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思维模式影响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句法研究

2013-08-15王娟娟彭金花

巢湖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谓语主语句式

汪 琳 王娟娟 彭金花

(巢湖学院外语系,安徽 巢湖 238000)

1 引言

从事多年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笔者发现学生写作时常常忽视正确组织句子结构,写出的句子不完整、不规范,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语法错误和句式错误:时态不一致;使用过多单句、流水句;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语用在一个句子中;把主题当作主语;较少使用连接词和被动句等等。正如有调查所显示“学生写作水平差,首先还是差在句子水平上,句子的正确率不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不强。”[1]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英语基础薄弱,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受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因为英语写作不仅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过程,更是其大脑双语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常常依赖母语思维,尤其是那些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有研究发现,二语写作不是一个纯粹的二语思维过程,而二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更是在二语写作中常依赖母语思维。[2]他们往往在大脑中先生成汉语句子,然后翻译成英语,即用汉语的思维方式去构建英语句式结构,写出“汉语式”英语句子。本文拟从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入手,结合一般本科院校大学生英语写作实例,分析其影响学生写作句法错误的具体体现,指出研究影响英汉写作句法差异,可以减少或排除汉语思维模式对英语写作学习的干扰,提高学生写作质量和水平。

2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及其在句法中的主要体现

语言和思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语言是思维的重要载体和主要表现形式;另一方面,思维模式制约着语言结构,制约着说话和行文的遣词造句,影响着文章的谋篇布局。汉民族自古就有 “天人合一”、“天地一体”的整体思维倾向,认为天、地、人和自然、社会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和谐、平衡的有机整体,注重研究整体的关联性,而不是构成整体的每个个体。而英语民族把宇宙一切二分,把物质和精神、主观和客观截然分开,主张“天人各一”,推崇个体优先。他们习惯于把一个整体划分成一个个小的要素,然后通过实验、逻辑推理,分析研究每个要素的自然本质规律。简言之,汉民族思维偏向形象性、综合思维,重辩证统一、重悟性,而英语民族偏向理性,个体思维,重逻辑分析、重形式。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3],导致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上表现出不同的句式结构特点。西方民族重分析,重理性,强调逻辑形式的思维方式,在语言上的体现为:英语句子重形合。句子结构大都强调形式的完整和逻辑的合理,注重以形显义。正如申小龙指出“英语句子往往以形统神,以丰满的形态变化制约句子的格局,规定句界,组合程式严谨规范,是以限定动词为核心,控制各种关系的空间性树型构造”[4]。也就是说,英语句子可以通过语言形态变化和丰富而灵活的连接词 (介词、关系词等),以及各种短语的附加成分(同位语、插入语)、分句或从句来表示结构关系。这些结构关系犹如枝叶横生的参天大树,层层向上扩展。而东方民族注重整体和谐,重悟性的综合思维方式,体现在语言上为:汉语句子重意合。句子结构往往不追求形式上的完整而只求达意,注重以神统形。汉语缺乏英语的形态变化和多种多样的连接手段,句子主要靠词序和语义关系表达,一般以时间顺序为逻辑语序,横向铺叙,层层推进,形成“流水型”。因此,其句间结构松散,常常缺乏紧密、明显的句法逻辑关系。

此外,形合的英语在句式上还表现为主语显著的语言,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英语句子通常由名词性短语(NP)和动词性短语(VP)构成,主谓关系是句子结构的基本条件。而且谓语动词是句子的中心,两者协调一致,提纲挈领,聚集各种关系网络[5]。也就是说,英语主语是句子不可或缺的语法成分,主谓结构是各种关系的中心。不管句子多么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句子结构都表现出“主语+谓语”的显著特点。而意合的汉语是主题显著的语言,其主题往往并非就是句子的主语。汉语中的“主语”大多数可以被看成是话题,谓语的作用是对主语位置上的话题进行叙述,评论,表现出“话题+说明”的显著特点。正如赵元任曾说:“在汉语中主语和谓语间的语法关系与其说是施事和动作关系,不如说是主题和说明的关系”[4]。而且汉语注重主题,根据上下文逻辑需要经常省略主语。因此,汉语句子基本结构主要表现为“主题+说明”关系。如汉语句子“今年会比去年生产更多的玉米”,按汉语思维,“今年”是句子的话题,“比去年生产更多的粮食”是对它的解释说明,但就英语句子来说,这句话缺少主语,“this year”是状语,不能做 “will produce ”的逻辑主语,只有添加主语,句子才能成立,如“This year,we will produce more corn than last year.”

