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姆斯基的最简方案理论——词库、移位、合并之解读
2013-08-15牛晓莉
牛晓莉
(安徽大学 中文系,安徽 合肥 230039)
生成语法学属于经验科学中的自然科学,生成语法学家只研究语法结构形式,不涉及语句反映的内容,不涉及交际功能,也不涉及说话时的环境。他们把语言当做自然形式来研究,就像:
(1)a.It seems John will won.(看起来约翰会赢。)
b.※Seems John will won.
(1a)中的it并不表达任何意义,各人对“意义”的理解不同,从某些学派的观点看,这种it也是有意义的[1]316。有些语法学家称它为“多余的it”(pleonastic it),然而在句法上却不可以省略。这种情况在英语中比比皆是。语言必须得遵循一套形式上的约束,遵循自然语言内部的结构,就像1+1=2,内容可以变换,但是不能改变形式[2]316。所以乔姆斯基提出每个人掌握一种语言其实就是掌握了这种语言的词汇,包括词的读音、意义、词性、用法等等和用词造句的规则。他由此提出词库说,即我们头脑中掌握的抽象的词典称为词库(lexicon)。词库由词项(lexical item)组成[3]316。
词库的提出对我们研究儿童语言的习得和第二语言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乔姆斯基认为人头脑里有一个语言机制,人生来就有语言能力。儿童通过接触实际的语言,激活头脑中里生来就具有的语言机制,从而获得先天的那部分带有普遍性的原则,再加上必须学的语音、词汇及其特征,这几部分结合起来,儿童就逐渐掌握了自己的语言。因此先天的语言机制是儿童掌握语言的客观必备条件,词库是儿童习得语言必备的主观因素,他必须在大脑中建立一个词库,然后再掌握用词造句的规则,进而习得语言。这也正好可以验证说明儿童语言的发展是由单词句到双词句,然后再从句子到会话。儿童开始说话只会使用简单的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如爸爸、妈妈、狗狗等。头脑中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也即词项之后,儿童才能从单词句到双词句以致到句子的表达。句法的发展滞后于语用和语义。因为儿童只有建立了自己的词库,才能从词库中选取与合并,进而形成合乎语法规范的句子。
学习第二语言也是一样的,首先我们头脑中要先储存一定的词项,掌握用词造句的规则,然后才能生成合格的句子。这种观点的提出也验证了教学过程中基本词汇之说。掌握基本词汇是学习语言必须的,基本词汇的掌握构建了我们每个人脑海中的词库。所以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我们要具有一定的语言水平,必须先掌握与之相应的基本词汇。因此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都会有一个专门的基本词汇表,依据基本常用词汇来编写教材试卷等。学生在建立了词库的基础上,再从词库中选出词项组词成句。词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有人提出构建对外汉语教学词库。“完备的对外汉语教学词库,至少应该包括汉语的语音、语义、典型例句、字形、构词、偏误分析、同义词辨析等信息,编排的顺序应遵循汉语水平考试(HSK)甲、乙、丙、丁等级序列及‘对外汉语教学大纲’要求”[4]。我们学习新的语言时头脑中往往没有系统的概念,建立外在的系统性的词库,可以更系统更方便的构建我们头脑中抽象的词库,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词库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语言特点,反映他的性格、职业等等,俗话说“三句不离本行”。我们就是从他的词库信息来判断他的专业。我们头脑中抽象的词库是一个人思维世界的储存,把它转化为语言,就是我们思维的外现。如果大脑没有相关方面的词库,我们就说不出这方面的东西。词库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语言风格,如每个作家的语言风格都是从他所使用的词项判断出来的。所以可以说词库是每个人表达思想的基础。
