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2013-08-15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青少年

赵 海

(郑州市第九中学,郑州 450000)

互联网以其自由性、开放性为青少年成长带来了无限广阔的空间,成为获取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在网络社会,青少年由于缺乏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有时会陷入道德的迷茫。有些青少年长时间上网玩游戏、娱乐、聊天,以致荒废了学业,损害了健康;有些在网上受骗,造成了心理障碍,甚至放弃学业,误入歧途;最为严重的是,有些青少年进行网络犯罪、传播色情信息、破坏国家安全等。网络文化中的腐化思想,腐蚀了某些青少年的灵魂,严重冲击着青少年的道德观,导致严重的道德问题,把他们引入歧途,给社会带来了诸多不稳定的因素。

一、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的表现

据调查显示,当前青少年上网有如下特点:(1)青少年上网多数以寻求欲望满足、心理调节和精神刺激为动机。(2)75%的青少年选择在网吧上网。(3)上网玩游戏占63%,交友占58%,看娱乐节目占37%。(4)真正用于学习的人极少。(5)学生家庭拥有计算机约60%,学生家长略懂计算机的约占30%,平时能指导孩子上网的仅占10%左右。网络时代所构筑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影响着青少年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网络传播着一些反动、迷信和色情的东西,极易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思想道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网络道德失衡和行为偏差,严重的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1.网络导致青少年言行随意放纵。

调查发现,有6.3%的学生偷看过别人的电子邮件,甚至有6.9%的学生曾私自使用过别人的账号上网;有18.8%的青少年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有61.8%的学生表示在聊天室或论坛中曾遇到过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对使用不文明语言的动机的调查显示,有6.6%的学生出于好玩或表现个性;有21.3%的学生是由于发泄的需要;有5.2%的学生是因为大家都用,所以自己才用。这些数据表明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在网络中言行随意放纵,没有任何约束和限制。

2.网络导致青少年价值观念模糊。

据调查表明,对于不文明语言,青少年中有22.4%的学生认为网上可以使用,但在现实中不可以使用;有10.6%的学生认为网上和现实中都可以使用;有66.1%的人认为在网上没有必要遵循诚实守信这一基本的道德品质;有55.1%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可以欺骗对方;甚至有13.2%的学生认为在网上聊天谁也看不见,互相欺骗是很正常的;有35.2%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复制、抄袭文章是不道德的行为;有16.1%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私自使用别人的账号是不道德的;有36.2%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对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等问题;有16.2%的学生承认自己从网上下载过不良信息,私下传播观看,甚至不择手段威胁恫吓同学或他人。从以上数据表明,当今青少年在网络中的价值观念模糊,没有意识到欺骗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观念意识淡薄,有些学生虽然在现实中表现得文质彬彬,但是在网络中表现出种种欺骗行为,做出不道德的行为,根本没有诚实守信的意识。

3.网络导致青少年人际交往出现障碍。

青少年迷恋网络,充分享受网络自由,有苦闷可以在网上倾诉,想交流可以上网聊天,想发泄可以上网打游戏,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谁,一切都在虚拟中。这种虚拟中的交往正好满足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使他们容易获得交往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然而,中学阶段正是正确的交往观形成时期,如果青少年将虚拟中的人际关系等同于现实中的人际关系,那么他们一旦回到现实就必然感到不适应和孤独,表现为紧张、冷漠、逃避现实,无精打采,情绪低落,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还有些人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在网上散布虚假信息,揭人隐私,毁人形象,甚至于恶意中伤他人,往往会做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做出的粗暴、无礼行为,更有甚者为了贪图利益,窃取其他网络用户及其他公司、企业的账户,从中渔利,给他人、社会造成极大损失,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二、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的原因分析