3 中西思维差异影响下大学生写作句法错误的表现

中国学生由于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没有意识到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上的差别,往往逐字翻译写作,其结果是出现各种各样的“汉式英语”:句子逻辑关系混乱,缺乏必要的衔接与连贯等。笔者从学生日常作文中搜取语料分析,发现一般本科院校大学生由于受自身英语水平限制和汉语思维的影响,写出的英语句子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3.1 英汉句子的时体错误

英语重形合,其句子的人称、数量、时态、语态、情态均受制于时空,要求形式一致。而且英语动词的时体显得极为丰富。而汉语由于没有词的形态变化,语言形式对时体的要求并不严谨。受此影响学生在写英语句子时特别容易忽略动词的时态变化:

1.In high school,we are busy all day with our study.In college,we have a lot of leisure time.

2.It’s reported that there were more and mor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很显然,句 1 中动词“are”应改为“were”,因为相对于大学生来说,高中时代已然成为过去,应当用动词过去式;而在句2中,根据英语主句和从句动词前后保持前后一致的原则,分句中的be动词应为一般现在式,而非过去式。此外,pollution 为不可数名词,“were”应改为“is”,以保持在数量上的统一。

3.2 谓语使用不当

如前所述,英语句子以谓语动词为核心。一个句子,无论多长多复杂,除了并列使用动词,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而汉语的谓语不像英语的谓语那样必须为动词,并且在动词谓语句中,汉语的多个动词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连续使用。受此影响,学了多年英语语法的中国学生在实际写作中,仍会出现不使用谓语动词,或使用多个动词,而不知道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然后根据句意需要,使用非谓语动词或其它方法来表示句内的其它动作。如:

1.There are some people think attending classes regularly is very important.

2.Some students not attend classes is very common.

3.And some companies in order to gain more profit to destroy environment.

这些错误看来比较低级,但对于一些英语基础不太牢固的学生来说,汉语动词的使用影响还是顽固的表现出来了。句1和句2显然是受汉语句子“有一些人认为……”和“一些学生不去上课(是)很普遍”的影响,句中连续使用两个谓语动词,从而违背了英语语法的要求。从英语思维来看,句1可以改为 “Some people think attending classes regularly is very important.”或使用非谓语动词,改为 “There are some people thinking attending classes regularly is very important.” 句3则是对汉语句子 “一些公司为了谋利去破坏环境”的逐字翻译,从而忽略使用谓语动词。学生没有考虑到“in order to gain more profit”是目的状语,“destroy”是句子主语实施的动作。因此,正确的句子应为:“In order to gain more profit,some companies destroy environment.”。

3.3 多使用简单句、较少使用关系词

英语重形合,且英语句中的连接手段和形式数量大,种类多,句中及句子之间常用连接性词、语、分句或从句,把个种成分连接起来,构筑成长短句子,表达一定的语法关系和逻辑联系,注重显性接应。而汉语重意合,不太注重句子结构形式上的完整,只要语句意义上连贯,无须使用诸如连词等衔接手段,靠的是句与句之间内在的因果逻辑联系,或发生的顺序以意相连。也就是说,汉语流水句居多,各短句、分句可按照一定的时间和逻辑顺序逐层展开,不太注重句子结构形式上的完整,只要语句意义上连贯,无须使用诸如连词等衔接手段。因此,在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中,常常倾向大量使用简单句和并列句,会出现遗漏关系词或较少使用关系词的现象,甚至“一逗到底”,把这些句子用逗号或连词and简单地连接起来,写出下面的句子:

1.Only everyone make effort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can the pollution be avoided..

2.First of all,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more and more factories are built.Of course,they will produce too much waste gas and water.

3.With the passage of time,the pollution is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China.It not only affects the city but also influence the rural.

4.As we all know,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the environment was polluted,the river was polluted,the air was polluted,the tree was gone.

