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2013-08-15宋丽娜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宋丽娜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价值观是人们在各种对象性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价值意义的根本看法,是人们行为和判断的主信念。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同时也是国家教育的阶级性和国家意志性的反映,更是国家教育事业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美国作为一个移民性质且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国家,从一个蛮荒之地发展成为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从一定意义上说与美国的教育是分不开的。美国学者威尔森说:现代化的过程难以避免使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产生冲突。美国在构筑价值观的探索和实践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当中国教育工作者在面临文化与社会变迁而竭尽全力地寻求教导下一代良好的道德标准时,或许可以从美国过去的经验里,从他们的错误与成功中学习到有益于中国的教训[1]。因此,探索和研究中美两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念依据、法制保障、经济支撑和教育方法的差异,对于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核心价值观解析

价值是经济学的概念,是一种事物满足另一种事物的需要的程度,是人类经济产品、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人类劳动作用。马克思在著作中提到:“‘价值’这个普通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2]。”在西方哲学史中,柏拉图把价值定义为理念,亚里士多德认为价值就是人的兴趣,而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认为上帝是最高的价值。价值这个概念后来也被应用于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学科,泛指人们所能获取的利益。所谓价值观是一定社会、民族在处理普遍性问题上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辞海》中价值观解释为: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即对个人或别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地位和意义的观点。核心价值观是反映一种社会制度、一个时代本质的价值观,每个时代、每个社会形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3]。核心价值观是价值体系中具有主导作用的价值,表现着价值体系的基本特色、整体倾向和归属。“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是美国资本主义社会以个人主义为表征的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代表了我国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核心价值观。毛泽东同志认为大学生的价值观应该是:学习好、工作好、身体好的三好要求,邓小平同志认为大学生应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4]。

二、中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异同

(一)中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依据

在我国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兴起,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本心观念,孔孟的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价值观教育的源泉。近代,我国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体现了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从孔孟思想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美国的价值观教育经历了建国之前殖民地时期的古典宗教道德教育,建国前后的公民品格教育和现代道德教育。二战后的美国吸毒、暴力等社会问题集中爆发,促进了价值观教育理论快速发展,产生了理性主义、永恒主义、实用主义、改造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人本主义的代表有认知道德发展理论、价值观澄清理论、道德符号理论、逻辑推理理论和完善人格道德理论等,人本主义的这些理论都反对灌输的教育方式,提倡价值观渗透教育。法国著名思想家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美国的《正义论》和《独立宣言》等著作,充分体现了自由、人权、民主的价值观教育理论。

(二)中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法律保障

法律是高等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支撑和保证。作为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同样是在法律的架构下开展的。法律的本质具有强制性,为高等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体现了价值观教育的“他律”手段。

美国非常重视利用法律来确保核心价值观的教育。1862年颁布的《莫雷尔法》就将国民素质的提高纳入高等教育中。1917年颁布的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史密斯—休斯职业教育法》、补偿军人学习与训练的《1944年军人再适应法》等促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1964的《经济机会法》和1965年的《高等教育法》使高校入学率激增,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较大发展,让更多的美国人接受核心价值观的教育。1994年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要求学生参与促进个人品德良好表现发展的活动,把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的教育定为美国八大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5]。

我国是随着1862年京师同文馆和1867年福建船政学堂的成立,开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至1894年前后,共创办了30所左右的此类学堂,但是缺乏法律的支撑和保护,只能受政治这个上层建筑的影响而消亡。进入90年代,我国陆续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法规,借鉴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加快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1995年我国通过的《教育法》提出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为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中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社会经济支撑

价值观是上层建筑领域的意识形态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同时也为经济服务。美国的高等教育水平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其重要的因素是有足够资金的保障,促进了美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较好发展。美国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有政府拨款、学生学费、捐赠基金和其他收入。根据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政府应该成为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承担者。我国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非常低,世界银行在《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发达国家是5.7%,中等国家4.4%,世界平均水平3.6%,我国在 2001年的投入占3.19%,近几年的投入也都只占3%左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2012年教育经费支出要占国内生产总值4%,美国政府的教育投入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7%以上[6]。我国的教育经费拨款制度缺乏法律依据和保障,完全依靠行政命令来管理。在美国,教育拨款的分配方法及管理等各个项目都是通过法律规定,从法律上保障美国高等教育的财政投资[7]。我国和美国都采取征收学费来缓解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的问题。高等教育是一种非义务教育,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费成为教育成本的分担和补偿也是理所当然的。除了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外,美国的私人捐款、发行彩票、债券和为企业、政府部门承担项目或提供服务等项目也是高等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占总经费的30%左右[8]。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投入,其他形式的收入甚微。

