世界各地的名人对话,其英文译名没有直译“访谈”二字,而是用“One on One”(一对一),更能体现该节目的一对一访谈的特征,语义色彩浓厚。这样的意译比直译“Interviews by Yan Lan”要妥帖得多。
江苏卫视的大型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意译为“If You Are the One”,容易被外国观众接受,如果逐词直译为“Don’t bother if you are dishonest”,就不知所云,显然不能呈现节目内涵,还会使人产生误解。
2012 最为火爆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主要面向海外观众介绍中国饮食文化,名字的翻译很地道,意译为“A Bite of China ”,其中“bite”的意思是“食物、饭菜、咬”,比字面直译“舌尖”更能表情达意。
由此看来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2012年另外一个火爆的节目当属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由于该音乐评论节目源于荷兰的电视栏目The Voice of Holland,The Voice of China 应该是模仿品,翻译成汉语时加上了“好”字,凸显了参赛选手出类拔萃的内涵,而且读起来更朗朗上口。如果直译成“中国声音”或“中国之声”,就会产生很多歧义。适当的增删词语能够增添翻译的美感,还有利于意思的传递,达到语意连贯的目的。
2.美国和英国电视台一些栏目的中文译名也值得借鉴。
Reality Show 是美国电视台的一档根据真实故事编排的社会传真栏目,译为《真人秀》比直译《传真节目》更具有娱乐性。Larry King Live 是由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拉里·金主持的王牌栏目,译为《拉里·金现场秀》,就很直观,因为此处“live”有“实况转播”的意思。美国还有一档火爆的电视栏目叫The Moment of Truth,节目内容是嘉宾要如实回答主持人的提问,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按照节目内容意译为《真心话大冒险》要比直译《真相时刻》更能让国内观众了解该节目的内容。
英国BBC 电视台一档极受欢迎的科幻电视剧栏目叫Doctor Who,《神秘博士》的译法也很到位。Take Me Out 是英国电视台的真人秀相亲栏目,2010年以来国内电视台的相亲栏目都是效仿这一节目,意译成《我们约会吧》就非常传神,比直译“领我走吧”更能表达节目性质。另一个节目Britain’s Got Talent,国内翻译为《英国达人秀》,“Talent”的意思是“天才、人才”,译为“达人”使得节目更具娱乐性。这些节目的译名都很好地体现了翻译的目的、连贯和忠实性三原则。
综上所述,类似《饭没了秀》的电视节目名称翻译不能只是为了吸引眼球而大玩噱头,让观众产生困惑,这不能算是好的翻译。电视节目名称中英文翻译的目的是帮助普通读者、观众更好地理解节目内涵,进而提高栏目的收视率,而不是利用噱头迷惑观众,产生歧义。在翻译活动,尤其是电视节目名称的翻译中,译者必须忠实原作,不能为了追求“雅”而忽略了“信”。此外,了解源语和目标语的文化差异,兼具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将影视译名做到出神入化、形神兼备的境界。
[1]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2.
[2]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