从上面的句子可以看出,学生写作时似乎是想到哪写到哪,而不考虑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衔接。以上几个句子要么缺少必要的连接词,没有考虑到句子的完整和衔接,要么就简单的用逗号把句子胡乱地堆砌在一起。句1的前半部分是汉语句“只有每个人竭力去保护环境……”的翻译,遗漏关系词 “when”。 只有加上表示时间的关系副词“when”,句子更合乎逻辑关系。而在句2和句3中,如果运用关系代词将两句话化零为整,合二为一,分别改为 “First of all,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more and more factories are being built(have been built),which will produce too much waste gas and water.”和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the pollution is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China,which not only affects the city but also influence the rural.”则更符合英语句式的表达习惯。 句 4 中,“environment” 包括 “river”,“air”和“tree”几个方面,应该属于补充说明环境问题,因此,此句若改为?“As we all know,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the environment was polluted,in which the river and the air were polluted and the trees were gone.”则更好地说明了句子的逻辑关系。

3.4 头重脚轻

英语可以通过非谓语形式、丰富的关系代词、连词、代词等来造成英语中的倒装句、被动句,先行词it句、there存在句等,从而有效地把较长的主语、宾语等置后,形成头重脚轻的正三角。而汉语中主题结构占大多数,也就是说讲话人首先想到的是话题,主题结构中作为评说的话题,是长是短,都在居首位置,因此汉语句主语部分可以较长。受此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往往误以为汉语的主题就是英语的主语,写作时出现这样的句子:

1.Living together with other roommates in the students’dormitory is very important.

2. I think college students living with roommates is better.

句1和句2若用it作形式主语,分别改为“It is very important to live together with other roommates in the students’ dormitory.” 和“I think it is better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live with roommates.”则更符合英语主语简洁、从未知到已知的表达习惯。

3.5 主谓搭配不一致

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言,其句式特点是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统摄各种短语和从句。英语往往以一个句子为支点,通过大量反映形式关系的动词不定式、分词、介词等把句子其他各个成分层层叠加,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树权形”的句式结构。所以主从复合句是英语句子的特色。它要求语言流畅一致,动词的发出者是同一个人,主语保持一致[6]。而汉语意合句式的特点则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或流水句形式,按事理推移的方法,一件一件地把事情交待清楚。主从句的主语往往并不一致,但这丝毫不影响中国人对语义的理解。因此,学生写作时会出现这样的句子:I can share my feelings with my roommates,no matter happy things or bad things.

显然,上句的从句是对汉语句式“不管好事还是坏事”的逐字翻译。从英语结构来看,“I”并不是从句的逻辑主语,从句中的“好事还是坏事”指的是主句中的“feelings”,而因此从句中因加上主语和谓语“they are”才合乎语法。

3.6 多用第一人称主动句,少用物称被动句

英语重形合,注重句法结构和表达形式的完整。当主动式不便于表达时,出于造句的需要或修辞的考虑,往往采用被动式。[5]这也促成了英语以物称作主语的倾向,使得英语常用被动句和无灵句。而汉语则恰恰相反。汉民族强调人的主体意识,认为人的动作和行为必然是由人完成的,因而汉语多主动句和有灵句。受此思维习惯的影响,学生写作时常用第一人称主动句:

1.Asweallknow,ourcollegelifeandhighschool life are very important in our study life.

2.From the above discussion,we can see that living in the dormitory is safer and cheaper.

从句法结构来看,以上两句均无明显错误。可是若将句1中 “As we all know”改为 “As is known”,句 2 中“we can see”改为“it can be seen/concluded(that)”似乎更加合乎英语的表达习惯。

4 结语

在第二语言的写作学习中,学生总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而一对一式的对号入座的语义式翻译写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讲解精读课教材时,教师应适当对中西方思维方式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英汉两种思维对语言的不同影响。同时,引入句式对比法。在学生教材或课外阅读材料中找出典型的富有英语特色的句式,在课前让学生先译,然后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从而学会英语句式的独特句法。学生要把握的是地道的英语,而不是中文框架下的英文词句。研究影响英文句子写作的思维差异因素,可以使写作教学更有针对性、适用性,从而充分挖掘学生语言的无限潜力与创造力,写出地道的英语句子。写作时要提高警惕,避免带有母语的痕迹。

[1]刘上扶.英语写作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2]王文宇,文秋芳.母语思维与外语作文分项成绩之问的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17-20.

[3]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40—46.

[4]蔡基刚.英语写作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王蓉.论中西思维差异对大学英语写作句法结构的影响[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09-111.

猜你喜欢

谓语主语句式
谈谈引导主语从句的连接词的用法
巧用无灵主语,让续写更灵动
非谓语动词
非谓语动词
基本句式走秀场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非谓语动词题不难答 石娟
非谓语动词
特殊句式
盘点高考中的特殊句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