(四)中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法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大学精神的重要表达,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美国的大学非常重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2003年,根据Anne Colby等人发表的对13所大学的调查研究报告,这些大学都把学生的道德和公民教育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9]。2000年,美国3500多所高校都把发展学生的道德和公民责任作为学校的“使命”[10]。哥伦比亚大学把教会学生理解美国文化和精神作为毕业的基础条件。美国的大学没有专门开设针对价值观教育的课程,也没有明确声称从事价值观教育的教师,而是把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品格教育、通识教育、人文教育等各种课程的教学中,另外,学校的校园景观、校园精神和校园活动等隐性课程也都承担着价值观教育的功能[11]。美国南北战争以前大学校长就向大四学生讲授伦理学,现在的教授们更是通过“道德两难”等问题,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并树立自己积极的价值观。美国的文学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傲慢与偏见》等也体现了道德冲突,提高大学生的思辨力。美国的道德教育是以一种隐形、间接、渗透的方式展开的,容易让大学生认同并接受。

我国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为载体,如: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教师根据学校的教学任务,通过严格的教学大纲,讲解既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系统地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树立马克思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同时,这种形式一般缺乏生动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念背道而驰,缺乏学生的认同感,只能让学生被动接受灌输的价值观理论,而无法形成大学生自觉的价值观。

三、中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比较的启示

美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其价值观教育在理论依据、法律保障、经济支撑、教育方法等方面与我国存在明显不同,但是美国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使大学生受到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教育

从中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比较看来,不管其理论依据是什么,一定要始终坚持其引导方向。中国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使大学生受到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教育。

毛泽东曾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核心价值观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表现形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概念,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2008年中宣部和教育部在京召开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指出,“要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地位,着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着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着力回答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12]。”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我们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渗透,让大学生用科学理性的思维深刻认识价值的本质,确保不被西方自由主义和“普世价值”所迷惑,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自己的自觉追求,自觉的将国家的荣辱兴衰与自己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在人生道路上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作贡献。

(二)坚持核心价值环境的营造,使大学生受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熏陶

在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法上,较之中国的以理论课为主要载体的形式,美国的价值观教育方式显得更灵活,更加深入。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途径和载体是美国大学核心价值观教育给予我们的启示。

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的核心和支柱,是核心价值观环境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树立群体核心价值观念和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核心价值环境包括价值理论教育、校园环境渗透和文化活动实践。这些内容都体现在校园的文化中。我们要突破以往灌输教育的理念,寓价值观教育于校园文化中。首先,将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融入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中,将抽象的理论化为鲜活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认同感。第二是要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寄予校园景观文化的建设。校园的景观起着陶冶情操、传承历史、积淀特色的作用。和谐而优美的校园景观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起着潜在而重要的滋润作用。第三是通过举办科技节、艺术节、社团巡礼月等竞赛活动,通过让大学生参与到“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中,通过大学生自觉体验生产劳动、工厂顶岗实习、志愿者服务等实习工作,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责任意识、培养爱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科学把握核心价值观的真谛。

[1]威尔森.美国道德教育危机的教训[J].国外社会科学,2000,(2):50 -5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3]高惠珠: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认同[J].探索与争鸣,2007,(5):44 -46.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侯瑞君.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4):88 -89.

[6]Dainsh.Ministry of Education Facts and Figures Education Indicators Denmark 2002[EB/OL].http://pushuvm.dk/2002/factsfig/,2004 -10 -13.

[7]数据来源: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EB/OL].http://www.nces.com.

[8]戈飞平.美国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分析及启示[J].华东经济管理,2004,(3):194 -200.

[9]Anne Colby,Etc.“Educating Citizens:Preparing America's Undergraduates for Lives of Moral and Civic Responsibility”Jossey- bass,83(7),2003.

[10]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走进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1]梁永艺.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及其对我国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J].河池学院学报,2010,(1):63 -67.

[12]叶燕,莫坚义.浅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人民论坛,2010,(29):236 -237.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