1.网络的弱规范性使青少年的言行缺乏制约。

互联网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场所,但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上网行为也和人们现实中表现的行为不太一致。网络的虚拟性,消弭了时间和空间的差异,使得原本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规范和秩序逐渐失去效力,这就给青少年提供了逾越规范和释放现实生活压力的空间,自我也能获得更多的表达机会,这正是由于网络的弱规范性所造成的,因为我们使用现有的道德意念和秩序去管理、监督,在网络上很难有理想的约束力。举个例子来说,网络电子邮件是广大的网民经常上网运用的工具,但是它提供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便利和快速,同时也能引起足够的混乱。在网上,人们可以轻松地发送匿名邮件,而发送多少,发给多少人电子邮件,发送的形式和内容完全取决于发邮件的人。换句话说就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可以用很小的代价在互联网上制造足够大的混乱。所以,这种缺少必要的道德约束的网络的弱规范性使青少年的行为很可能会处于一种失控状态。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广大的青少年更觉得可以放纵自己的行为,从而造成青少年在网上的不道德行为日益增多,网上犯罪层出不穷。

2.网络的自由性造成青少年价值观的混乱。

有人说,网络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恶魔。它使学生分心,家长担心,教师烦心,社会有识者忧心。互联网是一个信息的海洋,拥有各种各样的信息,不可否认,它对开阔青少年的眼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互联网的内容良莠不齐,其中不乏色情的、暴力的、迷信的信息,这些不健康的信息难免会影响到青少年识别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度,大量有害的和虚假的内容,加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很容易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走向极端,造成网络价值观念的淡化和模糊,从而难免不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3.现实道德的影响使青少年人际交往出现障碍。

网络上的任何道德都只不过是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在网络中的折射,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现实世界中的一切都在这里折射或反映。学校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重视不够,网络道德教育明显滞后于技能教育,网络则以其虚拟、直观、快捷、开放、丰富、多变、自由等魅力,掩盖了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制约和束缚,使青少年能够得到交往、尊重的需要,牢牢吸引住了青少年。调查中一位学生写到:“上网我们就敢说实话,可以认识更多的人,找到好朋友,还能放松自己。”有些后进生及性格内向的学生说:“在网上我没了往日的拘谨、害羞,不善交往的焦虑、抑郁的心理一去不复返了。”在网络中任何人都可以扮演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可以是大侠,也可以是暴徒,把心中一闪念的恶作剧念头变成网络中的真实。由于大部分青少年尚未形成正确和相对稳固的道德观,在网络上经常发现一些青少年满口粗言秽语,拉帮结派,真假不分,是非不辨的现象,他们往往容易将网络与现实世界混为一谈。

三、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的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教育就是针对青少年在网络中所出现的种种道德问题对他们进行道德观念的教育,达到规范他们在日常生活与网络世界中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的目的,而不致受他人或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加强广大青少年的文明上网行为。面对网络给青少年良好道德形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粗暴地切断青少年与互联网的关系,而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并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强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不让他们在网络世界中迷失方向,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

1.强化学校网络道德教育。

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学校的网络道德教育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解决。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喜欢空洞的说教,要达到比较好的教育效果,就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丰富多彩的形式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首先,加强对教师的网络道德教育。教师为人师表,是知识的传授者,要想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的网络道德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二是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教师要尽快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教师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才能与学生共同使用同一网络平台进行交流。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信息技术,成为网络时代的行家里手,做到与时俱进,缩小与学生在文化上的代际冲突,从而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学校还要制定教师上网的有关规定,以保证教师对广大学生上网的正面指导作用。

其次,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要结合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开展,引导学生树立文明的网络道德意识,使他们强化树立起网络法制观,规范上网行为,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与此同时,还要从根本上杜绝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只有学生意识到网络对他们的不利影响,才能在主观上避免对不良信息的寻找和浏览。要在校园内逐步形成强大的文明上网舆论氛围,积极引导和教育学生文明上网。学校应当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和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再次,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心理干预。学校和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迷恋上网的真正原因,对具有网络依赖症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对青少年的上网问题一味地堵和截根本无济于事,只有深入分析学生迷恋网络的真正原因,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科学的疏导,德育才能发挥其育人的作用。对于具有网络依赖症的学生要进行心理干预,具体的干预措施有趋利避害式的心理干预、转移式心理干预、淡化式心理干预和强化式心理干预。经常组织活动竞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让大多数学生从比赛过程和获胜中领略使用信息技术学习和创造的乐趣,满足部分计算机高手显示才能的需要,形成高效用网络的自觉追求和良好风气。经常组织班级主题班会或主题辩论、讨论,大力倡导文明理性的网络道德观念,批评有危害性的错误的网络价值观念和活动方式,形成健康正确的舆论导向。