词库成为生成语法的基础,它的地位大为提升。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如数学公式一样可以运算合并,存在词项,词项如数学符号一样可以变换运算,选取与合并,达到语言的最简经济原则,实用性原则。最简方案理论的提出是在管约论基础上对语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最简方案认为所有语言的造句方法都一样,句法就是普遍语法。人类语言具有通用的运算系统,造出来的句子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不同语言的词库不同,输入的词和词的特征不同,运算起来就有所不同。因此最简方案模拟造句的流程从中抽取词库中的一堆词,构成一个集合,借用数学术语称为读数(numeration,用符号N代表)。下一步是从集合N的成员中选取(Select),抽选两个词组成一个词组结构。这样的组合方式称为合并(Merge)。演算系统运用合(merge)和移位(movement)两种手段直接从词库中选取词项,然后解释为一定的语音式和逻辑式。逻辑形式与大脑中的语义-概念系统相联系,语音式与发声-感觉系统相连[5]320。由于词库的庞大,在从词库中选词的时候就带有众多的语法上的特征,那么所谓的D结构的存在也就没有必要了。同时乔姆斯基证明了原则和参数的种种理论不一定必须作用于D结构或S结构,而是可以单独在LF层运用,进而假设所有的原则必须在LF层运用[6]352。同时,由于乔姆斯基试图建立的是最简的句法,而一个最简单的理论方案应该只有概念上必不可少的因素组成,因此他要求句法的一切层面都必须是接口层面,否则就是不必要的浪费。从这方面看,存在着非接口层面D结构和S结构的对立也是不合理的。所以最简方案取消了管约论中的D结构、S结构表达层次,只保留了语音形式和逻辑形式这两个句法外接口,句法中的一切推导都是为了满足这两个表达层次的条件,并且,在语音表达式上和逻辑式上都不允许出“多余”的成分(表达符号)。乔姆斯基不断地追求简洁、明晰的普遍语法,在研究策略上,生成语法总的趋势是用更加抽象的、简明的原则来处理演算系统,把不能用这些原则处理的部分转移到词库中。
关于合并,最简方案统一采用二分叉(binary)结构,每个机构都只有两个成分组成[7]326。因为二分叉组合是最简单、最基本的组合。其他的三分法或者更多成分的组合都可以先把其中两个先组合起来,其他成分围绕着再反复递归。生成语法后来倾向于把所有的结构都看成是向心结构,两个成分中的一个是中心语,一个是非中心语,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三类:补足关系、标志关系、附加关系。词和词合并之后最简方案可以不用非终极符号,直接画出词语之间组合的树形图。不用树形图也可以采用加括号的方法。同时最简方案又提出另外一种句法运算方法——移位(Move)。因为合并只能生成(2a)这样的SVO语序的句子,而不能生产(2b)这样的OSV语序的句子[8]337。
(2)a.He can do what?
b.What can he do?
最简方案又规定尽量用最短移位,也就是最经济的移位。违反经济原则的移位生成的句子就不合法。并且用了不同结构的句子来检验经济原则的通用性。
从词库里抽取词项,运用合并和移位的方法来生成合格的句子是最简方案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管约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变化而来的。但是乔姆斯基企图建立一种普遍语法来解释所有语言的普遍现象,一切都是在构想的基础上发展的。1965年乔姆斯基就提出自然语言的共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内容普遍性(substantive universal)和形式普遍性(formal universal)。他认为儿童获得语言是因为他脑海里存在普遍语法,出生时大脑处于初始状态S0,出生以后人逐渐接触到周围其他人说的话,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的语言知识随之逐渐扩大、丰富,他的大脑也就从S0出发,经过S1、S2、S3……一系列状态,最终到达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SS[9]342。说英语的人和说汉语的人S0是相同的,SS是不同的。这也就说明为什么中国的小孩从小生活在国外,第一语言习得的可以是外语,而外国的小孩生活在中国,第一语言习得的可以是汉语。
乔姆斯基最简方案的提出对解释人类语言有很大的帮助,他试图建立的普遍语法,是从宏观角度来分析人类语言。最简方案的词库是掌握语言的基础,移位和合并是运用语言的方法。它们对于儿童语言的习得和第二语言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它解释了语言外在结构形式的特点和生产规则,但是最简方案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1][2][3][5][6][7][8][9]徐烈炯.生成语法理论:标准理论到最简方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4]曾立英.关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系统性的探讨[J].民族教育研究,2010:127.