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外语教育中文化学习的结果

2013-08-15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母语外语跨文化

王 静

中国的外语教育必须关注文化教学,这一观点已经得到广大英语教育界的普遍认同并得到外语界的高度关注。无论是在基础英语教育阶段,还是大学英语教学,不管是英语专业的学习,还是非英语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文化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文化教学对外语语言学习的影响也一直是外语教学研究关注的焦点。参照美国学者Patrick R.Moran文化教学的实践观念[1],笔者认为中国外语文化学习的结果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增强,即具体文化知识的加强、抽象文化理解的增强、交际能力的提高、适应力的增强、身份认同的变化。这些文化学习的结果强调了学习者在文化学习过程中经历的心理和认知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这些结果都导致学习者个人意识的增强或改变,包含着语言、文化、社会、族群、种族、性别、身份认同的变化。

一、具体文化知识的加强

具体文化的理解指的是学习者对外语文化所蕴含的物质文化的理解,包括文化所呈现出来的风土人情、衣食住行、行为模式、艺术、电影等,甚至包括政治体系、经济发展、法律规章等,这些具体文化知识是可以通过阅读、观察、思考感受到的。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能够辨识出并解释这些文化现象,并且呈现出对于文化的某种态度。语言和跨文化教育学家Seelye[2]认为这种具体文化知识的加强会直接导致学习者对待外语文化情智和态度方面的改变,如果和语言学习结合起来有益于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学习者对文化知识和理解的增加会导致对于这种文化态度的改变,学习者对于某种文化和其人群了解越多,越可能产生共同的情感,按照其世界观分析问题,最终接受其世界观。

二、抽象文化理解的加强

抽象文化理解的加强强调了学习者对于抽象意义上的文化洞察力。学习者进入到另一种文化,由于文化的相对论以及对自我文化身份的界定,其文化情智和态度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但是与之不同的是,学习者不是关注具体文化信息的掌握,而是强调抽象层面的文化的获得,比如文化观念、文化习俗、文化产品和文化社区。在跨文化领域,这一概念的文化学习结果常常被认为是一种文化意识,或者跨文化意识[3],或者是跨文化敏感性。通过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学习者开始意识到他们行为和背景的文化概念,认识到他们是文化的产物,进而习惯从自我文化的角度审视未知的外来文化。作为外语教师,要努力促进学生多元文化意识的发展。如果教师意识到自己语言课堂中母语文化的独特性,他就应该向学习者提供了解世界上不同文化的机会。但是这种多元文化的教学方法不能仅以展示其他国家文化事实和过时的文化习俗为目标,这样只会强化学生的偏见和思维定势。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避免向学生展示“游客式的多元文化”,而应该引导学生意识并反思自己的偏见和思维定势,并且树立文化平等意识,欣赏每一种文化的独特性,尊重文化差异,从而在单一文化课堂中实现多元文化教学的广义理解。

三、交际能力的提高

这一文化教学的结果关注文化行为的改善,以目标文化的行为、处事、说话、互动的适合国际化交流的方式为模型,改变传统文化中不适应全球化发展的模式。强调学习者适当的文化行为发展,包括言语的和非言语的的表达和交流,与目标文化的个体交流互动。教师在外语课堂上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身份认同,发展以母语文化为导向的价值观和骄傲感,通过多元文化的学习拓展自己的世界观,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在中国,英语学习被看作是现代人走向国际化的必备工具,在有些人眼里的地位甚至超越了自己的母语,作为英语教育者应该关注这种中国文化失语问题,努力去探讨英语学习的真正意义,使英语文化学习成为中国人走向世界,与不同语言的人交流、增进互相了解的重要工具。

四、适应力增强

适应力增强是基于学习者以生活和工作为目的真正进入不同文化所产生的良性结果,重点放在学习者以客体文化的方式调适、适应、生存和工作。学习者按照这一模式从忽视文化学习到文化适应遵循几种不同的路径。不同的文化适应模式用不同的术语描述了最终结果。Hoopes提出了文化适应的四种模式:同化、适应、双文化和多元文化。Schumann的“文化适应模式”将文化认同和二语习得结合起来,提出所谓的文化适应就是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的社会和心理结合起来。语言教师在培养学生文化适应力方面,应该认识到语言文化潜在地蕴含着一种身份的归属和认同,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外国文化的时候,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只有母语文化身份的强化才能使跨文化交际显得更加平等,在文化交流活动中才能显出更大的交际魅力。

五、身份认同的变化

当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的时候,他也获得了一种新的身份认同,表现为一个全新的人[4],一个语言自我[5],或者是语言个性[6]。第二语言身份的模式常常就是母语说话者,学习者会以他们为目标,通过学习语言使用的方式,学习他们的语音,模仿他们的穿着和行为模式,获得这种语言身份。还有一些观点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身份会发生改变,变成双语的身份,即学习者的语言身份既不是母语也不是外语,而是两者兼具,会说两种语言以上的学习者则获取了多语身份认同。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仅是外语课堂上的事情,要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规范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外语教师也要认识到文化教学对于学习者身份认同的影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平衡好母语文化的维持和外语文化的习得,也要平衡好外语文化走进来和中国文化走出去,还要帮助学生在获取新的文化身份的同时保持中国文化身份,维持外语学习的生态平衡。

[1]Patrick R.Moran.Teaching Culture:Perspectives in practic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9.

[2]Seelye,H.N.Teaching culture:Strategies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Lincolnwood,IL:National Textbook Co.,1994.

[3]Kohls,L.R.,and J.M.Knight.Developingintercultural awareness:Across-cultural traininghandbook[M].Yarmouth,ME:Intercul tural Press,1994.

[4]Brown,H.D.Principlesof languagelearning and teaching[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94.

[5]Guiora,A.Z.,R.C.Brannon and C.Y.Dull.Empath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Language Learning,1972,24:287-297.

[6]Grosjean,F.Life with two languages[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

猜你喜欢

母语外语跨文化
母语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母语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