最后,学校要建立特色的校园网站,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氛围。校园网站要摒弃不健康的内容,还要选择一些优秀网站,让学生在指定的网页上冲浪,不让他们就不会有机会去光顾不良的网站。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样才有利于教育者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学校教师还可以积极与学生在网上进行交流、沟通,并积极倡导学生共同参与校园主流文化的建设,学校要结合办学理念建设自己的网站,创设有特色的网络校园文化,真正构建一个真、善、美的校园网络氛围。

2.充分发挥家庭网络道德教育功能。

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因此相当一部分家庭都安装了电脑。家长在孩子的道德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责任重大。家长所扮演的角色不可能是像教师那样经常性的道德理念教育的角色,而是身教示范作用的角色。

首先,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素养。一方面要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家长要学习一定的电脑知识和相应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充实自己的网络资本,为孩子的教育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家长要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以引导孩子正确的网上行为,要在日常生活中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加强孩子的网络道德教育,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其次,家长应该监督孩子浏览的网上内容。家长要对孩子的上网行为进行适当的监督,避免孩子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上网电脑不要放在孩子的寝室中,以防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诱发不良网络行为;通过安装反黄软件等技术措施,避免网上毒流的出现;要经常查看他们的上网记录,查看系统日志记录,实行有效监督;指导并监督他们理智地处理上网娱乐与上网学习的关系。如果家长一旦发现孩子阅读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信息就应该给孩子进行耐心的批评教育,有必要的话还可以通过禁止上网一段时间来加以惩戒。

再次,家长要引导孩子向追求知识和锻炼能力的方向发展。家长自己首先应该以身作则,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养,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孩子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家长应多腾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心情,帮助孩子解决所谓的困难,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使他们没有孤独感,感到被关怀,进而减少他们在虚拟的网络上与陌生人交往。要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多种兴趣和爱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3.建立良好的社会网络环境。

社会的各种文化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网络道德教育方面,社会要为广大青少年的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氛围,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和习惯。

首先,社会要加强舆论引导,开展网络道德宣传和普及工作。社会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普及和宣传网络道德规范。法律的力量是强大的,但实践证明:许多事情的解决并非依靠法律手段,而是借助于舆论的力量。社会媒体应该加强舆论方面的引导,用鲜活的案例教育青少年,使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逐步深入人心。社会可在互联网开辟专门的网站,对遵守网络道德的青少年进行奖励和表彰,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违反网络道德的学生要给予无情的批评。还可以在网上推动民众评议,使广大的青少年网民接受监督,约束他们的道德失范行为,从而强化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和环境。

其次,社会要加强网络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对网络环境和信息的管理。各类网站、网吧是直接面对网络消费者的最重要的环节,社会要从法律规范、文明经营、内容审查、技术排查等方面要求网络从业者加强行业自律,遵循应有的网络规范。要组织文化部门对网吧等网络环境进行突击检查,竭力取缔和整顿侵害学生身心健康的非法网吧、黑网吧,净化社区网络环境。同时,还要成立专门的管理和监督部门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实现依法治网,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用网络技术监督网民的上网行为,对经常上网寻找不健康信息的网虫,要及时提出警告,使他们意识到其不健康的行为正在受到监视,从而约束和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

再次,社会要制定相应的网络道德法规,来约束人们的上网行为。为加强对计算机的规范管理,我国相继颁布了一些相关的法规文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网络的安全性,对公民的上网行为有了一定约束和规范性。对于网络信息的发布与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详细的规定和约束;网络运营部门加强监控系统,及时追查不法上网者;将未成年人拒于网吧之外等,政府还应强化网络警察的管理,严惩违法、违规者。

网络道德建设不仅是一项渐进的德育工程,更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系统的社会工程。不能只靠学校和教师,更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共同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坚决取缔、整顿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非法网站和黑网吧,净化网络环境,建立健全各项网络法规,完善网络监督机制。

[1] 陈颖钊.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调查分析与应对[J].教育信息技术,2004,(12).

[2] 朱江.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2).

[3] 吕淑艳,宋悦.关于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5).

[4] 乔广礼.对青少年信息道德教育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29).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道德青少年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青少年发明家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